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中期检查工作总结
时间:2021-09-15 13:47:54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人
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中期检查工作总结
(2004年4月)
大港区是国家重要的石油和石油化工基地之一,是天津市滨海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处天津市东南部,东临渤海,全区总面积1113.83平方公里,户籍人口34.46万,其中,城市人口24.17万,现辖五个街道三个镇。辖区内有大港油田,天津石化公司、中石化第四建筑公司、大港电厂等一批国有大型企业。自1995年开始,在国家科技部、天津市科委的指导下,开展创建社会发展综合实验区工作。1997年被天津市人民政府批准为天津市社会综合发展实验区,2001年成为天津市唯一的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几年来,大港区从实际出发,坚持贯彻落实《21世纪议程》,按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建设要求,积极实施科教兴区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不断克服制约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限制因素,有力的促进了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与环境的相互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先后获得“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区”,“全国文化先进区”,“全国环保模范城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天津市创建文明城市先进城区”等称号。
一、实验区建设工作取得的成效
(一)实验区规划实施情况
自2001年被批准为国家级实验区以来,大港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实验区建设工作,坚持“政府创造环境,企业发展经济”的工作思路,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大港区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总体规划(2001-2015)》顺利实施,取得了显著成效。2001年我们正式启动了实验区35项专项行动计划示范工程,截止2003年底,除“大港滨海旅游区工程”暂停外,已有17项示范工程按期完成,其它17项也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详细情况见“大港区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示范工程简介”。规划指标完成情况良好,4大类55项指标中,有项已达到2005年规划指标,详细情况见“大港区可持续发展主要指标完成情况表”。
(二)实验区建设工作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是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日益深化。多年来,通过加强宣传培训、实施示范工程,推广典型经验等各项工作的开展,全区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可持续发展意识显著增强。区委、区政府在制定区域整体发展规划过程中,把可持续发展理念作为重要的指导思想,各职能部门能够自觉用可持续发展观指导本部门的实际工作;驻区大企业在发展壮大的同时,主动参与到地方可持续发展建设中来,与政府密切配合,形成了区厂共建实验区的良好局面;计划生育、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树立良好的生活和消费观已成为广大群众的自觉行动。
二是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区委、区政府紧紧把握发展第一要务,全区经济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结构日趋优化,经济发展始终行驶在快车道上。2003年全区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53.6亿元,增长15.1%,区属国内生产总值完成53.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02年增长22%,财政收入完成4.48亿元,增长7.4%,第一、二、三产业占总值的比重为2.4:58.5:39.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2680元和6253元。大港区有10万农民,区委、区政府始终把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作为重要工作来抓,几年来,我区特色农业发展态势良好,农业产业结构在调整中稳步发展,畜牧养殖初步实现了从庭院式、零散式向小区化、规模化转变,10万亩枣树已成规模,农民已开始获得收益。新建畜牧小区30个,水产养殖示范区4个,农业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2003年完成农业总产值2.95亿元,比2002年增长20.4%。
三是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城市载体功能进一步增强。累计投入120亿元进行大规模高标准的城乡建设改造,实现了从厂矿生活区到花园式城市的历史性跨越,一个以红顶、白墙、绿地为主色调的卫星城展现在渤海之滨。几年来,城区雨排、污排设施日益完善,垃圾处理场三期工程先后完成,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建成迎宾广场、古海岸遗迹博物馆、临潮湖、望海山、学府园等标志性工程。大规模进行城市绿化,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35.19%,人均公共绿地面积38.5平方米。全面改造城区道路,建成高标准环城公路,城区人均道路面积达到15.6平方米。城市集中供热率100%,供气率达到100%。每百人拥有固定电话33部。城市市场化运做取得新进展,以集合信托方式筹集9000万元建设的污排管网工程、以bot方式运作投资3000万元的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建成投入使用。农村城市化建设稳步推进,已开工的117万平方米农村住宅楼95%封顶,配套设施正在抓紧建设。
----各项改革进一步深化。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进行了政府机构改革。调整区域规划,完成撤乡扩镇,中塘镇、太平镇先后列入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为重点,以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为主要形式,推进城市集体企业、乡镇企业、国合商业企业改革,使企业活力和发展后劲明显增强。通过“政府购买岗位”、组建社区公益性组织等形式,帮助下岗失业人员,特别是“4050”人员实现再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城区基本养老、医疗、失业保险覆盖率达到95%以上。制定并实施《大港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细则》,目前,全区合作医疗参加村数已接近全区行政村总数的94%,参保人数也超过全区农村人口的50%,农村合作医疗的开展,减轻了农民的负担,防止了农民因病致贫反贫。
----科技教育事业全面发展。通过实施科技兴区战略,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加强,科技水平明显提高,科技进步对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整体素质的提高发挥了积极作用,科技综合实力在十二个区县中保持前列。三年来,累计取得市级以上科研成果122项,列入市级以上新产品计划项目31项,通过市级以上高新企业认定的企业8家,得到国家中小企业科技发展基金支持的企业3家,全区民营科技企业达到97家。农业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初步建成了畜牧、冬枣两大基地,为农民持续增收打下良好基础。
基础教育成效显著,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达99.53%,小学、初中的年巩固率分别达到100%、99.98%,高中阶段普及率达97%。完成农村各类岗位培训几实用技术培训18551人次,社会力量办学培训26809人次。此外,规划10平方公里土地建设“大学城”,目前已有六所高等院校落户大学城,在校学生达到4831人,天津检查官学院短期培训学员1290人。南开大学伯苓学院、天津医科大学临床学院等新建院校正在紧张施工中。
----人口、资源、环境管理水平明显提高。三年来,人口出生率下降了1.9个千分点,全区计划生育率保持在99%以上,出生人口性别比保持在100:109。建成了以区计划生育/生殖健康服务中心为龙头,以街镇技术服务站为主体,以村、居服务室为基础的技术服务体系。进行出生缺陷干预,使婴儿出生缺陷发生率明显下降,出生人口素质不断提高。
搞好农业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不断拓展和延伸农业自然界限。土地是最宝贵的农业资源,保护耕地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头等大事,在认真抓好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的贯彻落实基础上,建立土地行政领导负责制,把对耕地的保护作为考核各镇街领导政绩的一项重要内容,严格控制城镇建设规模,严格对占用耕地的审批制度,几年来,全区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一直保持在20万亩左右,实现了全区耕地的总量动态平衡,同时完成中低产田改造18万亩。开源与节流并重,合理利用淡水资源。在农业方面,通过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兴修水利设施来调节季节、区域之间水资源的干枯差异,开发利用水资源达到区域、时空上的再分配;通过实行水资源统一管理,实现计划用水、科学合理用水;通过推广应用节水灌溉新技术,建立了节水农业生产体系,达到节约用水、保证用水。城市方面,在新建居民小区,推广饮、用双套供水系统,城区铺设冲厕、绿化中水供水系统,使外援水、地下水、石化处理污水、城区生活污水得到了合理利用,有效缓解了水资源供求矛盾。石化公司分两期建成了日处理一万吨的污水回用工程,并用做工业循环水,为中水的利用开辟了广阔前景。在海水利用方面,大港电厂在直接利用海水作为冷却水的基础上,利用电厂余热建成海水淡化系统,生产的淡水除用于电力工业外,还为城市居民提供高品质的饮用水。
大港区的环境质量水平得到明显改善,2000年被命名为国家首批环保模范城区后,2002年又被批准为全国第六批生态建设示范区。
二、重点工作及采取的措施
(一)、加强区域环境建设
提高企业污染治理水平,巩固“一控双达标”成果。大港区是国家重要的石油和石油化工基地,辖区内有大港油田、大港电厂、天津石化公司、中石化四公司等国有特大型企业,企业的经营活动给区域环境造成沉重压力。多年来,区委、区政府把巩固污染源达标作为环境建设的重要工作,对石油天然气开发、石油化工、发电、造纸、燃料化工等行业强化监督管理,对污染治理设施的运转及稳定达标情况加大检测频率和监督管理力度,对全区所有污染源实现了排污口规范化管理并对重点水气排放源安装在线检测仪器,实行污染排放的自动监控和动态管理,进一步提高了工业污染防治水平和环保监督管理水平。针对小型企业达标排放不稳定的情况,加强重点企业、重点行业的监督管理,同时因地制宜推广新的防治技术,先后完成了9家造纸厂的湿地污水处理系统,6家染料厂的污水生化处理工程,使工业污染造成农村局部生态破坏的局面得到有效控制。对区内国有大型企业,在依法加强行政监督的基础上,强调团结协作,积极推进生产装置的挖潜改造、资源再生及综合利用,树立清洁生产的理念,积极发展循环经济,达到污染治理与经济效益双丰收。几年来,通过实施碧海行动计划,包括废水回用,固废综合利用等方面的一批环保项目先后上马并实施,先后建成了二座日处理量16000吨的中水处理工程,一座海水淡化工程,节约了大量淡水资源;石油开采中的落地原油及泥浆废水综合治理取得显著成效;粉煤灰综合利用工程的实施,对大港发电厂和石化公司两座电厂每年产生的50多万吨粉煤灰进行多种渠道的处置和综合利用,使占全区固废排放80%的污染源变废为宝,改善了区域周边环境。2003年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到97.97%;石化公司实施消灭火炬工程,每年可将600吨不凝瓦斯气送至热电厂作为锅炉燃料燃烧,热电厂还投资3000万元将乙烯厂和炼油厂剩余的瓦斯气引入燃煤锅炉进行综合利用,极大改善了空气质量。石化公司化工厂和中油大港分公司已被评为天津市第一批“循环经济示范企业。
持续进行环境综合整治,不断提高城乡环境质量。强化实施“蓝天,碧水,宁静”工程,几年来,陆续实施了10吨以下锅炉的改燃并网,推广使用清洁能源以及集中点源的烟尘治理工作。对22台10吨以下锅炉进行并网改造,对400多台燃煤茶炉和大灶进行改燃治理,2001年提前被确定为“基本无燃煤区”。建立了三片总面积36.25公里的噪声达标区,使噪声达标覆盖率达到86.41%,达到声环境功能区划的要求。在城区开展生活垃圾密闭化、袋装化管理,新建楼房从设计上取消了垃圾道,旧楼房垃圾道全部进行了封堵,机关单位、商业门脸、居民住宅、集贸市场等全部实行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密闭化运输,保洁率100%,清运率%。2001年分期进行了垃圾无害化处理场的建设,建成16万平方米垃圾填埋坑一座,日处理200吨的垃圾滤液处理场一座,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
高度重视生态保护,不断改善生态环境。大港区濒临渤海湾,有大面积的湿地和滩涂,又是石油化工基地,生态比较脆弱。区政府高度重视生态建设和保护。一是大力推行绿色农业,治理面源污染,实施退粮种草、种枣,大力发展畜牧水产养殖和林果蔬菜种植业,使农业生态得到恢复。二是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注重生态环境建设,1992年由国务院批准设立了“古海岸湿地贝壳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99年由区人民政府批准建立了区级“大港古泻湖湿地自然保护区”,2001年底由天津市政府批准建立了市级“天津北大港湿地自然保护区”,并制定了《北大港湿地自然保护区规划》,对大港生态环境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大港区自然保护区的总面积由原来18540公顷扩大到44240公顷,包括北大港水库、独流碱河下游泻洪道、沙井子水库、钱圈水库、官港湖、李二湾水库和沿海滩涂,占大港区国土面积的39.7%。2002年区政府批准设立了北大港湿地自然保护区办公室,下设7个管理站,按照《规划》要求已完成了管理办法的制定工作,界碑、界牌的安装,各种标志的制作工作也已完成,盐生植物园的选址、规划也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当中。
(二)、坚持“政府创造环境,企业发展经济”的工作思路,注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创新。
几年来,区委区政府坚持“政府创造环境,企业发展经济”的基本工作思路,围绕经济建设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全力为企业发展提供服务,努力创造优越的投资环境、宽松的政策环境、健全的法制环境、稳定的社会环境,促进了区域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1、加快机构改革步伐,提高政府行政效率,提高服务水平。2002年我们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进行了政府机构改革。调整区域规划,完成了撤乡扩镇。中塘镇、太平镇先后列入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将事业性局、改为事业单位,强化服务能力建设,逐步向企业过渡。大力推行企业一站式服务,把政府审批的各职能部门集中到一起,制定并坚持“一门受理,并联审批,一口收费,限时办结。”制度,大大提高了政府的办事效率,受到企业的普遍好评,促进了经济发展。为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推进公共政府建设,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透明度,密切与群众的联系,区政府出台了《关于建立密切与群众联系制度的试行办法》、《大港区关于建立重大决策调研制度的试行办法》、《大港区关于建立重大事项公示制度的试行办法》、《大港区关于建立专家咨询委员会的试行办法》、《大港区关于建立重大事项社会听证制度的试行办法》。
2、修订经济政策,建立奖励、激励机制,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几年来,区委、区政府从区域经济特点出发,通过减免、奖励、优惠等政策措施,努力为企业发展创造更加宽松的环境,依靠改革驱动,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城市经济已迅速成为区属经济的主体。
3、努力解决厂办社会问题,促进主体产业发展。为推动驻区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逐步把企业中具有社会管理职能和社会公益事业性质的部分分离出来,实现社会化管理,努力解决厂办社会问题。目前政府已接管了原由企业管辖的三个街,在油田建立了海滨街,上古林撤乡与大港电厂居民区建街,形成了现在的五个街工委、街道办事处。分离驻区大企业社会职能,接管了石化医院、石化文体中心和大港油田卫生防疫站等社会服务性机构,支持驻区企业进行战略性改组,鼓励企业分流、下岗职工创办集体和个体私营企业。
4、全面推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以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为主要形式,全面推进城市集体经济、乡镇企业和国有商业企业改革。通过改革建立了新的经营机制,增强了发展活力。
配合政治和经济体制改革,我们逐步完善了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医疗保险制度、失业保险制度,逐步建立起国有企业职工基本生活保障体系、失业保险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三条保障线”制度,使社会保障体系日趋完善。我们体会到:体制和机制的建立是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的根本保证。
(三)、抓城乡协调发展
大港区有10万农民,实现城乡协调发展是实验区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大港实现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多年来,区委、区政府始终把解决“三农”问题当作头等大事来抓。
1、积极推进农村城市化进程。从2001年开始,大港区开始农村楼房化工程,把全区74个行政村集中建成27个居民点,力争在三年内使全区农民全部住上楼房。为使该项庞大的工程顺利实施,区委、区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三年内拿出4个亿的财政资金用于补贴,全区各部门包村,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政策等,使这项工程得以顺利进行,到2003年,已开工的住宅楼有95%封顶,正在抓紧进行配套设施建设。这项工程完成后不但能够从根本上改变农民的生活方式,同时能够节约大量宝贵的土地资源,对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2、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大港区属于典型的退海地区,土地盐碱水资源缺乏,长期以来农业生产靠天吃饭,效益低下。针对这种情况,区委、区政府在大量调研的基础上,大力实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确定了以发展冬枣、畜牧两大产业来带动农业发展,尽快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到2003年底,结构调整初见成效,10万亩冬枣已使农民得到效益,同时带动冬枣保鲜、深加工等行业迅速发展。长期以来,我区畜牧业一直作为农业经济中的副业或从属产业,处于自然发展的状态,发展速度缓慢。区委、区政府把发展畜牧业作为调整和优化农业经济结构的重点之一,大力发展畜牧养殖基地建设,探索通过加快畜牧业发展,实现农民快速增收的捷径,相继实施贴息贷款等多项优惠政策进行引导、扶持。2002年我区养殖农户贷款5500万元,政府贴息120余万元。我区先后有9个养殖小区被评为市级小区,得到扶持资金100余万元。各街镇村也积极响应上级号召对养殖小区给予大力支持,纷纷对入住小区的养殖户无偿提供临时建筑用地、户外用电和通讯设施等服务。政策引路,农民上路。目前,全区形成规模的肉鸡、生猪、肉羊、奶牛等各类养殖小区62个,遍布各涉农街镇。2003年畜牧业完成总产值1.67亿元。
3、开展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素质。
大力培养农业科技人才,健全农技队伍。针对当前农业科技人才缺乏的现实,通过各种途径加快人才开发,做到人尽其才;通过加强培养教育,使农业科技人才的水平不断提高;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竞争机制,使农业科技人才做到才尽其用。教育是科技的基础,广开学路,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地开展实用技术培训。除了正规的学历教育以外,我们加大了农业职业技术教育力度。首先,以区、镇、街农广校为阵地,加强农业技术人员、种养殖农户的培训力度,使他们熟练掌握各种实用技术;其次,积极组织专业技术骨干,把“课堂”办到村、办到种养业小区、办到田间地头,把技术面对面、手把手传授给广大农民手中。三年中,共举办各类实用技术培训班60余次,培训人员4000余人。
(四)、把科普工作与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相结合,做好宣传培训工作
在创建实验区过程中,我们始终将宣传培训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把《中国21世纪议程》、两大战略和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有关知识作为加强干部群众学习的重要内容,并纳入党校授课计划,聘请专家进行讲座;召开创建实验区动员会和实验区领导小组协调会,宣传建设实验区的重大意义;充分发挥媒体作用,在天津渤海报开设专题版面进行报道;建立实验区百米科普长廊和社区科普橱窗,面向广大群众开展经常性的宣传教育;以可持续发展为主题开展科技周活动,编制可持续发展理论知识学习问答宣传册,组织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论文征集和研讨;举办《中国21世纪议程》、土地法、防震减灾法等宣传日活动;开展创建绿色学校、文明小区工作,组织中小学生科普知识传播活动和青少年绿色承诺活动等,使公众对可持续发展的了解和认识不断加深,增强了社会公众对可持续发展和实验区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我们加大力量进行科普教育基地建设,通过科普教育基地这个平台开展多种形式示范宣传及教育活动,使基地起到示范带头作用,目前大港区已有4个市级科普教育基地,分别是石化一中、油田钻采院、大港青少年活动中心和大港三幼。
开展创建实验区窗口示范小区活动,通过示范小区建设提高居民可持续发展意识,调动全社会力量参与可持续发展建设。社区建设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作内容,由于各小区的物业管理水平,居民素质等存在差异,因此我们首先挑选条件较好的社区开展创建示范小区活动,并将示范小区在实施可持续发展行动、科普宣传、精神文明建设、社区服务、社区安全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和在探索工程中总结出的具有示范作用的新形式、新内容、新方法等进行推广,以点带面,逐步扩大工作面,将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创建工作由小及大、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扎扎实实地做到实处。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借鉴先进地区做法,我们制定了实验区创建窗口示范小区标准,把示范小区创建工作规范化,目前达到标准的小区有三个,分别是迎宾街晨晖里小区和福苑里小区,胜利街荣华里小区。还有两个小区正在建设中,分别是古林街港电小区,港西街西运小区。
(五)加强组织领导体系建设,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组织保障
在创建实验区工作中,我们不断深化对创建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工作的认识和理解,完善实验区工作思路。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实验区成立了以区长为组长、主管书记、副区长和驻区企业主要领导为副组长的大港可持续发展实验区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整体推进,并注意从区情实际、从区位功能特点出发,认真落实规划,突出抓好创建工作的方向性、政策性环节,为实验区创建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建立和健全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机制,处理好经济建设和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多年来,各有关单位、企业本着对大港区环境质量负责的态度,将环境保护列入各自主要的工作议事议程,开展了行之有效的环保目标责任之和多种形式的环保负责制度。目前,全区已形成了较完善的环保三级管理网络,重点企业已建立并实行了qhse四位一体管理模式,推行清洁生产和推行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标准已成为谋求进一步发展的有机载体。区人大积极发挥统一组织和监督作用,连续多年对我区执行环保法情况进行检查,有力促进了环保法律的落实,同时也为健全环境管理综合决策机制,发挥了积极地推动作用。在市容整治方面,成立了大港区环境秩序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区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各职能部门团结协作,积极开展工作。组建了城市管理综合大队,统一行使原市容、环境卫生、规划、园林、市政等部门的行政处罚权,实现了城市市容环境管理权和处罚权的分离,避免了多头、重复管理,杜绝了推诿扯皮现象的发生。建立了市容环境监督考核机制。促进了市容环境管理模式的专业化、群众化、社会化的结合,实现全方位、立体化的管理。
在计划生育管理方面,一是加大协调力度,有计生委牵头,定期召开计划生育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主要领导参加的工作会议,重新修订了《大港区人口和计划生育个成员单位指责》,促进齐抓共管、综合治理局面的形成。二是认真落实目标责任制,实行“计生工作一票否决”。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改革对干部政绩的考核方法,把经济指标和人文指标、生态指标一起综合考核。
三、下一步工作
(一)、继续加快经济发展步伐,把区域经济做强做大,为社会事业进步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2004年政府工作总的要求是: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市委八届五次全会和区委五届五次全体会议精神,牢牢把握第一要务思想,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继续坚持“发挥三种优势、发展五种经济、营造六个环境”的思路,统筹兼顾,协调发展,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重点作好三方面的工作:一是突出深化改革,激发加快发展新活力。二是突出园区建设,实现对外开放新跨越。三是突出结构调整,构建经济发展新格局。
(二)、进一步健全改善组织领导体系,加强对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工作的领导。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全党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这正是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工作的宗旨。因此,各级主要领导应该高度重视可持续发展工作,把实验区的建设当作关系地方发展方向的重大工作列入议事议程。今后要继续强化对实验区的组织领导,强化实验区办公室的职能,并设专人负责实验区工作,同时赋予实验区办公室实质性的权利,把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办公室为区委、区政府的决策参谋作用发挥出来。
(三)、进一步加强宣传培训,提高各级主要领导对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克服当前普遍存在的实验区工作是部门工作的偏见。把可持续发展工作纳入各部门、各级主要领导的考核内容,通过宣传与培训,使全区上下各级领导树立科学的发展观,自觉的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指导各项工作,把全区各项工作纳入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轨道。
(四)、加强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建立健全各项制度,保证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把全区的重点工程纳入可持续发展示范工程进行管理。在上新项目时,对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实施一票否决。对现有的污染严重资源消耗巨大的企业,即使经济效益很好也要采取坚决措施限期整改,确保给子孙后代留下一片生存的净土。
加大对科技人才的培养力度,充分发挥科技进修学院的作用,形成一种全新的培养机制,促进人才尽快脱颖而出。其次,建立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科学决策机制,建立专家决策机构。
进一步强化科学技术对可持续发展的支撑作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需要科学技术的有力支撑,特别是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和再生能源技术、先进制造技术、环保技术等能为缓解资源短缺、抑制环境恶化、改善人类健康状况、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提供有效的技术途径。因此,我们要加强围绕人口、资源、环境等可持续发展领域的重大问题的研究,为政府战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加强科技成果的转化,促进可持续发展相关产业的迅速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进一步加强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中的团结协作,创新实验区建设机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我们不仅要提高各级领导和群众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理解和自觉贯彻的能力,还要充分发挥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四方面的积极性,加强普及培训力度,组织丰富多彩的、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把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贯彻到提高生产、生活质量、改善生活方式的群众实践中去。并且要加强可持续发展实验区领导体系建设,充分运用市场机制,调动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参与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