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农林牧渔 > 正文

    海洋强国的意义

    时间:2021-01-30 07:59:51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设想。这对于中国意味着一次大的战略转变。要建设海洋强国,首先必须深刻认识海洋强国的含义。只有理论上的自觉,才能指导实践上的成功。因此,本文仅就相关的问题进行理论上的分析探讨。

    一、海洋强国与海权——明确概念

    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海洋强国与世界强国伴生,互为倚重。真正的世界强国必然需要海权的支持;而无强大的国力则无法形成和维持强大的海权。要了解海洋强国的意义,需要准确把握几个基本的相关概念。

    海洋强国与海权

    海洋强国(Maritime Power)与海权(Sea Power)概念密不可分。在很多场合二者通用甚至同义。近年来,与海洋有关的话题越来越多地吸引国人的目光,海权概念也越来越多地被提及、引用、和论述。但客观地说,海权对于国人来说还是一个相当陌生的概念。即使是“专业”人员也有将海权(Sea Power)与制海权(Command of Sea)混为一谈的。这既缘于“海权”(Sea Power)的概念与理论发源于西方,与中国的历史发展和文化传统有较大的距离,也由于海权概念本身就定义模糊,甚至用其“母语”去解释,在不同的语境中也有不同的含义。最早提出海权理论的是美国海军历史学家、军事理论家马汉,他对海权的解释是“依靠海洋或利用海洋而强大的所有事情(embracing in its broad sweep all that tends to make a people great upon the sea or by the sea)”[1]。但在论及“海权”(Sea Power)与“陆权”(Land Power)之争时,海权的含义又是“海洋强国”。

    海洋强国的“强”是个综合概念,需要综合经济、科技、军事、政治等领域的多个因素,用多个指标或参数来衡量。在经济上主要是:海洋总产值、海洋产业的从业人数、海洋产业人均产值、海洋产业门类是否齐全,特别是海外贸易额、国民经济的对外依存度、对海运依存度等等;在科技上主要是:海洋开发利用工具的科技水平、海洋科研水平及其代表成果、海洋科研的投入、海洋科研门类齐全程度、海洋科研总体实力、海洋产值的科技含量即科研对海洋业产值的贡献率等等;在军事上主要是海上军事力量与海上执法力量的实力与活动范围,海军兵力规模、装备类型与技术水平等;在政治上主要是国际海洋事务的影响力、制定海洋规则的话语权等。海洋强国的“强”是个比较概念,海洋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海洋产值在世界中所占的份额与排位、海外贸易额占国民经济的比重亦即对外依存度、海外贸易额在世界所占份额与排位等等。如15世纪,葡萄牙与西班牙的海上军事实力无可匹敌,两国于1494年在教皇亚历山大仲裁下,签订了《托尔德西里雅斯条约》,以“教皇子午线”瓜分世界海洋。但严格地说,两国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但能力却远不足以控制世界海洋。按照海权理论,海权是一个构成完整的力量体系,既包括海军,亦包括国家的政治、经济力量,是一个海洋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简单地说,海洋强国的标准可归为两点:一是涉海收入对国家发展的贡献程度,二是涉海产出对世界的影响程度。

    海权与陆权

    有海洋强国与陆上强国之别,就必然产生海权与陆权的孰优孰劣、孰强孰弱之争。即使是海洋强国与海权这两个难分难舍、大同又小异的概念之间,也存在海权与强国孰先孰后、孰因孰果的“蛋鸡”之争。与陆地的生存意义相比,海洋准确地说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第二空间”。但为何会有“陆权”与“海权”之争?究其实质,并非生存空间之争,而不过是发展方式与斗争手段之争。海洋强国本意是依靠海洋致富,而陆上强国是依托国土图强。由于在全球海陆分布的总体形势上,各大陆是被海洋分隔开的“大岛”,“陆权”的发展必然受到海岸线的限制,而唯有“海权”,才具有面向世界发展的条件。至于“陆权”、“海权”谁能战胜谁,却不能简单的一概而论,也不能以过分悬殊的实力对比而论。如果以美国对伊拉克或南联盟的军事胜利推断“海权”一定战胜“陆权”,结论必然失之太谬。

    战争中的海权的最大优势在于最大的战略机动自由。但仅凭此并不能完全保证战争的胜利。与实力相近的“陆权”对手作战,“海权”更有利的效能是窒息而不是格杀,是攻击上的战略机动优势而不是作战上的“胜势”。“海权”与“陆权”之争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腊时期的伯罗奔尼撒战争。是役,“海权”败了,其教训也是深刻的。西方学者总结说:“伯罗奔尼撒战争是一个陆上大国同另一个海上大国之间的经典对抗。在投身于这场战争时,每一方都希望并预期守己之长,按照一种符合本身强项的方式,以相对较低的代价赢得胜利。在几年之内,事态表明无论哪一方都不可能用这种方式取胜。为了取胜,每一方都学习如何在对方擅长的领域内打仗。”[2]从“海权”战胜“陆权”的最佳范例反法战争和二战中战胜法西斯德国也能得到相同结论:拿破仑时代终结于滑铁卢而不是特拉法尔加,希特勒最终败亡于柏林而不是大西洋。相反,作为曾经最强大的“海权“,英国曾拥有最强大的舰队和最广阔的殖民地,且从未在决定性的战争中失败过。但是,英国并没有因此而保住其“日不落帝国”的地位。单纯就海权陆权孰优孰劣的讨论没有意义,认为海权一定战胜陆权更有失偏颇。在综合实力相当的“海权”与“陆权”作生死之搏时,胜者一定是实力最强且运用得当的一方,而并不一定取决于是海权还是陆权。而在实力相差很大时,强大的陆权可能被海阻隔难以威胁海权,而强大的海权却可以威胁任何陆权,战胜较为弱小的陆权。

    海权的军事意义与经济意义

    海权的军事意义最为人所关注。马汉直截了当地说:“海权的历史很大程度上就是一部军事史”(the history of sea power is largely a military history)[3],几千年来,“大海战”的屡屡爆发。古代帆桨战舰时代,在爱琴海爆发了具有决定意义的萨拉米海战。希腊人在此战中大获全胜,取得了海上实力和商业上的优势,并以其辉煌的发展成就为西方文明奠定了基础。4个世纪后,古罗马在地中海上进行了著名的亚克兴海战。是役使罗马人踏上了征服埃及的坦途,并造就了为期500年的罗马帝国时代。在风帆战舰时代,英国舰队先与西班牙舰队战于英吉利海峡,后与荷兰海军在欧洲沿海撕杀,再与法国海军大战地中海。历经圣文森特、坎珀当、尼罗河、哥本哈根、特拉法尔加等大海战后,英国海军摧毁了“无敌舰队”、征服了“海上马车夫”、粉碎了拿破仑扬威海洋的梦想,使英国成为真正的世界海洋霸主,开创了整整一个世纪的“日不落帝国”时代。在现代社会,“大海战”的规模也发展至极限,甚至可以称之为“海上总体战”,如第一、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大西洋海战和太平洋战争,海战的胜负直接关系到多数参战国的生死存亡,而战胜者美国则真正享有覆盖全球的海上霸权。纵观这些举世闻名的海战,其结局至少是造就出一个地区霸主,或是蕴育了一个世界海洋强国,更甚者则开创了一个时代。

    相关热词搜索: 强国 海洋 意义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