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探索
时间:2021-01-30 12:02:37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人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政治等其他领域的发展,社会对创新人才需要越来越迫切。大学作为创新人才的发摇篮,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将有利于培养有创新精神的人才。但是不少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目前仅仅停留在开设一门选修课阶段,同时创新创业教育内容缺乏、教学方法单一已经使很多学校共同的问题所在,如何开展好大学内的创新创业教育是目前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本文分析了目前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由此引发了思考以及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对策,希望能够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启示。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方法;课程建设
我们所有的进步,包括经济、社会、政治等其他领域,全部来自于创新创意。当前,很多显示领域出现的问题需要有创意的青年的一代来解决,例如中国的交通拥堵、医疗体系改革、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经济转型发展等,这些都需要有创新能力的人去改变,因此创新创业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是高等教育的责任所在,但是不少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目前仅仅停留在开设一门选修课阶段,有的大学甚至至今还未开设,同时创新创业教育内容缺乏、教学方法单一已经使很多学校共同的问题所在,如何开展好大学内的创新创业教育是目前值得思考的问题。
1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
1.1 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整体情况
本研究是从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运行机制、评价体系、师资情况来观察其发展动态。目前高校开展的创新创业教育主要是“联动式”运行机制、“独立式”运行机制、“嵌入式”运行机制。归于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效果的评价标准业主要以数据指向为主,将将创业率作为衡量就业创业教育的标准。从创新创业教育师资情况来看,大部分的创新创业教师都是兼职或者服务于学生工作的辅导员进行承担,专任教师数量少,学历层次高、职称低。
1.2 学生满意度情况
《2016大学生就业质量研究》公布了2015届毕业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参与度与满意度。综合看来,高校已经通过多种途径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学生参与度较高;学历层次不同,学生参与度与满意度也有所不同;学生总体满意度不高。这说明我们需要花大力去反思并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持续发展。
2 目前存在的问题
(1)课程。目前创新课程多以公共选修课或通识课程的形式游离于专业课程体系之外,作为零星点缀,这部分课程大多是为学生普及一些创业的基本知识。而在实质性的创新教学中,也只能通过个别案例来开展。完善的、有层次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是严重缺乏的。
(2)师资。当前大学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面临有许多困难,其中最突出的难点就是缺乏高质量的师资。创新创业教育的一个基本要求是教师必须具备创新创业的精神和素质,如果教师不具有创新创业的基本素质,很难培养学生具有相应的素质。然而不少教师教学观念陈旧,不愿意走出灌输式教学的“舒适圈”。这在地方本科院校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地方院校的转型发展。
(3)高校难以与社会开展有效的合作。创新创业教育就是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问题,培养其用创新思维与行动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目前,社会对于大学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能力与成效还持怀疑态度,而企业在与高校合作过程中仍然多以盈利导向为主,关注校企合作是否能够为他们解决技术问题以及是否能够为他们带来直接收益,对深度参与人才培养工作的积极性并不高。
3 建议与对策
3.1 创新创业教育思维贯穿教育始终
创新创业教育不能仅仅局限在小部分商学院学生的教学里,应该贯穿在整个高等教育过程中。因为由于传统创新创业教育中大部分面向的是商学院的學生,而不是全体学生,培养的也是学生的创业行为,而不是培育综合素质。因此将创新创业教育高校全体学生的教育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想法,并将其应用到科技、文化、艺术、经济等领域。
3.2 在教师培训上加入创新创业教育内容
教师对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的作用相当重要,优秀的教师是可以通过一套学习方法的改进,改变传统的灌输型教育方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发现问题并且自己去寻找答案的能力,这就是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由于存在区域性差异的关系,区域间教育资源不平衡的现象的存在,有些老师不能参与到实时培训中,互联网等现代手段解决了这样的问题,可以通过在线培训,同时还可以降低教育经费的花费。
3.3 创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系统
首先是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如何开设。创新创业教育不必追求学科体系的完整性和知识的系统性。应以激发创新欲望、开发创新精神、培育创新意识、培养创新思维、教会创新方法、捕捉创新设想、提升创新能力为重心,把《创新思维与创新方法》作为大学公共必修课。其次是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如何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应鼓励学生给教材“挑刺”,培育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应改进实验方式或装置,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来解决专业基础课的创新创业教育难题。对专业理论课的实验,实施探究式教学方式。
3.4 搭建学生自主创新训练平台,实施兴趣驱动的全程开放式创新训练
配备指导教师,给场地(科创园)、经费支持,把专业学生社团、科技兴趣小组建设成为大学生创新训练的新载体,解决创新创业教育全程开放式训练难题。实施“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为载体,兴趣驱动,自主实践,重在过程”的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参加创新大赛,将“做”“学”“创”融为一体,解决了班级教育无法因材施教、充分张扬学生个性的问题,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精神。
总而言之,创新创业教育在中国高校中还是处于一个被忽视的地位,首先需要个人层面上从思想上转变对创新的看法,认识到创新创业教育应该贯穿高等教育始终。学校层面上,可以设计与创新创业教育配套的课程体系、搭建学生自主创新训练平台。在教师培训上加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计以及能力培育。达到从上而下改善创新创业教育的环境,促进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史静寰,叶之红,胡建华,等.走向2030: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建设之路[J].中国高教研究,2017(05).
[2] 王占仁.中国创业教育的演进历程与发展趋势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02).
作者简介:毕从钰(1994—),女,湖北黄陂人,硕士,研究方向:创新创业教育。
(作者单位:长沙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