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创业致富 > 正文

    创立整形修复东方标准,王牌学科是这样诞生的

    时间:2020-12-06 04:07:01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唐闻佳

    张涤生院士参加国际会议。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以下简称上海九院)整复外科建立于1961年,这里是我国整形和修复重建外科的发源地之一。此后大半个世纪至今,上海九院始终高举着这块金字招牌。在复旦版中国医院排行榜上,上海九院整形和修复重建外科已十一年位列“整形外科”榜单第一名,勇坐中国整形修复外科的“第一把交椅”。

    今天的成绩,有前辈的奋力开拓,更有后学的赓续接力,一次次绘就中国整形修复外科的新传奇。

    “中国式换脸”,来自东方的重要创新

    “29岁的金琪因儿时高烧发病,继发感染,失去了鼻、唇和中央的脸面。2017年4月10日,上海第九人民医院为其制定了在其胸前区‘长出一张脸的预构重建方案。医院副院长、著名整复外科专家李青峰当时坦言,这是一起罕见病例,一个须多步构建的棘手医案,整个手术历时一年才完成。”2019年首播的纪录片《手术两百年》有一集讲述上海九院整复外科的“绝活”,名为“中国式换脸”。

    这个真实病例的主人公金琪从小跟着外婆生活,因为儿时的一次高烧,脸上、手上的皮肤烂了,最后是鼻子、嘴唇、左手的多节手指,竟连着脱落的“结痂”统统掉下来了!关于这个可怕的病情,金姑娘是在后来才比较确切地知道病因:那是因为严重细菌感染没有得到及时有效控制所致,医学上称为“坏疽性软组织缺损”。

    常人难以想象这个女孩在成长路上遭遇的痛苦,作为一种倾泻方式,她把自己的故事写在网络上,收获众多网友善意的指点。为了给生命再多一次机会,小金来到上海第九人民医院整复外科,希望现代医学能给她一张新脸。

    如此精微的技术不亚于脸部雕塑艺术,带来的更是整形修复外科领域的技术迭代。这是完全不同于国际上现有的异体脸面移植的突破性方法。

    依靠三维模拟技术,医生按照金琪的骨骼和面部比例,为她打造出了脸面模型。看着这个模型,医生们陷入了沉思。由于面部一直没有发育,所以金琪的脸部只有巴掌大,脸部中央器官及皮肤全部缺失!也就是说,金琪的修复重建手术涉及鼻、唇等多个器官,结构相当复杂。

    上海九院整复外科专家们最终决定使用自体组织进行面部重建——要“换脸”,先要利用患者的自身组织造出一张脸来。

    李青峰团队提出“五步走”手术方案。“想象一下吧,几个月后,患者的胸前区会‘长出一大片血供丰富、颜色与脸部接近、超薄而便于塑形的皮瓣组织。到时候,我们可以用她自身的软骨组织,利用3D打印技术构建鼻及上唇等器官。最后的几步,就是将构建好了的、包括鼻和唇的‘脸面,移植到原来大面积缺损的脸部中央,并通过手术重新归整上颌骨和牙齿。”李青峰教授说。

    2017年,第一期手术在上海九院1号楼8楼手术室启动,通过大腿的血管筋膜瓣吻合颈部血管预构扩张皮瓣……手术预计在10小时以上。

    这个换脸手术的每一步都堪称经典。比如,尽管现在的医生已能利用3D打印等技术在人的胸口再造一张凹凸有致的脸,但很多人换完脸,笑不了。在“拥有表情”这个问题上,血管占据了极重要的位置,有了丰富的血供,才能让这张皮动起来,并能防止今后的表皮坏死。

    胸口上的“脸”长好了,下一步,医生就需要将胸口上这块多余的皮肤“裁”下来,并通过血管的精准对接移植到面部。这种血管对接需要完成至少2-3套血管,血管吻合不能有絲毫误差。

    如此精微的技术不亚于脸部雕塑艺术,带来的更是整形修复外科领域的技术迭代。这是完全不同于国际上现有的异体脸面移植的突破性方法。

    1999年,张涤生院士与复诊小患者合影。

    多少年来,“换脸术”吸引着整形外科专家前赴后继地探索,大家集中于异体脸面移植。李青峰团队则对这个手术提出不同意见:首先免疫排斥机能可能会生肿瘤;其次病人会有很强烈的心理排斥;第三,供体难找——去哪里找“新脸”?

    李青峰教授团队经十几年的研究,在2011年成功建立了“全脸面预构重建”方法。中国整复外科创始人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张涤生教授认为这是一个里程碑式的技术进步,誉之“中国式换脸”。

    用这种方法,李青峰团队成功地为大兴安岭救火的英雄修复颜面。在手术完成时,美国显微外科杂志的主编正好来到第九人民医院访问,了解了这个病例后,以附发评论的方式将此论文发表在美国整形外科杂志上。

    李青峰和他的团队还为另一个五官全毁的病人重新“做”出了一张脸,在他自己胸部预构出鼻子、嘴巴和部分脸面,然后把他们一次性地移植上去,脸上一大块东西是造出来的。这个病例完成后入选了美国整形外科学会的年度大会发言。第九人民医院整复外科在这类技术上走在国际最前沿,被认为是来自东方的重要创新。

    新型的“换脸”治疗技术。

    李青峰教授在做手术。

    “中国式换脸”是上海九院整復外科勇立潮头创中国标准的一个缩影。

    半个多世纪走来,上海九院整复外科已成为门类齐全,科研和临床并举,在全国整复外科领域甚至国际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学科,是我国迄今唯一的颅面外科和淋巴水肿综合治疗中心。

    目前的上海第九人民医院整复外科是国家重点学科、国家“211”工程重点学科、上海市整复外科临床中心和国家临床医学重点专科。是全国整形外科最早的重点学科和博士学位授予点之一,1991年成为博士后流动站专业学科点,目前为上海市(重中之重)重点学科。是上海市整复外科研究所所在地,设有显微外科实验室、颅面外科三维数字实验室、瘢痕实验室和淋巴水肿实验室,建有组织再生与构建实验室、血管瘤与血管畸形实验室。

    历史成就王牌学科,中国整复外科重要发源地

    时势造英雄,用在个人如此,用在学科亦是。上海第九人民医院整复外科最初为何会建立?这个源头故事与著名的历史事件有关。

    故事千头万绪,就从张涤生先生说起。

    响当当的金字招牌,代表着中国整复外科领衔者的实力,而这一切的背后,绕不开一个人,他就是张涤生。张涤生院士是中国整形外科的主要创建者、显微外科的开拓者、颅面外科的奠基人之一,是上海九院整复外科创始人。

    张涤生院士的人生堪称传奇,他的从医生涯可以追溯到抗日战争时期。1941年,他参加了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远赴印缅战区,在战火中抢救伤员。抗战结束后,由国民政府公派到美国费城的宾州大学进修。留美两年期间,他的老师是著名整形专家Robert H.Ivy教授,当得知张涤生有野战救治经验,老师直接让他进入临床学习,每次手术都让他担任第一助手。

    “我因此获益匪浅,Ivy教授是我整形修复外科生涯的引路人。”张涤生后来在回忆文章中写道。

    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同年12月上海组织医疗队奔赴战场,张涤生担任副大队长和整形外科组组长,花了几个月的时间在鸭绿江边组建了中国第一个战伤中心,设有50个床位,用于收治烧伤、冻伤和战伤的战士。该中心被誉为“新中国整形外科的摇篮”。直到1951年夏季上海医疗队工作结束后,这个中心才移交给了从四川成都华西大学来接替的宋儒耀教授(后创建北京协和医院整形外科)。

    回到上海后,张涤生先后在同济大学医学院、上海第二医学院(交大医学院前身)担任外科副教授、教授、整形外科主任等职。1958年,张涤生迎来一个特殊的时间节点——一名上钢三厂的炼钢工人被钢水严重烧伤,烧伤总面积达92%,三度烧伤面积为22%。张涤生参加了救治小组,与其他成员一起努力抢救,4个月后患者终于成活,创造了当时世界烧伤医学历史上的一个奇迹。

    抢救成功的轰动效应,让数以千计的烧伤患者,包括烧伤后的疤痕患者从全国各地涌向上海,要求接受修复重建治疗。

    “我们倍感压力,但勇气和动力也倍增,在救治中增加了责任心和信心。更为关键的是,在上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下,增加床位、增添人员,正式建科。”张涤生回忆,成功抢救钢铁英雄邱财康不仅创造了医学史上的奇迹,更让一个新学科应运而生。

    显微外科是20世纪后叶医学技术的重大革新之一。张涤生院士把显微外科引入到整复外科领域,促进了中国整复外科的发展,也影响了其他外科,包括骨科、创伤外科、口腔颌面外科、眼科、五官科等,促进了相关学科的发展。

    1981年,张涤生教授利用这一技术独创“中国卷筒技术”。第二年,他采用该术式新方案一次性成功为患者再造阴茎。手术成功的消息轰动整个国际医学界,国际同行将这个全新的术式称为“张氏阴茎再造手术(ChangsPhalloplasty1984)。1986年“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一次完成阴茎再造”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随后,学科程开祥医师又在此基础上改进,将阴茎残端部分剩余组织移植于人工阴茎末端,并做感觉神经吻合,获得进一步的外形改善和感觉恢复。论文发表后,被国际上誉称“程氏手术”,并多次获奖。

    1989年,学科王炜教授等取得超长神经血管的肌瓣跨面移植治疗晚期面神经瘫痪和腹内斜肌移植治疗面瘫成功;1993年,曹谊林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取得国内首例撕脱头皮回植成功;1996年,国内首例胸骨裂外科手术在上海九院整复外科取得成功。经过10多年的研究,李青峰团队首创“全脸面预构和重建”技术。

    这里还是海内外医生进修的“热选地”,许多人已成为各地整复外科领域学术带头人,上海九院整复外科对我国整形学科领域高层次人才培养作出巨大贡献。

    以创新驱动发展,书写新时代新传奇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在中国整形和修复外科历史上,有许多响当当的医院、学科团队。如何能在激烈的风浪中永立潮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多少学科拥有彪炳的历史、辉煌的过往,但而后慢慢归于了沉寂。

    上海九院整复外科有一股劲头:一股永攀险峰的霸气,一股挑战“不可能”的劲头,一股“急病人所急,勇于接受挑战”的担当。

    如今,九院整复外科早已不是当初那个只有50张床位的新学科,这里床位百余张,已形成100多人的老中青学科梯队,名家云集,学科整体综合实力亚太地区居首,部分优势学科世界领先。

    2018年,上海九院整复外科副主任章一新荣获美国重建显微修复外科学会Godina Award奖项,这一奖项堪称显微重建外科界的诺贝尔奖,每年在全球评选一名,章一新是中国内地首位获奖的医师。这是国际整形外科学界对中国医生的重要肯定。

    随着对学科理解的丰富,上海九院整复外科以整形修复重建为医疗特色,设置显微重建外科、颅面外科、淋巴水肿专科、血管瘤与血管畸形专科、烧伤整形外科、手外科和美容外科七大专科,以及面瘫修复、植发整形、激光医学、瘢痕修复、整形康复等20多个专业方向,是国际上规模最大的整复外科医教研中心。

    值得一提的是,这里还是海内外医生进修的“热选地”,许多人已成为各地整复外科领域学术带头人,上海九院整复外科对我国整形学科领域高层次人才培养作出巨大贡献。

    “创新”,始终镌刻在这个学科的发展历程中。近年来,上海九院整复外科累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863”子项目等国家重点项目、国家自然基金40多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教育部科技成果奖等重要奖项。在这里,医生手握科研成果、专利以及转化协议并不是稀罕事。

    干细胞治疗属国际前沿医学,我国也非常重视。李青峰教授团队在脂肪干细胞用于皮肤相关治疗上取得突破进展,相关技术可应用于皮肤再生、愈合、移植等领域,潜在临床应用价值和效益巨大。

    在治疗新方法、新指南、新药研发与医疗器械等原创医学领域打出“中国牌”!兴许是整复外科诞生之初就是一个极度需要创造力的学科,在上海九院整复外科5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一代代后来者以创新为魂,奋力续写着前辈的辉煌,回应着百姓的关切,不断书写关于美的传奇故事。

    相关热词搜索: 是这样 王牌 整形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