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祠游记散文范文1000字左右
时间:2023-11-18 16:23:34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人
晋祠游记散文范文1000字左右
游晋祠美景,品李白诗词,聆听自然之音,谛听时代之音,我们已经乐不思蜀,晋祠真不愧为我国锦绣河山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以下是达达文档网分享的内容,欢迎阅读与借鉴。
2020年9月20日下午,我跟随老河口市委党校旅行社从乔家大院驱车抵达距山西太原市约25公里,参观中国现存最早的皇家园林——山西晋祠,品味到晋祠的美景。
民谚说得好:“不到晋祠,枉到太原。”晋祠始建于北魏前,正是为了纪念唐叔虞而建。据史料记载,叔虞励精图治,利用晋水之便,大兴农田水利工程,农业生产得以发展,使唐国百姓安居乐业、生活富足,一派兴旺景象。叔虞死后,后人为纪念他,选择了这片依山傍水,环境优美的地方修建了祠堂供奉他,取名“唐叔虞祠”。而叔虞的儿子燮父继位后,鉴于境内晋水原因,故将国号改成“晋”,古时之“晋阳”便因为在晋水之北而得名。因此,后人习惯称之为晋祠。现在的晋祠是在北宋太平兴国年间(976年—983年),宋太宗赵光义在晋祠原址之上扩展而来的,目前占地十公顷。有祠堂、殿宇、寺庙、道观等各类古建筑近百座。宋、元、明、清代代不绝,殿、堂、亭、台、楼、阁、桥、榭样样俱全,堪称古建筑的博物馆。晋祠牌匾是李世民亲笔:贞观二十三年正月二十六日御书。晋祠内保存着完整的历代古建筑数十座。进入晋祠大门,迎面是一座雄伟的阁楼,一层匾额题写“飞龙阁”,二层题写“凌云阁”三层刚写着“观汾”。西面匾额一层是“凌烟阁”,二层是“凌云阁”,三层写着“眺岳”。我们一一从山石洞中穿过,绿水碧波绕回廊而鸣奏、红墙黄瓦随树影而闪烁,大家纷纷在楼阁、假山、石洞前留影纪念。据介绍,游晋祠,需要按中、北、南三部分进行。我们选择了中线,即按中轴线行走,从大门入,自水镜台起,经会仙桥、金人台、对越坊、献殿、钟鼓楼、鱼沼飞梁到圣母殿。最后一个景点,圣母殿。其中,圣母殿也是86版《西游记》取景地之一,讲述一个“剪桐封弟”的故事,颂扬一位晋国古人:叔虞为周成王的胞弟,一天叔虞与成王玩耍,成王把一桐叶剪成一个似玉圭的玩具,对叔虞说:我将拿着玉圭封赐你。摄政王周公旦听说这件事,提醒周成王应当言出必行,君子无戏言;于是周成王把唐作为封地封赐给叔虞。唐在黄河、汾河的东边,方圆一百里;后人称呼封地主人为唐叔虞。该殿始建于宋代天圣年间(公元1023—1032年),为供奉纪念姬虞之母邑姜而建。如今彩绘已经被时光销蚀,但仍可想见当年之盛。邑姜居中而座,神态庄严,雍容华贵,凤冠霞帔。宋代精美彩塑侍女像43尊(含后补塑2尊)立于两侧。塑像形象逼真,造型生动,情态各异,被宋代雕塑艺术和服饰的研究者视为珍宝。宋塑侍女,早已成为“晋祠三绝”之第一绝。为保护塑像,如今圣母殿已大门紧锁,游人只能通过大殿门口 的栅栏来欣赏。圣母殿前的石桥是宋代建成鱼沼飞梁,底下的方石柱是是南北朝时期。圣母殿北侧,是“晋祠三绝”之第二绝:古柏齐年。这株古柏,因与晋祠齐年,而名为“齐年柏”。据权威机构鉴定,齐年柏树龄在2600-2990年之间。为国家一级珍稀古树。这株树,树高17.44米,树围5.58米,主干直径1.77米,树皮已经皲裂斑驳。由于年头太久,树干已经倾斜,但是直到现在还是枝叶长青,人们叫它“龙柏”。与他相对应的圣母殿南侧还应该有一株差不多的凤柏,但是现已不存,据说是清代道光年间砍伐。只能在原址上中了一棵很小的柏树作为纪念。从圣母殿往东北望去,有一组并不显眼的建筑,正门匾额写着“唐叔祠”。
被誉为稀世国宝的《晋祠之铭并序》碑就是一次祭祀的产物,现立于叔虞祠大门东侧的贞观宝翰亭内。清代文学家朱彝尊5次游晋祠,都对唐碑赞不绝口,流连忘返,并用杜甫诗句“文章千古事”、“社稷一戎衣”为唐碑亭作楹联,颂扬此碑。从唐叔虞祠到圣母殿,晋祠的祭祀主题由宗庙祭祀改为平民百姓祭天,祭地,祭人,祭物,祭神灵的欢愉节庆,与旅游观赏结合在一起,祭祀文化变得更加贴近民众,更加丰富多彩。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对晋祠价值的论述至今众说纷纭。三绝中最后一绝是"难老泉"。晋水有三个源泉,一是善利泉,一是鱼沼泉,一是难老泉。难老泉是三泉中的主泉,晋水的源头就从这里流出,长年不息,水温保持在17℃。那个流传数百年“柳氏坐瓮,饮马抽鞭”的民间故事,尽人皆知。《周礼》记载周代宫廷外种有三棵槐树,三公朝见天子时,都要站在槐树下面。三公是指太师、太傅、太保,是周朝三种最高官职的合称,后人因此用三槐比喻三公,位列三公是人生最大的赢家。槐树原产于中国,称为国槐。梁衡以为,“晋祠之美,在山美,树美,水美。”晋祠里槐树很多,除了唐槐,还有宋槐、元槐,或者明槐、清槐。其中,有五株唐槐,树龄1300年,均为特级珍稀古树。这些高大的槐树让古老的晋祠变得苍郁而青翠,幽雅而宁静,给游人带来愉悦和清爽。因此,我驻足晋祠里,静默在千年唐古槐树下, 凝眸雄伟、深沉,古雅、静穆的古树,时空笼于一袖,与之合影纪念。有意思的是,在晋祠博物馆的西南角,靠近出口的地方,有一座寺院,面积不大,但历史悠久,有许多传说故事在里面。这座寺叫奉圣寺,全称“十方奉圣禅寺”,始建于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元代重修。现为二进院落,坐西朝东,主要由景清门、华严经碑廊、过殿、大雄宝殿和配殿组成。十方是指佛教中的十个方向,许多寺院以十方命名。如太原市内的白云寺又称南十方院,此外太原还有东十方院(宝林寺)、西十方院(广仁寺)、北十方院(已毁)。寺院在二进院的北边隔壁,晋祠浮屠院中有一座塔,名为舍利生生塔。这座塔创建于隋文帝开皇年间,宋代重修,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重建。“舍利生生塔” 是楼阁式砖塔,高38米,八角七级,每级四门,塔顶由八条琉璃巨龙组成,呈八瓣倒扇形,上小下大,每条有三米高。重建过程中,在地宫发现有一千多颗舍利。据传释家牟尼圆寂后,其骨灰形成各色晶莹的珠子,佛家称‘“舍利子”,其中一粒埋于塔下。1893年11月,33岁的英国女画家艾米丽·乔治亚娜·坎普来到太原居留期间,艾米丽游遍远近名胜,创作了一系列画作,其中水彩画《古塔》,为人们呈现了晋祠舍利生生塔的状貌。《晋祠古塔》创作时间大约是1893年12月,至今已经整整122年。怀着敬仰佛教文化心态,古塔前,我摆一个形意拳三体式留影纪念。“行来北京岁月深,感君贵义轻黄金。琼杯绮食青玉案,使我醉饱无归心。”“时时出向城西曲,晋祠流水如碧玉。浮舟弄水萧鼓鸣,微波龙鳞莎草绿。”千百年来,晋祠犹如一部流动的历史,记载着山西的悠远和辉煌。游晋祠美景,品李白诗词,聆听自然之音,谛听时代之音,我们已经乐不思蜀,晋祠真不愧为我国锦绣河山中一颗璀璨的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