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信息技术化助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方法刍议
时间:2024-02-04 15:12:06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人
“双减”背景下信息技术化助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方法刍议
道德与法治课自身说教性强,简单地照本宣科让许多教师与学生都觉得难以引起情感共鸣,更达不到精神层面上的价值引领,而信息化技术在这方面为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提供了很好的阶梯作用,视频、音像、图画、微课、慕课、云课堂等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材料,以下是达达文档网分享的内容,欢迎阅读与借鉴。
课堂时间宝贵而又有限,特别是从xx年,国家又提出“双减”政策,要减轻初中生校内作业量,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所以教师需要严格把控课堂45分钟,借助信息技术资源对教材内容进行加工整理、删繁就简、拓展延伸,教学过程中师生、生生互动,线下教学与线上辅导相结合,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更全面、更有用的知识,凸显学生主体地位,突出课堂的实效性,落实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核心素养。
一、信息化技术助力课堂凸显学生主体地位
新课标强调学生是学习的实践者,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探究性和创造性,才能更好地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指导思想。因此,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要讲究合理、适时、适度,要考虑到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避免对学生只是灌输,而忽略了留给学生思考、记忆、内化吸收知识的时间。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实现活化道德与法治课堂的目的。
教师在课堂上的提问要有的放矢,有集体回答的,有个体回答的,也有些学生一起合作讨论的,促进课堂上的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既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掌握知识,又开启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新教材中,有“运用你的经验”、“探究与分享”等栏目,里面有许多问题可以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教师借助信息技术化创设相应的情景,对学生进行口头表达训练,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点回答问题,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运用专业术语的能力,也可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师还可以通过提问、辩论、讨论、讲演、新闻发布会、模拟法庭等活动形式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现行教材中探究与分享、拓展空间的问答题占据测评卷中的40%,也具有综合性、逻辑性强的特点,这些问答题不仅要求学生熟练地掌握教材中的基本观点,又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因此,在平时的课堂上,教师应适当地精选一些主观题,并留出一定时间给学生在课堂上动笔作答,并及时点评,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表达能力,写得好的同学的内容可以直接投影给学生相互分享、相互学习,以此来培养学生缜密的思维。
二、巧用信息化技术科学整合加工学习内容
道德与法治课紧跟时代的脉搏,很多电视节目,新闻材料,影片材料等都可以为我们的课堂注入时代的气息。如法治在线、新闻联播、今日说法或学习强国的一些材料都可以为我们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所用,因此教师可灵活运用信息技术,结合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开展的主题,合理筛选一些课外教学资源,诸如视频、文章以及音频等多种形式的课外教学资源,作为学生知识学习的补充性学习资源引进应用,使学生透过这些课外学习素材,尝试从不同角度认识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的核心要点,并通过多样化的道德与法治教学资源丰富知识学习的趣味性,吸引学生更加专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借此强化道德与法治教学资源的综合运用效能,满足所有层次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知识体系构建诉求,最终达到带动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构建目的。
例如在讲授八年级上册《认识总体国家安全观》时,这节内容比较抽象,借助信息化技术,播放哈佛女孩许吉如的精彩演讲《国强则少年强》,再播报我国疫情战役的取胜,当下全国各地发生地震时国家第一时间全力开展搜救,及时救治受伤人员,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最大努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这些要闻的介入,可以引起学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学生会强烈地感受到国家安全与我们命运息息相关,进而引导学生感恩祖国的强大,感恩祖国给予我们的安全感,感恩祖国给我们的幸福生活,所以每个中华儿女对祖国要怀有最诚挚、最深沉的情感,坚决捍卫她的荣誉和利益。在讲授八年级下册《我国国家机构》时,可以采择xx年全国两会召开的一些图片、人大代表的提案或视频片段,这样学生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的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法院、政府等国家机关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等。在讲《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时,可以选取“孟晚舟回国”的新闻片段,让学生深刻理解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的息息相关,同时也要树立和增强危机意识和防范意识,培养创新能力和创新品质,对危害国家利益、威胁国家生存与发展的行为时刻保持警惕。
三、信息化技术打破师生交流发展时空界限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身心发展有时会出现矛盾,他们期待老师的关怀与理解。而道德与法治老师通常很难有充分的时间或空间与学生交流。此时教师如果利用周末、寒暑假时间通过钉钉、班级小管家、企业微信、QQ等信息化途径向学生传授知识、了解学生的作业情况、检测情况、交流思想与情感等,这样可以打破时空的界限,学生有问题可以及时寻求老师的帮助和指引;教师可以倾听学生的内心,及时了解学生的问题和困惑,从而有效地引导和教育学生,促进教学相长。
当前,大部分学生家里都有自己的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周末或假日,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引下从微课、慕课、线上课堂获取一些优质的学习资源等,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自主选择学习资源和学习方式,还可以通过微信、朋友圈、QQ等进行同学之间交流与分享,学生在科学运用信息化中增长知识、收获成长。
四、信息技术素养与思想内涵同步齐头并进
道德与法治课自身说教性强,简单地照本宣科让许多教师与学生都觉得难以引起情感共鸣,更达不到精神层面上的价值引领,而信息化技术在这方面为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提供了很好的阶梯作用,视频、音像、图画、微课、慕课、云课堂等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材料,教师大刀阔斧,带领学生分组网上开展项目式学习,会让学生信息技术素养与思想品格发展达到一箭双雕的效果。
比如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爱国主义情怀时一课。可这样设计活动:在一二·九运动纪念日到来之际,请你绘制一幅英雄地图,向同龄人讲述英雄的故事。学生课前通过小组合作寻访心中的榜样并做好材料梳理。课堂上老师带学生进入计算机教室,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分享自己在课前任务中寻访的英雄榜样,现场运用视频制作、摄录剪辑、图文处理、思维导图等数字化工具绘制“会讲故事的英雄地图”。在分享展示过程中,学生从烈士赵一曼、董存瑞、黄继光,中国好少年盛晓涵,传承中华体育精神的运动健儿等英雄榜样的身上理解家国情怀的重要性。接着,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为议题,讨论在新时代如何做一个脚踏实地、积极进取、自立自强的时代新人,发展学生良好的品德认知和道德情感及道德行为。
总之,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和升级,作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老师,我们要跟上信息技术的脚步,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提高自己的媒介素养,不断提高信息化教学教研能力,借助信息技术2.0平台,助推信息技术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深度融合,真正达到思想品德内化的目的。也要不断地反思和改进,使道德与法治教学在信息化技术的支持下达到优化和活化,实现教育教学效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