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教育专区 > 正文

    小学生数学学习迁移能力的培养策略

    时间:2024-01-26 14:06:00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小学生数学学习迁移能力的培养策略

     数学学习是一个漫长的、终身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小学学习阶段,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迁移能力,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以下是达达文档网分享的内容,欢迎阅读与借鉴。

      数学学习迁移能力是指在数学教学中,将所学内容运用到新的数学学习情境或解决新的数学问题时所显示出来的一种素质和能力。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生中重要的学习阶段,它是学生整个学习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最基础的部分。所以在小学一到六年级的数学学习中,学习迁移能力的培养就显得非常有意义。小学生数学学习迁移能力培养一方面要夯实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以此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完善数学知识体系,逐步使学生的学习效果得到提升。另一方面,可以帮助教师优化教学过程,“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培养好学生的学习迁移能力,在实际教学中,能够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一、小学生数学学习迁移能力不足的表现

      (一)粗心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经常会发现学生学习粗心的现象。例如在理解题意的时候,会将题目看错或者将题目中的一些关键信息看漏,平方千米看成了平方米、“至少”“最多”等词语,甚至看掉一个小问题等现象都是经常发生的。又例如在解决问题的时候,画图没有按照要求进行,应用题不写答语,把除号写成加号,漏写符号、小数点等。还有回答不准确的问题,题目求的是羽毛球的总价,结果计算的却是另一样物品的总价。计算不仔细,导致出错,大大降低了得分率等诸多粗心现象。粗心的现象屡屡出现,究其原因有两点,一方面是因为学生掌握知识不牢固,模棱两可,不能顺利解决问题;另一方面是因为学生的迁移能力不够,一旦脱离了课堂和教师,学生就不能将学过的数学知识运用到新的数学情境中,从而影响了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

      (二)开小差

      学生缺乏一定的学习迁移能力,就难以联系新旧知识,也就不会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学习新知和解决新问题。所以教师在讲授复杂一点的知识点时,学生上课就会出现不听讲、讲话、做小动作等现象。此时授课,不仅教师事倍功半,学生还会觉得数学太难,渐渐地认为数学枯燥、乏味,失去学习数学的信心。

      (三)死记硬背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有很多概念、公式、关系、进率等需要记忆。而很多学生在面对这样的知识点的时候,选择的是机械记忆、形象记忆,并没有深刻地理解“为什么”,就会导致即使背诵之后也不能真正地将其运用到实际问题中。比如教师在讲授公顷和平方千米时,有两个知识点“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100公顷”。如果学生在课堂上只是记住它们之间的进率,就会导致记错或者是记不住。而且在做题的时候,会遇到“边长是多少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或1平方千米”这样的问题,仅仅记住进率是不能够解决的。所以死记硬背单位的进率,并不能完全解决问题,还是要真正搞清楚这些单位间的进率是怎样来的。首先,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这样就清晰明了;其次,边长为100米的正方形面积为:100×100=10000平方米=1公顷,所以1公顷=10000平方米。这样理解性记忆就能让学生很好地运用知识点解决实际问题,要是学生只会死记硬背解题的方法,独立做练习时,由于方法内容太多,没有按照一定的思路理解记忆,就会回答不了。

      (四)不能独立解决问题

      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在面对教师提出的问题时,并不能联系之前学过的基础知识,思考、分析、列式解答问题。小学数学教科书的编排,是以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和经验为前提,注重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小学低段数学的知识是为高段的学习做准备,前一单元的知识是为下一单元的学习做铺垫。比如在大数的认识中,首先学习亿以内数的相关知识,再学习亿以上数的相关知识点。学习这个单元的基础在于二年级下册学习的万以内数的认识。万以内的数字比较小,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所以在学习这个内容的时候比较容易。而亿以内的数就是在万以内数的相关知识点之上,日常生活和生产中也比较常用。但数字变大了,那么在原有的基础上,就会有新的概念产生,进而学习亿以上的数。那么在遇到后续的这些问题时,有的学生就不能将前面学习的万以内数的知识点运用到亿以内数的知识点里面,那么亿以上数的知识点就更加困难了。所以,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不能联系以往学过的知识点,就不能独立思考解决问题,课堂任务完成效果不佳。

      二、小学生数学学习迁移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判断原有的学习程度,促进迁移的发生

      正确判断学生过去的数学学习程度,才能将学生现在的数学学习跟学生过去的数学学习建立联系,而不是跟教师过去的数学学习进行联系。同时,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掌握原有数学知识的情况,进而在学习新知识时,能更好地设计教学。

      比如教师没有判断所带班级学生原有的数学学习程度,在讲授之后,学生完全不能理解知识点。教师也很疑惑,明明是这么简单的知识点,已经说的很明白了,可为什么学生还是解决不了问题。学生在课堂上也感到很困扰,感觉教师讲的内容很难,听不懂,问题自然就解决不了。所以,判断学生的原有数学学习程度是很重要的。教师应该从学生自己原有的学习程度出发,针对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案,这样才能有效促进正迁移的发生。

      判断小学生原有的数学学习程度一般采取的方法是测试。这也是在学生时代最为普遍的方式,比如课堂上教师的提问或每学期进行的单元测试、期中测试、期末测试等。通过书面做试题或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等方式,考核测验小学生已掌握的数学知识程度。学生的测试成绩一方面可以体现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并运用程度,另一方面可以体现学生的学习迁移能力。

      (二)创设生动的情境,引起迁移的发生

      1.数学与实际生活相联系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将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相联系”。杜威提出“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数学来源于生活,贴近学生生活的数学问题才能更好地被学生接受。小学数学课堂上的新内容结合了生活中的丰富经验,学习迁移就这样自然而然地发生了。这样学生既轻松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学习迁移能力,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比如在学习钟表的时候,因为钟表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的一种表示时间的工具,所以这就需要联系生活实际。在具体的实际教学中,教师常常通过学生身边发生的事件作为起点,早上几点起床、几点吃早饭、几点吃午饭、几点吃晚饭、几点睡觉等一系列生活问题来进入课堂教学。从这个问题迁移到认识钟表,降低了问题的难度,增加了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

      2.运用多媒体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运用多媒体是为了方便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运用某些知识,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热爱。比如在学习立体图形长方体和正方体时,不像长方形和正方形是平面图形,学生一眼就能看到。长方体和正方体放在一个平面上,学生从一个角度看,是不能看完的。这个时候运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现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怎样构成的,相对应的面是哪些,一堆正方体的总数等等这样的问题。从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的迁移就靠多媒体来实现,将抽象的问题变得具体,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

      (三)抓好四基的掌握,奠定迁移的基础

      “四基”就是课程标准中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小学生数学学习迁移发生的基础就是对四基的掌握。学生以往掌握的四基,对新知识的获取具有一定的指引导向作用,促使学习迁移的形成。当然,知识掌握得越扎实,理解得越深刻,对数学问题的解决影响总是好的,这样就越容易引起积极的正迁移。那么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四基的教学,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或解决新问题时,尽量运用以前掌握的一些知识。其次,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强调四基对其他知识的指引、导向作用,尽量突出教学内容的内在联系。再次,当学生获取数学新知识时,教师应该着重提出新旧知识之间的关联,这样不仅可以巩固以往学习的四基,还可以在这基础上更好地理解、掌握并运用新知识。最后,通过数学教学学生需要达到的要求是掌握数学基础知识,训练数学基本技能,领悟数学基本思想,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这需要教师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才会有创新和发展。学生抓好四基的掌握,才能奠定学习迁移的基础。

      比如在学习时间单位年月日时,学生应该达到以下的目标: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能运用年月日的相关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培养数学学习的能力,发展思维。这些目标体现了数学四基。通过落实教学目标,掌握数学四基,奠定学生数学学习迁移的基础。

      (四)科学安排习题训练,促使迁移的形成

      科学地安排习题训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促使学习迁移的形成。概括是产生学习迁移的关键,它能使学生把一般的数学概念、原理及公式运用到新的数学知识之中。如果学生能够分析概括新面临的数学问题与已有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共同特征,就能成功地完成学习的迁移。在数学教学中,通过科学地安排习题训练,教师教给学生分析概括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并养成分析概括的习惯,最终促进数学学习迁移的形成。

      对于小学生来说,通过同一题型举一反三的练习,训练学生寻找和发现新旧问题具有的共同点,就可以逐步地建立和强化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并转化为数学学习的迁移。比如教学加法运算定律时,在设计习题的时候,就把加法交换律的题目放在前面,然后是加法结合律的题目,最后是综合性的题目。这样的安排,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使学生的思维逐步得到提升。在这个过程中,学习分析概括的方法,提高自己的分析概括能力,并养成分析概括的习惯,最终促进学习迁移的形成。

      三、结语

      数学学习是一个漫长的、终身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小学学习阶段,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迁移能力,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也可以优化教师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