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智慧课堂的《枕前位的分娩机制》教学设计
时间:2020-12-29 12:02:12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人
黄自燕
【摘 要】本文以《枕前位的分娩机制》为例论述基于智慧课堂的教学案例设计,从智慧课堂的实现条件和学情现状、教学内容与目标、教学策略与教学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进行分析,以促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
【关键词】中职学校 智慧课堂 教学案例设计 助产专业 产科 枕前位的分娩机制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01B-0109-02
随着“互联网+”等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在“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理念的指引下,把以信息化技术为中介的智慧教育的核心—— 智慧课堂应用于中职助产专业产科的教学中,能创设出贴近临床真实环境和更符合医学伦理学的教学方式,促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为提升教师专业能力、重构教学评价方式、创新课程形态提供基础和保障。以智慧教育引领教育信息化的创新发展,从而带动教育教学的创新发展,已成为信息时代的必然趋势。智慧教育的突破口在课堂,制高点在智慧课堂。基于智慧课堂,本文以产科学课程《枕前位的分娩机制》为例,对智慧课堂的实施进行尝试和剖析。
一、教学背景
(一)智慧课堂的实现条件
1.智能移动终端。目前人们普遍使用的智能终端有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本案例中,选用经济、便携、师生普遍使用的智能手机作为智能移动学习终端。
2.智能学习技术及平台。包括大数据、学习分析、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等。本实践使用校园网络、流量,借助智慧校园、雨课堂等学习平台作为智慧教学手段。
3.智慧学习环境。梧州市卫生学校现已建成并投入使用了一个智慧教室,多个助产专科实训室,如助产综合技能实训室、助产专科技能实训室、母婴同室护理技能实训室、新生儿沐浴训练室等,并购买了多种先进的学习模型,如全自动分娩产妇模型,高级仿真新生儿模型、女性骨盆模型、产床、多媒体教室等,极大程度地完善了理实一体化实训室的配备,为开展智慧课堂教学模式提供了必备的硬件设施。
4.智慧学习资源。指支持智慧课堂教学所需要的资源,具有智能推送、情境感知、富媒体等特征。本案例中把微课、雨课堂作为智慧学习资源,学生可以随时访问其中的学习资源。
(二)学情现状
本次授课对象是中职助产专业二年级学生,该群体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处于互联网时代的年轻人,每人都能熟练地“玩”手机,包括用手机上网、聊天、查找和下载各种网络资源。二是该专业的学生大多数已经把自己定位为未来的助产士,学习的方向非常明确,因此对她们的专业核心课程产科学的学习十分重视。而分娩过程对于形象思维活跃的年轻姑娘们来说具有莫大的吸引力,因此学习的兴趣非常浓郁。三是青春期的中职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时期,不喜欢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喜欢自己动手实践,向往轻松自主的课堂。
二、教学设计思路
针对以上情况,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并对学习者的特征进行综合分析后,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理念,以任务驱动法和直观演示法教学为主,设计如下的智慧课堂教学模式。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1.教学内容。本次课选自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产科学基础》第七章《正常分娩》第二节《枕前位的分娩机制》。助产专业的学生只有熟练掌握本次课内容,才能为后续的正常分娩内容的学习以及正常接生、处理各种难产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2.教学内容的地位。产科学是一门协助新生命诞生的科学,是中职助产专业的重要核心课程。分娩就是生孩子,正常分娩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顺产,作为未来的助产士,助产专业的学生必须学会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知识技能之一就是接生。而要掌握接生的技巧,就必须充分理解分娩机制,因为分娩机制是解释胎头通过产道时发生的一系列适应性转动的过程,由于该过程是在母体骨盆腔内进行,肉眼无法直接观察,摄影机也无法拍摄,学习者只能靠抽象的想象去理解,因此学习起来非常的费劲,但助产士只有充分理解这个过程,才能对产妇进行正常的接生以及处理各种难产,所以该内容是历来都助产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重点和难点内容。
3.教学目标。根据中职助产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教学大纲,教师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一是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衔接的概念和枕前位的分娩机制。二是过程与方法目标:运用智慧教室和骨盆、新生儿模型帮助学生掌握分娩机制。三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懂得生命来之不易,学会珍惜生命,尊重和爱护每一位孕产妇;学会运用分娩机制的理论知识,为产妇解释分娩过程。
(二)教学策略与教学法
1.教学策略。根据学生学情特点,本次课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以任务驱动教学和行动导向教学为主,学生通过课前“自学”,教师进行必要的干预指导。课中“乐学”,在课堂中利用动画、视频、仿真模型等,让学生自己完成学习任务,做到“做中学、学中做”。课后“研学”,完成在线测验、病例讨論,从而检验学习效果和锻炼临床思维。
(1)针对学生的学情,充分利用学生喜欢手机操作的特点,把课前预习、课中随堂测验、课后复习拓展内容都通过智慧学习平台进行发布,把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并有效拓展了课堂的时效性。
(2)将课堂设在智慧教室,使用三维动画、多媒体课件、模型演示等多种教学手段进行授课,使抽象的内容直观化,学生通过观看、讨论、动手操作等形式,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以突破教学难点,并强化教学效果。
2.教法、学法。教法:任务驱动教学、行动导向教学、仿真模拟教学、启发式教学。学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法。
(三)教学过程
1.课前“自学”。利用雨课堂向学生手机端推送具有承上启下作用的预习课件,并发布学习任务单和微课,让学生自行学习授课内容。同时,在腾讯 QQ 平台上与学生进行互动,及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并了解学生对相关内容的了解程度。信息化手段把枯燥的学习内容搬到学生的智能手机上进行,配合互动性强的微课,更容易被学生接受,教师也能通过数据分析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为精准教学做好安排。
2.课中“乐学”。从以下五个步骤开展教学。
(1)课堂解疑。展示预习详情,针对较多同学在预习中提出的对“内旋转”的原因表示不理解的情况,进行统一详细的讲解。其他少数同学提出的“什么时候完成内旋转?”“每个动作之间有否停顿或分界?”的问题,由同学们互相讨论,教师只进行启发式的提问或点拨。
讨论结束,教师在微信发布“随堂测验”,以闯关小游戏的形式进行,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即时答题结果显示学生答对的比率达到 93%,说明学生的课前预习和课中谈论、答疑是有效的,即基本解决了本次课的教学重点,完成了知识与技能目标。
(2)仿真演示。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分娩全过程这个教学难点,教师利用骨盆和胎儿模型进行分段演示,并利用预先录制好的高级分娩急救模拟人的分娩场景,多角度地展示分娩过程。演示过程中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分娩各个步骤的特点,以加深对教学重点的理解。
(3)实践演练。学生只有通过自己动手实践才能真正理解教学内容。因此,教师要求学生分组利用骨盆和胎儿仿真模型进行动手练习,并在录播系统的大屏幕上重复播放分娩机制的微课,让学生对照操作。同时教师统观全局,来回巡视,发现个别学生操作存在错误或有疑问的,及时给予纠正和答疑。学生通过反复动手演练和合作配合,有效突破了教学难点,并培养了团队合作的精神,完成了过程与方法目标。
(4)角色扮演。临床中,助产士除了要求具备娴熟的操作技能外,还应该具有良好的沟通技巧和对病人的同理心。为完成情感态度和价值目标,本案例中设计了角色扮演这一教学法。课前任务单里的第二个任务是让学生做好角色扮演的准备;由于时间关系,不能让所有同学都进行扮演,因此使用雨课堂随机分组的功能,将学生分成四组,每组推出两名同学进行角色扮演。表演结束,教师让学生从评委的角度客观地看待“护士”的沟通技巧并进行投票,按票数的高低分配每组学生的本环节得分。
(5)总结巩固。展示四个案例,随机分配给已分好的4组学生,要求学生根据分娩机制说出接生的手法,然后由组长汇报讨论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打分。最后,教师对本次课的教学重难点、学生的操作练习及角色扮演情况进行回顾、总结和升华。
3.课后“研学”。为了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升学生临床思维和实践能力,教师利用雨课堂发送课后练习题和不同胎位的临床案例,要求学生完成复习题,并自行到实验室进行模型复习演练,把演练过程拍成视频上传到班级 QQ 群,以便互查互纠以及教师评分。
(四)教学反思
本课堂案例中,教师充分利用全自动分娩模型、女性骨盆模型和胎儿模型等教学设施,辅以雨课堂、微信等信息化手段,成功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突破了教学难点;在智慧教室中采用“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了智慧课堂的优势,在很大程度上有效解决了本教学中的难点。从课堂效果来看,学生的分数由随堂测验、角色扮演、案例讨论和課后操作评分四部分组成,既考核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也考核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客观合理地反映了课堂效果。
由上可见,本次课的教学设计和步骤是科学有效的,可作为智慧课堂在中职助产专业产科学教学中的案例模板。在不断完善的基础上进行复制和推广,为中职产科学教育事业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祝智庭.以智慧教育引领信息化教育变革与创新[J].发明与创新·教育信息化,2014(1)
[2]刘 军.智慧课堂:“互联网+”时代未来学校课堂发展新路向[J].中国电化教育,2017(7)
(责编 李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