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建设与“政产学研”协同发展的合璧
时间:2021-01-30 12:02:32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人
适应社会的需求是高校培养人才的标准。由于科技迅猛发展,社会急剧变革,产业结构的不断更新,我们必须准确认识和快速解决复杂的新问题。要解决这些复杂的问题,就必须依靠跨学科、多交叉学科、尤其是社会科学和综合自然科学的知识和技能。这就使得高校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要不断创新,提升自身的教育水平,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基于这上背景,曹巍及其团队所著的《湖南省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的跨学科协同机制与“政产学”协同模式研究》,即吸收了各家之长,又发前人所未发,独辟蹊径,把跨学科建设与“政产学研”协同发展结合起来,开拓了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的新境界,赋予广大高校创新创业爱好者有益的理论指导。
《湖南省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的跨学科协同机制与“政产学”协同模式研究》一书于2000年1月由吉林大学出版,全书由四大部分组成。主要研究内容:(1)以协同论作为理论支撑,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理论模型的应用。从协同理论层面,探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依据,其中包括政策依据、理论依据及实践依据,政策依据是指在宏观层面,学科专业建设面临的外部环境;理论依据是在理论高度上提出多学科协同培养人才的可能;实践依据则是从国内现状和从国外高校中探寻发展经验,找寻其中与我省省情相契合的实践方法。(2)立足知识链理论,通过问卷调查,探寻面向科技前沿的湖南地方高校跨学科研究组织协同创新模式构建的一系列问题,从而在战略层面,做好顶层设计,确立地方高校跨学科研究组织协同创新的战略目标;在组织管理体制层面,建立有效的组织管理体制以确保大学跨学科研究组织管理体制有益于协同创新;在组织内部运行机制层面,建立有效的运行机制,促进产学协同创新“无缝对接”。(3)人才培养是高校的首要任务,高校人才培养的核心是人才培养机制完善和模式选择。本书从协同创新视域审视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并对协同创新人才培养的运行机制进行了研究,提出建立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相融合的机制、人才培养的联盟机制、引导和问责机制和综合化的评价机制等4 种机。(4)探寻湖南完善地方高校跨學科培养人才机制的路径。本书主要针对单一学科培养人才所存在的弊端,从体制、机制及活动三方面提出湖南完善地方高校跨学科培养人才机制的着力点、路径选择和战略步骤。
本书论述中有两个基本特点:首先作者见解独到自成一家。在书中各部分都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可垂范后学之人。比如,作者认为,完善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运行机制虽然为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提供了前提条件,但要使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得到落实,就要建立相应的人才培养运行机制,破除高校之间、高校与科研院所之间、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壁垒,以使各自的优势共同作用于创新人才培养中。为此,建立具有导向功能的“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学科建设相融合”的评价机制,是促进跨学科人才培养得以实现所必不可少。其次,文字优美,行文酣畅,重点突出,融学科建设与“政产学研”协同发展于一体。本书以协同论和知识链理论作为理论支撑,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理论模型的应用。从协同理论层面,探讨学科建设和“政产学研”合作对跨学科人才培养培养的依据,其中包括政策依据、理论依据及实践依据,主要从理论上讲,本书将为湖南跨学科协同培养人才提供理论依据,提供模型的应用,进而引起对地方高校实施“政产学研”合作办学模式助推“一流”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视。
作者简介:彭文武(1970—),男,湖南省衡阳人,湖南交通工程学院常务副院长、管理学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高教管理及区域经济。
(作者单位:湖南交通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