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鞍华:安静的电影有力量
时间:2020-11-06 20:03:30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人
吴子茹
标志性的冬菇头,黑色小立领衣服,一双短筒雪地靴。下午6点刚到,许鞍华准时出现在电梯门口。她迅速扫了一眼酒店大堂,随即挥手、快步向记者走来。一连串动作迅速、流畅、反应敏捷,她已经65岁。
“哈尔滨的天气好冷了,你们有没有不习惯啊?”许鞍华矜持地笑着,和记者寒暄,说一口还算流利的普通话。她聊着哈尔滨严酷的天气,俨然半个东道主。
这是位于哈尔滨市中心的一家快捷酒店,部分房间改成了工作间,许鞍华正在这里筹拍她的新片《黄金时代》。电影很快就要开机,许鞍华正忙着物色各路人选。酒店大堂里有很多剧组工作人员和前来试镜的演员。
“现在喜欢轻一点的东西”
许鞍华的上一部作品《桃姐》大火,主演叶德娴拿下了第68届威尼斯电影節最佳女主角,之后电影分别又在第48届台湾金马奖、第31届香港金像奖中获得多个奖项。2012年3月,《桃姐》在内地上映后,同样收获了一边倒的好评。
在酒店三楼,一间由客房改装成的简易会议室里,忙碌的许鞍华终于坐下来,聊起她的《桃姐》。她说,这是她近些年拍得比较“舒服”的片子。《桃姐》是许鞍华几十年来熟悉的现实题材,讲述香港社会中的老年人问题,难得地兼顾了文艺和商业元素,温情脉脉。
“桃姐”的故事,原本并不具备商业元素。“说的是老年人的故事,没有什么看点,”许鞍华对《中国新闻周刊》说,“现在谁还愿意花钱去看一群老年人的电影。”《桃姐》延续她几年前在《天水围的日与夜》中的风格,整部电影不慌不忙地叙事,调子温婉、平静。
许鞍华比划着手势,很自然地拿《桃姐》与《天水围的日与夜》比较:“但是它有明星嘛,有刘德华,这个比较有卖点。”
昔日的一仆一主,电影中的一老一少,生活波澜不惊,整部电影的对白也不多,这是许鞍华近些年最喜欢的调子。“希望不要说太多话啊,让观众能感受到你,这样就很好了,”沉思片刻,许鞍华很认真地说。
然而她的风格并不是一直如此,更早些年,许鞍华也喜欢在电影中寻找戏剧冲突。
许鞍华最早在香港无线拍了一些电视剧和反映社会现实的纪录片,1978年,她开始试着拍电影。她的第一部电影《疯劫》,讲述了一个扑朔迷离的悬疑谋杀故事。这部电影获得了票房和口碑上的双重成功,许鞍华成为香港新浪潮电影的重要代表人物。再到后来的《投奔怒海》以及《书剑恩仇录》等,许鞍华陆陆续续拍了许多不同题材的电影。
“像以前就喜欢拍一些比较多戏剧啊,就是多冲突啊,也许是特别惨的东西,”许鞍华说,“但是现在呢就比较喜欢拍一些轻一点的。”她停顿了一下,扬起头,眯着眼睛思索,“也许跟自己的经历有关吧。”
“重建了对电影和世界的信心”
许鞍华站在镜头前接受摄影记者的拍照,表情一下子有些拘谨。
酒店大堂的门被打开又关上,寒风卷进来,进进出出的有《黄金时代》剧组的一群工作人员。正在拍照的许鞍华看到了,忙着手舞足蹈地和他们打招呼。
“工作起来还是蛮开心的,”拍完照后,许鞍华如释重负地吐一口气,“像这种要拍自己照片的,就不太好玩,不太知道怎么摆。”
为了筹备这部即将开拍的电影,许鞍华到处奔波选景,她已经多次到哈尔滨,还去了呼兰。不同于她以前拍的文艺片,《黄金时代》是一部大制作,导演需要关照的事情很多,这对年过六十五的许鞍华是个挑战。
“是挺累的,”她身体往后倾了倾,作出休息的姿势,“身体有一点点吃不消。”
比起耗时又耗力的大制作,许鞍华说,她更愿意拍些小制作的片子。“比如《天水围的日与夜》。”这部电影投资仅仅一百万。没有钱,很多场面都没办法讲究,连剧照都没拍几张。
拍完《天水围的日与夜》,许鞍华觉得自己很轻松。“想不到一个那么不吃力的戏,反而挺让人喜欢的,”许鞍华从这里找到了拍电影的自信。在一些公开的场合,她甚至说这部电影帮她“重建了对电影和世界的信心”。
对这个日益变化的世界,许鞍华不太容易跟得上。她喜欢阅读,除了偶尔用电子邮件联系工作,很少上网。至于电影,现在流行3D,流行各种花哨的拍摄手法。尽管许鞍华也理解,人们去电影院“就是要看很炫的东西”,但她说她还是有些“搞不懂”。
“那我一早拍电影是因为我喜欢电影,又不是为了这些技术,”许鞍华笑着对《中国新闻周刊》说,“应该,我想还是会尽量按照我自己的理解来吧。”
拍《天水围的日与夜》,许鞍华用的是上个世纪的拍摄方式。没有特技,镜头也不花哨,“连颜色也没调”。许鞍华说,连她自己组里的人都觉得“怎么这里不弄个笑点,那里不弄个花哨的?”
“现在要想转行也已经晚啦”
作为和徐克等人齐名的香港“新浪潮”导演,许鞍华好像有些尴尬,因为她经常找不到投资,这是不争的事实。
许鞍华自己也承认这一点:“客观环境是每次其实能拍就不错了,很多时候都没的拍。经常到处找钱找不到。有人拿本子来找我,我能拍就拍,像《玉观音》就是这样的,”说到这里许鞍华忍不住又哈哈大笑起来。
2003年的《玉观音》,许鞍华开始使用内地演员,故事改编白海岩的同名小说。许鞍华“喜欢拍写实的片子”,对这类题材并不擅长,《玉观音》遭遇票房和口碑的惨败。
“并不是说你想拍什么就能拍什么,”许鞍华有一些无奈。“而且你很喜欢拍戏和很懂拍戏,不是一回事,观众不接受,你就没法拍下去。”
《天水围的日与夜》出来后,许鞍华觉得自己有点知道观众要什么了。这部电影根本没想过跟内地的观众见面,连国语配音都没有做,没想到电影放到网上后,观众反应热烈。这让许鞍华有些受宠若惊,她开始重新思考到底怎样才叫一部好电影。
“有些感觉是可以传递的,原来,不同的背景都可以传递得蛮好的。”许鞍华总结说。
许鞍华的生活很简单,除了拍电影,多数时候都呆在香港的家里。偶尔跟朋友出门,多数时间,她都静静地和母亲、还有家里那只大猫咪呆在一起。不混饭局,也从不在圈子里呼朋唤友。
她在《黄金时代》剧组的助理程育海有个评价,“她就是来拍电影的,好像别的什么也不干。”
让助理念念不忘的是,上一次来哈尔滨,许鞍华还穿着她常穿的板鞋,天气有点冷了,助理念叨着要给她买一双布鞋,但一直没有抽出时间。第二天早上去开会,发现她已经自己悄悄上街买好了。
从《桃姐》的宣传到筹拍《黄金时代》,许鞍华2012年没怎么休息。这部新片的拍摄工作刚刚开始,预计要拍半年。2014年上映,那时许鞍华67岁。“我希望能一直拍下去啊,”许鞍华哈哈大笑着说,“现在要想转行也已经晚啦,只能尽我所能一直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