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文化建设漫谈
时间:2020-11-22 07:51:59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人
摘 要:为了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主义民族文化事业,必须注重培养和造就一支政治思想好、业务能力强、工作作风硬、勇于奉献、富有艰苦创业精神的文化工作队伍,为搞好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建设创造条件。
关键词:少数民族;文化建设;漫谈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17-0194-01
群众文化,是指人民群众自我进行的,以满足精神生活和知识需求为目的,以文艺娱乐为主要内容的自我完善的需求及其表现。它具有以下特征:一是群众性。所开展的文化活动,都是围绕群众的需要进行的,是根据不同民族、性别、职业、年龄、文化素质和不同居住环境的人所需要而开展的文化活动。二是多样性。我国有56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就有55个,每个少数民族都创造了本民族独特的文化,共同组成了内容丰富、形态多样的少数民族文化。如少数民族服饰文化、节日文化、婚庆文化等,每个少数民族都有代表本民族特色的服饰,甚至在同一民族内部不同支系之间的服饰也相去甚远。三是业余性。活动的地域广阔、内容丰富、方式灵活,开展文化活动不受地域限制,处处都有文化活动的阵地。不同的政治、经济、地理环境中,群众文化活动只有丰富、贫乏和水平高低之分,不存在有无之别。四是自娱性。活动是以群众自娱自乐为基础,以满足群众自己的精神生活需要为目的,群众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爱好,不分地点和场合,不受时间条件的限制,不需要组织发动,自主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使之在活动中得到精神享受和思想启迪。
一、文化工作队伍的建设
重点是抓好文化队伍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的提高,搞好优秀文艺人才的培养。使文化工作队伍思想上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业务上适应开展文化艺术活动的需要;作风上适应在艰苦环境中,埋头苦干、任劳任怨、无私奉献的需要。我们的文化艺术工作队伍,应该力忌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应该树立服务观念和敬业精神。只有用超功利的眼光审视自己的事业、自己的利益,才能具有坦荡的胸怀、强烈的进取意识,才能使自己和他人在文化工作和文化活动中获得更多更好的精神慰藉和启迪,构筑文化艺术工作者高尚的人生。我们的文化艺术工作者,如果过分沉湎于个人的功利得失之中,艳羡权势,垂青钱袋,为蝇头小利而斤斤计较,置自身社会责任于不顾,那么,无论如何,他也不会把文化工作做好,不会把文化工作的价值提到应有的高度。优秀的文化艺术工作者,是为社会现实和自身职责而默默奉献的,而不是为满足个人私利而得意自鸣的。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队伍建设,要充分体现国家“宣传思想文化部门跨世纪人才培养工程”的精神,注重人才培养的普及性和人才培养的层次性。在抓好队伍普遍提高的基础上,还要确立更高的人才培养目标,即要注重培养具有权威性、代表性的卓越人才,具有社会影响、知名度高的杰出人才,具有扎实功底和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
二、要重视想建设上的引导
要积极引导文化艺术工作者自觉地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头脑,坚持“二为”方向,贯彻“双百”方针,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和鲜明的思想观念、实事求是的政治态度和科学的思想方法。特别要注重加强队伍的职业道德教育,培养队伍的敬业精神。职业,使人们进入了各自的社会角色,并从事相关的社会活动。加强文化工作队伍的职业道德建设,就是要引导文化艺术工作者,培养较强的职业意识、浓厚的职业情感和正确的职业行为,全身心地投入文化工作,为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做到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在认识上有正确看法,在追求上有为之奋斗的想法,在实践中有明确的认识和坚强的意志,以深厚的职业情感热情地从事实际工作,表现出自己为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事业发展服务的强烈责任感、光荣的义务感、高尚的荣辱观和无私的苦乐观。人的一切追求、一切活动和一切关系都是围绕如何正确发挥人的能力而旋转。要提高队伍的认识能力、实践能力、正常的社交能力和适应环境的能力;提高他们在职业上的专业技术能力,个人为集体为社会创造财富的能力。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旨在倡导每个人通过充分正确发挥其创造能力和独创个性,为社会多做贡献,实现个人的社会价值。以此来确定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在事业发展中的作用,体现自我的价值和尊严。各级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在加强文化工作队伍建设中,对人才,都要通过科学配置、合理使用,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人尽其能,才尽其长。
三、加强多门类专业技术的培养和提高
发展少数民族地区文化艺术事业,需要有诸如组织队伍、表演队伍、创作队伍、辅导队伍、服务队伍、经营管理队伍等多方面的生力军,因此,加强队伍的建设,必须加强多门类专业技术的培养和提高。对创作、表演、辅导等专业队伍的建设,要树立精品意识,实施精品战略,以出人才、出作品为目的,达到以高尚精神塑造人、以优秀作品鼓舞人的目的。并以文化艺术工作者自身良好的社会形象影响人。要生产更多的优秀作品,必须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充分认识人民群众是文艺创作主要表现的对象,人民群众的生活是文艺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人民群众的立场是文艺创作者认识和反映生活的立足点和出发点,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是社会主义文艺的重要表达方式,深入人民群众生活是社会主义文艺工作者惟一正确的创作道路,文艺作品在人民群众中产生的社会效果和人民群众的历史评价是文艺批评的最终标准。通过加强队伍的业务建设,提高文艺工作者的实践能力,发挥文化艺术的功能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