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旅游利益相关者研究进展及启示
时间:2020-04-25 07:53:10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人
摘要:本世纪初,国内旅游学者将管理学中的利益相关理论引入到旅游研究领域。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对国内近年旅游利益相关者相关的研究文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旅游相关者的界定与划分、乡村旅游利益相关者、社区旅游利益相关者、旅游开发与规划利益相关者、旅游利益相关者利益诉求、旅游利益相关者利益协调等方面,而在研究方法上注重定性与实证研究。通过梳理总结,以期了解国内旅游利益相关者研究进展,丰富旅游利益相关者研究内容。
关键词:旅游;利益相关者;研究进展;启示
一.引言
20世纪60年代,美国、英国等欧美国家长期奉行外部控制型公司治理模式,利益相关理论由此逐步发展。1984年,弗里曼在《战略管理:利益相关者管理的分析方法》一书中明确提出了利益相关者管理理论,该理论认为任何一个公司的发展都离不开各利益相关者的投入或参与,企业追求的是利益相关者的整体利益,而不仅仅是某些主体的利益。
1999年,利益相关者(stakeholder)概念正式列入世界旅游组织制定的《全球旅游伦理规范》,此举推动了旅游学术界对利益相关者理论的研究。2000年,张广瑞翻译世界旅游组织的《全球旅游伦理规范》[1]并将旅游利益相关者理论引入国内,国外备受瞩目的利益相关者理论开始被我国的旅游学者所关注。至此,国内关于旅游利益相关者的研究成果开始涌现。
2011年,我国国内旅游人数26.4亿人次,国内旅游总收入19306亿元;入境旅游人数13542万人次,国际旅游外汇收入485亿美元;而此时出境旅游人数7025万人次,出境旅游消费达726亿美元,排名世界第三位。旅游业现已成为优化国民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推动区域发展、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力量。虽旅游发展迅速,效益日渐明显,但旅游效益呈现总体数额高、平均水平低、旅游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失衡等问题也不容回避,因此从旅游利益相关者的视角来探究旅游理论与实践发展中的问题成为了新的研究角度。
二.研究概况
通过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通过主题、篇名、关键词、摘要四种方式联合检索学术期刊和硕博学位论文,搜集并梳理近年旅游利益相关者研究成果,发现国内对旅游利益相关研究的学术期刊总共55篇,学位论文总计28篇。从表中发现国内第一篇有关旅游利益相关者的学术论文发表于2003年,国内第一篇有关旅游利益相关者的学位论文形成于2006年。
国内有关旅游利益相关者的研究对象主要涉及乡村旅游、海岛旅游、城市旅游、滨海旅游、社区旅游、生态旅游、宗教旅游、工业旅游、遗产旅游、民俗旅游、会展旅游、可持续旅游、旅游管理部门、旅游经销与代理商等方面。
三.国内旅游利益相关者研究内容
通过对国内旅游利益相关者研究文献统计节点分析,国内对旅游利益相关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旅游相关者的界定与划分、乡村旅游利益相关者、生态旅游利益相关者、社区旅游利益相关者、旅游开发与规划利益相关者、旅游利益相关者利益诉求、旅游利益相关者利益协调、旅游利益相关者角色定位等方面,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一)旅游利益相关者界定与分类研究
利益相关者理论在旅游研究领域的应用,首先需要解决的是旅游利益相关者如何界定与划分问题。为此,国内学者对涉旅的景区、企业的利益相关者都做了界定与划分的研究,研究成果数量较多。如彭惠军、黄翅勤(2011)以南岳衡山景区为例介绍了旅游景区的利益相关者,利益相关者包括政府部门、旅游企业、当地居民和旅游者[2]。王茜、卢小丽(2010)在以会展旅游利益相关者为研究对象,运用解释结构模型法对会展旅游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形成了四层级的会展旅游利益相关者模型[3]。旷雄杰(2010)将生态旅游发展过程中的利益相关者分为三个层次,即核心利益相关者、战略利益相关者和边缘利益相关者[4]。姚国荣、陆林(2010)对九华山景区核心利益相关者进行了界定并制作了九华山旅游集团有限公司的利益相关者图谱,其公司的核心利益相关者包括员工、居民、经营户、游客、僧尼和九华山景区管理委员会[5]。此外,唐晓云、赵黎明(2006)利用利益相关者图解法,对农村社区旅游利益相关者进行了认定,并区分其属性[6]。夏赞才(2003)根据利益性质、关系程度和影响力的定性判断,将旅行社利益相关者分为核心层、战略层和外围层三个基本层次,旅行社的核心利益相关者分为投资者、职工、旅游者、供应商、代理商和旅游局六类[7]。
(二)乡村旅游利益相关者研究
乡村旅游的迅速发展对于活跃农村经济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成为乡村经济发展的心动力、新模式,但是随着乡村旅游的进一步发展,问题也就逐渐暴露出来,如红红火火开展的乡村旅游地的商业化、飞地化、城镇化,这对乡村旅游利益相关者的经济利益、环境利益、社会利益都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损害。方碧珊(2010)以福建省武夷山为例探讨了乡村旅游社区发展中核心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以及其权利的影响力,利益实现的程度,利益冲突导致的利益失衡等现象[8]。何小怡(2010)主要探讨以民族村寨为主要资源依托的贵州省在开展乡村旅游中如何实现利益相关者的共存[9]。朱华(2006)在研究成都市三圣乡红砂村乡村旅游利益主体时认为寻求利益主体更多、更广泛的利益共同点,走旅游可持续发展道路才可使乡村旅游才可能深入持久发展[10]。
(三)社区旅游利益相关者研究
社区旅游发展中,对于旅游利益相关者而言产生的一些问题具有普遍性,如社区参与、接待能力控制、公地悲剧等,问题解决的欠妥会影响社区旅游的健康持续发展。贾彦松(2011)认为在发展社区旅游业中当地政府、旅游企业、当地社区之间为了最终的经济利益是可以为保护当地脆弱的生态达成最终妥协的,这种妥协可以促进社区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使社区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和谐发展[11]。刘静艳、韦玉春等(2008)以南岭国家森林公园为例,通过对当地社区、旅游企业及政府等相关利益主体及其相互关系的研究,提出了旅游企业主导的社区参与模式[12]。魏敏、颜亚玉(2008)对我国社区旅游发展中的利益相关者建立博弈模型进行帕累托最优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的社区旅游发展模式研究[13]。余向洋(2006)在对中国社区旅游模式探讨时,提出对所有社区旅游的利益相关者的要求进行折中与选择[14]。
(四)旅游开发及规划利益相关者研究
无论在理论层面,还是在实践层面,旅游开发与规划一直都是旅游学界热衷的研究对象,而对于旅游开发与规划中的利益相关者研究也不例外。国内对旅游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实证研究最早出自于2002年保继刚等编制的《桂林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1—2020)》,规划文本中首先确定了桂林旅游发展的主要利益相关者,采用系统动力学的反馈机制寻找和认识主要利益群体在旅游业中的促进和限制作用,剖析桂林市旅游业发展的内部结构和深层制约机制。陈辰(2011)以南京市佛教遗产为例,说明核心利益相关者在旅游开发中的利益冲突是造成种种开发问题的重要原因[15]。张曦(2012)以海南岛作为海岛旅游开发模式的研究对象,探讨旅游开发模式与各个利益相关者利益实现之间的关系[16]。李悦铮、李欢欢(2010)在以大连长山群岛旅游度假区规划为案例研究时,从利益相关者的视角提出了海岛旅游规划建设的任务[17]。张兵、刘芳(2008)以云南省玉溪新平县漠沙镇大沐浴花腰傣民族文化生态村为例,从少数民族社区旅游利益相关者出发,探讨了少数民族社区旅游开发问题[18]。陈春泉、陆利军(2008)提出了在风景区的规划发展中如何构建一个多元利益主体协调发展的系统[19]。另外,王德刚、贾衍菊(2008)分析了旅游开发过程中利益相关者的构成体系以及各利益相关者所分担的成本、预期的利益、倡导在均衡利益的原则下建立旅游开发的利益分配机制,并提出了实现成本、利益均衡分配的途径[20]。郭丽华、吴郭泉(2006)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重新划分旅游规划中利益相关者类型了,分析各利益相关者间的关系[21]。
(五)旅游利益相关者利益诉求研究
由于旅游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差异,在面对旅游发展过程中的利益问题时,出现了诉求的差异和制衡力失衡等问题,旅游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及表达成为了旅游利益相关者研究中的重要内容。陈昕(2012)对遗产地旅游的旅游相关者逐利行为进行了探讨,认为遗产地利益主体的逐利行为按时间先后可划分为四个步骤:择利、行动、结果、协调[22]。李慧新(2011)从社区参与和旅游伦理理论的角度出发,分析黑色旅游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和利益冲突[23]。姚国荣、陆林(2010)在对九华山景区开展实证研究时,发现九华山景区居民的利益要求有参与管理、文化教育、改善经济、提升景区档次、加强环保五类,而且居民对五类利益要求的重视程度依次增强以及不同居民的利益要求存在一定差异[25]。楚璇(2008)在研究张家界自然风景区旅游者行为规范时发现,核心旅游利益相关者参与制定旅游者行为规范的意愿强烈,但缺乏参与的途径和渠道[24]。谭红杨、朱永杰(2007)认为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利益相关者利益属性不仅包括经济利益也包括公共利益[25]。
(六)旅游利益相关者利益协调研究
矛盾是制约发展的关键,如何处理好旅游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矛盾、协调与提高旅游相关者的利益也是成为学者们研究对象一部分。方怀龙、王宝等(2012)在对全国120个林业国家级保护区问卷调查和对6个保护区实地调查后发现,在81.3%保护区生态旅游中存在利益矛盾,解决矛盾需要准确把握利益相关者的角色定位,明确各方责任和义务,处理好生态旅游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完善相应的政策机制,须建立利益相关者参与度的量化指标、衡量标准和约束机制[26]。王兆峰、腾飞(2012)在研究西部民族地区社区旅游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冲突时,提出了以利益均衡机制和文化整合机制为一体的旅游利益相关者冲突协调机制模型[27]。张广海、陈冉(2011)以济南九顶塔中华民俗欢乐园景区为例,引入共生理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构建了旅游景区利益相关者的共生机制,在利益相关者之间建立一种平衡关系和制约机制[28]。陈岩峰(2008)对峨眉山景区的旅游利益相关者进行科学分类并确定主要利益相关者的具体利益诉求及实现方式,将利益相关者理论有效的运用到景区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研究[29]。此外,刘好强、张颖霞(2006)认为在城市旅游利益相关者管理中,应加强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加强各利益相关者的共同利益观的培养,加强对各利益相关者行为的有效监督[30]。
四.结论与启示
(一)结论
通过对本世纪初以来国内学者对旅游利益相关者研究的文献进行检索、统计、分析,总结国内学者对于旅游利益相关者的研究内容、研究领域、研究兴趣、研究特点,发现国内对旅游利益相关者的研究领域涉及众多,研究兴趣广泛、部分研究渐趋深入,但总体上尚处探索阶段,主要表现为:
1、国内对于旅游利益相关者研究的文献数量较为有限,目前的相关研究成果集中于对利益相关者在旅游领域的引入、旅游利益相关者的界定与划分、旅游利益相关者在乡村旅游、生态旅游、节事旅游旅游开发与规划的应用研究,而对酒店业旅游利益相关者、旅游利益相关者管理、旅游利益相关者的竞争与合作机制、旅游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协调少有涉及。虽文献数量有限,但是对于旅游利益相关者的研究出现了创新性的成果,如对于旅游利益相关者的行为意识研究、利益相关者分析与系统动力学结合研究、旅游利益相关者利益测评构建研究等。
2、虽然已经有部分学者开始在对旅游利益相关者研究时结合了诸如层次结构、利益矩阵、博弈模型、生态位法和SWOT分析法等分析方法。但是在国内目前对旅游利益相关者的研究方法总体呈现出侧重描述性解释与逻辑性推理,定性分析为主、定量研究少有涉及的局面。
(二)启示
由于旅游利益相关者涉及的利益主体众多、角色错综复杂,鉴于国内旅游利益相关者研究成果及存在的不足,结合我国旅游业发展实际,笔者认为可以在区域旅游竞争与合作中的利益相关者研究,旅游目的地相关者管理、旅游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表达、旅游利益主体的利益协调与提升、影响旅游利益主体参与旅游发展的因素方面来加强旅游利益相关者的研究,进一步拓宽旅游利益相关者的研究内容,当然对于国外的利益相关理论如何引入到国内旅游发展实践当中去更是值得去思考与研究。在研究方法上,可以在坚持定性研究、规范研究的基础上,加强旅游利益主体的定量研究、实证研究,提倡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相结合,从而丰富旅游利益相关者的研究手段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