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艺双馨吴凤花
时间:2020-11-22 07:51:24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人
打开文本图片集
这是一张两度获得中国戏曲最高奖梅花奖的“脸”,也是一张因重度油彩过敏而近乎毁容的“脸”。聚光灯下、镜头之中,那跪谢父恩的“陆文龙”、楼台悲情的“梁山伯”、杨门虎将的“杨宗保”……2015年9月15日,在北京举行的由中宣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文联共同主办的第四届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绍兴市小百花越剧艺术传习中心国家一级演员、著名越剧演员吴凤花,荣获“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这也是本届浙江省唯一获此殊荣的艺术家。
不懈追求,勇夺“二度梅”
1983年,13岁的吴凤花从一万多名考生中脱颖而出,成为绍兴县戏曲艺术职业学校越剧班的首批学员,三年后学成毕业,成为绍兴小百花越剧团的一名演员。因为在嗓音和身段方面有着较好潜质,并接受过多种行当训练,吴凤花不仅能饰演传统越剧中最常见的风度翩翩书生,也能扮演唱念做打、文武兼备的多种舞台角色。通过这些角色的扮演,吴凤花逐渐找到了既汲取传统越剧优点又不拘泥于程式窠臼,并能符合现代人审美欣赏的表演方式。
1987年12月,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范瑞娟正式收吴凤花为“入室弟子”。虽然在嗓音条件上与“范派”有着较大差距,但吴凤花在继承其唱腔音律的基础上,又发挥自己嗓音清脆明亮、气息饱满的优势,创立了个人极具特色的“范派花腔”唱法。她的表演没有刻意模仿斧凿之痕,却承袭创新、质朴、率真、淳厚、自然的风度,举手投足间顾盼神飞,演唱跌宕中高亢挺拔。吴凤花表演的角色类型之多、行当之广,更是有别于一般的越剧小生,在《狸猫换太子》《陆文龙》《梁山伯与祝英台》《马龙将军》等20多台大戏中,塑造了数十位既糅合了柔情与豪迈性格,又赋予角色文武阳刚特质的艺术形象,每每让观众为之陶醉。
1991年,一部《陆文龙》连演19场,让上海戏迷们记住了吴凤花的名字。“第一场演出,我就挫伤了神经,左脚不能动弹。后面的18场都是靠每天‘打封闭’、吃药才坚持下来。药效过后那种钻心的疼,短短19天就瘦了四五公斤!”说起当初在上海滩的“出道”,吴凤花记忆犹新。然而,没有凤凰涅槃的痛苦,又怎会有取得成功的喜悦?1996年,吴凤花凭着扎实的表演功底和文武双全的艺术风格,成功摘取中国戏剧界最高奖项梅花奖。在常人看来,功成名就后可以随遇而安了,但吴凤花并没有停下对艺术的不懈追求,她又暗下决心,继续向高峰攀登,立志冲刺“二度梅”!功夫不负有心人!2010年,时隔14年后,吴凤花又凭借着新版越剧《狸猫换太子》中饰演的陈琳一角,征服了观众和评委,勇夺第二十五届中国戏剧梅花奖,成为越剧界继茅威涛之后的第二位“二度梅”获得者。
不畏伤痛,演出不打折
吴凤花视观众为衣食父母,把艺德珍惜成宝贵生命。1998年4月15日,在江城武汉市中心的武汉剧场,绍兴小百花越剧团正在这里进行最后一天演出。为满足观众要求,剧团安排吴凤花主演《断桥》开场。在一片掌声中,扮演许仙的吴凤花踩着鼓点上台了,但其实此时的她已经因辗转各地演出10多天,疲劳过度且没有得到很好的休息,加上几天前感冒发烧症状未消,头重脚轻明显有点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感觉。但吴凤花为了不负热情的武汉观众,仍咬牙坚持,在演到剧中一个人物因情绪需要而作的技巧动作“吊毛”时,她一个趔趄摔倒在台上,当场昏了过去,导致闭幕停演15分钟。
等吴凤花醒来,发现自己已躺在一块木板上,周围簇拥着许多热心的观众。她内疚地说:“真对不起大老远跑来看戏的观众!”这时救护车到了,大家要送她上医院。她却执意上台坚持演出,虽然每唱一句、每做一个动作,都有一股刻骨钻心的痛,但她一丝不苟,坚持到了谢幕。等卸完妆,吴凤花已经不能动弹了。大家迅速把她送到了医院,经检查,她的胸椎第六、十二节压缩性骨折,医生感动地说:“这样的伤还能坚持演出,完全是靠精神的支撑!”她把舞台当考场,把观众作上帝,带着常人难以忍受的伤痛认真演出,坚持到底,上演的是一出真正的“艺术人生”!消息传出后,武汉等地新闻媒体均作了详细报道,观众闻之感动流泪,前去医院探望的市民挤满了病房。
令人鲜闻的是,近年来吴凤花在收获鲜花和掌声的背后,却有一个近乎“毁容”的危险正在悄悄潜伏!多年的舞台演出,使她患上了严重的油彩皮肤过敏症,每次卸完妆后,她的脸总是黑一块紫一块,这就是长期化妆导致的皮肤铅汞中毒!而每次上台,别的演员打个底色就能上腮红,吴凤花的脸却起码要比一般人多涂两层,剧团里的摄影师不敢直视吴凤花的脸,说拍她的照片感觉是一种“犯罪”,需要很大的勇气!“名气虽有,但脸孔没有了呀!”姐姐的一句心疼话深深戳中了她的内心,但吴凤花选择了冒不惜“毁容”的风险,毅然继续坚持演出。
不少戏曲演员成名之后架子蛮大“金嗓难开”,但吴凤花长年坚持送戏下乡公益演出。剧团大部分时间都在乡下基层演出,吴凤花85%的演出都在乡下。与20多个社区、乡村和学校结成对子,建立了“戏迷角”“联络点”,既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也培养起了越剧新一代观众。
绍兴城南街老年戏曲队的大妈们说起吴凤花,个个竖起大拇指:“阿花平易近人、演技精湛,教我们这些老太婆很耐心,从来不嫌弃我们!”富盛镇中心小学的小戏迷们更是会兴奋地企盼,因为只要没有演出任务,吴凤花每星期六都会到他们学校里来指导。几十年来,吴凤花以其卓越的艺术造诣和崇高的艺术品德,赢得了广大戏迷的尊重。她对观众的情深义重,对越剧的感天动地的爱,也使其名重四海。
不断探索,拓展新天地
越剧作为国家级非遗文化,这些年来同样面临着市场经济的严峻考验,面临着人才流失的尴尬。如何加强培育新生代演员,吸引编剧、导演等人才?这些都是越剧第二个百年要面对的难题。谈到越剧创新,吴凤花说:“我们这一代越剧演员肩负的责任很大,既承担着继承优秀传统经典的责任,又面临着如何创新发展的使命。所以我正努力尝试着新的艺术表现手法,以吸引更多人关注越剧。”
吴凤花勇于作多方面尝试,这既缘于她勤于实践、磨练技艺,也得益于她善于吸收其他剧种的长处,为越剧的创新发展所用。不论京、昆、川等大剧种,还是各种各样的地方戏,只要有可资借鉴之处,她都毫不犹豫地“取经”,遂取得“百川汇海、有容乃大”之效。譬如她在昆曲名家汪世瑜的指导下,表演时既有越剧潇洒的一面,又有昆剧纯正细腻的特点,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断桥》表演,她又借用了婺剧的舞蹈身段,《周仁哭坟》取材自京剧、借鉴川剧,这些都是十分成功的创新尝试。
吴凤花一直在探索越剧新的戏路和扩充题材,拓展越剧艺术的表演新天地。2001年,根据莎士比亚名著《麦克白》改编的英雄悲剧《马龙将军》,是吴凤花第一次用越剧挑战心理剧。2003年,上海东方戏剧之星向吴凤花发出了邀请,这是小百花首次走出去为外地优秀戏曲演员举办专场,在这场“吴凤花舞台艺术风采展示”中,她表演了许多从兄弟戏剧中改编而来的创新之作。2005年,吴凤花的事业再次得到拓展,她成立了以她个人名字命名的艺术工作室,打造名角品牌。她说:“通过工作室这个平台,可以整合各种资源,从而为出越剧精品创造条件。”2006年,在工作室的策划和运作下,她又与上海越剧院单仰萍、浙江小百花越剧团董柯娣等名演员合作,打造新剧《虞美人》,强强联合的模式使这出新编大戏获得了成功;此外,她还主演了迄今为止戏曲舞台上的第一个女性麦克白(即马龙将军),尝试老生戏《屈原》一剧,并获得了观众一致认可……
“要学艺,先树人,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崇德尚艺是永远要遵循的一个标准,而德艺双馨是大家共同努力追求的目标,此次非常荣幸能够获得这项荣誉,这既是对我的一种鼓励和肯定,也让我更多了一份责任和担当,这将鞭策我时时以德艺双馨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吴凤花说。作为一名工作在舞台一线且长期专注于传统戏曲文化的艺术工作者,吴凤花除了在业务上做好“传帮带”工作,还将继续带领绍兴小百花创作出更多接地气的精品力作,让观众喜欢和满意。
愿吴凤花成为一朵永不凋谢的艺术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