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返乡创业与乡村振兴战略的耦合互动机制及其助推路径分析
时间:2021-02-05 02:05:29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人
王春艳
摘 要:
党的十九大开启了乡村振兴的新篇章,标志着农村的改革和发展又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而农民工是乡村振兴的助推器,是解决当前我国社会矛盾的重要抓手。一方面我国乡村振兴面临着人才缺失、农民主体性缺失、乡村治理无序、资金短缺等多重困境;另一方面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了项目和平台,其政策红利吸引着农民工进行返乡创业;同时,农民工返乡创业又能及时弥补乡村人才缺口,促进乡村地区产业转型升级,为乡村振兴注入资金保障,并能够改善乡村社会治理。因此,可以通过实施差异化的农民工返乡创业引导策略,构建多维度的农民工返乡创业政策环境,开展针对性的农民工返乡创业培训支持等途径来助推乡村振兴的实现。
关键词:
农民工; 返乡创业; 乡村振兴; 耦合互动
中图分类号:
D669 文献标识码:
A
DOI:10.13411/j.cnki.sxsx.2020.02.002
The Coupling Interaction Mechanism of Migrant Workers Returning Hometown Entrepreneurship and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and Its Boost Path Analysis
WANG Chun-yan
(School of History and Politics, Guizhou Normal University, Guiyang 550001, China)
Abstract:
The 19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opened a new chapter in rural revitalization, marking a new stage in rural reform and development. Migrant workers are the boosters of rural rejuvenation and an important starting point for solving the current social contradictions in China. On the one hand, the revitalization of rural areas in China faces multiple dilemmas such as lack of talents, lack of farmers subjectivity, disordered rural governance, and shortage of funds. On the other hand, the proposal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provides a project and platform for migrant workers to return to their hometowns, and their policy dividends attract migrant workers to return to their hometowns. At the same time, migrant workers return to their hometowns to make up for the rural talent gap and promote rural areas.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will inject funds for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improve rural social governance. Therefore, it is possible to promote the realization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by implementing differentiated migrant workers returning entrepreneurship guiding strategies, building multi-dimensional migrant workers returning hometown entrepreneurship policy environment, and carrying out targeted migrant workers returning entrepreneurship training support.
Key words:
migrant workers; returning to hometown; rural revitalization; coupling interaction
一、问题的提出与文献回顾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新时代下黨和国家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同时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一战略的提出是解决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的重要抓手。而农民工返乡创业对于解决这一矛盾具有推动作用,能够促进农村发展,成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力支撑。返乡农民工创业能够有效地培育农村经济发展的内生力量,充分发挥农民主体在减少贫困、推动经济增长方面的主体作用。开展返乡创业活动,对于激发农村活力,促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目前国内外关于二者的研究主要从以下角度展开。孙凯丽等人通过研究指出了乡村振兴对返乡创业具有正向影响和间接影响的因素。[1]65罗竖元通过对湖南、安徽和贵州的实地调查分析指出农民工返乡创业有助于推动农民工实现就地市民化,这一方式是使其实现就地市民化的有效载体。[2]69朱启臻通过对城镇化过程中人才流动的分析指出当前乡村振兴所面临的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建议。[3]19-25刘祖云,张诚指出,重构乡村共同体是实现乡村振兴的现实路径。[4]42-48 Johnson, Thomas G.在美国农业经济学杂志上发表文章指出,创业与发展金融都是农村振兴的关键。同时他还发表了一篇名为《日本农村振兴:乡村精神与乡村品味》的文章,分析了日本农村振兴的两个关键因素。Ma Zhongdong 等人分析了在发展中国家的民进城务工以及回流的过程中,社会资本流动性的增强在一定程度可促进创业。[5]
综观国内外已有对于农民工创业与乡村振兴的相关研究成果,无论是关于农民工返乡创业,还是关于乡村振兴,研究的领域和视角都相当广泛,但是对于二者的研究处于相对割裂的状态,研究者很少对他们的互动关系进行融合性探讨。国外的相关研究是围绕着创业这一话题而展开,对于乡村振兴的研究囿于对发达地区的分析,而且相对集中在乡村振兴的关键方式探析。由于不同的国情和民情,因而对我国的现实指导意义不大,缺乏针对性。因此,加强对我国农民工返乡创业与乡村振兴关系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从而为本研究进一步的探索提供一定的学术空间。
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面临的现实困境
乡村振兴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战略思想,这一战略是基于对社会的深度考察和全面认识的基础上所做出的抉择,是关于乡村未来发展的新蓝图。它和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一脉传承,既体现他们的精华之处,又在此基础上有所衍变和提升。乡村振兴不仅关系着中国梦的如期实现,也关系着广大农村人民的生活幸福度。但是乡村振兴战略在实施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困境,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人才缺失
当今世界各国之间激烈的经济和科技的竞争,归根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足见人才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位置。人才兴旺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之源。但是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农村大量的优质资源外流,其中最主要的表现就是人才的流失。在现有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下,绝大部分的农村青年大学生在完成学业之后,很少会选择返回家乡就业。一方面城市中各种完善的基础设施,便捷的生活条件,充足的就业机会吸引着大学生,另一方面,农村匮乏的社会保障资源,如医疗,教育,卫生等促进年轻的大学生离开农村走向城市。这种来自于农村本身的离心力和城市的向心力的相互作用,进一步强化着农村地区人才流失困境。[6]87-93 北京大学2003-2017年对大学生基层就业的8次调查数据显示,只有20%的大学生愿意到基层工作。这也再次证实了农村地区人才短缺这一现实窘境。
此外,据国家统计局2019年4月发布的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数据来看,大部分农民工的学历层次依然较低,其中未上过学、小学、初中的文化程度占比分别是1.2%、15.5%、55.8%,即表明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比就高达百分之七十多。①在农民的初始教育严重不足的情况下,继续教育也不容乐观,调查显示接受过农业技能培训的占30%左右,接受过非农业技能培训的占30%左右,而同时进行过农业和非农技能培训的仅有7%。乡村振兴需要一批懂农业,会技术,善管理的人才,但事实却表明农村地区这样的人才缺口依然较大。这种现状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乡村振兴的顺利实施。因此,农村的发展因为没有精英人才的指引,显得毫无生机与活力,农村脱贫乃至乡村振兴就更是如履薄冰。
(二)农民主体性缺失
所谓主体性就是指农民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有参与权、表达权、主导权。[7]34实施乡村振兴,重要的依靠者和发展者以及受益者就是广大农民,应该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乡村振兴必定是一个动态的持续发展的过程,乡村振兴能否顺利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民这一内生动力能否被激发,农民的主体性能否日益彰显。然而现实的情况是长期的发展模式使得农民主体性不足,主要表现为两种形式,主动型和被动型。主动型主体性缺失的这部分农民的突出表现是思想觉悟意识不高,长期受到一些不利文化因素的影响,一些相对贫困的农民依赖于国家政策扶持帮助,自主能力、动手能力意识已经退化,习惯于坐享其成。
例如在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精准扶贫政策之后,精准扶贫政策在我国各省各地区广泛得到实施。这一政策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一部分人口的贫困问题,但同时也会有一些人打政策的擦边球,不通过劳动来获得生活的收入,而是等待国家救济的发放,养成“懒汉”思想。贫困发生的缘由存在可控和不可控因素,但是对于那些不思进取,安于现状,完全没有摆脱贫困想法的人来说,贫困的根源就是思想观念落后,行动力不足,主体性缺失。被动型主体性缺失是由于一些政府的“独断专行”,把自以为好的理念强加给农民,不把农民的意见放在心上,不听取农民的心声,长此以往农民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会被磨灭。所提出的农村发展理念就难以获得农民的理解和支持,实现起来就更加困难。
(三)乡村治理无序
虽然目前农村经济较之前的确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与之同时农村社会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例如农村社会治理结构不科学,农民政治参与程度低。现阶段我国社会发展的不平衡主要体现在城乡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主要体现在农村各项指标发展不充分。因此农村地区的各种不稳定因素也在逐渐增加,间接增大了农村社会治理的难度。对于农民来说,经济生活的压力已占用了他们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他们的政治效能感较低,无力或无心来进行政治参与。按照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们只有在满足最基本的生活需求之后,才会寻求更高层次的需求,例如安全需要、社交需要、自我实现需要等等。政治参与作为高层次的需求,属于自我实现的一种表现,因此相对而言农民的参与热情不高,影响着农村社会的治理。
同时,在城镇化的过程中留在乡村的大都是老人和儿童。例如,以河南省为例,据河南省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河南省2017年底全省常住人口9559万人,其中乡村常住人数为4764万人。在这近乎半数的农村常住人口中0-14岁和65岁及以上的人数占比分别高达21.4%和10.2%。①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一直以来都是困扰社会发展和社会治理的主要问题,老年人由于年迈或各种原因而行动不便加之精神寄托无处得到安慰,很容易产生一些身体和心理问题。他们渴望与人交往,渴望被社会接纳,渴望亲情与友情,久而久之容易产生孤独感和悲观情绪,严重影响老人的身心健康。[8]87-89而少年兒童由于缺乏监护人的监管教育,在成长过程中会受到一些不利因素的干扰,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已有研究证明,留守儿童在社会行为、社会心理、社会适应等方面都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都进一步加大了农村社会治理的困境。
(四)资金短缺
资金是乡村振兴的关键资源,甚至可以说是头等关键要素。长期以来,国家在对农村财政金融方面的支持也花费了大力气,帮助农村地区建设,加速农村地区脱贫,走上富裕的道路。2017年中央一般公共预算实际总支出为95177.29亿元,②财政部就农业保险保险费一项拨付的补贴资金为179亿元,③2018年中央一般公共预算实际总支出为102381.80亿元,④就农业保险保险费拨付资金为199亿元,为大约2亿的用户提供了农业的风险保障,并积极建设基层农业保险服务网点。⑤2019年农业保险保险费拨付265亿元。⑥从财政资金投入的绝对值来看,财政惠农资农资金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然而从相对数量来看,其在总财政支出中的占比仍然相对较低。[9]19-20虽然从改革开放至今,农村经济的确得到了快速发展,但依然同城市的发展存在较大的差距。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乡村振兴的总要求,这二十字要求体现了党和国家以及人民对于农村发展的新希望,表现在社会生活的五个方面。然而无论哪一方面的顺利实现,都离不开财政的支持,少不了金钱的助力。从目前乡村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资金缺口相对较大,但是与之同时现有的信贷模式却难以满足其需求,加之一些金融机构担心风险,认为农村居民贷款缺乏担保,偿还能力差,加上农业生产本身的脆弱性,受自然条件影响显著,农民没有能够用于抵押贷款的担保物,因此仅从农民一方进行融资较为困难。[10]24-25因而从目前来看,资金短缺仍是乡村振兴中面临的主要现实困境。
三、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民工返乡创业的耦合互动机制分析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从多方面多角度吸引着农民工返乡创业,给予农民工一定的政策优惠。而农民工返乡创业对乡村振兴中矛盾的解决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是从微观领域或者战术层面来切实推进乡村振兴,它能够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持,促进乡村地区产业转型升级,改善农村社会治理,同时对其他问题的解决都具有很强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总而言之,乡村振兴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了目标与基础,农民工返乡创业很好地契合了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有效方式选择。通过参与主体的响应,形成了返乡创业与乡村振兴的耦合机制。(如图1)
(一)乡村振兴战略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促进作用分析
1. 乡村振兴战略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人才需求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这一战略作为解决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重要抓手,将发挥不容小觑的作用。但是乡村振兴中面临的人才缺失现状值得重视,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和高素质优秀人才大量外流,农村发展缺乏活力。而新时代提出的乡村振兴的总要求,也表明了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农村的发展需要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带头人。在这其中农民工群体作为农民队伍中具有现代思想的群体,在助推乡村振兴中会发挥不可低估的作用。乡村振兴的实现需要新型农业技术人才,需要绿色产业发展的带头人,需要能够推动产业融合发展的多专业型人才,需要有文化懂文明的现代人,需要广大农民积极参与到乡村治理当中来。因此,国务院积极印发《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深入实施农民工返乡创业试点,支持引入一批高质量农民工返乡创业,为他们返乡创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
2.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红利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吸引
为保证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现,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农民工返乡创业,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针对创业资金问题,加大返乡创业金融扶持力度。财政部通过涉农贷款增量奖励、创业担保、贷款贴息等措施来释放政策红利。2018年财政部等多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创业担保贷款财政贴息工作的通知》,加大贴息力度,降低贷款条件。2019年财政部印发的通知将贷款额度做了进一步调整,由10万提高到15万,贴息小微企业创业担保贷款由200万提高到300万①。各个地方也相继推出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政策,以更好地释放政策红利,吸引农民工返乡创业。2018年四川省发行了第一期乡村振兴专项债券,数额为5亿元,成为全国第一例乡村振兴专项债。该政策的运行使得四川的泸县积极利用贫困县土地指标跨区交易,将农村的基建和农业产业捆绑发展,引导各项金融资本注入。在四川省的示范与带领下成都各区的乡村振兴专债也相继展开。无独有偶,两年来,河南省发行的乡村振兴专债项目60多个,数额达340亿元,政策红利的效应也明显增加。[11]在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再次强调将进一步简化办事手续,一站式服务,最大限度的方便广大人民群众。上述这些措施都在一定程度上刺激着农民工创业行为的发生,吸引着农民工返乡创业。
3.乡村振兴战略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项目和平台
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足见农村发展的重要性。自乡村振兴项目提出以来,国务院各部门在推进乡村振兴中努力作为,积极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搭建项目和平台。2019年6月出台的《国务院关于促进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建设一批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强镇,创建一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目前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在搭建返乡创业平台方面认定了1000多个特色突出的全国农村创新创业园区和100多个农村创业典型县。农业部指出,2019年全年将继续计划完成100个农村创业典型县,200个农村创业园区,2000个农村创业实训基地。②为各行各业的人员,包括农民工进行返乡创业提供坚实的项目和平台。根据国家对农村发展的密切关注程度,我们也可以预测在未来的一段时期内,国家各种资源要素的配备将会重点倾斜到农村,一些新兴项目产业将会落户到农村地区。设施完善、资金供给到位、产业链延长都将会在农村地區上演。这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坚实的平台保障,解除返乡创业的后顾之忧。此外,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项目引进方面将会重点支持农村地区产业,使其进一步促进农村地区产业转型升级与融合发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因其完善的产业链供给,会激发农民创业的动机。
(二)农民工返乡创业对乡村振兴的促进作用分析
1. 农民工返乡创业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持
如前所述,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支持,人才保障是乡村振兴的关键,而农民工返乡创业恰好为乡村振兴提供一剂良药,能够较好地弥补农村地区人才流失的现状。返乡农民工在外务工期间,无论是在政治、经济、还是精神文化方面都接受了现代文明的熏陶。他们接受着先进的管理理念,习得一定的科学技术,对于企业的发展模式、资金管理、团队管理等都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当拥有一定知识技术的农民工返回家乡时,会把这种先进的思想带回归属地,从而打破农村地区固有的文化观念,对周围的人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乡村振兴需要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人才队伍,[12]50农民工群体由于自身的属性原因更加了解农村地区的现实情况,相对于普通农民群体来说,返乡创业的农民工群体更具有现代化意识,对于如何增收,如何摆脱传统的以耕种为生的生活,具有更多的想法。他们能够结合自身的实际和当地情形因地制宜地制定合适的发展路径,在改善自身经济情况的同时促进乡村地区经济发展,从而为乡村振兴的实现助力。全国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杨发东就是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典型案例,2018年已在外从事汽配外贸生意数十年的杨发东回到家乡,通过流转土地开始了青蛙养殖。凭借着自己多年在缅甸的工作经历,熟悉当地的产品销售渠道,为养殖的青蛙找到了走出国门的销路。此外还带动村民抱团发展,成为玉峰镇乡村致富带头人。[13]
2. 农民工返乡创业促进乡村地区产业转型升级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的内容。农村地区产业转型升级,是实现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关键一环,而经济的发展又是乡村振兴的助推器,也是乡村振兴所追求的目标之一。农民工返乡创业不再囿于传统以农业种植业为主的经济结构,而是通过利用自身在外务工期间习得的知识、经验技术,运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及经营方式,敏锐的市场洞察力,积极开拓农村地区二、三产业发展新思路。
在外务工的农民工大都从事非农产业,较多集中于工业服务业等相关产业,因此他们在选择创业的过程中,也会优先考虑自己所熟悉的行业。因为在此领域他们懂得一定的相关技术,拥有一定的人脉资源,熟悉产品的输入和销售渠道,这对其创业选择和创业信心有很重要的强化作用。因而使得农村地区产业结构不再仅仅是第一产业,而是进行产业融合和产业链的延长发展,使其呈现出一、二、三产业共同发展的新格局,进而推动乡村地区产业转型升级。这种产业发展模式能够引领新时代乡村产业改革的方向,全面激发农村的活力,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可持续性的良性发展模式。
3. 农民工返乡创业为乡村振兴注入资金保障
资金对于乡村振兴的作用犹如血液对于人体的作用,离开资金的支持,乡村振兴寸步难行。乡村振兴是一个浩大工程,仅仅依靠政府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返乡农民工在外务工期间积累了一定的资金,为其创业积累了原始资本,从而有助于创业想法的顺利展开,创业启动第一步的顺利进行。同时还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政府资金投入不足与现实需要庞大之间的剪刀差困境。
返乡农民工在创业过程中通过对亲属朋友资金的整合促进闲散资金的整合利用,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正外部性。随着农民工返乡创业的顺利展开,在促进农村地区劳动力就业的同时,也带动农村地区经济的增长,进而加速了当地资金的流转速度,进一步增加了返乡创业者的资金,形成一种良性循环。80后农民工左宏鹏和妻子返乡创业养殖野兔,从2015年3万元的投资额,到现在可以获得年纯收入40万元左右。此外他们还积极按照“合作社+農户”模式,带动乡村其他农户发展养殖,不仅促进了乡村地区农民的就业,也增加了农户的收入。使得乡村振兴的推进,不再是仅仅依靠外部力量“输血”,而是依靠内生性力量积极“造血”,也从一定程度上保障和促进了乡村振兴战略能够顺利实现,确保农村发展不会因为极度资金短缺而出现断层。
4. 农民工返乡创业能够改善农村社会治理
改善农村社会治理有助于更好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农村社会治理的完善程度也间接体现着乡村振兴的实现效果。对于乡村治理而言,农民工在返乡创业过程中能够根据自身需要,积极对农村社会事务的管理建言献策,无论是出于自身利益的考量或者是出于对公共事务的热情,都能在客观上改善农村社会政治参与的现状。他们代表着不同类型的农民工,在相关事务中发表看法,帮助同一行业领域创业农民工争取有利的政策环境支持。
除此之外,以往在农民工单向向城市流动的过程中,出现很多的社会治理问题,比如留守老人和妇女儿童问题,但是随着农民工返乡创业,这些现象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乡村社会治理不仅需要政府的努力,需要基层自治组织,更重要的是农民工要在其中发挥自治主体责任意识。他们才是有效推动乡村社会有效治理的中坚力量,同时能够减少政府的治理成本,凝聚四方力量,优化资源结构,使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进而实现政府治理与基层自治的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引导乡村振兴更好更快发展。[14]69
四、农民工返乡创业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路径选择
以创业来促进就业是当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创新性举措。引导、鼓励和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从微观层面来说,可以缓解就业压力,提高人民收入,拉动经济增长。从宏观层面来讲,可以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推动农村发展,帮助农民致富的途径从依靠外生性力量向内生性力量转换。在新时代,农村地区的振兴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而农民工返乡创业又是乡村振兴的提速器,因此开展返乡创业活动,对于激发农村活力,促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实施差异化的农民工返乡创业引导策略
由于受传统小农思想的影响,一些农民工的思想观念依然比较保守,他们会担心创业失败,存在一种“赢得起输不起”的心理范式,风险承受能力弱,缺乏创新创业意识,安于现状,习惯于平稳的生活状态,只顾眼前利益,缺乏长远考虑。究其根本原因还是因为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对相关信息不够了解,眼界不够开阔。
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曾指出做正确的事比正确地做事更重要,关于效能和效率,更多的人关注的是如何提高效率,而问题的关键恰巧是应该首先着眼于效能,即我们应该做正确的事。引导和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政府部门首先应该着力解决农民工的思想观念问题,利用现代新媒体技术,加大宣传力度,使他们明白返乡创业能够给他们个人和家庭带来的好处,同时使他们了解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创业的有利形势,解读政府的优惠政策,慢慢地引导他们,从而逐渐树立起创业的意识。政府部门也应该同时做好相关配套服务措施,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农民工的后顾之忧,唯有如此才能引导他们慢慢走向返乡创业的道路。
(二)构建多维度的农民工返乡创业政策环境
强有力的政策保障是农民工返乡创业成功的有力支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新时代下党和国家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提出的新要求,为了更好地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进而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需要构建全方位的政策环境,通过多维度的政策支持保障农民工返乡创业的顺利展开。
其大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其一,宣传政策:近年来国家也相继出台了一些有关农民工返乡创业的保障政策和相关优惠措施,但是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使得很多农民工并没有切实享受到相关福利,因此政府应当加强配套措施,加大政策的宣传力度,并建立专门的政策咨询服务点,使农民工不仅了解政策,而且切实受益于政策。其二,金融政策:乡村振兴面临的一个主要困境就是资金短缺,同样农民工创业也面临着资金短缺融资困难的问题。因此应积极创新金融产品,金融部门应开发适合农民贷款的项目,适当降低农民工贷款的门槛,从而减轻农民工贷款负担。其三,培训政策:政府部门应制定专门的培训政策,制定合理的培训计划,有步骤、有组织地展开针对农民工创业创新的培训,提升他们的文化水平和科学素养。其四,创业帮扶政策:农民工返乡创业,能够有效培育农村经济发展的内生力量,可以减轻政府财政负担,因此政府应该对其予以积极大力的支持。对农民工返乡创业行为实施税收优惠政策,完善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提供良好的地方政府行政服务,刺激农民工返乡创业行为的发生。
(三)开展针对性的农民工返乡创业培训支持
农民工创业过程中出现创业能力不足问题是一种普遍现象。为了提升农民工创业质量,政府部门应该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创业技能培训工作。[15]75虽然农民工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是这些经验并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知识,只能就事论事,遇到问题时难以变通。创业是一个复杂系统的问题,不同的行业呈现不同的特点,因此创业需求也会不同,即使是同一行业,不同地区不同环节的技能需求也会出现差异。因此政府部门应该根据不同行业特点有针对性地聘请不同行业专家精英进行分类辅导,以此实现培训效益的最大化。
首先,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可以根据农民工个人禀赋差异,分析他的创业能力和工作经历,论证创业行业的选择是否可行。其次,有步骤有计划地对农民工的专业技能进行培训,可以先对其进行专业技能的理论培训,再通过理论的学习,将其运用到实践当中,及时收集农民工反馈的意见,从而能够从现实情况出发更加贴合农民工的现实需要,全面提高农民工的综合素质,培育一批懂经营、会经营、善创业的农民企业家队伍。[16]23最后,开展有关创新创业,培育战略眼光的创业培训。相对来说农民工群体的创新能力较弱,看待事物的角度单一,着眼于一时的得失,从长远来看不利于企业的良性发展。政府部门应采取措施,帮助他们树立战略眼光,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从被动的劳动参与者转变为积极的经营管理者。[16]22邀请一些创业成功人士分享成功的创业经验和心路历程,使他们慢慢摒弃固有的封闭思想观念。
五、结语
从国家层面来看,农民工返乡创业有助于乡村振兴的实现,同时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及中国梦的催化剂;从个体层面来看,农民工返乡创业一旦成功能够很好地改善个人的经济状况并带动周边地区和人民的发展进步。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并为其建立了有力的政策支持和保障。因此, 有必要采取多途径,多方式以积极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同时认真贯彻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使二者在良性互动中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参考文献:
[1]张立新,林令臻,孙凯丽.农民工返乡创业意愿影响因素研究[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5).
[2]羅竖元.返乡创业质量与农民工就地市民化——基于湖南、安徽与贵州三省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6).
[3]朱启臻.当前乡村振兴的障碍因素及对策分析[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8(3). [4]刘祖云,张诚.重构乡村共同体:乡村振兴的现实路径[J].甘肃社会科学,2018(4).
[5]Ma Zhongdong. Social-Capital Mobili-zation and Income Returns to Entrepr- eneurship:The Case of Return Migration in Rural China[J]. Environment and Planning A,2002(10):1763.
[6]张明斗,曲峻熙.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村空心化治理[J].农村经济,2017(12).
[7]王春光.关于乡村振兴中农民主体性问题的思考[J].社会发展研究,2018(1).
[8]叶丹丹.新农保视角下农村空巢老人养老方式的路径选择[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9).
[9]许安拓,梁洁.财政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路径[J].财政科学,2018(7).
[10]王子迪,高一凡,孙梦迪,曹发,李振铭.乡村振兴战略下金融扶贫的困境与对策[J].现代商贸工业,2019(4).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乡村产业计划财务司.2019年全国农业农村计划财务工作会议经验交流材料之四[EB/OL].农业部,(2019-10-10)[2019 -10-07].http://www.jcs.moa.gov.cn/gzdt /201910/t20191010_6329650.htm.
[12]刘合光.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点、发展路径与参与主体[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1).
[13]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全国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典型案例——杨发东[EB/OL].农业部,(2019-10-16)[2019-10-07].http://www.moa.gov.cn/ztzl/scw/cyrhnc/201910/20191016_6330003.htm.
[14]张新文,张国磊.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乡村治理转型与乡村振兴[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
[15]张亮,李亚军.就近就业、带动脱贫与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政策环境[J].改革,2017(6).
[16]刘志阳,李斌.乡村振兴视野下的农民工返乡创业模式研究[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12).
[责任编辑、校对:党 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