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患了萎缩性胃炎不可怕:萎缩性胃炎如何饮食
时间:2019-01-27 04:40:16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人
叶大妈今年刚刚五十出头,觉得心窝里不舒服已有一段时间了,也说不上特别痛苦,就是心窝里又胀又塞,有时肚子空得很快,很想吃东西,但稍稍吃点食物,马上又饱了,还觉得闷气,老伴说她准是患了胃病了。她就从药店里买了一些胃药回来,吃了一个多星期不见效果,吃了胃药没有疗效,加上这段时间来同事们对她的关心,反倒让叶大妈担心起来。她想:我以前也有胃气痛,吃点药就好了。现在这个胃病,是不是有变化了,会不会是得了恶病了。这样一来,原来睡眠就不太好的叶大妈更加睡不着了。
在老伴的催促下,叶大妈来到医院消化内科就诊。医生对她做了细致的问诊和体检后,建议行胃镜检查。检查报告单上是这样写的:胃镜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幽门螺旋杆菌阳性;病理活检提示为(胃窦部)慢性萎缩性胃炎伴活动期,中度肠化。显然,叶大妈的心窝不舒服,原来是萎缩性胃炎在作怪。病根找到了,但叶大妈还是满脸疑惑:自己的胃已经萎缩掉了,还有细菌感染,听别人说肠化是要变癌的,麻烦可大了!
为了消除叶大妈的担忧,医生耐心地讲解了萎缩性胃炎诊治的有关知识,并告诉叶大妈,老年人患了萎缩性胃炎并不可怕。
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20~50岁的人群中患萎缩性胃炎的很少,而51~65岁患萎缩性胃炎的比例高达50%以上。据报道,年龄每增长10岁,患萎缩性胃炎的比例平均上升14%。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细胞代谢机能减退,加上长期的不良因素刺激,更易产生萎缩性胃炎。
什么是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指的是位于胃粘膜上的腺体因炎症等原因而发生萎缩或消失,并不是胃这个器官的整体萎缩或缩小。在胃镜下,萎缩性胃炎的主要表现有:①胃粘膜失去正常的微红的橙黄色,代之以苍灰色,且色调不均匀;②胃粘膜呈明显的红白相间,有较大片的苍白区;③胃粘膜变薄,血管显露。腺体萎缩的范围可以很广泛,如表现为全胃萎缩,也可以局限于某一部位,又称局灶性萎缩。
最近的研究表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是引起慢性浅表性胃炎的重要病因,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胃粘膜损伤加重,出现腺体萎缩,但各部位萎缩程度不等,一般以胃窦小弯最严重。若病变继续发展,可出现肠化等。应该说,幽门螺旋杆菌是萎缩性胃炎的重要元凶之一。
说到“肠化”,全称应是肠上皮化生,即经组织学和细胞学检查,胃粘膜被肠型粘膜所替代,是由肠上皮替代胃上皮的一种化生。在胃粘膜的病理活检报告中,还有一种是胃粘膜的不典型增生,指胃粘膜上皮和腺体的一类偏离正常分化,形态和功能上呈异型表现的增生性病变。那么肠化到底会不会演变为癌症呢?
动物实验与临床观察表明,胃炎演变为胃癌的过程一般符合下列程序: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胃癌。其实,萎缩性胃炎到胃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其中肠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是溃疡发展为胃癌的桥梁。尤其是不典型增生,由于其酶系统不健全,使吸收的致癌物质在胃粘膜局部累积,导致细胞的不典型增生而突变为癌。
国内外学者对萎缩性胃炎病人进行长期追踪观察的结果显示,胃癌的发生率与萎缩性胃炎的病史长短及病情的严重程度有关。显然萎缩性胃炎演变为胃癌是一种病变发展的趋向,但是许多专家也认为,这种病变是可控可逆的,只要积极治疗,细心养护,医生和病人双方配合,萎缩性胃炎病人良好的生活质量是有保障的。像叶大妈这种病情,不必过于忧虑,经过规范的药物治疗,也可适当服用中药,加上日常的养生措施,患胃癌的机率不高。
如何让萎缩性胃炎病人的病情向好的方向发展,安度晚年生活,医生还介绍了一些注意事项。
一是调节情绪。必须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轻松愉快生活。要正视病情,消除顾虑。因不良心理因素可导致大脑皮层功能失调,对人体胃液的分泌、粘膜血管的充盈以及胃肠蠕动均有影响。
二是饮食卫生。三餐定时,饮食清淡。饮食不宜过饱、过饥、过冷、过烫、过酸、过腻,少吃腌制品和辛辣刺激性食品,戒除烟、酒、浓茶、咖啡等不良嗜好。
三是多吃果蔬。萎缩性胃炎伴有肠上皮化生或不典型增生者,平时需多吃富含β-胡萝卜素、维生素C以及叶酸的食物,如猕猴桃、柑桔、草莓和绿色蔬菜等。
四是定期复查。对于重度肠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的病人,思想上要高度重视,做到定期复查,定期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