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学习支架运用策略,落实“提问策略”核心目标
时间:2021-02-11 08:01:33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人
余佳莉 叶托
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为“提问策略”单元,围绕“阅读时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这一单元语文要素,安排了四篇课文。如何教学这一单元?
【教学建议】
一、仔细研读,把握教学内容
本单元有三篇精读课文、一篇略读课文。仔细研读单元助学系统,就会发现这四篇课文内容上既有统一的聚焦点,又各有侧重。《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的学习提示“读课文,积极思考,看看你可以提出什么问题”旨在让学生自由、大胆地提出自己的问题,重在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课后习题中的问题清单和泡泡语“我发现有的问题是针对课文的一部分内容提的,有的问题是针对全文提的”提示了本课要重点落实的提问角度。《蝙蝠和雷达》一课通过编者在文旁和文后列举的几个问题以及课后习题,明确要求学生能针对课文内容、写法和启示来提问,指向了提问的角度。《呼风唤雨的世纪》批注的问题更多,本课要求学生在提问的基础上,筛选出对理解课文最有帮助的问题,这个要求指向了提问的价值。《蝴蝶的家》学习提示要求“读课文,提出自己的问题,再试着把问题分分类,选出你认为最值得思考的几个问题,并尝试解决”,指向的是学生的自主运用。“交流平台”关联了四篇课文的要点。对于这些要点,教师可以在每篇课文的教学中随机渗透,也可以在整个单元教学完成之后进行总结、巩固。
二、聚焦目标,巧用学习支架
本单元通过助学系统提供了很多学习支架,如问题清单支架、范例支架、方法支架、小组合作学习支架等。在教学中,教师要综合运用这些学习支架,聚焦“提问策略”核心目标,设计基于关键问题的学习活动,提高教学效率。
四篇课文的设计紧紧聚焦“提问策略”,既能基于每课目标进行重点学习,又让各课之间相互融通,形成了“提问策略”教学链,将“学会提问”这一教学目标显性化,引导学生在“提问—梳理”这一循环往复的过程中,提出真问题,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实现从知识到能力、从浅层思维到高阶思维的跨越,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
三、关注整体,统筹安排教学
(一)前后勾连,明确提问策略的教学起点和延展性
提问策略不是孤立存在的。前面年级有铺垫,本册教材中有呼应和巩固,后续年级有深入。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学习带着问题默读”,这里的问题可以是课后习题中的问题,也可以是学生读了课文后生成的问题,可见学生在学习“提问策略”这个单元之前是有提问经验的。遵循学生的起点展开教学,将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要求“学习用批注的方法阅读”,其中《一只窝囊的大老虎》课后习题要求“在不理解的地方作批注”,这就是对提问策略的再次运用。而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语文要素“阅读时能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又用整个单元对“提问策略”进行进一步的实践和巩固。可见,提问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也不是仅靠一个单元的教学就让所有学生完全掌握的。学生需要在不断的实践、运用中积累经验,形成能力。
(二)优化支架,展开提问策略的学习过程
教材的助学系统呈现了丰富的学习支架。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活用支架,更要根据实际教学需要创设更多适合的支架,帮助学生有效学习。如叶托老师在教学《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时借鉴了教材中的问题清单支架和示例支架,设计了三类学习清单,分别是小组归整问题清单、问题分类清单、聚焦核心问题清单,借助三个问题清单,构建了自主提问、梳理问题、筛选问题的推进式板块。她还选用已学过的《带刺的朋友》一课,制作微课,向学生示范如何针对全文提问,很好地突破了教学难点。整堂课借助支架形成了“提问—梳理—发现—分类—示例—提问—筛选”的梯度式教学过程,每一步的设计都遵循了学生的学习逻辑,引领每位学生经历提问的全过程。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
(三)深入文本,找准提问与理解课文的融合点
习得“提问策略”不是学生阅读能力的终点。提问只是走向文本深处的途径,是激发学生阅读思考的策略之一。学习提问策略的目的是更好地进行阅读理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将提问和理解课文进行有效的融合。这里要把握两个关键要素:一是要选准理解课文内容的核心问题,这是深入理解课文的保障;二是要引导学生运用其他阅读方法解决问题,获得答案,提升认知,促进学生在不断的阅读实践中,灵活运用多种阅读策略理解课文。
【课例展示】《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第1课时)
一、教學目标
1.认识“豌”等6个生字,会写“豌豆”等词语。
2.阅读时能积极思考,针对课文局部和整体提出自己的问题。
3.能借助问题理解课文内容。
二、教学准备
便利贴、小组问题清单、《语文作业本》。
三、教学过程
(一)读题质疑,感知提问作用
1.看单元篇章页明主题。
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开启第二单元的学习,一起来看看单元页给我们学习课文提出了什么要求。
预设:本单元的阅读要求是阅读时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
2.读题质疑。
(1)引题:让我们在安徒生笔下充满想象力的童话故事中开启学习之旅。
(2)指名读题,为“豆荚”正音。
(3)看图理解豆荚,认识豌豆,读准“豌”字。
(4)齐读课题。
(5)读题提问:第一次读到这个题目,你最想知道的是什么?
预设:五粒豆有什么特点?五粒豆会发生什么有趣的故事?(板书关键词)
3.带着问题读文,边读边思考。
4.借助《语文作业本》第二题学词。
(1)完成第二题。
(2)指名回答,集体修正,特别注意“框”的读音。
(3)齐读巩固。
5.解决读课题时提出的问题,创造性地完成《语文作业本》第四题。
(1)五粒豌豆有什么特点,又发生了什么故事?根据课文内容,选择合适的选项填空。
(2)指名反馈,引导修正。
(3)借助图式,连起来简单说说故事内容。
(二)再读提问,发现提问角度
过渡:你们瞧,我们根据课题提出问题,尝试去解决,就了解了故事的主要内容。看来,提问对我们学习课文很有帮助。刚才读课文的时候,同学们有什么疑问吗?
1.指名尝试提问。
2.默读课文提问:静静地读课文,也许你还会冒出更多的问题。把这些问题及时记在便利贴上,一个问题写一张,贴在课文相应的位置,看谁最会思考。
3.小组整理问题:第一步,请同学们在组内交流自己提出的问题,再贴到小组问题清单上;第二步,小组整理问题,合并重复的问题,同类的问题放一起,看看有什么发现;第三步,小组派代表展示各自的清单和发现。
4.发现提问角度:展示一个小组的清单,小组代表说说自己小组的问题和发现。示例如下。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可以针对部分和针对全文提问:第2个问题针对不懂的词语,第6个问题针对妈妈说的句子,第1、3、4、5个问题针对课文的片段,这些都是针对部分来提问的。回答第7个问题则需要联系全文,这是针对全文提问的。
5.研读课后题,巩固认知:课后的“学习伙伴”也为我们提供了一张问题清单,看看这三个问题哪些是针对部分的,哪些是针对全文的。
预设:第1个问题是针对最后一粒豆的,第2个问题是针对妈妈说的话的。而最后一个问题需要对比五粒豆,所以它是针对全文提的。
6.二次整理问题清单:小组合作,对于组内的问题,按针对部分和针对全文两个标准进行整理,看看又有什么发现。
预设:针对部分的很多,针对全文的比較少,甚至没有。
(三)学习微课,突破提问难点
过渡:那怎么针对全文提问呢?一起来看微课小老师的妙招吧。
1.微课示范针对全文提问的小妙招。
微课主要内容:以学过的课文《带刺的朋友》为例,引导针对全文提问。
妙招一:结合课文前后内容提问。如:“课文一开始说‘我监视那个东西,后来却说暗暗钦佩,‘我到底是喜欢还是不喜欢刺猬?”
妙招二:根据课文的结尾提问,如:“刺猬偷枣的本事高明在哪里?”
妙招三:针对题目与内容之间的差异提问。如:“课文的题目是《带刺的朋友》,可是文章中没有写到他们是朋友,这是怎么回事?”
2.迅速浏览课文,每个人独立思考,尝试针对全文提问。
3.小组讨论,选择和课文内容相关的最难理解的问题,集中贴到黑板上,形成班级问题清单。
4.展示留下的问题,聚焦核心问题,下节课尝试解决。
预设:学生的问题基本上集中在小女孩和最后一粒豆上,如“为什么小女孩的病因为一粒小小的豌豆就好了?”“这一天为什么像一个节日?”“课文的题目是《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为什么重点写小女孩和最后一粒豌豆?”“为什么其他豆想得那么好,只有最后一粒豆最幸运?”等。
四、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