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镇关于基层负担相关问题的情况报告
时间:2022-04-11 14:47:09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人
按照市督查局通知要求,XXX镇高度重视,第一时间研究部署此项工作,结合镇工作实际,收集听取了各科室、各行政村关于基层负担问题的意见建议,并认真梳理分析,现总结报告如下:
一、基层的负担和来源
一是上传下达,缺乏指导。基层工作涉及方方面面,上级文件工作任务繁重,许多工作只是由上级部门简单下发通知后,就要求基层开展工作抓落实,缺乏对文件内容具体的跟踪指导,甚至出现“二传手”现象,收到的部分文件压根对基层无指导意义。实际上绝大多数情况下,上级部门仅是简单地把其收到的上级文件直接转发至基层,而该文件的适用对象根本不是基层。同时,上级文件层层嵌套,以“文件落实文件”使得基层难以较好地开展工作。基层缺少人力、财力、物力,一个科室甚至承担多项工作,任务繁重琐碎,上级部门如果不多加以指导,就会导致基层工作苦不堪言。例如镇某科室,经常收到的市级文件,没有具体的指导性意见,只能通过与上级部门反复的沟通,与兄弟乡镇反复进行讨论,才能弄清楚文件内容,才能开展工作,这中间浪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
二是一项工作,多头管理。当前,各级部门承担的工作任务都很重,而相对于工作任务来说,上级统筹协调比较滞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基层工作的运转效能,所以也常会出现工作多头管理、协调不够、力量分散等问题,有时甚至“多头管理”导致“空头管理”的情况发生。各个上级部门要求不同,使得基层工作权责不明,容易导致各个科室之间相互推诿。组织部门近段时间开展的“网格化”其实已经与疫情防控部要求的“网格化”工作形成了重复,这一项工作,多个部门没有形成统筹协调,导致基层的相关科室不能明晰由哪个科室来牵头开展。
三是上报材料,时间仓促。由于上级层层要求下级报送材料,一层层缩短上报时间,留给基层上报的时间几乎只剩下0.5-1天。有时会在周五、周末临时通知,时间紧任务重,佐证资料要求多,更要求周一上午就要上报,上级的催促导致基层部门需要双休日加班整理相关材料而导致无法休息,占用了基层干部大量的生活空间。有些资料需要村“两委”提供,而村“两委”时间精力有限,通常不能在较短时间报送相关材料,成为了基层干部的工作苦恼。如2021年末、2022年初这段时间,上级频繁要求财务上报各项支出需求表,任务来的突然、数据要求精确、上报时间紧迫,且中间可能会出现变动,一旦收到任务,科室人员手中的工作就要立即中止并投入到新任务中,不但打断了工作思路,而且影响了工作效率。
四是督查考核,过度留痕。基层工作粗略分为两类,其一是务实,干实事,其二是务虚,即通过会议记录、现场照片留底的方式证明干过该实事。所谓“工作留痕”,有的时候多方任务齐下,在有限时间内只能做好一项事;
面临检查,只能通过补齐痕迹的方式证明工作都做到位,这样浪费了大量时间。只要上级布置的任务,就需要整理一套完整的资料,上级来文、实施方案、领导小组、问题台账、工作报告一环扣一环,缺一不可,无形中增大了基层的负担,使得广大基层干部怨声载道。这种“机械被动的忙”,自然无法焕发基层工作人员的创新与活力。同时,有许多工作,一句“属地管理”就压给基层,基层压力再传导给村两委,职能部门反而成了督导部门,基层随时面临被问责的风险,也使得基层干部深感负担沉重。
二、造成基层负担的原因
一是体制机制不健全。上级部门和本级部门都缺乏统筹规划能力,任务下达前,没有足够的预热、缺少较为全面的考量,工作人员未能形成系统的认知,导致疲于应付,任务完成质量也不高;
任务进行时,各单位情况都不同,再加上前期缺少研究,导致实际开展工作时会遇到各种突发情况,拖缓了进度、增加了负担。
二是责任过度下移。由于部分领导干部将责任直接“转寄”给下一级,认为工作安排部署了即是工作执行落实了,形成了“表面上人人负责、事实上层层卸责”的形式主义。为防止被频繁问责,作为上级单位的各个职能部门,把责任和任务逐项逐条都下发压给基层,且限时保量完成,还要留下图文并茂、相互印证的材料,基层工作人员只能忙于应付,走走过场。
三是督查检查反复。由于各项督查检查反复,耗费基层工作人员大量时间精力,把大部分时间花在了迎检接待上。考核过分重视台账,开会多、研究多分值就高,对工作的结果反而不太重视,大量的时间用于准备督导检查材料,对要落实的工作不但没有推动作用,反而侵占了抓工作落实的时间。
四是权限小责任大。基层政府部门主要坚持的是属地管理原则。属地管理的初衷是基层干部直接与一线群众打交道,对村情况掌握更清楚,便于解决问题。但基层没有行政执法权,对某些涉及行政管理事项没有法律赋予的权力,对违法者并没有强制性约束力,反而不利于问题的解决。所有涉及一线工作,均压到几十个基层干部肩上,每个人要承担的工作任务有多项,很难完成。基层的权力清单、规范责任清单、权责体系不完善,导致基层许多工作处于尴尬的位置。
三、对策建议
一是要更加注重能力作风建设。党政机关的许多工作,是难以简单地用量化目标进行外部考核的,如果干部自己不愿干、不会干,仅靠外部监管就难以达到效果,而且容易诱发机会主义行为,导致靠文件落实文件、靠会议落实会议。应加强能力作风建设,激发干部内心的干事创业动力,把那些真正胸怀理想、敢于担当的好干部选出来、用起来,主动担当作为。不管是上级还是下级,都要强化能力作风建设,形成思想上、工作上的共识,大家一起自觉干,而不能用会议和文件代替本职工作。
二是要在调查研究基础上做好指导。有些工作,如果上级对目标、模式、方法并未给出明确意见,或者即使做了文件传达,但不符合基层的实际,那么基层在贯彻时就难以落实,从而出现形式主义。上级部门在面对某项工作时,要对基层进行深入调研,多收集基层问题并及时解答,必要时开展相关培训,做到问题不堆积,工作能推进。
三是要在工作中实现“上下联动”。每一级部门都有自己的责任,都要因地制宜把中央和上级的要求转化为具体政策,结合实际进行创造性落实,而不能简单地当“二传手”,层层转发上级的文件,“上下一般粗”,责任往下推、板子往下打。现实中,由于本该由上级部门进行协调解决的问题没有解决,负担直接交给了下面,使得基层不得不搞变通或者作假。有些简政放权的措施成了“自由落体”,政府监管减少了,但是安全、稳定、民生的责任,需要基层来承担,这也变相增加了基层的负担。对此,上级部门要主动帮助基层解决困难、创造条件,特别是把各部门之间的矛盾协调好,而不是把协调的任务交给基层。
四是要加强“互联网+政务”平台建设。形式主义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对工作开展的“过度留痕”,信息化时代的“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当前的政务工作送来了便利,政府部门工作可不断完善“互联网+政务”平台建设,工作开展后自动生成工作痕迹,进一步简化工作压力,尽量减少留痕的重要性,不再为了留痕而被迫“形式主义”。
五是要把“倾听基层干部心声”落到实处。基层干部是各项工作的中坚力量,长期负担重既不利于干部的成长,也不利于各项事业的长远发展。关心关爱基层干部,每个部门单位都要重视起来,把工作抓具体抓深入,要从一件件小事做起,从发文件、办会议、要材料、做督查具体行为入手,多听取基层反馈的意见建议,以真真切切的减负,让基层干部群众取得实实在在的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