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颅内血肿引流抢救少年危重脑出血2例_颅内血肿分型标准
时间:2019-01-26 04:48:54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人
我院在临床工作中,在紧急情况下使用微创颅内血肿引流抢救了2例少年非高血压危重脑出血患者,现报告如下。� 病历资料� 例1:患者,女,14岁。因头痛,呕吐 20小时于2003年1月1日以脑出血入院。患者20小时前在上学途中因受惊吓而出现头痛,呕吐,当地医院治疗无效转来本院。入院时患儿头痛剧烈,出汗。查体:T 37.2℃,P 83次/分,R 16次/分,BP 140/96mmHg。发育正常,神志恍惚,烦躁,问答基本切题。全身皮肤黏膜无伤痕及出血点,头颅五官正常,颈部有抵抗。心肺腹部检查无异常。双眼裂对称,眼球运动正常,双侧瞳孔不等大,右侧4mm,左侧5mm,对光反射灵敏,眼底静脉血管迂曲,视乳头边界不清。四肢自主运动正常,肌力、肌张基本正常,右侧肌腱反射活跃,Babinski征(+)。头颅CT提示为左枕叶出血,量为50ml,当即给予吸氧,止血,降颅压及支持治疗。入院2小时患者意识障碍加重,呈浅昏迷。在医生给患者查体过程中,发现患者突然呼吸停止,当即给予人工呼吸,气管插管,呼吸机控制呼吸。由于当时不具备开颅手术条件,经家属同意,立即根据头颅CT定位,在床旁锥颅,在血肿腔置入直径4mm的硅胶管,进行了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治疗,当即冲洗引流出陈旧性积血30ml,并保留引流管持续引流(血肿腔未注射尿激酶),至次日引流出积血及组织液10ml。术后10小时患者出现自主呼吸,16小时患者神志逐渐清醒,17小时撤除呼吸机,拔除气管插管。术后第3天复查CT原出血部位残存积血约5ml,随拔除引流管,继续内科治疗25天,患者智能、肢体感觉、运动功能基本恢复正常,1个月后根据头颅MRI检查,凝诊为左枕叶动静脉血管畸形(AVM),经神经外科开颅手术切除畸形血管。半年后复查,患者智能,肢体感觉、运动功能完全正常。双眼右侧部分视野缺损。�
例2:患者,女,12岁。因突然头痛、呕吐、神志不清半小时,于2004年3月2日急诊来院。患者半小时前准备上学时突然头痛,呕吐,随即昏迷倒地,呼之不应,当即被家长送来我院急诊。查体:T 36.2℃,P 60次/分,R 12次/分,BP 100/80mmHg。神志不清,中度昏迷,GCS评分为5分,头颅五官正常,头部皮肤无伤痕,双侧瞳孔等大5mm,对光反射迟钝,呼吸浅慢,口唇无发绀,颈软无抵抗,心肺腹部检查基本正常。左下肢呈外展位,四肢肌张力低,强痛刺激右侧肢体有略呈屈曲反应,双侧Babinski征(+),Chaddock征(+)。CT示左丘脑、基底节出血并破入脑室,双侧脑室、第三、四脑室铸型,量约40ml,当时患儿呼吸微弱,由于出血位置深,不宜外科开颅手术治疗。当即根据CT定位,在急诊科进行锥颅置管血肿引流治疗,在左侧脑室和血肿腔分别置入2个直径4mm硅胶管,一次清除约30ml积血,并留置引流管,外接引流袋持续引流,术后即刻复查CT,残存积血不足原出血量的20%,患儿于术后30小时清醒,引流管持续引流4天,每天引流出血性脑脊液100ml,分别于第4、5天拔除引流管,继续止血、脱水降颅压及营养脑细胞,高压氧等治疗35天出院,后经MRI检查仍未能明确出血原因,家属拒绝DSA检查。继续用神经营养药、高压氧等治疗3个月,患儿智能、感觉基本恢复正常,右上肢肌力Ⅲ级,肌张力高,右下肢及左侧肢体肌张力肌力正常。2008年初复查头颅MRI,左基底节区可见条形长T1长T2信号(考虑为原出血遗留的残腔),MRA未见异常。查体:右上肢肌张力略高,肌力基本正常,运动欠灵活,左上肢、双下肢肌力肌张力正常,步态正常,左手写字,生活可完全自理。�
讨 论�
儿童自发性脑出血较为少见,病因AVM占86.3%,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是确定病因最有效的方法。开颅血肿清除加AVM是有效的治疗方法。以上2例少年患者,1例经手术及病理明确诊断为AVM,1例因家属不同意进行DSA检查,至今未能确定出血原因,但根据患者年龄、无高血压病史,仍不能排除AVM。由于脑血管畸形引起的颅内血肿,容易发生再出血,可致病残率加大,病死率增加,因此应尽可能及时开颅手术,力争一次性切除畸形血管,以减少复发和再出血。但由于这2例患者当时病情都十分危重,例1来我院较晚,未进一步检查,患者呼吸已停止,当时病情不允许搬动和进一步检查,开颅手术结果难以预测。例2由于出血部位在丘脑,位置深,且出血量大造成脑室梗阻,开颅手术可造成正常脑组织破坏,术后可能造成严重的肢体功能障碍等残疾,是开颅手术的禁忌证。加上患者当时已是濒死状态,延迟清除血肿,随时有可能造成患者死亡。以上2例患儿,都是在紧急情况下,采用锥颅血肿抽吸引流的微创治疗方法进行治疗,由于我们穿刺位置准确,2例患儿都及时清除了颅内血肿,不但保住了生命,而且功能恢复良好。考虑与抢救及时,在最短的时间内及时清除了大部分颅内积血,减轻了对脑组织的压迫,最大限度地保护了脑细胞,为以后的功能恢复创造了条件。�
因此,笔者认为,对儿童自发性颅内血肿,如条件允许,应尽早进行头颅CT、MRI,或DSA检查,明确诊断,对确诊脑血管畸形的患者应及时开颅手术,切除畸形血管,防止再次出血。但当患者病情危重,有生命危险时,当时又不能及时进行开颅治疗的,也可立即行微创颅内血肿引流治疗,及时减轻或解除血肿占位效应,防止脑疝,延长患者生命,为进一步治疗争取时间。但是在微创治疗时必须考虑到引流管置入时如碰到畸形血管,可造成再次出血加重病情,所以操作时必须轻柔,切忌反复插试。另外,待患者病情稳定后,必须进一步进行头颅MRI、或DSA检查,明确病因并进行相应的治疗,以防止再次出血。�
参考文献�
1 罗世祺.儿童颅内血管畸型.中华外科杂志,1983,3:241.�
2 靳立中,郭玉棉,郑勇.脑出血330例临床流行病学分析.临床荟萃,2002,17(5):263.�
3 王维治,主编.神经病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