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教育中开展心理辅导的策略
时间:2020-12-27 22:04:55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人
王艺
摘 要:随着幼儿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逐渐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而鉴于幼儿的年龄尚小,自我意识也处于萌芽阶段,教师应当帮助幼儿摒弃不良因素的影响,引导幼儿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环境,从而促进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幼儿;心理健康;倾听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216(2020)03B-0036-02
在开展幼儿集体活动的过程中,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容易被忽视的环节,这种教育倾向,不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甚至会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留下难以消磨的消极印象。作为幼儿教师,我们在充分认识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基础上,应当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幼儿的心理发展结构,积极探索和寻求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以便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为幼儿未来的生活和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倾听幼儿心底声音,拉近师生间距
在爱因斯坦的教育思想中认为,爱的重要价值是远远超过责任感的,在指导幼儿开展集体活动时,教师也应当秉承一颗爱心,用平等、温和的态度,去对待每一个幼儿,让幼儿感受到来自教师的温暖。作为幼儿的心灵导师,我们应当经常饱含一颗爱心与幼儿进行交流,并采用听、问、关怀的技巧性语言表达艺术,及时了解幼儿的心理健康状况,在帮助幼儿解决心理问题的过程中,拉近与幼儿之间的关系,为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成长环境。
例如,在幼儿教育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幼儿之间产生矛盾的现象,有时是为了争夺同一个玩具,有时是言语上的摩擦,而这些矛盾会成为阻碍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障碍。教师应当及时了解幼儿发生矛盾的原因,并帮助幼儿促进问题的解决。
如在集体活动中,一名幼儿哭着向教师报告有人欺负她时,教师应当放下手中的工作,及时向幼儿询问事情发展的经过,并将目光放在幼儿身上,让幼儿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注。随后,在教师了解了事情的原委后,分析造成矛盾的原因,并根据幼儿的解说,对幼儿进行心理疏导。之后,教师拉着幼儿回到开展活动的区域,与“欺负人”的幼儿进行交谈,通过对整件事的了解,教师明白造成矛盾的主要原因是二人对同一件玩具的争夺,于是,教师对二人进行心理疏导,让这两名幼儿认识到“分享”的重要性,从而主动分享自己的玩具,在合理安排两人玩玩具的时间中达到和谐的状态,实现问题的解决。
教师耐心地倾听幼儿心底的声音,是实现有效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能够拉近教师和幼儿心理上的距离,让幼儿更加信服教师,主动向教师倾诉心理上的烦恼,以便在教师的指导下形成正确的思想。
二、注重幼儿之间差异,实现因材施教
正所谓在世界上没有两片一模一样的叶子,在开展集体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当认识到幼儿之间的差异性,将每一名幼儿看作是一个单独的个体,以便依据幼儿心理上的差异和幼儿不同的心理素质,对幼儿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从而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此外,作为幼儿教师,也应当深入了解幼儿的成长背景和成长环境,以便基于幼兒的家庭因素,对幼儿进行差异性的区分,逐步达到因材施教的目标。
比如,在实施集体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能够观察到一些幼儿的性格较为温和,他们大多时候是遵守纪律的,同时自控能力也较强,但是,对于一些集体性质的活动,他们往往表现得不积极,也不会主动地与其他幼儿进行交流,此外,在对待事物的反应上也相对迟缓。教师应与幼儿家长经常联系,了解幼儿的成长环境,并以此作为突破口对幼儿进行心理疏导。通过对幼儿家长生活背景的了解,教师能够看到,幼儿的父母大多不在身边,或者工作繁忙,父母没有充足的时间对幼儿进行指导,也很少与幼儿进行交流,逐步造成幼儿“慢性子”的性格特点。基于此,教师可以与幼儿开展交流,采用鼓励性的言语让这些幼儿主动地表现自我,提升对自己的信心,以便形成果敢、活泼的性格,发展健康的心理。
教师通过对幼儿成长环境的了解,能够认识到不同幼儿的成长环境差异,以便对幼儿进行区分,明确不同幼儿的不同心理特点,从而为幼儿设定精准性地辅助策略,让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逐步摒弃不良的心理印象。
三、讲述名人事迹先例,树立积极态度
幼儿在成长过程中需要一些正能量的灌输,这样才能够让他们体会到人生的丰富色彩和乐观向上。因此,在对幼儿进行健康心理的辅导中,教师也可以向幼儿讲述一些名人事迹和情感类的故事,调动幼儿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引导幼儿投入更多的情感,使得幼儿从故事的聆听中感受其中的正能量和向上的人生态度,从而在面对自身生活中的困难时,能够逐步形成良好、健康的心态。
比如,在集体活动中,教师可以将“胡乔华逆天40秒”的故事分享给幼儿,让幼儿从华少艰苦练习的事例出发,认识到迎难而上的人生态度和坚韧心理。在活动中,当教师说起胡乔华这个名字时,幼儿大多数是陌生的,而当教师提起“华少”的称呼时,幼儿能够反映出“中国好舌头”的名号。之后,教师向幼儿讲述华少在一分钟内念完几页赞助商名单的事情,并为幼儿介绍华少在背后的努力,让幼儿从华少不怕辛苦、迎难而上的练习中,逐步体会其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心理,从而将华少作为学习的榜样,勇于直面自己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在主动迎难而上中,养成坚韧的心理。
故事是教师对幼儿进行教育指导的有效元素,也是让幼儿获得健康心理和积极人生态度的源泉,当教师为幼儿讲述故事时,幼儿的注意力也被教师所吸引,从而在听故事、学榜样中,逐步形成健康的心理结构。
四、引导家长有效参与,彰显协同价值
在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时,教师应当明确,仅仅依靠教师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加强幼儿园和家庭之间的联动机制,切实 发挥家园协同教育的作用。众所周知,家庭教育渗透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家长的一言一行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的生活态度和心理结构,我们应当致力于搭建与家长之间的沟通渠道,提高家长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在充分发挥家长价值中,落实对幼儿的积极指导。
以家长会这一家园共建的平台来说,教师就可以紧抓与家长进行共同交流的机会,与家长就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展开细致的交流和深入的讨论,以便家长在了解幼儿表现的同时,结合教师的指导,对幼儿进行心理指导。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家长会向全体幼儿家长说明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和重要性,从思想层面提高家长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其次,教师针对幼儿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向家长教授疏导的技巧,让家长在科学的指导下,辅助教师共同纠正幼儿存在的心理问题,引导幼儿积极向上地看待自己的学习和日常生活。紧接着,对于一些存在特殊心理问题的幼儿,教师可以与其家长进行单独谈话,针对幼儿的行为和心理进行仔细地交流,并与家长一同设定辅助幼儿成长的策略,使得幼儿在家长和教师的双重指导下,逐渐形成健康的心理。
家园合作并不是一个新颖的主题,但是如何有效地发挥家园合作的效力,促进幼儿健康心理的形成,却是一个值得深思的话题。教师应当从幼儿的心理发展情况出发,设定符合家园指导的策略,助力幼儿健康心理的发展。
总而言之,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长期性且复杂性的教育活动,因此,教师应当将其贯穿在日常集体活动的始终,并且采用持之以恒的教育态度,以便将培养幼儿健康的心理放在关键的位置,不断提高培养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蔡丽仪.可持续发展教育视角下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J].好家长,2019,(79).
[2]彭叶妮.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家园合作有效性策略探究[J].当代家庭教育,201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