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执型人格6大表现特点【偏执心理】
时间:2019-01-19 04:41:43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人
偏执,俗称固执、“认死理”,意指对一些问题或事物的看法主观、死板、僵硬或以偏概全;不能听取别人的不同意见,固执己见,不灵活,不善变通;其认知不能随着现实环境的变化而改变;发展下去不仅思维偏执,也会影响到情绪和行为,这就是由于偏执心理在作怪。
具有偏执心理的人,容易按照个人的好恶和既往的处事“经验”来认知和评价当前的事物,缺乏理性的态度和客观标准,甚至因此形成偏执的情绪或过激行为。历史上,三国时代的关羽,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水淹七军,是何等英雄气概,但是他固执偏激。当他受刘备重托留守荆州时,诸葛亮再三嘱咐他要“北据曹操,南和孙权”,可当吴主孙权派人来见关羽为儿子向其女求婚时,关羽听后大怒,出口伤人:“吾虎女安肯嫁犬子乎?”由于关羽的偏执心理,认知死板,总是看自己面面唯佳,看他人处处不是,以致说话办事不顾大局,不计后果,最后导致吴蜀联盟破裂,自己也落个败走麦城,被俘身亡的下场。
具有偏执心理的人,辨证思维不足,看问题不善于一分为二,容易意气用事,主观武断,往往导致错误的结论。这样的人,虽不愚钝却易陷入某件事物中不能自拔,任凭周围的亲朋劝说,也总是执迷不悟,最终会受到实践的惩罚。
偏执心理严重的人,由于总是认为自己的看法对,看问题、处理事物,往往抓住一点就无限扩大,自以为看到了事物的全部,却失之偏颇,故常常不能公正地对待别人。别人做出了成绩,不屑一顾,甚至进行诋毁;别人不如自己,冷嘲热讽。当然,这样的人也不能全面客观地看待自己,以致人际关系多不融洽。
产生偏执心理的原因,可以是由于固有的思维定势,以前认知事物的习惯可能会影响后来认知事物的方式,而不会因时因地因事的不同而改变;也可以是未必认识不到事物的客观,但出于某种动机、受自我心理防御机制的“保护”,而坚持自己的看法,他人的分析、规劝也常无济于事,听不进不同的意见;还可以是由于既往的负面经验或先入为主的情绪导致认知的偏离,深陷其中,不能自拔,别人一眼就看得出其中的内涵,而当事者就是坚持自己观点,可谓“当事者迷,旁观者清”。
其实,在某件事物上的偏执心理,也时常可见到。但多由于自身的认知偏离客观现实,导致“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在多数情况下,经他人的帮助和全面认真的分析后,会有所改变,不再偏执。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客观认知,将有助于消除偏执心理。
辨证地看待各种事物要认识到凡事总是有利有弊,有得有失,有优点也有不足,要客观地进行分析和评价,不要总是向着有利于自己的一方面去考虑。
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 遇事要冷静,自己的想法是否符合客观、是否全面,要多听听他人的意见,以帮助自己作出正确的选择,不要过于主观。俗话讲,“忠言逆耳利于行”,“偏信则暗,兼听则明”。
反省自己和尊重他人 遇事要时常反省自己,哪些地方有认知偏差,哪些地方主观武断,哪些地方意气用事……,认识到了就要改变,更不要掩饰。看待别人要客观,特别是要看到别人的长处和优势,不要总是夸大或紧盯别人的不足,要尊重他人,有利于改善人际关系中的偏执心理。
改变固有的思维定势偏执的人,思维方式常常是以自己的好恶为标准去考虑问题,且已成为定势,要自觉地去改变、去纠正。有时候不知不觉的又以这样的方式去思考,则要不断地提醒和警告自己,避免“重蹈覆辙”。
有些偏执心理特别严重者,其人格特征明显偏离正常,并且严重的影响其社会功能和职业能力,或出现明显的社会适应不良和异常行为模式,则可能属于偏执性人格障碍,纠正起来比较困难。偏执心理严重的人要认识和改变这种不良的心态,必须要不断地纠正和克服,才能保持心理的健康,才能更好地适应环境和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