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形和弹性才是企业未来发展的关键词
时间:2021-01-28 04:25:00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人
毋庸置疑,新冠疫情暴发成了推倒多米诺骨牌的外力,变相成为市场丛林法则的试金石。疫情不仅暴露出了企业发展中的潜在问题,更检验了企业在大环境中的适应能力。这场疫情导致的经济风波对所有企业造成了无差别的集体打击,停工这种不可抗因素让所有企业形态遭遇的困难基本一致:缺物流、缺员工、缺原料。
但面对同一事件,企业的反应是不一样的,反应快的活了下来,反应慢的就可能被淘汰。例如,2003年“非典”时期,全国餐饮业受到了重创,但呷哺呷哺抓住了契机,推出一人一锅。“今天你呷哺了吗?”一时声名远播,在当时创下日客流量2000位的就餐纪录。
尽管很多人認为,跨界、变形是企业非常时刻的“不得已”,但事实上,疫情只是压垮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一切偶然的背后都是必然,世界本来就在巨变中,每一次重大事件的发生,只是让变化加速到来。
企业变形的内在逻辑
第一,环境不确定性的持续増长,让企业的线性发展路径无以为继。美国财政部前部长鲁宾说过一句话:“关于市场,唯一确定的就是不确定。”这句话成为“名言”。商品的极大丰富提高了顾客的话语权,科学技术的加速发展带来了新知识、新概念、新方法、新技术的快速发现和发明,技术的进步又把全球经济联结为一张大网。以往,不少企业遇到低增长,遇到波动,想到的是减库存、减成本,希望能够熬过去。但未来,所有的危机都不是从历史周期的变动中来的,传统的线性思维模式显然无法应对。
第二,行业无边界混战,让所有的经验和积累都随时可能被颠覆、被清零。如果说过去的产业边界清晰、角色分工明确,各行其是,行业只要盯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就可以高枕无忧,那么如今产业不仅边界模糊,新经济、新业态的蓬勃发展也已让产业分不清敌我,找不到路标。企业如今面临的挑战早已不单纯局限于本行业,谁都不知道下一个“杀手”在哪里。
第三,工业经济下的企业组织形式与信息经济时代格格不入。传统工业经济下,企业组织多为金字塔式科层组织模式,这样的管控哲学和组织架构已经不适用于信息经济时代。互联网连接一切人、财、物,扁平化、平台化、模块化成为新特征。传统直线式、科层式组织体制设计严谨、结构稳定、高度一体化的组织优点,到了信息经济时代,反而带来臃肿、制度僵化、人浮于事等弊端。
种种变革皆已表明,变形和弹性才是企业未来发展的关键词。
各自不同的变形方式和趋势
不同企业“变形”的方式、状态与趋势各异。对于国企来说,在可预见的未来,向混合经济变形已不可逆。进一步说,历史进程需要国企承担更多社会责任,改造国企,使之向社会化企业转向,将成为未来国企变形的基准点。量大面广的中小民企将被迫在危机中落寞,大浪淘沙下的存活者将参与到产业链的再调整中,成为配套性的一环。中小民企本身大多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附加值偏低,市场竞争激烈。疫情暴发以来,一面是需求萎缩堵住了薄利多销的老路,一面是材料、人工、融资等成本的持续走高,前景可想而知。要幸存,只能靠迅速复工复产,充分利用好“船小好调头”的机体灵活性优势,使自己嵌入新的产业链整合中。线下传统企业则要尽快适应产业互联网趋势,加速实现线上线下融合。
线下企业多为劳动力密集企业,受冲击最大,如果能够转换消费场景(现场),同时减少人力,或者能够做到向社会“借用”资源,其适应性就必然会变强。例如,面部护理品牌樊文花线下有4000家门店,1.6万名护理师,大疫一来,生意骤停。老板想到的是,在家没事做的时候,也是脸部护理的最佳时机,于是就发动这1.6万人拍摄小视频输送到客户手里,在线指导顾客在家做护理,也催生了大量产品需求。对于本身与信息经济、网络经济相伴而生的科技企业来说,则可及时抓住机遇,趁势而上。易卜生说:“真正的强者,善于从顺境中找到阴影,从逆境中找到光亮,时时校准自己前进的目标。”例如,远程办公、各种电子解决方案等信息行业,或从小试牛刀进入全面爆发;
又如,本次疫情将几乎被遗忘在角落里的“安全需求”前所未有地激发出来,比2003年的“非典”有过之而无不及,除菌空调、自动消毒的门把手等各类安全性产品将从医疗体系进入日常家庭生活。
显然,不同企业面临着不同的变形方向与路径。由此可见,企业的变形与弹性不是随波逐流,而是有收有放、收放自如的,目的是为企业建立一种“安身立命”的灵活机制。既要求“变”,将变革纳入企业的战略安排—求变的公司只有把“变化”纳入战略体系,才能踏准形势的节奏;
又要守“魂”,坚守初心,朝着“永恒北方”的目标不懈前行—各行各业百舸争流。若是在将风景尽收眼底的同时,被各种多元化的诱惑牵着鼻子走,就很可能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可见,企业不仅要知道自己往哪里去,而且要懂得如何拒绝诱惑与克服贪婪,确保自己始终行进在通向“永恒北方”的正确航道上;
还要对企业核心竞争力进行版本升级,有噱头、没有核心竞争力的“爆款店”会最先被消费者抛弃。这也说明,在湍急的形势浪潮中不进则退,催促着企业时刻保持警醒,去创新、去改造,升级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毕竟,再诱人的商业想象,没有根基都是一场空。此外,还要有灵活的复式组织与之相匹配。
无论是线上协同办公,还是个体崛起,都揭示出未来最先进的组织一定不是传统“公司”的结构,而是那些能够随时聚合、随时解散的结构。这种复式组织以不同层次可独立提供服务的“模块”为基础,依据动态的市场需求拼搭“模块”,灵活重组创造不同的功能,形成动态能力,从而从容应对不确定环境。
疫情对所有企业都是一场大考,对于消极被动的随波逐流者而言,可能加快其出局的速度,而对于那些善“变”的企业而言,却是一场磨砺淬炼的机会。“宝剑锋从磨砺出”,经过这次战疫的洗礼,一批敢于变、善于变的企业必将崛起,重塑市场格局。
本文整理自王德培所著《中国经济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