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守着你
时间:2021-01-08 18:10:26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人
王丽芬
原题回放:
请以“我要守着你”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60分)
审题立意:
题目通俗易懂又颇具意味,读来自然亲切,情意浓浓。考生可以叙述经历、讲述故事,可以抒发真情实感,也可以阐述思想观点。题目中的关键字是“守”,“守”有守卫、保护、陪伴、坚守、不离不弃的意思,“着”跟在“守”后,表示动作的进行或状态的持续。“守着”的背后是一直陪伴不离开的执着,是一直拥有不丢失的坚持,是一直坚守不放弃的信念。“要”是“守”前的能愿动词,强调主观意愿上的倾向,具有很强的抒情色彩。“守”的对象“你”应该是生命中不能丢弃和流失的东西,可实可虚,既可以是具体的人、事、物,也可以指某些抽象的精神、品质和情感。主语是第一人称“我”,站在这个立场上更便于叙事抒情。
如果写记叙文,可以叙述自己的经历,讲述生活故事。受题目的限制,人稱上应该使用第一人称,以“我”的口吻叙事抒情,这样既简单明了又真实生动。如果以第三人称叙事,再引用人物的话“我要守着你”来和题目印合,就显得牵强烦琐,往往容易跑题、偏题,不建议采用。题目中的“你”要在文中点明,是一个人、一件物,还是某些抽象的东西,一定要明确。“你”如果是具体事物,这个事物值得你去“守”,一定是承载了一些美好的记忆和情感,寄托了你的某种愿望和追求,行文中也一定是个由实到虚的过程;“你”如果是个抽象的东西,如诚信、责任、正义、爱心等精神品质,在记叙文中也应把它具体化,这样才能从小处着笔,避免空泛。因此,在记叙文中,题目中的这个“你”应该是个虚实结合体。叙事不能停留在浅层次上,如仅仅是写和一个人、一件物之间的故事,然后生硬地、轻描淡写地说“我很喜欢你”“我要守着你”,这样思考的深度和抒情的力度都不够,一定要在叙事过程中点化“守”背后的情感和意义,不断蓄势铺垫,最后水到渠成,渲染升华,这样文章才能酣畅淋漓。
如果写议论文,可以阐述自己的思想观点。这道题目写议论文,一般涉及的题材会比较大,关乎精神和品质,“你”应该是抽象的,“守”更多地理解为坚守。议论重心应该是坚守的意义、不守的后果,文章要说清楚“守着什么”,为什么“守着”,“不守”又如何,最后明确要“守着”。见解要深刻,行文要饱含情感,切记大话套话。
【习作展示】
我要守着你
郭益智
小时候,在太奶奶住的小院的西厢房里挂着一幅画,泛黄的卷轴中画着一位仕女,仕女的眉目并不精致,但她发髻上斜斜插着的那一支簪子却让我欣羡。工笔画讲究细腻,所以我几乎可以看出它是象牙的质地,簪尾一朵艳丽的金色牡丹,花蕊中坠下一束细丝,每一缕细丝下都坠着玉珠。香帘随风微卷,佳人玉簪轻晃,仿佛能听到叮当之声。
开篇将视角指向图中的簪子,拉开空间跨度。栩栩如生地描写了簪子本身的形象,文字典雅有气质。
太奶奶去世后,这幅仕女图便归了我。随着这幅图一起放入抽屉的,还有一支簪子,这簪子不如图中的华贵,却是太奶奶最喜爱的首饰。纯银的簪体雕着如意祥云,簪尾百合花样的玉雕莹润剔透。
我曾试着绾起长发,无奈在太奶奶手中听话的簪子怎么也不能束起青丝,失望之余便将簪子小心收起。每当看到街上型男秀女怪异的发型时,我总会想起太奶奶的簪子,还有曾经用簪子束起青丝的江南女子。
将视角转移到用簪子束起青丝的江南女子,拉开时间跨度,点出我对簪子的主观感受,并与下文产生呼应。
古诗里说“小晕红潮,转过回廊扣玉钗”,宫中的女子看到思慕的良人,脸上不禁生起红晕,急忙转过回廊,怕人瞧见,但又不禁拿下髻边玉钗,轻扣栏杆,一声一声,细若莺唱,含蓄得如同江南四月的杏花雨。而如今,开放的时代已经不再需要那么委婉了。“爆炸”的发型,艳丽的眼影,旁若无人地躺在恋人怀里,这便是时尚潮流!然而我却始终不能接受原本细腻美好的情感作为街头秀景给旁人看。
如今用簪子绾起长发的人已经很少了,学生梳清爽秀气的发型,马尾辫高高束起,家庭主妇烫起了麻卷,更有年轻女子,“爆炸头”染成红色、绿色等样子,看着这些我怎能不心生惆怅,进而想起那支簪子呢?
通过现代人的时尚和古诗中佳人绾发的对比,表达出自己对使用簪子绾发的怀念。态度鲜明,手法恰当。
前几天小区旁新开了一家理发店,门前打着“可代劳插簪”的广告,我兴冲冲地跑回家,取来簪子。理发师在我的头发上喷了许多发胶,又用橡皮筋把头发绑成一个小髻,最后随意地将簪子插上。我望着镜中不伦不类的头发,爽快地将刚做好的发型拆掉又重新束起马尾。
关注当下,援引事例,承接上文,引起下文描述太奶奶绾发的过程。
我曾经看过太奶奶的绾发,她先轻轻地梳顺长发,再分成两股,然后将发绕成一对蝴蝶翅的模样,最后用簪子斜斜地簪住,端庄而又不失高贵,正如太奶奶一样,有着湖水一般波澜不惊的心,永远宁静、平和,玉簪是专属她的美丽。现在太奶奶虽然已去世,但我要守住这份美丽,守着这支古朴的玉簪;守着“小轩窗,呵手试新簪”的欣喜;守着用玉簪绾起的青丝;还要守着如玉簪一般的含蓄、柔和与宁静……
运用排比句式反复点题,并且将玉簪的抽象意义提升到更高层次,如对太奶奶的思念,对绾发所代表的情谊的珍惜,对含蓄柔和传统的坚守,等等。由于前文有足够多的铺垫,此处一下喷涌出如此多的感情便也水到渠成。
我要守着你,玉簪!
呼应标题,再次点题。
【点评】
本文叙述、议论、抒情三位一体,视角独特,以小见大,虚实结合。作者以簪子为线索,通过现代人染发、烫发和古诗中江南女子绾发对比以及理发店为我绾发和太奶奶绾发对比,把玉簪和玉簪所代表的含蓄、柔和与宁静的古典情感巧妙地杂糅在一起,对浮躁的现代生活进行批判的同时,表达了坚守含蓄、纯真、美好情感的强烈愿望。文笔细腻、情感饱满,基础等级给39分,发展等级给20分,全文为59分,属一类上。
我要守着你
李家伟
平凡如他,用一生韶华,守护所爱。
“你守岛,我守你”,这或许是王继才夫妇最真实、最动人的写照。只因一份守护,他毅然奔赴孤岛,也因另一份守护,她选择同行。从此,三十二载春秋,只此一岛,无问西东。
平凡的生命,由是伟大。守护无言,却是最深沉的告白,最动人的奉献。
用王继才夫妇守卫海岛的例子作为引子,引出“守”,照应标题。
我曾听过浪漫如纳博科夫笔下的情话,也曾见过深情如卡西莫多悉心的照料。然而,纵绚丽美好如是,却终不如守护感人至深。“我要守着你”,没有华丽的辞藻,不见动人的海誓山盟,它质朴平凡,如守岛人默然的一生,然而,在这平凡中,深沉而从容地叙述着爱之深,情之切,一如那三十二载春秋不曾离弃的坚守。
“我要守着你”,是告白,默然吐露着深爱。犹记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萧琼女士默默守护在蒋兆和先生身旁,为他遮挡生活的烦忧,“我守着他,他守着理想,作他的画”,爱情在守护中悄然生长,蓬勃繁盛余生。
“我要守着你”,是承诺,是责任,它胜过千般巧语,带来温暖与心安。同样是那个年代,当黑暗笼罩大地,人民遭受痛苦与磨难之时,可爱的革命斗士们,毅然挺身,守住了身后深爱着的土地,守住了四万万同胞的尊严,用血肉筑起了丰碑。
王继才夫妇守卫海岛,蒋兆和夫妇在战争年代对理想、爱情的守护,革命斗士对国土的守护,这三个事例都紧扣着“守护”,但“守护”的含义有重复、交叉。典型性和层次性稍显不足,语言上有不畅达之处。
我要守着你,守住所爱。平凡如你我,不曾拥有改变世界的力量,却能用守护,与所爱日久天长,为所爱,守一方净土。守护的力量,如丝丝春雨,滋养万物而无声;如涓涓细流,悄然涌动。
身处于繁华今世,我不知还有多少人懂得守护的意义。王继才夫妇的守护,如今看来,竟是弥足珍贵。浮躁浸染着脚下的每一寸土地,看到他们为前途放下幼时的理想,为名利肆意破坏着曾哺育他们的故乡,我便感到心寒。我们习惯了不假思索的承诺,习惯了逃避应当承担的责任,却仍妄图留存所爱。个中悲哀,不言自明。
聚焦现实,列举守护缺失的现象,从反面展开分析,突出守护的重要性,让说理更加全面客观。
我们每个人都有权利,也应当追求所爱,或是理想,或是爱情,甚至于一份故土的怀念、一种文化的依恋。但也更应该懂得,所爱之物,需要守护。愈是珍贵于心的,愈要温柔以护。如此,被守护的,感受到心安,得以留存;守护它的,收获幸福,感受到人生的乐趣。
王继才先生走了,妻子王仕花继续守着孤岛;兆和夫妇去了,《流民图》守住了历史真相;天安门广场前,人民英雄纪念碑还在守护着这片热土。而我们,我们又该如何?
若问我爱得有多深沉,我想,只如林徽因所说,愿用守护來回答,用一生的守护来告诉你。是的,我的所爱,我要守着你。
联系自身,呼号发问,并呼吁每个人都要守护所爱。语言饱含感情,但与前文的关系来看,逻辑性和层次性上稍显不足。
【点评】
本文观点明确,肯定了“守护”行为的意义和价值。文章列举了王继才夫妇、蒋兆和夫妇等事例,展现了各种不同的“守护”,再联系自身和现实,呼吁要用实际行动守护所爱。语言饱含情感,具有较好的感染力。但行文过程中,层次性和逻辑性尚有欠缺,尤其是后半部分和前半部分的关系处于平行状态。如果能够有所深化和提升,则更佳。基础等级给31分,发展等级给15分。全文得46分,属二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