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工智能不会让教师失业
时间:2020-12-01 16:06:25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人
摘 要:互联网高速发展,汇集了大量数据,人工智能取得了实质性突破。在教育领域,存储了海量优秀教学设计、熟知学生培养规律的人工智能,会让教师失业吗?本文从两方面展开论述:一、教师的不可替代性 ;
二、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局限性。
关键词:人工智能 教师 互联网 职业
一、教师的不可替代性
(一)在众多职业中,教师被人工智能取代的概率几乎最低
综合牛津大学、麦肯锡、创新工场等研究报告,预测在未来的10-15年内,365类职业的“被淘汰率”。电话销售员高达99%,打字员或相关键盘工作者为98.5%,流水线质检员为97%,银行或邮局职员为96.8%,工厂和机器操作工为92.1%,这些职业的被淘汰率很高。建筑师为3.4%,牙医为3.1%,IT业务分析师、架构师以及系统设计师为2.5%,这些职业的被淘汰率较低。教师被取代的概率只有0.4%,究其原因,主要是:一、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需要面对面的互动,这样可以使学习过程更愉快。二、教师有自己的独特性,这是很难被机器取代的。
(二)线下教育不可替代
线下教育具有学习的氛围,同学之间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对照他人,彼此影响,在竞争与合作中成长。并且学习也不只是学习知识,还要学会生活,校园生活对学生的成长很重要,学生要学会与老师相处,与同学相处。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经在40个班作过一项教学实验,同一时间教学,教学内容相同,教学形式不同。对其中20个班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实验结束后,80%的学生通过了考试。另外20个班通过互联网授课,通过率才20%。实验表明,虽然互联网不断发展,但线下教育依旧具有自身的优势,不可替代。教育应深度整合线上、线下资源。
(三)教书育人需要情感交流,人工智能不可替代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育不像工厂的流水线,批量生产学生。虽然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但在育人过程中,有些环节不可或缺,即教师的言传身教、面对面的交流。好的教育不仅关注知识的传授,更加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情感的交流。教师的一个眼神、一句话、一个微笑都可能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学生会因为老师的关注而爱上某一学科,爱上学习。所以教学的过程就无法标准化,没有标准化的东西,人工智能很难取代。教师具有人工智能不可替代的特点,他们知道如何将自己的优秀品质融入教育,并帮助学生以一种微妙的方式培养他们的个性。毕竟,人工智能没有感情,不能影响人,但教师可以。机器人只能替代教师教学工作的一部分,并不能取代教师这一角色。因为机器人的交流功能,比如对话、写作等,以及相应的“表情”或特殊的情感表达远远落后于人类丰富、细腻的情感。
(四)学科性质决定了人工智能不能取代教师
在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广阔领域中,有两个关键因素成为人工智能取代教师的阻碍。首先,是否允许人工智能获得人性。其次,是否可以通过人工智能来学习人类的本性。为什么人工智能可以解决物理题,在高考中可以考上重点大学?因为我们创造人工智能时为其提供了海量的基于知识的编码输入。因此,当考试有标准答案时,人工智能并不难从全班其他学生中脱颖而出。它的程序建立在一个严格而规则的框架中。只要它所面临的问题规范有序,它的“思考”速度就会远远超过人类。
然而,做出标准答案并不是人文社会科学教育的最终目标。应试教育是人工智能的强项,但即便在这一板块,它依旧具有自身的短板。人工智能也许能在所有的语文客观题中取得高分,但却不能写出一篇满分作文,以及教学生写满分作文。人工智能可以写出一篇文章,让你找不出任何错误或语法问题,但却很生硬,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二、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局限性
(一)人工智能只是辅助
人工智能远没有人们想象的那样神奇,它只是一种机器学习技术,作为辅助。教育是为了教会学生如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应对不同场景。人工智能只会做一些重复性的工作,在对关注学生,爱护学生这些方面人工智能做不到。
(二)人工智能无法进行像人类一样的互动
“教”和“学”实际上是一种化学反应。感知觉、想象、主观能动性等区分人与机器的基本要素是产生这种化学反应所需条件。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师生相处的方式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而是在日常教学中师生之间的思想和智慧的交流和传递。这些部分,人工智能显然是无法达成的。从了解、到理解,产生同理心,被学生由衷地接受、信任和敬爱,这些都是值得思考的。
(三)人工智能受限于已有数据,不具备主观能动性
由于机器的学习需要大量已知数据的支撑,所以机器不可能用与人一样的主观能动性来处理未被先前数据覆盖的新情况。而且,机器不具有连接不相关的A、B,然后创建C的能力。因此,在教育领域里,人工智能还不能替代教师。
三、结语
教育的演变:传统教育是在教室的教学,在线教育是基于网络的学习,智能教育有赖于人工智能技术。人工智能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很多便利,让教与学不再受到空间与时间的限制,充分整合了学生与老师的碎片时间,让信息互动及时快捷。未来是‘人机共教的时代。
作为一种职业,教师不会被人工智能所取代,但这并不代表所有的教师都不会被淘汰。相比而言,用人工智能优化教学的教师会取代不用人工智能教学的教师。教师可以将那些重复度高、比较机械的工作安排给人工智能,这样才有更多空余时间学习、思考。教师要时刻关注技术发展动态,学会运用人工智能分析教学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教师要居安思危,适时改革教学,让自己不可替代。把人工智能引发的挑战转化为变革传统教育、创新未来教育的机遇。
参考文献
[1] 闫志明;
唐夏夏;
秦旋;
张飞;
段元美.教育人工智能(EAI)的内涵、关键技术与应用趋势——美国《为人工智能的未來做好准备》和《国家人工智能研发战略规划》报告解析[J].远程教育杂志,2017,v.35;
No.238,28-37.
作者简介:胡帅(1989—),男,汉族,河南省南阳市,硕士研究生,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