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创造力培养的项目化学习设计及影响研究
时间:2023-10-10 16:24:21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人
面向创造力培养的项目化学习设计及影响研究
项目化学习为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提供了全新的实践样态和实施路径。为进一步提升项目化学习的效能和促进创造力的培养,在实施项目化学习时更应根据创造力的具体维度合理设计项目,在教学实施中运用创造性的学习内容,构建真实复杂的问题解决环境。以下是达达文档网分享的内容,欢迎阅读与借鉴。
我国于 2016 年、2017 年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中都明确指出要“推动教育创新、激发学生好奇心、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我国最新的科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进一步凝练了科 学核心素养,首次提出科学思维维度,将创新思维纳入科学思维的重要指标,指出“学生应从不同角度分析、思考问题,提出新颖而有价值的观点和解决问题 的方法”。创造力是根据一定目的,运用一切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具有社会意义(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智力品质或心理过程。而创造性思维是个体创造力的核心,其主要表现就是发散性思维。在 PISA2022 年发布的测评框架中将创造性思维定义为学生进行创造性思考并产生创造性的想法、并对想法进行评估与改进,并且产生新颖有效的 问题解决方案的思维过程。
项目化学习作为当前国际上所倡导的一种全新的学习形态,为创造力的培养提供了新的实施路径。在培养目标层面,巴克教育研究所提出项目化学习目标之一就在于培养创造性、问题解决等跨学科素养。在项目主题层面,项目化学习中真实开放的问题情境更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考。在项目过程层面,项目化学习进程往往会经历发现问题、界定问题、经历持续的探究和产出创造性的观点或成果, 这与创造性思维的过程有类同性。在学习方式层面,项目化学习以群体性建构知识有利于创造力的产生。也有许多学者投入对项目化、创造力之间的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亨(Hung)分析了 PBL 指向创造力培养的不同维度,涵盖 PBL 所引发的学生内在需求、问题本身的开放性和新颖性、深入的社会性互动、以及通过小步骤的创造性积累的过程。Storer对学生采取六周项目化学习课程干预,发现项目化学习对学生的创造力产生了显著影响。
如何设计与实施面向创造力培养的项目化课程?项目化学习如何影响小学生创造力的发展?支持创造力培养的项目化学习策略有哪些?这些问题都是值得进一步探索的。
一、面向创造力培养的项目化学习设计及实施
1.项目实施对象
以xx省xx市某小学四年级 2 个班级,共 72 人作为项目实施对象,其中一个班为实验组(N=36 人,男生 19 人,女生 17 人),一个班为对照组(N=36 人,男生 18 人,女生 18 人),平均年龄 10 岁。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学生在性别、年龄、一般智力和学习成绩无显著差异的情况下,由同一位科学老师按计划进行施教。该小学具有较好的教学研究氛围,且学生有项目化学习、STEM 学习等非传统学习方式的经历,对接受项目化学习充满极大的兴趣。
为了解项目化学习在科学学科中对小学生创造力产生的差异,采用不等组前后测的准实验设计,研究假设为“项目化学习能提高学生的创造力水平”。自变量为是否采用指向创造力培养的项目化学习,因变量为学生的创造力水平。
2.创造力测量框架
创造力结构具有复杂多维特性,创造力的测量包括创造性思维、创造性人格、创造性产品等方面,创造力的汇合取向表明多指标的汇合有助于更全面的测量和评估个体的创造潜能。因此从创造性思维、创造性人格两方面采取创造力倾向量表、创造性思维测验工具开展测评,得到最终测量框架。
(1)创造力倾向量表
采用《威廉创造力测验》问卷,适用于 9~17 岁学生。量表共有 60 道题,测量冒险性、想象力、好奇性、挑战性四个维度,测验可以得到四种分数,加上总分共得到五项分数。
(2)创造性思维测验
学生的领域知识会影响学生创造力的发挥,基于真实情境并设计领域知识的创造力测量更为有效。为保证能科学测量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表现,测验在借鉴 PISA 创造性思维框架和特点的基础上,结合研究对象的学习情况和科学学科特点编制。测验包括四个部分,共计 36 分。前半部分从问题敏感性、流畅性、远距离联想性、灵活性、批判性、系统性六个特征维度测评小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质,后半部分从书面表达、视觉表达、解决科学问题、解决社会问题四个领域测评学生产生多样性想法、产生创造性想法、评估和改进想法的能力。
3.资料处理
采用 SPSS25 统计软件对所收集到的量化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所有统计检验的显著水准均约定为p=0.05。采用独立样本 t 检验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学生在创造性倾向(或创造性思维)方面的前测是否有显著差异存在;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学生在创造性倾向(或创造性思维)方面的后测是否有显著差异存在。
4.项目设计
通过整合学科项目化要素和创造力培养相关理论,借鉴巴克教育研究所提出的项目化学习八大黄金标准,融合 Guilford 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和 Treffinger 创造性学习模型,设计指向创造力培养的项目化学习模型。(1)项目概念和学习目标
本项目遵循自上而下的建构路径,依据科学课程标准确定项目涉及的概念和知识,形成项目概念体系。项目化学习中关键知识的理解和成功素养的标准鲜明地体现了学习目标可以整合学科概念和跨学科素养,因此学习目标和课时目标的制定应依据学科概念、学习者思维发展的梯度、跨学科素养要求等方面,在学习目标中可将创造力的培养目标融入各目标维度中。
(2)真实情境和驱动问题
与学生共同确定该项目的驱动性问题,驱动性问题在每个环节中会进一步分解为递进的问题链,通过小问题引领持续性探究。建立真实任务的学习场域引导学生将真实性问题与科学思维、科学概念、科学技能之间不断建立联系,最终实现项目问题的解决。学习场域、学生主体和学习目标三者相互作用,在项目过程中螺旋式生成由驱动问题导向的问题链。
(3)评价方案
基于学习目标和项目主题,从科学素养方面以及合作效能、创造力方面全方面 评价学生。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指导学生通过自评发现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分析形成的原因。因此在不同阶段结合评价量规开展过程性自评、互评或师评,评价后有及时反馈和表现期望。项目结束形成综合的评价量规融合各个环节和核心要素,指向学生需要掌握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由此共同组成项目化学习的多元评价方案。
(4)创造性实践过程
在构建项目创造性实践过程中将创造性重点定位在创造性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创造性科学语言的表达两个方面。为此在每个项目环节确定主要任务、学习支架,融入合适的创造性方法并形成创造性成果。
(5)创造性学习策略
①真实实践和探究并进。项目化学习的特征之一是强调持续性的实践活动。在项目中以探究性实践、技术性实践为主,围绕教室这一真实场景下开展,学生在持续性进行植物种植技术实践的同时,持续性进行对植物生长的科学探究中;反过来学生持续性的技术实践又会基于对植物的科学探究发现做出调整,相互交叉并进。在一个完整的项目中并进的真实实践和真实探究不仅能促进学生系统的概念认知和更有效的概念迁移,更能利于学生创造性问 题提出和解决。
②发散和聚合创造性问题解决。创造性学习包括三级水平,发现不同的可能性即发散思维是第一级,进一级则是分析、综合、评价等聚合的思维过程。在科学学习中创造力主要体现于面对需要解决的科学问题发散地思考各种不同的且尽可能有效、可行、新颖的方法,并根据一定的标准比较权衡选择最佳途径。研究发现,在项目化学习中,学生普遍遇到的问题:一是面对复杂问题时系统全局性地思考,二是基于证据概括表达可信服的观点。侧重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是创造性问题解决的关键。为学生创设多样的小 C 或微 C 情境任务,分组种植、观察、比较不同的植物,提供丰富的与其他学科相关联的内容材料。借助多种创造性工具和支架,引导学生梳理数据聚焦数据,展开系统地比较分析概括,以发现科学规律确定项目方案。
③协同合作的同伴学习。多数研究均证明交互式的交流协作能激发创造力的生成,然而有研究报告指出,项目化学习难以实施的原因之一在于,学生无法在小组内和小组间进行有效的合作。在项目中首先关注组内成员的同质与异质组成。研究发现,项目化学习中许多学业成绩中等或偏下的学生在学习上的灵活性和调节性使他们的专注性提升且有更 好的学科表现,部分学习困难的学生对于这种更具开放性的学习方式则需要学习的支持,而学习好的学生表现仍然突出。其次以评价聚焦和引领。师生围绕合作学习制定评价量规,对任务分工合理性、学习资料收集、协作种植过程和小组合作学习成果等方面提出评价标准。最后借助学习支架构建合作学习路径,学习支架主要包括农场方案、劳动岗位认领书、劳动职责自查表、植物问题解决方案等。
二、项目化学习对学生创造力的影响
1.学生创造力水平的初始能力分析
两组学生创造力水平前测的独立样本 t 检验结果显示 ,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创造力倾向总分与各维度、创造性思维总分与各维度方面的前测均未达到显著的差异水平。因此,可以认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创造力水平上具备同质性,可进一步进行教学实验。
2.项目化学习对学生创造力倾向的影响分析
两组学生之间总体得分和冒险性、好奇性等六个维度上的均值虽有差异,但均未达到显著性水平。表示经过项目化学习后,实验组学生在创造力倾向的总体得分和具体维度未显著优于对照组,即在科学课堂中进行项目化学习未能显著提升学生的创造性倾向及各维度的水平。创造力倾向作为相对稳定的一种人格特征,与个人性格、成长环境、学习方式等多种因素相关,需要通过长期的培养潜移默化地改变使之逐渐达到较高的水平。通过一次短期的项目化学习,在较短时间内很难显著提升学生的创造力倾向及其各个维度的水平。分析学生的过程表现发现,项目化学习对学生的创造力倾向具有一定的正向作用。学生学习动机明显得到激发,对学习的好奇心增加,更愿意与他人建立和谐的协作关系,寻求新办法或创造新知识。
3.项目化学习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影响分析
根据描述性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实验组在所有维度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其中在创造性思维总分、灵活性、解决科学问题、解决社会问题等维度与实验组有较大的差异,和对照组相比,分别增加了 3.76、0.33、0.74、1.7。为了进一步验证实验组和对照组在项目化学习后的创造性思维水平差异,对两组学生创造性思维后测的独立样本 t 检验结果 。通过项目化学习的干预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在创造性思维总分、灵活性、解决社会问题等方面的得分具有差异,且达到 显著性水平(t=2.556,p=0.013)(t=2.394,p=0.020)(t=3.131,p=0.003)。表示经过项目化学习后,实验组学生在创造性思维总分、灵活性、解决社会问题等方面的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另外,在问题敏感性、流畅性、远距离联想性等其他维度并未形成显著性差异。这说明在科学课堂中进行项目化学习能显著提升学生创造性思维总体水平以及灵活性维度、解决社会问题领域的水平。
项目化学习能显著提升灵活性维度、解决社会问题领域维度的原因在于:首先,项目化学习中鼓励学生运用高层次思维能力创造性思考。学生为完成连续性的内容需要从多角度发现和分析问题,因此学生的思维更具灵活性。其次,项目化学习会为学生提供充分且丰富的资源支架,学生在运用材料探究实践的过程中同样是一个创造性使用工具的过程。最后,学生以合作学习的形式开展真实探究和实践,将学科知识与实际生活及社会问题紧密联系,使知识有效应用于真实问题的解决。加之在项目化学习中解决社会问题不需要有专业深入的学科知识,更重视学生在与社会活动紧密相关的问题解决中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并形成多方考虑的系统思维,由此可能使得学生在“解决社会问题”领域而非“解决科学问题”领域得到显著性提升。
项目化学习未能显著提升问题敏感性、流畅性、 远距离联想性、批判性等其他维度,其可能原因在 于:一方面,不同主题的项目化学习中涉及的学科重 点不同,对不同创造性思维维度的发展程度具有差 异;另一方面,在项目化实施中采取的教学过程和方 法的不同也能影响具体维度的发展情况。后续期望 通过优化教学设计和开展更多元的项目,以期进一 步研究项目化和创造性思维不同维度的关系。
三、面向创造力培养的项目化教学建议
项目化学习为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提供了全新的实践样态和实施路径。为进一步提升项目化学习的效能和促进创造力的培养,在实施项目化学习时更应根据创造力的具体维度合理设计项目,在教学实施中运用创造性的学习内容,构建真实复杂的问题解决环境。
1.提升创造力倾向的项目化教学建议
发展心理学发现,为孩子营造宽松的探索环境,帮助他们发现成功的乐趣,引导或鼓励探索和创造力,激发好奇心等都能进一步促进创造力的发展。创造力倾向可以通过引导、调节和监控等形式培养。在项目化实施中一方面可以建立创新型的学习环境,以民主平等的方式与学生相处;另一方面要善用评价反馈建立激励机制,教师应多以正向具体的言语反馈和行为反馈肯定学生对各种生活现象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大胆表达和不断实践,促进学生的自信心和勇气。另外借助评价量规引导学生对创造性倾向开展自我评价和反思,通过元认知监控同样也能激发学生的内部创造动机,促进创造力倾向发展。
2.提升创造性思维的项目化教学建议
(1)合理选择创造性的学习内容
事实、数据、经验等信息是思维的依据,而重要概念为思维提供了基础。项目化学习需要打破原有的学科知识结构和教学活动,以项目化活动架构整合学科内容,教师需要统筹好项目化活动和学科知识之间的关系、生活化内容和理论化内容的关系。一方面强调本质与变式。结合多学科和生活经验为学生提供更丰富更具综合性的小 C 任务或微 C 任务资源支架,使学生接触不同的概念、观点,提供具有典型意义的例证和学习材料,以支持学生的发散思维。另一方面基于学科结构为学生呈现系统的知识网络,以利于学生合理地开展创造性思考,培养思维的流畅性和系统性。
(2)构建真实复杂的问题解决过程
解释与推断、实验与结果以及观点表达的问题解决过程体现出思维的过程和结果。构建真实复杂的问题解决过程体现在:一是真实复杂的创造性问题。基于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且具有开放性有价值的问题,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更能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和高情绪状态。二是同伴协作下的问题解决。合作创造力的产生来自同伴之间的反思性互动。合理设置小组结构,借助合作支架合理分工和交流反馈,定期开展合作成效的评价与反思等均能提升协作学习的质量。三是反复迭代的解决过程。在项目中引导学生分析项目的不同要素,关注问题解决过程和项目成品的质疑批判、分析论证和改进迭代是推动创造性思维的基础。
(3)适当融入创造性思维的方法训练
项目化学习具有高度复杂性和综合性特点,为创造性思维方法的融入和训练提供了良好条件,而创造力又会为学生产生更多创造性研究过程和创造性成果提供可能性。在不同环节可以适当融入创造性思维的方法训练,比如在项目方案设计时可以通过头脑风暴、逆向思维、模仿等方法引导学生在想象或连结原有经验中产生多种想法或方案,培养远距离联想性、灵活性和独创性等。同时鼓励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将思维的过程外显,培养视觉表达能力。在方案权衡环节,借助类比、优选假设、模型思想等筛选最优方案以训练批判性思维;在项目方案实施环节,运用列举属性、分解问题和寻找核心概念等方法锻炼思维的流畅性和系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