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的福音——《“十二五”公共体育设施建设规划》解读
时间:2020-11-06 02:04:27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人
易剑东
简介
男,1969年10月出生,江西丰城人。教授,博士。江西财经大学副校长,北京体育大学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体育经济与产业、体育文化与传播。目前的研究领域为体育赛事媒体服务、体育组织媒体公关、企业品牌体育营销,独著《体育文化学》曾获北京市第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曾获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九届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基金项目,2006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多次担任体育媒体顾问、策划、特约撰稿人,现开设个人体育博客(http://622008260.qzone.qq.com)。
9月18日,国家体育总局网站发布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体育总局于2012年7月19日通过的《关于印发“十二五”公共体育设施建设规划的通知》,第一次从国家层面上提出了“十二五”时期我国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的目标及其保障措施,该规划还明确到2015年,我国的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要从目前的1.2平方米达到1.5平方米以上,有条件的市(地)、县(区)、街道(乡镇)、社区(行政村)普遍建有体育场地。
应该说,这是2003年国务院施行《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和2005年发布《城市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用地指标》以来,在国家层面上最有力地推进体育设施建设的文件,虽然只是一份规划,但这份规划有严格和完整的约束体系,有切实而有效的保障措施,是未来几年我国体育设施建设最有力的保护神。
《关于印发“十二五”公共体育设施建设规划的通知》以及附件中的《“十二五”公共体育设施建设规划》中很多地方体现的意境已经达到了此前很多类似文件没有的高度,比如提及了民生,谈到了和谐社会和小康生活建设,联系了生活质量和国民的意志品质。更重要的是,这个文本还对体育设施运营管理提出了原则性要求。
不过,如果吹毛求疵的话,《“十二五”公共体育设施建设规划》文本还有一些不足。仅从第一章的规划背景部分略举几例。
一是提到我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达到4亿。这个数字恐怕还是值得商榷的,至少经验还很难证明这一点,相关的调查结果也有不少与此存在矛盾。
二是谈到公共体育设施仍不能满足群众快速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时有四点表述,一是供给不足,我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约1.2平方米,远低于日、韩等周边国家平均水平。初步调查显示,中西部地区的设施短缺问题最为突出,许多县(市、区)完全没有可供使用的大中型公共体育设施。二是布局不合理,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差异明显。三是结构不合理,大型综合性比赛场馆所占比例相对较高,群众性健身场馆所占比例偏低。四是设施利用率不高,社会开放度不够。
这四点表述明显不均衡,第一点有展开的论述,还有具体数据,第二点和第三点是点到为止,第四点则语焉不详。
三是谈到大力加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公共服务需求的意义时,提及“对于提升国民意志品质和身体素质水平、拉动体育消费需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笔者以为,如果把提升国民意志品质和身体素质水平两者对调顺序,可能更为合理。毕竟体育锻炼的基本功能具有身-心渐次促进逻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