•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环境安全 > 正文

    漫画中的历史(六)

    时间:2020-11-22 07:52:18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在近两年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延安精神被认为与该活动“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相一致,是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好教材。下面我们就通过延安时期发表的一些时事漫画,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风气等方面来解读一下当年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践行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得到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的衷心拥护和支持的。

    《打仗、学习与生产合一》,《八路军军政杂志》第2期封面,1939年2月15日
    陈均:《生产运动》,《八路军军政杂志》第2期,1939年2月15日

    克服经济困难,减轻人民负担

    以上漫画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将打仗、学习与生产运动结合在一起的政策和措施。《打仗、学习与生产合一》中除了一位端着武器的战士外,还有一位正在聚精会神读书的战士,旁边还放着耕田的农具,表现出打仗、学习与生产合一的一种状态。《生产运动》则展示出我们党对发展敌后抗日根据地经济的重视。

    解读:抗战以来的陕甘宁边区,外部遭受国民党经济封锁的压力,内部则需要维持庞大的军队和政府办公人员等的生活,当地百姓的负担日益加重。为扭转这种困难局面,党中央及时发出了“发展生产、自力更生”的号召,抗日根据地掀起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后来的事实证明,大生产运动不仅起到了战胜困难、渡过难关、继续坚持长期抗战的目的,而且缓解了军民的供需矛盾,增强了军民团结,密切了党群关系,从而进一步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发展准备了更深厚的群众基础和更壮大的力量支持。

    调整政策,增强团结

    1.减租减息,减轻农民负担

    古元:《减租会(一九四三年)》,《古元木刻选集》,东北画报社1949年版

    上幅漫画反映了敌后抗日根据地实行减租减息政策的场景。《减租会(一九四三年)》中一群农民与一个地主模样的人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旁边的算盘和量具显示出他们争论的内容是围绕减租展开的。减租办法,一般以实行二五减租为原则,即从原租额中减去25%。减息则是将利息减到不超过当时社会经济借贷关系所允许的程度,一般在减息后定为年息一分左右。

    解读:陕甘宁边区减租减息运动的进行,削弱和限制了农村的封建剥削,使农民的负担得以减轻,生活得到了改善,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和参加抗日斗争的积极性大为提高,成为陕甘宁边区农村经济发展的“最基本的原动力”(王稼祥语)。减租减息的稳妥进行,照顾到了各阶层的利益,团结了各阶层共同抗日,加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加强民主政治建设

    《三三制选举》,《解放日报》1942年9月28日第3版

    上幅漫画反映了陕甘宁边区抗日根据地民主政治建设的场景。画面中一群人正纷纷赶赴选民大会,旁边立有“实行三三制”的标语牌,一个儿童正笑嘻嘻地问他的奶奶:“奶奶,要等几年以后,我才有选举权?”显示出边区民主政治建设的广泛性与深入人心。

    解读: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大力开展民主政治建设,包括普遍的选举制、议行合一的参议会制和权力机关“三三制”等。“三三制”原则即在权力机关中中共党员占1/3,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占1/3,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占1/3。“三三制”在保证了中国共产党在政权中的领导地位的同时,体现出中国共产党与各党各派及一切群众团体进行联盟的愿望,从而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增强了各阶层人民的团结,为战胜困难、夺取抗战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推动根据地文化建设

    计桂森:《学腰鼓》,《解放日报》1944年5月23日第4版
    计桂森:《老百姓帮我们排戏》,《解放日报》1944年5月24日第4版

    以上漫画反映了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文化建设的调整,在《学腰鼓》与《老百姓帮我们排戏》中,一些年轻的文艺工作者正在深入群众,虚心向群众求教,努力创作为群众熟悉和喜爱的文艺作品。

    解读:延安时期,大批文艺工作者来到延安和各抗日根据地后,由于“人不熟”(不熟悉群众)、“语言不懂”(对人民群众丰富、生动的语言缺乏充分的知识),他们的作品未能有效起到团结、教育人民和打击、消灭敌人的作用。在1942年开展的文艺整风运动中,毛泽东指出革命文艺的中心问题“是一个为群众的问题和一个如何为群众的问题”,提出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方针等。此后,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群众,真正践行了毛泽东发出的走出“小鲁艺”,到“大鲁艺”(指广阔的社会生活)中去的号召,创作了大量群众喜爱的文艺作品。

    新气象,新生活

    古元:《结婚登记》,《解放日报》1942年9月7日第4版
    笑俗:《小鬼上课》,《旧中国大博览(1900-1949)》,科学普及出版社1995年版,第1075页
    郭钧:《宣传新法接生》,《旧中国大博览(1900-1949)》,科学普及出版社1995年版,第1385页
    古元:《对照之下》,《解放日报》1943年7月17日第4版

    以上漫画反映了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的新气象和新生活,《结婚登记》显示的是边区制定了《陕甘宁边区婚姻条例》,一对夫妇按照规定向当地乡政府或市政府请求结婚登记,发给结婚证。《小鬼上课》显示的是一个边区“小鬼”借助简陋的条件,努力学习知识的情形。《宣传新法接生》中一群妇女坐在窑洞里,墙上贴着《怎样养娃》的宣传画,一位女医生正在向她们解释新法接生的知识。《对照之下》意在显示边区给百姓带来的不同于其他地区的新生活,正如图中所言:“万余河南灾胞,过去啃树皮,卖儿女,眼泪只能向肚里流。来到边区,就有了粮食,有了土地,有了牛,有了丰衣足食的生活。”

    解读:陕甘宁边区的中国共产党坚持从严治党,艰苦朴素,艰苦奋斗,克服经济困难,践行民主政治建设,推动婚姻、教育、卫生等建设,打造出一个充满新气象的“特区”,受到广泛的赞誉。美国记者斯诺指出“他们坚忍卓绝,任劳任怨,是无法打败的”。斯诺称赞“只见公仆不见官”的“那种精神,那种力量,那种欲望,那种热情……是人类历史本身的丰富而灿烂的精华”,是“东方魔力”、“兴国之光”。一位欧洲人士访问陕甘宁边区后评价说:“真是一个奇怪的新中国!他们没有奢谈‘新生活运动’,但是他们却有了新生活!”陕甘宁边区所孕育出的新气象、新精神,预示出中国共产党美好的前途和希望。黄炎培说:“我认为中共朋友最可贵的精神,倒是不断地要好,不断地追求进步。这种精神充分发挥出来,前途希望是无限的。” (编辑 王 雪)

    (作者是中国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相关热词搜索: 漫画 历史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