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创业致富 > 正文

    宋朝国宴那些事儿

    时间:2021-02-01 10:00:53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匡济

    影视与文学作品中的宋朝国宴多穷奢极欲,佳肴美馔、玉盘珍馐取之不尽。艺术作品中的这种刻画并非毫无根据的编造,还是有一些史料依据的。问题在于,很多人只看到了表面,知道宋朝皇帝常有大宴群臣之举,却不知那种宴会并非一时兴起、随心所欲,而是一项有着明确目的與严格规定的政治活动。

    按宋朝宫廷的宴会制度,大宴群臣的活动属于宴会之中最高级别的“国宴”,具体又包括三类,分别是春秋大宴、圣节大宴和饮福大宴。

    先说春秋大宴。顾名思义,此宴是在春秋之季举行的以君臣宴乐为主的大型官方宴饮活动。有意思的是,最先举行的并非春宴,而是秋宴。第一个组织秋宴的人是宋太祖,时间是建隆元年(960年)八月,此后宋太祖屡办秋宴,“开宝三年、五年、六年、七年、八年,并设秋宴于大明殿”(《宋史》),但他对春宴却没有什么兴趣。这是由于宋太祖的生日在农历二月十六,与春宴的举行时间相冲,而圣节大宴的重要性远胜于春秋大宴,只能选择将春宴搁置。宋太祖在位时期,是秋宴独放光彩的时代。差不多20年之后,到了宋太宗时期开始举办春宴。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九月,宋太宗“大宴大明殿,春宴自兹始也”,秋宴又被废弃。这其中的因由与之前春宴被搁置的原因类同,宋太宗的生日为农历十月七日,与秋宴撞期,故宋太宗只设春宴不置秋宴。

    直到宋朝第三任皇帝宋真宗上台,春秋大宴才得以并立,这要归因于他的生日在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既不在春季,也不在秋季。咸平三年(1000年)九月,“大宴含光殿。真宗朝,圣节外始设春秋二宴,自此为定制”。此后,历经宋真宗、宋仁宗、宋神宗、宋哲宗四朝发展,春秋大宴在宋徽宗时期步入巅峰,之后随着北宋的结束,最终消逝于历史长河之中。

    春秋大宴规模浩大、气势恢宏,别的不说,只谈其参与人数,便可用“匪夷所思”来形容。按史料记载,以宋神宗时期“裁减”过的规格而论,办一次春秋大宴,参与者即超过1300人,其中吃饭的只有170余人,包括皇帝和各部门高官,其余1100余人都是服务人员。按比例来算,差不多6个人服务一个人。

    宋朝皇帝常有大宴群臣之举,很多人只看到了国宴场面之穷奢极欲,却不知那种宴会并非一时兴起、随心所欲,而是一项有着明确目的和严格规定的政治活动。

    宫中行乐图(局部)绢本设色 25.9×26.5cm宋 佚名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人数虽多,宴会却进行得有条不紊,皆因其程序严密且烦琐。春秋大宴的举办地点在集英殿,殿中座次排布自有相关部门负责,基本原则是以皇帝所在的御座为中心,官员按地位高低和恩宠亲疏由近及远排列。参会人员名单由御史台草拟,并绘制座次图交给皇帝审批,之后再通知相关官员。到了宴会当天,又有进殿、用餐、退席三个阶段的一整套礼仪规定。以用餐阶段为例,按照程序,官员需先向皇帝敬酒,其间还有集体的队形变换。之后,是所谓的“君臣宴饮”,也就是正式进入吃喝环节。这个环节需遵循“九盏之礼”,也就是饮酒九巡,每一巡都有不同的舞乐助兴,还有敬酒、饮酒的规矩。其中,第五巡结束后,有大约半个小时的中场休息时间。宴会结束后,参与的官员们还要回去将激动的思绪、澎湃的心情写成文章,以歌功颂德,史称“春宴或秋宴笏记”。

    后世有学者认为,宋朝皇帝办春秋大宴是为了加强君臣感情。然而,从大宴之规模与程序来看,看上去是“与臣同乐”,其实是为了强化皇权的至高无上。

    汉宫图 绢本设色 宋 赵伯驹(传)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春秋大宴虽规模惊人,但还并非宋朝国宴之首。“顶级国宴”的位置属于圣节大宴,所谓“圣节”,是宋朝皇帝生日之专称。

    圣节大宴是一项浩大的工程,包括建道场、行斋会、献祝寿诗文、上寿称贺、举行大宴等流程,其中的大宴,规模在春秋大宴之上。如大宴开始前,殿前要搭建山楼彩棚,教坊乐人(宫廷文艺工作者)需在山楼之上表演歌舞。在“九盏之礼”行到第三巡时,又有大型杂技团体“左右军”进行杂技表演。行到第六巡时,则是在殿前搭建高约10米的球门进行蹴鞠表演。行到第七巡时,换以400余名妙龄女子进行唱跳表演。

    此宴从北宋一直持续到南宋,大多数的宋朝皇帝都有举办,偶尔还会有一两位皇太后、太上皇之类的重要人物加入。春秋大宴可以不办,但皇帝的生日必须要庆祝,由此可见其国宴之首的地位。

    第三类大宴是宋朝独创的饮福大宴,一般在大型祭祀活动之后举行。“饮福”之本意,是在祭祀时饮用献给天地、鬼神的“福酒”,以期得到种种超自然力量的庇佑。到了宋朝,将“福酒”与大宴结合在一起,便成了用以凝聚人心、神化皇权的工具。

    饮福大宴始于宋太祖乾德元年(963年),在一些大型的官方祭祀活动(如郊祀、明堂礼、籍田礼等)后通常都要举行,一年可举办多次。据史料记载,饮福大宴的参与者是四品以上文武官员,人数可能比春秋大宴和圣节大宴更多。与打着沟通君臣感情之幌子的春秋大宴以及表面上“轻松活泼”的圣节大宴相比,饮福大宴的气氛整体显得庄重、肃穆、神圣。大宴之前,也要在殿前搭建山楼彩棚,但不会有人在上面蹦蹦跳跳。宴会的重点,是皇帝赐福酒于臣僚,臣僚跪谢天恩,然后君臣同饮福酒,以示得到了上天的集体庇佑。至于宴会结束后的“心得体会”,那自然是少不了的,肉麻程度也在“春宴或秋宴笏记”之上,几乎就是满篇的溜须吹捧,于是,就有臣僚写出了“醉饱于太平,益讴吟于睿圣”这样的话语。

    至于国宴所食菜品,按《东京梦华录》等史料记载,有“索粉、白肉胡饼、群仙炙、天花饼、太平毕罗、干饭、缕肉羹、糖油饼、假圆鱼、蜜浮斯奈花、肉鲊、排炊羊胡饼、炙金肠、餤子馒头、肚羹、水饭”,等等。听起来貌似都是山珍海味,其实不然。“索粉”就是粉丝;“白肉胡饼、天花饼、排炊羊胡饼”,就是各种肉馅的面饼;“群仙炙”则是用鹿肉和熊肉混在一起做成的烧烤;“炙金肠”是用蛋黄涂抹在羊肠上烤熟而成;“太平毕罗”是由波斯传入的一种手抓食物改良而成,类似于包子;“蜜浮斯奈花”是用茉莉花为原料制作的一道甜品;“缕肉羹、肚羹”就是肉汤;“餤子馒头”是带馅的馒头;“肉鲊”是腌肉……

    相對于影视与文学作品中穷奢极欲的佳肴美馔,这些菜品看起来真的是不怎么好吃。也不奇怪,因为国宴本就不是为了让君臣吃吃喝喝,享受舌尖上的快感,而是要让臣僚以另一种方式来感受皇权的威严,从而约束自己,使自己更加适应权力体系,“配得上”身为统治阶级一员的属性。对此,史料有明言:“古之飨宴者,所以省祸福而观威仪也。”

    春宴图(局部) 绢本设色 23×573cm 宋 佚名 故宫博物院藏

    为了加强这种功能,宋朝建立了一套完备的国宴风纪监察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请假

    原则上,“有幸”被邀请的官员不允许请假,即便确有特殊原因,如家有丧事、突患重病等情况必须请假,也要经过御史台数次核实,一旦发现有弄虚作假的情况,责任人就要按照相关规定接受处罚。特别是对于生病这种惯用的借口,朝廷会派出医官前去查验,看请假者是真病还是假病。

    嬉笑打闹

    既然是吃喝活动,酒后难免会有些行为举止上的放松。但在国宴上,这种放松就等于放肆。宋朝初期,臣僚在宴席过程中喧哗吵闹的现象颇为严重,到宋真宗时期,针对此事便定下制度,由御史台派出专人巡场,禁止喧哗吵闹,如有违背者,当庭拿下,以罪论处。

    乱坐位置

    国宴上的座次都是有严格排序的,乱坐不得,但总是有一些人,会由于各种原因在这个问题上犯错。在皇帝看来,这就不单是“粗心大意”了,而是关乎“人臣僭越”,也要严加防范。

    醉酒失态

    中国酒文化从不以喝得酩酊大醉、胡言乱语为荣,而是崇尚自律、内敛,国宴更是如此。对于那些酒量不怎么样,喝几杯就丑态百出的人,主管国宴风纪监察的御史台自是深恶痛绝,屡屡发起弹劾。有意思的是,宋朝皇帝对此却多有袒护。如太平兴国九年(984年)的春宴上,宋太宗定下基调:“天下无事,良辰宴会,无辞尽醉。”但臣僚畏惧于醉酒失态会被弹劾,不敢尽饮,宋太宗不得不立即召来御史台官员,“求情”道:“今日宴会,盖君臣相遇之乐。朕所赐酒,欲以欢洽,苟小有失仪,卿可勿弹举也。”

    愁眉苦脸

    不管你当天心情如何,参加国宴都得和颜悦色,如果带着一副苦瓜脸出现在皇帝和同僚面前,那就是犯罪了!特别是出身行伍的武将,由于性情多粗豪,最容易在这方面出岔子。按照规定,他们一旦被抓,就要送回所属军营接受处罚。

    赐花不戴

    所谓“赐花不戴”,与国宴上的一项重要活动有关,即簪花。在宴会进行过程中,皇帝会赐予官员花朵,有鲜花,亦有绢帛制成的假花,受赐的官员要将其戴在头上,此即簪花。这个看似充满浪漫气息的活动,其实带有权力的深刻印记。除了官员等级不同、受赐的花朵会有所区别外,若是在宴会过程中因为各种原因赐花不戴,或是在宴会结束后将花送与他人,那都是对皇帝权威的挑战,自然是要受到处罚的。

    擅自早退

    国宴持续时间长,规矩又多,皇帝和臣僚都很疲惫,故而在“九盏之礼”进行至第五巡后,有半个小时左右的休息时间,但那不是供你开小差的,而是要你抓紧时间整理仪态、调整坐姿,做好准备迎接最后几巡,如有违背,就会受到弹劾。耐人寻味的是,宋仁宗在这方面对武将有所放宽,特别规定武将可提前离席,不可加以弹劾。有学者推断,这与当时宋朝南方屡生叛乱,皇帝对军队颇为倚重有关。

    除了上述七大注意事项外,参加国宴的规矩和讲究还有很多,而从国宴的内容和形式来看,最令参加者感到辛苦的,恐怕还是圣节大宴。在这个看似比春秋大宴和饮福大宴轻松不少的国宴中,参与者更要时时刻刻保持警惕,不要被酒水、杂技或美色乱了方寸。活动内容增加了,要注意的事项便更多,无论是看球还是看杂技,均不得大呼小叫,即便是看到精彩之处,也得稳住情绪。

    相关热词搜索: 国宴 宋朝 事儿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