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灵捕捉,予笔墨再现
时间:2020-11-28 20:04:03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人
王桂香
【摘要】中国画人物写生是注重精神内涵和形式美高度融合的一种再创造,它必须将对象的造型、光影、色彩转换成独特的绘画语言形态。
【关键词】水墨人物;创新
记得我最早的涂鸦是画人物,当用笨拙的线条描出“人”时,我常因画中的人笑我亦乐,因画中的人悲我亦忧。懵懂的涂鸦,伴我度过快乐的童年。后来,居然由学文转向学绘画艺术,我学了素描人物和油画人物,再来画国画人物,每完成一幅,我总觉得意犹未尽。与西方的油画人物相比,中国的写意人物更为简洁,更讲究人物的精神内涵,对此,我感触颇多。
中国传统绘画源远流长,它扎根于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土壤中,中国画从内容上分有人物、山水、花鸟。从表现形式上有工笔、写意、兼工带写。中国画最注重以“写意”为特点的艺术观,东晋顾皑之有“迁想妙得”的主张,唐代确立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创造原则,“气韵生动”的审美标准和“以形写神”,“象物寄情”等艺术理论。人物画是中国历史长河中起源最早的画种,原为贵族所用,当后来文人士大夫的山水、花鸟跃居画坛主流,人物画也如大家闺秀般隐在主流的背后。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随着西方美术的大量引入,中国人物画也慢慢揭开神秘的面纱,与西方的油画肖像竞相争艳,共同发展。
西方的油画人物讲究解剖学,注重写实,而中国传统的写意人物画目的只在表现出人物的姿态特点,却不讲人物各部的尺寸与比例,故中国画中的男子相貌奇古,身首不称,女子则蛾眉樱唇,削肩细腰,倘把这些人物的衣服脱掉,其形可怕,但这非无妨,却是中国画的好处,中国画欲求印象的强烈,故扩张人物的特点,使男子增雄伟,女子增纤丽,而充分表现其性格,故不用写实,而用象征法,不求形似,而求神似,如周舫的《簪花侍女图》。
西方的人物画重背景,其背景为室内或野外,故画面全部填涂,不留空白,如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中国的人物画,可画一个人悬挂空中,如驾云一般,亦可描人立于纸的下方,故中国画的画纸,留出空白余地甚多,令人遐想出无垠的空间。
西方人物画重客观,以求形似。中国人物画重主观,讲究神韵。
水墨画,是中国画的一种,指纯用水墨所作之画,基本要素有三:单纯性,象征性,自然性。相传始于唐代,成于五代,盛于宋元,明清及近代持续有发展,以笔法为主导,充分发挥墨法的功能。“墨即是色”,指墨的浓淡变化就是色的层次变化。“墨分五彩”指色彩缤纷可以用多层次的水墨色度代替之,唐宋人物画多湿笔,出现“水墨晕章”之效,元人始用干笔,墨色更多变化。唐代王维对画提出“水墨为上”,后人宗之,长期以来,水墨画在中国绘画史上占着重要地位。
在当前美术思潮开放、激进的潮流中,写生一类作品总给人以一种因循守旧之感,似乎绘画仅凭激情及独特创意即可完成,更何况中国画人物写生和油画人物写生又有不同。油画肖像,从欧洲大师们起历来可称为一件艺术品,而水墨人物常常被人认为是一副习作。我原来也以为对人物进行水墨写生,不算创作的,画得多了,就不觉得了,其实,中国水墨人物画因有墨韵,显其更有神韵。
画写意人物,可以直接用对事物进行写生。于材质和画法的不同,所以必须有别于素描人物和色彩人物,形成独特的绘画语言。
一 、善于捕捉人物的动态和神态
要用心去观察人物,不管写实或变形,都要求画者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和造型能力。我常以饱满滋润淡墨的大笔,笔尖蘸一点浓墨,使其在纸上有浓淡变化,大胆落笔,画出人物的头发走向,顺画脸的轮廓,笔尖上再蘸浓墨画五官,注意捕捉人物的神态,用笔要潇洒自如。画写意人物,有时也捕捉具有动态的人,他们不一定是模特,表现的动作也许是无意识的,时间可能很短,但却要在宣纸上表现,这有别于速写,所以有一定的难度。当用水墨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一副作品,水墨的变化,线条的节奏,使人物画不仅具有了动态美,更有了灵性美。
二、学会继承,运用中国画的传统笔墨表现
中国画的传统笔墨灵性在宣纸上易产生特殊美感。中国画的笔墨掌握不够,易让画有生硬、呆板的感觉。
让水墨的浓淡变化自然的流淌在人的形神之间,才能让画上的人有血、有肉、有骨、有灵性。
一幅成功的人物写生作品体现画者在对象与画面之间的再创造,线的组织和色块、墨块的组合构成,墨色的枯湿浓淡用笔的轻重徐疾等,都是画者以自己独特的理解和追求借助对象的一种自我表现。
三 、善于创新,力求将中国画的笔墨形式美感达到以形写神、以神传情的最高境界
与油画肖像相比,中国画写生固然更为简洁,但作为中国画人物写生,它更是注重精神内涵和形式美的高度融合的一种再创造。它必须将对象的造型、光影、色彩转换成独特的绘画语言形态,并不是一种机械的模拟。创新的过程是一个反复实践的过程,需要不断提炼概括和提高,人物形象的刻画及内心情感的塑造也是十分重要的。
用心灵捕捉,予笔墨再现;以形写神,以神传情,形神兼备,是我画水墨人物追求的目标和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