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裂玉米佳球105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时间:2021-02-05 06:01:44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人
刘勤来 于凯 张文君
摘要 本文阐述了爆裂玉米佳球105的特征特性,总结了其高产栽培技术,包括种子选择及处理、适时播种、掰分蘖、配方施肥、病虫草鼠害绿色防控、适时收获等方面内容,以期为种植合作社与广大农户提供参考。
关键词 爆裂玉米;佳球105;特征特性;高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3.04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20)17-0011-01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爆裂玉米是生产爆米花食品的原料,加工后风味独特,营养丰富,口感好,很受消费者青睐。近年来,爆裂玉米需求量逐年增加。佳球105是沈阳特亦佳玉米科技有限公司由TQ-10×TQ-5选育而来。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已通过审定,审定编号为国审玉20180182。适宜在辽宁、吉林、新疆、宁夏春播种植以及在山东夏播种植。为满足市场需求,现将爆裂玉米佳球105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以期为桦甸市爆裂玉米高产栽培提供参考。
1 特征特性
幼苗叶鞘紫色,叶缘绿色,叶片绿色。株型平展,成株叶片数21片,穗位高116.35 cm,株高253.9 cm。穗长18.75 cm,果穗长筒形,穗粗3.5 cm,穗行数14~16行,穗轴白色。籽粒橘黄色、珍珠形,百粒重19.85 g。膨胀倍数28倍,花形为球形,爆花率为98%。春播生育期122 d,较对照沈爆3号晚熟4 d;夏播生育期106 d,较对照沈爆3号晚熟2 d。
在2016—2017年,佳球105参加爆裂玉米组品种比较试验,2年平均产量4 704 kg/hm2。
接种鉴定,抗大斑病、小斑病,中抗穗腐病,高抗瘤黑粉病、丝黑穗病。
2 高产栽培技术
2.1 种子选择及处理
选择的种子要求纯度达到98%以上、净度达到98%以上、发芽率达到96%以上[1]。晒种前,人工挑除种子中的病虫粒、破损粒、杂色粒[2]。
用60%吡虫啉悬浮剂+6%戊唑醇进行包衣,可以有效起到防虫、杀虫、防治苗期病害的作用,促进苗齐、苗壮,为提高产量奠定基础。包衣前要晒种,包衣时在阴凉处进行,包严、包均匀,以保证播种质量[3]。
2.2 适时播种
土壤温度稳定通过8~10 ℃,即5月1—15日播种。垄距60 cm,株距30~33 cm,保苗5.0万~5.5万株/hm2。使用滚动式播种施肥器进行播种,每埯播种1粒,用种量13~15 kg/hm2。播种深度3~4 cm,深浅一致,并做到不漏播、不重播,播后要及时镇压。为提高籽粒的品质,采取隔离种植,应设100 m以上隔离区,或与大田生产的普通玉米错开播期,防止花期相遇,产生杂穗[4]。
2.3 掰分蘖
在可见叶8—9叶时,及时掰掉植株的分蘖,防止其消耗养分。
2.4 配方施肥
一般基肥施农家肥30 t/hm2、磷酸二铵150~200 kg/hm2、硫酸钾100~150 kg/hm2、尿素250~200 kg/hm2,结合灭茬施入。口肥施磷酸二铵10~15 kg/hm2,种、肥的隔离层大于5 cm。大喇叭口期,追施尿素100~150 kg/hm2 [5]。
2.5 病虫草鼠害绿色防控
玉米大斑病、小斑病发病初期,用25%苯醚甲环唑乳油1 000~1 5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喷雾,每隔7~10 d喷1次,喷1~2次。利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在7月5—15日,放蜂22.5万头/hm2,分2次放蜂,每次分别放蜂10.5万、12.0万头/hm2,2次间隔时间5~7 d。设释放点15~20个/hm2,在释放点处选择健壮植株,把蜂卡固定在玉米中部叶片的背面[6]。适时进行化学药剂除草,用30%苯唑草酮0.5 kg/hm2+38%莠去津3.5 kg/hm2,兑水150~200 kg/hm2噴雾。在爆裂玉米苗3~5叶时进行苗后除草,此时玉米苗对除草剂的抗性最强,杂草也处于尚弱阶段,喷施苗后除草剂有较好的除草效果;5片叶之后玉米心叶对除草剂较敏感,应注意喷施方法[7]。除草效果不好的地块,要及时人工除草,严禁进行第2次化学除草。
由于爆裂玉米成熟早,易遭鼠害,应及时防治。选用敌鼠钠盐、溴敌隆等高效安全药剂,及时防鼠[8]。
2.6 适时收获
在果穗达到生理成熟后5~6 d,适时进行收获。果穗收获后,及时晾晒或储藏。
3 参考文献
[1] 王婷,陈树宾,王友德,等.爆裂玉米几个农艺性状杂种优势分析[J].玉米科学,2006(1):53-54.
[2] 刘大文.爆裂玉米爆裂品质研究[J].西南农业学报,1998(2):34-39.
[3] 包和平.爆裂玉米主基因—多基因遗传体系及遗传多样性研究[D].长春:吉林农业大学,2007.
[4] 史振声.我国爆裂玉米科研和产业现状与发展战略[J].玉米科学,2002(3):3-6.
[5] 陈火英,张建华,金兴龙,等.爆裂型玉米爆裂品质与籽粒结构关系的研究[J].上海农学院学报,1994(3):157-160.
[6] 史振声,王志斌,李凤海.我国爆裂玉米的品种评价与区域性分析[J].玉米科学,2003(4):12-14.
[7] 李玉玲,刘学勋,胡学安,等.爆裂玉米杂交种的穗粒结构初步分析[J].河南农业科学,1998(7):8-9.
[8] 饶春富,陆文柱,邓镇华,等.影响爆裂玉米膨爆几个因素的探讨[J].新疆农业科学,1990(5):202-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