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教育专区 > 正文

    技术赋能乡村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优势与路径

    时间:2023-10-10 16:34:32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技术赋能乡村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优势与路径

     乡村义务教育发展的文化环境主要表现为内部和外部文化环境。就内部文化环境而言,乡村学校在长期低质量的办学中形成了学校贫困组织文化,这一文化影响着乡村学校的发展信心,消解了乡村学校自主发展的动力,制约着乡村学校的变革与发展。以下是达达文档网分享的内容,欢迎阅读与借鉴。

      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我国教育高质量发展体系建设的重要一环。xx 年,教育部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 2.0 行动计划>的通知》中强调,“要引导教育发达地区与薄弱地区通过信息化实现结对帮扶,以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等方式,开展联校网教、数字学校建设与应用,实现‘互联网+’条件下的区域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机制,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缓解教育数字鸿沟问题,实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提升数字化水平和推进信息技术建设,是助力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信息技术具有灵活性、可伸缩性、生成性、创新性等优势,能够适应复杂环境,运用于不同的场景,覆盖更广泛的领域,突破时空限制,为乡村教育发展提供了新契机。通过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AR/ VR、5G等技术赋能乡村教育,可以改变传统乡村学校的存在方式,加强区域间、校际间的联系,实现区域间的无限“连接”与交互,弥合城乡之间发展中的鸿沟,缓解乡村义务教育发展面临家庭支持乏力、乡村社会教育资源匮乏等问题。

      一、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面临的主要障碍

      1.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社会支持不足

      我国城乡二元结构体制在分配资源时遵循先城市后乡村的逻辑,城市在获得充分支持的前提下实现了快速发展,城乡之间的人口跨域流动失衡,进一步导致乡村教育发展缺乏必要的社会基础,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缺乏稳定的师资支持

      乡村教育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人力支持,尤其是优质人才的支持。一段时间以来,乡村既难以吸引优秀教师前来工作,现有的乡村教师又不断流失,乡村教育的发展难以获得人力上的支持。相较于城市,乡村难以吸引优秀人才从教的原因有五个方面。一是乡村生活体验不佳。乡村生活环境相对闭塞,基础设施建设尚不完善,生活条件比较差。教师入职的乡村学校,工作与生活环境都难以与城市媲美,教师心理落差比较大,加之乡村与城市在空间上的差距与地缘上的疏离进一步消解了年轻教师在乡村从事教育工作的热情与期待。二是教师待遇总体不高。相关调查表明,乡村教师的平均实际“到卡工资收入每月仅2500元左右,小学二级乡村教师的基本工资每月仅1950元左右。仅有 25.7%教师表示对自身待遇满意,53.3% 的教师表示不满意,21% 的教师认为待遇一般。三是教师发展机会不足。乡村学校培训与学习机会不足,造成教师专业发展困难,专业成就感较低。四是编制难以落实。很多乡村学校教师编制超过了标准编制,但由于教师的结构性短缺,导致乡村教师仍处于缺编状态。没有编制,教师缺乏安全感,就难以安心从教。五是乡村年轻教师婚恋难问题。乡村教师窄化的工作和交际空间导致婚恋难问题,许多教师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不得不想办法调往城市,因为城市能够带给他们更大的交往圈子、更好的待遇以及更优的子女教育,所以乡村教师的流失率居高不下。可以说,优秀的人才下不去、留不住的问题制约着乡村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2)缺乏充足稳定的财力保障

      当前义务教育的教育财政投入依旧采取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制度,财政负担责任主体转移到了县、乡两级,国家总体上对财政的控制权没变,但分担的经费比例却变小了。这样的教育财政投入格局进一步加剧了城乡教育发展的失衡。一方面,以县为主,使得县级财政压力增大。不少县的经济发展较为落后,财政收入除维持当地的经济发展投入之外,投入教育的比例少之又少,这种情况在中西部地区尤甚。另一方面,在县域内,基于先城市后乡村的原则,财政对乡村学校的投入比例明显小于城市。虽然国家基于补偿性原则,采用财政转移支付的方式来支持乡村教育发展但不少乡村学校依旧入不敷出,大量学校面临严重的债务问题,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遭遇了极大的困难。

      (3)缺乏有力的文化环境支持

      乡村义务教育发展的文化环境主要表现为内部和外部文化环境。就内部文化环境而言,乡村学校在长期低质量的办学中形成了学校贫困组织文化,这一文化影响着乡村学校的发展信心,消解了乡村学校自主发展的动力,制约着乡村学校的变革与发展。就外部文化环境而言,乡村学校代表的城市文化、工业文化被视为中上阶层的主流文化,这一文化与乡村底层“读书无用论”群体所代表的底层文化格格不入,发生了强烈的冲击与碰撞 ,不利于乡村学校良好社会环境的营造。在总体不利的文化环境制约下,乡村教育的推进受到制约,难以实现高质量的发展。

      2.乡村家庭普遍对学校教育支持不足

      一方面,乡村家庭对子女教育的支持普遍缺乏专业性。大部分乡村家长受教育程度不高,教育观念较为落后,对子女的教育期待较低,无法采取科学的方法来教育孩子,使得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被割裂。另一方面,乡村家庭参与学校教育过程普遍缺乏完整性。我国很多乡村家长主要以务农和外出务工为生计,能够用在子女教育上的时间和精力少之又少。家长给子女无限制自由的同时也给学校带来了无限制的责任,家长参与子女教育的力度不够,造成家庭对乡村教育的支持普遍缺乏完整性。

      3.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缺少社会教育资源

      乡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大部分基础建设都服务于基本生活与生产保障,在交通、通信、电力设施方面投入较多,但图书馆、科技馆、文化馆、博物馆和体育馆等场馆的数量不足,类型单一。单调的乡村设施难以为乡村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充足的社会教育资源,加大了城乡教育发展的差距。

      二、技术赋能乡村教育突破既有障碍的优势

      1.技术突破时空区隔,为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赛道

      (1)技术能够打破时空的区隔,实现区域间教育协同发展,解决乡村学校人力不足的问题

      乡村地区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等是人才进入乡村的阻力,技术赋能乡村教育能够在短时间内改善乡村教育人力不足的发展瓶颈。细言之,利用技术手段将录制好的微课、MOOC资源共享给乡村学校,同时采用同步课堂、专递课堂、双师课堂、同课异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可以提升乡村学校的办学质量,解决乡村学校的人力资源问题。

      (2)技术作为乡村教育发展的新资源,具有费用低、易获得的优势,能够缓解乡村教育发展中财力不足的问题

      技术赋能学校仅需要投入较少的资金进行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引人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AR 和 VR 等技术,打造仿真的物理空间,开发数字化学习资源,通过信息技术建设具有同样教育功能的虚拟场馆。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改善财力不足对乡村教育发展的阻碍。

      (3)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先进教育理念进入乡村提供了条件,助力乡村育人环境的整体优化

      一方面,借助信息技术,乡村学校更容易获取外界成功的教学、管理经验和先进的办学理念,从而激活乡村学校的组织变革,更新固有的价值定位与办学模式,引起学校的创变。另一方面,技术为家长接受新的教育理念提供了机会。随着智能设备的普及,家长使用智能终端率大幅提升,通过安装学习类 app 和订阅教育类优质音视频、文章,家长能够更新教育观念,进而有助于乡村社会育人环境的优化。

      2.技术赋能乡村教育能弥补家庭对于乡村学校教育支持不足的短板

      (1)可以保证家长及时、充分地参与孩子的学校教育,解决家长在学校教育中缺位的问题

      家庭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力量之一,通过技术手段,搭建学校、家庭、学生沟通的平台,家长与学校、学校与学生、学生与家长能够实时沟通与交流。通过对学生学习情况、学生家庭作业完成情况、家长家庭教育反馈等数据的解读分析,学校可以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学习效果,发现学习的薄弱环节,从而制定更为有效的方案,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教师的教学质量。

      (2)能够提高家庭参与学校教育的专业性

      乡村学校的家长文化程度普遍较低,缺乏基本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也缺乏先进的教育理念和专业科学的教育方法。通过技术赋能乡村教育,家长可以通过多种渠道提升自己的教育专业性。如借助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家庭教育模块,乡村家长可以学习先进的家庭教育观念和方法。未来,在既有平台的基础上,乡村学校不仅可以上传视频指导家长进行家庭教育,还可以因地制宜地开发新功能,增加在线答疑和指导,让家长通过手机就可以登录平台,掌握规范科学的教育方法,以解决家庭教育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不断提升其家庭教育的科学性和规范性,使家庭更好地参与到学校教育中。

      3.技术赋能助推城乡之间社会教育资源的共享

      为了解决乡村社会教育资源短缺的问题,乡村学校可通过现代3D成像、VR/AR 等技术,将城市场馆资源以数字化形态呈现出来,改善乡村社会教育资源短缺的问题。在日常教学中,学生只需要通过终端账号访问数字平台即可进入数字化虚拟场馆中,可以观看展览、鉴赏音乐、与第三方互动交流,从而更好地拓展认知,激发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果,丰富生活内,提升乡村教育的质量。

      三、技术赋能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

      1.以技术为支撑,建立区域间资源共享的常态化发展机制

      (1)加强教育新型基础建设,保障区域间教育资源共享

      资源共享的前提是需要较高水平的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来作为保障。xx年,教育部等六部门发文指出:“教育新型基础设施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信息化为主导,面向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聚焦信息网络、平台体系、数字资源、智慧校园、创新应用、可信安全等方面的新型基础设施体系。”2022 年教育部再次把推进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工作重点推进。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包含支撑区域间教育资源传递的硬件和软件,是实现数字教育资源共享的基座。针对乡村学校教育信息技术设施建设较为落后、硬件设备和网络不兼容、数字教育资源共享渠道不畅通、乡村学生无法参与网络课堂等问题,要保障资金投入,不断改进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加强网络环境、智慧校园、三通两平台的建设,筑牢数字基座;要不断地夯实数字硬件建设,优化数字软件建设,使得区域间资源共享顺利实现,促进区域间资源的均衡配置,助力乡村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

      (2)建立常态化的资源共享机制,确保资源共享的可持续性

      乡村学校可以利用技术实现城市优质学校与乡村学校的对接,通过专递课堂、双师课堂等方式来实现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校与接收校之间线上资源的共享,从而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为了保障资源共享的可持续性,要对教育资源共享过程中所产生的费用人员安排、供给校与接收校之间的权责、供给的方式供给资源的范围与种类等都作出明确的规定,建立明晰的供给方案,促使学校之间优化资源供给的内容与方式,利用资源共享的契机,全面发挥优质学校的引领带动作用,保证区域间优质资源共享的可持续性。

      (3)建立数字资源管理机制,保证乡村学校数字资源高效利用

      为了能够高效利用共享的教育资源,需要建立科学的资源管理机制。一是要科学地规划资源供给校与接收校的课程设置与时间安排。在利用专递课堂双师课堂等方式共享教育资源的过程中,需要城市资源输出校和乡村资源接收校进行同步教学,供给校主讲教师在线直播教学,资源接收校实施同步教学,学生按照供给校教师的教学安排进行课堂学习和完成作业,乡村学校教师参与资源供给校教师的课前备课、教研活动,组织并完成本校的教学工作。资源接收校在课程安排、工作调度上要和资源供给校保持一致,否则会因为时间冲突影响教育资源的共享,造成优质资源共享失败。二是要建立运用技术和数字教育资源的激励制度。要通过引领乡村学校进行教学改革,鼓励乡村学校积极运用技术手段开发新的教学和课程资源,用好共享的数字化教育资源,以提升乡村学校的办学质量。

      2.建设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的大数据支持平台

      (1)建立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大数据平台,形成家校社育人的合力

      通过搭建大数据平台,家庭、社会、学校三个主体只需要一个终端就可以在平台上表达各自的需求与建议,保证各教育主体参与学校教育的完整性。

      (2)可以利用大数据平台为乡村教育的开展提供依据

      学校教育理念的确定、课程计划的制定、教学方法的选择、学生培养与评价都需要基于“证据”,而数据具备完整的“证据”功能。数据可以驱动乡村学校的管理精准化,为乡村教育的发展提供数据反馈。大数据平台通过监测学生的学习与生活过程,并对学生生活和学习产生的数据进行解码分析,能够真实再现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学校则根据数据反馈来对学生进行管理,提高管理的针对性。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数据分析,能够在评价与指导学生时更加客观和精准。

      3.提升乡村学校获取数字化教育资源的能力

      (1)提升乡村学校数字化资源的承担力

      通过技术赋能乡村教育,建造与城市实体场馆同质的虚拟数字场馆等,必须要考虑到乡村学校的承受力。要通过投入专用资金来保障资源共享过程中所产生的支出,确保乡村学校能够负担得起资源共享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系列开支。

      (2)确保区域间共享资源的匹配性

      城市优质学校与乡村学校办学水平相差悬殊,学生素养、教师水平也存在差距。因此,乡村学校不仅要明确其资源缺口,更需要清楚学生的总体发展水平,从传统的供给侧向需求侧转变,实现优质学校共享资源与乡村学校所需资源的精准对接。

      (3)提升乡村学校的信息化能力

      资源共享实现之后,需要提升学校使用技术和数字资源的能力。学校管理者要树立运用技术实现智慧管理的意识,提高管理的效率。教师要提高运用技术教学的能力。相关研究表明,年龄越大的教师信息化能力越薄弱,另外,教师们在运用技术上的自我效能感较低,技术与学科教学内容结合得还不够充分。信息时代,技术飞速发展,知识呈现指数级增长,学生学习的渠道、方式更加多元,乡村学校需要提高学生信息化学习素养,利用技术进行知识的学习。此外乡村学校还需要引进专业技术人才,通过技术培训提升乡村学校教师和学生的信息化水平,引导各主体利用数字化技术这一驱动要素进行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和本土潜在教育资源的开发。

      乡村教育的发展已经进入了“深水区”,技术赋能成为乡村教育发展的新契机。在未来乡村教育发展过程中,需要探索出技术与教育新的结合点,不断地运用技术促成学校、社会、家庭协同育人,发挥育人合力,树立乡村技术赋能乡村教育的自觉,充分利用新技术来夯实乡村教育的社会基础,提高乡村家庭参与乡村教育的专业性,保障其参与乡村教育的完整性,丰富乡村社会教育资源,助力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


    相关热词搜索: 技术 乡村 义务教育 高质量发展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