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毒书记宿迁【宿迁新任市委书记缪瑞林:“干部缺少老百姓口碑”】
时间:2018-12-24 16:46:46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人
江苏宿迁,位于苏北腹地,以各种出新的改革而广受关注,自仇和以来,其历任市委书记也成为媒体聚焦的重点。2011年,“十二五”开局,与宿迁前任书记徐守盛、仇和,张新实当年面对的政治经济环境已经大不一样。宿迁市如何走出改革的新思路,还能不能继续保持当年的闯劲?继2009年5月独家对话张新实之后,记者再次专访新任市委书记缪瑞林。
“干部缺少创业成就感”
记者:任职广受媒体关注的宿迁市,有无做好应对各路记者的心理准备?
缪瑞林:有一次开全国人代会时,就有人问我,为什么不写博客。我说,―个地方,一个班子,一个声音。
某种意义上讲,对宿迁某一方面的宣传,也是提高我们的知名度。如果没有过去媒体的介绍,现在恐怕很多人都不知道宿迁在什么地方。
记者:一个高效廉洁的政府哪怕发展速度慢一点,但群众是认可的。就像孟子说的不患寡而患不均。新官上任三把火,你上来肯定也会烧几把,比如前段时间查处的洋河镇党委书记荣佑文腐败窝案。算不算你的开篇之作?
缪瑞林:那不能算烧火,因为反腐倡廉是长期的任务。不能说我一上任就要以处理干部为开头’不是这个道理。我们现在的干部到一定的位置后,与老百姓相比还缺什么?我看主要缺两条:第一缺干事创业的成就感,第二缺老百姓的口碑。“干事创业的成就感,人民群众的口碑”这两条,应当是我们的追求。
我们以荣佑文为例,现在发现一个新的苗头,就是因为涉农的项目和资金很多,已经成为一些乡镇党委书记、农村基层干部滋生腐败问题的土壤,我现在已经安排纪委制订了制度,专门召开了会议,要求以像荣佑文这样的案例作为反面教材开展警示教育,要好好管人。
对一个拼命干事、敬业奉献的干部。偶尔失足,能用纪律措施,不用法律措施,能用组织措施、不用纪律措施,关键是廉洁自律、加强教育。但对那些心贪手长、口碑极差、不干事创业的,必须严惩不贷。
“宿迁内部没有争议”
记者:宿迁的改革,在外界看来,成于铁腕推动,在实践中也是不断地遭受质疑。对宿迁在新形势下的发展,如何才能实现理论创新,有没有准备好新的突破?
缪瑞林:过去外界对宿迁的改革有争议,实际上是不了解宿迁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宿迁改革应该是从徐守盛同志担任市委书记就开始了,从零起步、艰苦创业,到仇和同志任上,推出了很多改革举措,这些改革不仅仅是个别方面的,而且是全面的,实际社会争议最多的是社会事业的改革,特别是教育卫生的改革。仇和同志在沭阳的时候,干部人事制度方面的改革,干部任前公示制,都写入党的干部任用条例了,这不就是成功了?不是所有的改革都有争议。
宿迁是在从原淮阴市分出来的4个贫困县的基础上,组建成的这么一个地级市。一份文件明确了一个市委,成了一个政治中心。但经济中心、科技文化中心,包括工业、社会事业基础大部分都留在淮安。宿迁当时就是苏北的一个穷县城,12平方公里的小县城,连一个发达地区的镇都不如,城市连下水道都没有。
这样一个城市,它哪有能力来辐射带动一个500多万人口的地级市。当时市本级财力只有两三千万元,尽管省里一直给予财政转移支付,给了最大的支持,但吃饭的钱有了,办事的钱还是要靠自己挣。工业基础薄弱,农业也落后,各级政府囊中羞涩,财力拮据,没有能力来办社会事业,但老百姓的基本需求是有的。一个地级市,比如说一个三级医院总是要有的,综合性的医院、中医院,疾病预防中心,包括传染病控制中心,血液采控中心也总是要有的。这些之前都没有,怎么办?
不管外面有多少争议,宿迁内部没有争议。但外面的争议和讨论,对我们完善改革的思路和方案、巩固改革的成果。进一步提升改革创新的水平,促进改革创新的制度化是有益的。
公推公选、勤廉公示,都证明了这些道理,这些被时间和实践证明了是有效的还必须长期坚持。还有在探索过程中,不违反法律是前提,但是有些条条框框应当加以突破。如果没有突破叫什么创新?
工作不再强势冒进
记者:宿迁发展得太慢,很多人也会这样评价,你适应了这个位置很多人也会这样评价,民众对于仇和的高度认可,这种压力也会传导到下一任书记身上,你能不能打破民众对仇和这样的人物的长期的心理依赖?
缪瑞林:压力任何时候都会有的,但它不是属于哪一个人的。我和仇和在省级机关就很熟悉,当初也有他的因素,我才被交流到宿迁来的。
这些意见在表达一种强烈愿望的同时,也是有一种忧患意识。他们为什么有这样的一种想法,就是希望宿迁能够更加快速地健康地发展。我和仇和、张新实同志过去就很熟悉了,在一个班子里同事那么长时间。就像你开始说的"很多事情要一起干,很多看法和思路也是一致的,工作也是一脉相承的,就像接力棒一样,一茬接一茬,一棒接一棒,这也是我们的规则和传统。
记者:宿迁当年开始的改革,仇和用比较硬的手段,但是现在面临的问题和当年不一样,有些矛盾是前面已经积累下来的,有些深层次的矛盾才开始体现出来。你是沿用以前的强势态度,还是有什么新的手段?
缪瑞林:也不能说是新的手段,而是老的传统办法加创新的手段,不是所谓的强势冒进。我们还是坚持用群众工作的方法,来统揽一切工作,统揽改革与发展。我们现在的老城区大概接近15.6平方公里,还有3万多户住在那里,条件很差,有的家里连卫生间都没有,上厕所还得跑出去,一下雨就受淹,整体生活环境很差。这一块怎么办?拆迁改造!通过把政策交给群众,让群众成为政策的明白人,做到以民为本、取信于民、构建和谐,使拆迁改造能够比较顺利地推进实施。我们还建立了一个很重要的通道,就是大力推行“网络问政”,让群众能够很及时地反映问题。上访不如上网,你上网点一下鼠标,就能把问题解决,把不满意化成满意,这个是最便捷的。
在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肯定会触及一部分群众利益,但不能一味让群众无条件地服从、付出,即使从长远看能够长久得利,暂时的、眼前的利益也要努力维护,这很重要。有的地方房屋拆迁赔300元/平方米,买要1200元/平方米,差距太大了,如果是补偿高一点,自己贷点款就能把房子建起来了。
再比如,在给予相应的一次性补偿的前提下,把农村宅基地复垦整理之后置换出来的建设用地指标拿到城市去用,如果是搞工业还情有可原"基本上是长期的、适当的利润,农民短期利益的损失不明显,但如果是搞房地产开发获取暴利,你说农民牺牲了多大的利益啊!我是学土地资源经济学的,对这笔账是有研究的、清楚的。所以,有的地方搞歪了,我们就要坚决地纠正。
总之,改革也好、发展也好,一切以群众认可为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