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
时间:2020-11-20 10:06:35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人
董玉川
【摘要】目的:进行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护理中风险管理应用效果的探讨。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6月至2015年5月收治65例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成立对照组,选择我院2015年6月至2016年5月收治78例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成立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风险管理,进行两组护理效果的对比。结果: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护理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能够显著提升患者满意度、降低不良事件发生,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
风险管理;
不良事件;
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6-0058-01
实际护理中很多因素都会引起护理风险,因此护理风险具有难预测性、突发性。护理风险管理是护理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一项长期、系统的活动,对于提升护理服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护理中存在较多风险因素,因此非常有必要在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护理中实施风险管理。本文将对我院2014年6月至2016年5月收治患者进行研究,探讨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护理中风险管理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4年6月至2015年5月收治65例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成立对照组,选择我院2015年6月至2016年5月收治78例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成立观察组。对照组包括30例女、35例男;
患者年龄范围24~78岁,平均年龄为(48.9±10.6)岁。观察组包括33例女、45例男;
患者年龄范围26~77岁,平均年龄为(48.2±10.9)岁。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无显著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风险管理。风险管理包括患者安全风险因素评估、采取干预措施。
1.2.1患者安全风险因素评估 ①患者及疾病风险:心血管重症患者多伴有脏器功能减退、脏器慢性疾病,加之心血管药物会引发心动过缓、心律失常、休克、血压下降,这些都使护理安全管理风险大幅增加。②治疗用药风险:心血管疾病存在很多种类,各种心血管疾病对用药剂量和速度要求不同,实际用药个体存在较大差异和副作用。同时在应用输液泵、注射泵、静脉留置针时也存在相应的操作隐患。③设备仪器风险:呼吸机、除颤仪、心电监护、心电图机是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常规使用仪器,如果设备存在保养、维修问题或护理人员出现操作问题,都会造成护理风险。例如实际中经常发生的除颤仪导联线接触存在问题,进而引发无法正常复律。④护理人员专业素质:CCU要求护理人员具有极高的专业素质,如果护理人员专业知识薄弱、缺乏风险意识,那么就无法有效识别出患者存在或潜在的风险,进而增大了出现意外事件的概率。例如多源室性早搏在心电监护患者中经常出现,一旦护理人员未能进行准确识别并采取措施,那么就会发生室颤。
1.2.2干预措施 ①实施预见性护理:由高级责任护士、护士长组建风险管理小组进行重症患者风险评估,依据制定的心内科重症护理预案和护理风险管理预案开展预见性护理。在预见性护理中护理人员应当秉持“先预防、后治疗”的原则,并将护理不良事件隐患有效消除,对于发生的不良事件需及时有效处理。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缺乏自我保护能力,经常出现跌倒、坠床等风险事件。所以,应当强化入厕、起床等患者的护理,告诉患者卧床休息后要缓慢起身,避免体位性低血压造成的跌倒等。对预见可能出现的潜在问题,应当积极实施相应的预防性护理措施,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②强化用药护理:护理人员在发药过程中应严格进行查对,通过和患者进行有效沟通鼓励患者主动询问,保证患者充分掌握用药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注意事项等内容,对于特殊用药在护理人员交接班时应特别说明。③保证设备的正常使用:指定专人定期维护、保养设备仪器,同时定期考核护理人员的设备仪器操作技能,确保他们能够在护理过程中正确、有效使用仪器,避免因操作不当影响治疗。④提升护理人员素质:定期开展针对护理人员的心血管重症护理应急预案、护理风险管理培训,促进护理人员风险意识的提升。每月开展专科操作考核一次,确保护理人员有效掌握各项护理技能。
1.3统计学处理 数据统计分析中使用SPSS21.0软件,用±标准差(χ±s)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量资料;
用率(%)表示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数资料。P<0.05时,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照组65例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中5例发生不良事件,具有7.7%不良事件发生率,观察组78例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中2例发生不良事件,具有2.6%不良事件发生率,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χ2=4.006,P<0.05)。对照组65例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中61例患者满意,具有93.9%满意度,观察组78例患者中77例患者满意,具有98.7%护理满意度,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χ2=0.042,P<0.05)。
3讨论
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存在机体免疫力低、反应力差等特点,相对于其他科室护理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护理中存在的风险因素更多,进而具有更高的不良护理事件发生率[1]。护理风险事件不仅会对患者康复和病情转归产生影响,也会降低患者社会评价[2]。因此在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护理中开展风险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中,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在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护理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能够有效减少不良护理事件,提升患者满意度,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3]。
参考文献:
[1]陈花棉.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13):1203-1204.D
[2]齐勇梅.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初探[J].中国伤残医学,2014,(8):266-267.
[3]徐春玲.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22):236-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