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领导讲话
  • 剖析整改
  • 党会党课
  • 文秘知识
  • 转正申请
  • 问题清单
  • 动员大会
  • 年终总结
  • 工作总结
  • 思想汇报
  • 实践报告
  • 工作汇报
  • 心得体会
  • 研讨交流
  • 述职报告
  • 工作方案
  • 政府报告
  • 调研报告
  • 自查报告
  • 实验报告
  • 计划规划
  • 申报材料
  • 事迹推荐
  • 考察鉴定
  • 述职述廉
  • 会议主持
  • 主题演讲
  • 就职演说
  • 领导致辞
  • 周年庆典
  • 晚会游戏
  • 慰问贺电
  • 结婚典礼
  • 悼词殡葬
  • 竞职演说
  • 精彩演讲
  • 信息简报
  • 毕业典礼
  • 节日祝福
  • 开幕闭幕
  • 现实表现
  • 廉政谈话
  • 实习报告
  • 策划方案
  • 合同协议
  • 规章制度
  • 申报材料
  • 情书信件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体裁范文 > 实验报告 > 正文

    乡村治理中存在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1-01-31 02:36:12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智库时代

    ·50·

    智言智语

    乡村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李 娜

    (渤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政法学院,辽宁锦州 121013)

    摘要:本文希望通过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及基层组织建设、完善土地三权分置,促进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加强农村政治文化建设,发挥主流文化的引领作用和健全脱贫攻坚体制机制,为乡村治理、推进乡村治理能力治理体系现代化提出一些借鉴意义,推动实现乡村振兴。关键词:乡村治理;问题;对策中图分类号:D0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609(2019)34-0050-002

    我国历来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因此农业农村问题对当前工作来说十分重要,自2012年以来,就把农村问题作为工作的重心。农村需要发展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矛盾的真实体现,但是要实现乡村振兴,无疑需要多方面的努力,但我认为乡村治理能力及治理体系现代化在乡村振兴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因此,实现乡村振兴,首先需要推进乡村治理能力治理体系现代化。

    一、乡村治理的内涵、特点及现状分析(一)乡村治理的内涵及特点

    “治理”与“统治”总是相对应而出现的,两者都是运用政治权力来实现社会的稳定。政治统治的行为主体必须是政府,而治理的行为主体却是多元的,虽然政府在其中仍起主要作用,但是农村基层组织、市场企业和社会团体等也在治理中起着很大的辅助性作用。治理就是在一定的范围内多个行为主体运用公共权力来实现社会共同利益的要求。乡村治理理论正是治理理论在农村现实生活中的具体运用。“乡村治理处于乡镇、行政村和自然村三个层次间,是一种基于政府组织与农村基层组织以及其他主体运用公共权力进行资源配置的多中心治理理论,强调的是多中心参与,分工合作,目的在于实现乡村治理的善治。”从中国农村的整体来看,乡村治理呈现出一种共性特征。首先,乡村组织在不断增多,但是乡村治理主体结构整体上仍较为单一。乡村治理的主体在很大程度上还是村委会主要成员起着主导作用。由于乡村自身发展缓慢加之基础设施的落后,乡村组织的发展也相对缓慢,对于乡村治理的辅助性作用的贡献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其次,乡村治理方式较为单一,村民参与力度较弱。现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乡村治理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多,但是乡村治理主体仍然遵循旧方法。除此以外,大量村民的外流,村民对于村庄的关注度不断下降,自身利益与村庄的联系越来越少,参与度自然大打折扣,很大程度上也不太关心乡村治理,导致这一情况愈演愈烈。最后,乡村治理的目标不太明确。很多乡村都是在机械地执行上级政府的任务安排,他们在很大程度上缺乏自身的主动性,有很多时候奉行不做事就不会做错事的理念。而且一味等着上级政府的安排,而上级政府自定的治理目标又与实际情况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别,从而出现事做了但对于乡村发展的推动效果不是很显著的现象。

    (二)乡村治理的现状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阶层分化打破了原有的刚性格局,使农民不再束缚在土地上,加之乡镇企业和私营经济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可以自由地向其他行业转移,收入来源不单单依靠土地,也拥有其他收入来源。生活条件改善的农民大部分都会从农村迁到城市,从而受到市场经济的附属品即个体意识、功利意识及西方文化的不断冲击,使单一的价值观念受到影响,所形成的价值观念也越来越多样化,农村社会逐渐从熟人社会向陌生人社会转变,空心村现象也越来越普遍。随着农村人口的大量外流,外出务工的青年对于居住地的政策变化越来越关注,而对于自己家乡的建设却很少关心。这在一定程度上不会督促村民自治组织或者村委会治理能力的提升,使之很大程度上维持现状。这些现实状况对乡村治理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二、乡村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乡村精英的流失不利于乡村治理主体的构建

    乡村治理主体是指在乡村治理中发挥主导作用的机构、组织和个人。在乡村治理主体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村委会及村党支部,起辅助性作用的是农民组织和市场企业等。我们可以发现制度性治理主体中的乡村管理者

    主要由普通干部和大学生村官组成。大学生村官不论素质、文化水平还是个人能力都明显处于优势,从总体上提高了干部群体的综合实力。但是大学生村官也是干部群体中最不稳定的群体,他们大多是本村的大学生经过公务员考试考回本村。在农村阶层分化中受到城市吸引力或其他因素的影响纷纷在合同到期或者合同期不满就辞职,这种情况不利于乡村管理工作的开展。同时,外出务工阶层中的人大部分文化程度都较高,而且年龄总体上较小,他们思想比村庄大部分人先进,综合素质较高。大量年轻高素质的劳动力外流,缺乏有头脑有思想的人引领农村经济的发展,市场企业在农村很难成长起来,市场主体的发育不成熟。除此之外,留在农村中的农民文化程度较低,个体公民意识较差,这种意识的提升并不是短期内可以达到的,因此农民组织的发展也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乡村治理主体由一元化向多中心迈进受到了阻碍,不利于乡村治理主体的构建。

    (二)村集体经济薄弱,乡村建设资金大多依靠政府补贴

    首先,乡村中基础设施落后,村庄建设中的危房改造、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一些公共服务的提供都需要大量的建设资金作为后盾。我们通过日常生活经验的积累也知道基础投资建设属于投入大收益小甚至是几十年成本都不见得可以收回的,一般企业是不太愿意进行投资的。近些年来乡村建设的资金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政府的补贴。但是最近几年城市的发展也越来越快,越来越多的人涌入城市,政府对于城市建设也越来越重视,投入的资金也越来越多。而政府的财政资金的来源是有限的,每年划分在乡村建设中的资金只能是一定的,因此这在很大程度上不利于乡村建设的进程。其次,对于农村来说,它本身发展速度就比较慢,基础设施建设本身就处于劣势,除此之外农村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