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面临的挑战及对策分析
时间:2020-06-06 03:53:17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人
王东杰
【摘要】世界是一个整体,但自人类产生以来,尤其是民族国家理念确立之后,战争频仍、冲突不断。在国际关系新的十字路口,世界向何处去、不同文明该如何共处、如何建设世界等一系列问题亟待解决。中国共产党高瞻远瞩、把握大势,不失时机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具有独特的时代价值,形成了新的文明理念、新的世界治理理念,也是我国一贯奉行的和平外交理念的继承发展;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也面临逆全球化的冲击、多元文明的难以调和、国家之间矛盾重重的挑战;可以从培育人类共同体意识、建立国际新秩序、构筑国际合作的实践平台等方面着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关键词】文明 和平 人类命运共同体
全球化背景下,国与国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彼此是如此的远,却又如此的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影响、共存共生的关系。国家之间既有激烈的竞争,也有温情的合作,过去那种一家独大、称霸全球的局面渐行渐远。在国际关系新的十字路口,世界向何处去、不同文明该如何共处、如何建设世界等一系列问题亟待解决。中国共产党高瞻远瞩、把握大势,不失时机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为解决全球问题提供了中国智慧,展现了大国的担当与风范。
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价值
(一)形成了新的文明理念
美国学者亨廷顿曾经提出风靡全球的文明冲突论,他将世界上的文明粗略的分为八大类,认为不同的国家因文化的相似性而结成一个阵线,敌对于与其文化相异的国家。亨廷顿的观点是典型的西方中心主义,是孤立主义的表现,他认识到但夸大了不同文明之间存在的差异,但也否定了不同文明是可以交流、融合、互鉴的。亨廷顿看问题的角度囿于西方人二元对立思维的偏见,得出了错误的结论。但中国人的思维模式不同于西方人,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发展中形成了“和合”理念,认为天人一体、天下一体,在整体性世界观的指引下,中华文明是包容性文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正是奠基于中华文明“和合”理念之上,具有深层次的文化根源,它承认文明的多元、尊重文明的差异、提倡文明的互容,是一种新的文明理念。
(二)形成了新的世界治理理念
全球化不仅是经济的全球化,而且是包含文化、生态、治理等各方面在内的全球化。就治理而言,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和科技的迅猛发展,人类面临的风险挑战日益多样,传统的世界治理理念举步维艰。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过去几十年的发展成就举世瞩目,中国国家治理能力引起了其他国家的广泛关注。通过国内治理的成功,为世界治理贡献智慧和方案,是中国义不容辞的责任担当。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贡献给世界的有效方案和独特智慧,该理念集中体现为“共商、共建、共享”。这一新的世界治理理念,有助于放下成见、集思广益、合作共享,前瞻性强,是对单边主义、霸权主义、保护主义的极大超越。
(三)是我国一贯奉行的和平外交理念的继承发展
外交理念决定外交行动,有什么样的外交理念就会产生什么样的外交行动。过去一段时期,个别大国奉行霸权主义理念,自认为全世界都要唯其马首是瞻,结果就充当了“太平洋警察”的角色,对那些威胁其霸权地位的国家动辄军事打击、经济封锁、外交孤立,严重破坏了世界的和谐、和平、和美。我国自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开始,就一贯奉行和平外交理念,从不干涉他国内政,从不霸凌弱国、小国,从不推行强权政治。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是我国一贯奉行的和平外交理念的继承发展,体现了强烈的责任意识和大国担当。这一理念主张摒弃零和博弈思维,建立平等、友好、共生、共赢、包容、交融、合作、和平、和谐的国家关系,有利于世界各国在主权平等的前提下共同发展。
二、構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面临的挑战
(一)逆全球化的冲击
在全球化的推动下,世界各国的联系日益紧密,地球逐渐变成了一个小小的“村庄”,在这个小小的“村庄”里,各国相互依赖、彼此难分,共同推动着人类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但任何一个国家的风吹草动都可能迅速波及全村。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日本经济泡沫破裂,此后长期陷于经济增长停滞阶段;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致使亚洲一些国家伤痕累累;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波及全球,世界各国经济都萎靡不振。正是在诸如此类的背景下,世界弥漫着逆全球化的气息。归根结底,逆全球化之所以产生,还是因为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利益分配不均,贫富悬殊拉大,发达国家希望在对外扩张的过程中获得更多利益,弱小国家则希望享受公正平等待遇。逆全球化暴露了当今世界治理的矛盾、风险,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是一种挑战。
(二)多元文明的难以调和
正如自然界因百花争艳而缤纷一样,文明也是因多样而精彩,所不同的是,自然界的百花可以和谐共生,但人类的文明却经常发生冲突。各个国家因其地理位置、风俗习惯、发展历程、历史传统等不同,都产生了独具特色的文化,理应彼此尊重、和平相处、共同发展,但囿于“分”的成见与“化”的自私,导致不同文明经常处于难以调和的窘况。文明冲突主要表现为国家间、地区间的竞争、矛盾、战争,如美国和阿拉伯世界的冲突。除了极端表现之外,文明的冲突也会以温和的方式呈现,如国际移民。不同国家人民的跨国流动,促进了管理、技术等要素的交流,但是也带来了文化的隔阂,当前欧洲正受困于跨国移民产生的文化冲突,严重影响着欧洲一体化的进程。可以说,如何调和多元文明的差异,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解决的难题。
(三)国家之间矛盾重重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存在着一个有趣的现象,即人往往跟自己身边的同事、同学等难以处好关系,对身边人的职务晋升、经济获利等行为产生妒忌心理。相反,对那些和自己素不相识、毫无关系、相距十万八千里的人不管通过什么方式获得的成功都会保持平和心态。之所以会产生这种现象,罪魁祸首就是利益,正是利益造成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国家之间又何尝不是如此?正是因为利益纠葛,才带来了国家之间的重重矛盾。支撑人类命运共同体得以建立的基本理念是“共商、共建、共享”,这就要求各国树立正确的义利观,相互尊重、平等对待、利益共享。但就当前的国际形势来看,大国之间、大国与小国之间、小国与小国之间无不充满矛盾,所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也就前途漫漫。
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路径选择
(一)培育人类共同体意识
当今世界,各国发展程度不同,所要解决的国内问题千差万别,但从超越民族国家的更高层面看,世界各国也面临着共性问题,这就为超脱于狭隘的民族国家观念,形成全球共识,提供了可能。意识指导行为,世界各国也只有形成人类共同体意识,才能建成人类共同体。人类共同面临的难题具有整体性、系统性、复杂性,如果仅立足于本民族、本国家看问题,就会陷入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困境,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因此,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难题必须具有世界眼光、世界胸怀,人类共同体意识就是把人类作为一个整体,不分民族、种族、宗教、区域、国家等的限制,相互尊重、包容多样、团结一致、合作共赢,共同解决人类面临的风险挑战的意识。
(二)建立国际新秩序
传统的国际秩序是竞争主导,虽然国家间也有合作,但主要是竞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體呼唤新的国际秩序,新的国际秩序以合作、互信、协商为基本理念。国家之间的关系,合则共赢,分则同输。和睦共处、合作共赢才能实现和平发展,大国要尊重小国主权,小国要积极向大国靠拢。当今世界,各国的经济交流总体呈现热火朝天的局面,但由于意识形态的差异,政治互信有待加强。信任的缺失,不仅在政治上造成隔阂,而且潜在的也影响着经济的深度合作。在面临矛盾与冲突时,尽可能减少以对抗的形式解决问题,应多诉诸于协商对话的方式。总体而言,大国因其实力强大,掌握着更多的话语权,小国的利益很容易被忽视或被故意侵犯,协商对话则能充分维护小国的利益。总之,以合作、互信、协商为基本理念的新国际秩序,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环境支撑。
(三)构筑国际合作的实践平台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统一观念是前提,环境支撑是保证,但最终还要靠落实,因此,必须构筑国际合作的实践平台。G20、中美外交安全对话、上海合作组织、亚信峰会、中非合作论坛、中欧领导人会晤机制、中拉论坛等重要平台,在妥善解决区域问题、有效化解利益纠纷等方面发挥了有益的作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太空、深海、网络、环保等方面都会面临很多障碍,这就要求各国不断地达成共识,所以,仍需加强新的国际合作平台建设,以满足解决各类问题的需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工程浩大、任重道远,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帆风顺,因此,各类国际合作平台都可以在摸索中前进,在前进中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