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收藏的三分校17期师生的签名纪念册
时间:2020-06-15 16:50:26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人
于岳
1942年1月,江西广丰。正在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三分校17期22总队受训的谢光军收到一封來自浙东的邮件。不久之前,谢光军的家乡宁波沦陷,他的心中非常焦虑,很想知道亲人们的消息。他迫切地拆开邮件,一册精美、袖珍的笔记本跃然眼前,这是妹妹谢蕴文寄来的。而这个笔记本能到达他的手中,是通过了敌人层层的封锁和盘查,也“坐”遍了火车、汽车等各式交通工具。谢光军在欣喜之余也感慨良多,挥笔写了两页纸,除记下了这个本子的来龙去脉,也吐露了自己的志向:“愿在这个伟大的熔炉中,被铸造成一件现代化的武器,去征服我们中华民族的敌人——日本强盗!”
70多年后,这个孤零零的小本子历经辗转被我收藏(我想当时至少还会有家信的),当这两页字迹重见天日的时候,我所看到的,是一名青年军人没有任何的矫揉造作、最朴素的爱国情怀。至为遗憾的是,我没有再见到谢光军其他的任何遗物,也查不到他更多的经历和记载,只能从这个本子之中,尽力去挖掘一些蛛丝马迹了。所幸在扉页上我就看到了谢光军的容貌,这是他1940年8月14日空军节于信州(江西上饶的古称)所摄,他有可能在那时候就已参军,或许也曾服役于某空军场站,但不大可能是一名飞行员,照片更像是一次应景的摆拍。
谢光军在收到本子后,训练之余陆续请一些相熟的师友题写。这些题签也让这个小本子有了一些同学录的意味,虽然它与真正的同学录相比,少了很多文献价值,但却另有其价值,因为它是独一无二的,上面的文字或许是其原主人和题签者留存于世的唯一痕迹。本子上一共有30余人写下的赠言,其中竟有一位将军——三分校总务处处长树梓春少将,其余大部分则是本总队同学,能从龙飞凤舞的墨迹中识别出落款的,有赖国璋(福建人,中校战术教官)、徐亚林、罗荫洲、魏宗华、李伟民、陈欢、胡道生、郑琯(江苏)、冯德昭、张梦燕、李宣宝(浙江东阳)、吕爱群(江苏丹阳)、焦启龙(上海)、谢辉、刘剑权(北平)、束毅璘(江苏丹阳)、叶秀珍、朱新洲、俞明德(浙江宁波)、辛渭原、张明震(江苏无锡)、周梧刚(上海)等人。还有一位自称小妹妹的“红颜知己”何雪如,她写道:“我要你永远的爱护我”,这又是怎样的一段往事呢?
同学们大多是写了一些慷慨激昂的话语,唯有郑琯同学忙里偷闲画了一幅画,这无疑是本子中最吸引眼球的一页。郑同学这幅画,是临清代福建画家周愈的作品,他自谦未得其神采,却也显示出很深厚的功底。因为战争,本该拿起画笔的双手,拿起了武器。谢光军本人也是颇有才情的,一位同学的赠言中就提到他们一起演戏的往事,谢光军扮演的是薛平贵,这是《红鬃烈马》中的角色,他无疑也是有些京剧功底的。翻阅本子,一张张鲜活的面容仿佛浮现在眼前,引人遐思。
题签的时间横跨1942年1月至1943年7月,地点有广丰、瑞金、上饶,这体现出三分校曾有过的一段历程,和谢光军在毕业后的一段足迹。据校史记载,1939年三分校在瑞金成立,1941年5月奉令迁至广丰,1942年1月谢光军收到这个小本子时就是在广丰。而不到一个月后,浙东战事告急,三分校师生奉令开赴前线构筑阵地。后来战局恶化,日军入侵浙赣线直逼广丰,校方决定再次迁回瑞金。这次撤退转移历时两个多月,行程1500华里,一路非常艰辛,还遭到了日机轰炸,同学中有伤亡情况。1943年1月,17期22总队在瑞金毕业,谢光军与1300余名同学从此投身于抗战洪流。同年7月7日,他身在上饶,此后则不知所踪。
去年12月,在上海的一场拍卖会中出现了一枚17期22总队的毕业纪念章,我前往上海将它拍了回来。三分校的文物如今很少能见到,这枚纪念章与这个小本子,也是我对三分校仅有的收藏,我把它们放在了一起。也许这枚纪念章原来的主人并不是谢光军,但他们曾一起见证过这段沧桑的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