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经济下农村环境保护措施探究
时间:2020-11-02 10:48:51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人
摘要: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但伴随着农村人口数量增加,农村生态环境也日益恶化,导致了严重的农业生态资源问题,因此保护农村环境对于我国农村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结合调查实例,分析了当前我国农村环境的保护现状,并提出基于循环经济下的农村环境保护措施。
关键词:循环经济;
农村生态环境;
保护措施;
农业生态资源;
可持续发展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X505 文章编号:1009-2374(2017)11-0155-02 DOI:10.13535/j.cnki.11-4406/n.2017.11.079
1 概述
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了农村生态环境的快速恶化。在农村,环境是农业生产赖以生存的条件,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农村环境受到污染导致了农民群众不能充分享受到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因此要做好循环经济基础上的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就要保护好农村的生态环境,为缩小城乡差距,保障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促进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尽最大的努力。
2 我国农村环境现状
近几年来,我国开展的农村环境保护工作虽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与实际要求相比较还远远不够。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形势依然严峻,在总量上,水体污染、生态环境污染并没有得到控制,农村环境污染问题远远大于环境的保护意识。当前存在的农村环境污染有以下问题:
2.1 过度使用农药和化肥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农村在进行农业活动生产中使用越来越多的化肥和农药,这些化学物质的不恰当使用不仅加速了水体中藻类的快速生长,而且水源不能正常流动,长年累月,水质逐渐遭受破坏。同时农村农业生产过度地使用化肥和农药产生了严重的土壤污染,导致土地硬化,土壤肥力下降,另外在种植稻谷、玉米和甘蔗等农作物时所使用的土地薄膜由于用量不当也造成了较大面积的土壤污染。
2.2 畜禽养殖业的持续污染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畜禽养殖业得到迅速发展,农村畜禽养殖业逐渐由个体户向集体产业和规模化发展,但由于农民自身环境保护意识不强,没有固定畜禽养殖场所,无法统一规划,各式各样在水源旁边圈地散养,缺乏环保观念等原因,导致畜禽养殖场所产生的粪便没经过处理就直接排放到河流,造成严重的水体污染。
2.3 日益增多的生活垃圾
随着惠民政策力度的不断加强,农村经济水平不断提高,所产生的生活垃圾也随之增多。以往的农村生活垃圾多数容易被降解或者是可循环利用,而现在的生活垃圾大多是塑料、电子产品等难以降解的固体废弃物,环保设施落后没有统一规定放置垃圾的地方,久而久之不仅影响了村容村貌,更是严重影响到了农民赖以生活的生态环境。
3 循环经济下农村农业生产的一般发展模式
循环经济的核心在于资源的循环利用。我国的农村循环经济主要体现在种植业、畜禽养殖业以及所相关的副产品,利用废弃物之间的循环关系,共同协作发挥价值,当前的农村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有以下四种:
3.1 利用沼气进行的循环经济模式
以沼气为产业生产的中心链条,注重农村生态环境与生活可降解垃圾的结合模式,形成一条农业生产循环链。将可降解的废弃农作物和家禽类粪便导入沼气池,经过发酵形成沼气用于生活照明和代替柴火的燃烧,另外沼池液可以充当肥料拿去浇灌农作物,从而生产更多更高效的绿色农产品。在农村,可探寻家禽类+沼气液+果林、猪牛+沼气+燃料等循环经济模式,目前这种模式在农村被广泛实践使用,同时是一种经济效益较高、对保护生态环境有独特优势的农业生产循环模式。
3.2 将农作物秸秆再循环利用的经济模式
在农村,利用农作物秸秆进行再循环综合生产无疑是净化空气、保护环境的直接有效措施。秸秆用途较为广泛,可以加工制作成禽类饲料;
可以开发秸秆能源发电;
可以投放到沼池转变成沼气用于生活燃料、用电;
可以进行粉碎充当农作物肥料,提升土壤肥力;
可以积极开发附在秸秆生长的可食用菌类,因此综合利用农作物秸秆,一方面可以降低生活污染和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又可以实现农业生产的经济循环,为农民群众造福。
3.3 提倡绿色生态型的循环经济模式
提倡绿色生态的农业生产方式是积极发展農业循环经济的一个重要实践,是对无污染、无公害农业生产模式的一个重要体现。例如,在进行农业生产过程中,舍弃化肥和农药、利用科学技术与生态环境的结合,实地考察积极运用基因工程。这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建设具有极大的价值和意义。一方面可以节约农村稀缺资源、保护水体资源;
另一方面推动了农业生产技术走向深度和广度。
3.4 种植业和养殖业相结合的立体循环经济模式
农村生产活动主要体现在种植农作物、果类和养殖禽类,而将种养相结合无疑是极佳的农业循环生产模式。林间种植与养禽,一方面能为果树草木提供天然的生产环境和土壤肥料;
另一方面禽类吃害虫保障果树的正常发芽生长,既实现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又可以发展无公害天然绿色果类,带来经济效益,这对经济与环境保护同步发展具有极大的价值与意义,无疑成功地实现双赢的农业循环经济模式的典范。
4 循环经济下农村环境保护的措施
4.1 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意识
环境保护意识较低是影响农村生态环境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要采取强有力的环保手段提高农民群众的环保意识。第一,可以是村委广播,普遍发放环保宣传册或是台历、台账等,让村民了解当地环境受到的危害,给村民敲响警钟,在潜意识里想要保护环境、保护生存家园;
第二,可以采取召集村民开环保会、环保知识讲座、进行环保知识演讲比赛等形式,对村民进行解说教育生态环保知识,通过家庭知识分子(孩子)影响家长,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全村农民群众的环保意识和环保行动力;
第三,将绿色环保、有机种植生产的农业生产技术教授给村民,从多角度、多层次、多手段提高农村的农业种植技术和环保意识。
4.2 完善环保的政策和规划
近几年来,我国的农村环境保护措施还不够完善,不能很好地适应农村污染的治理方案要求,农村环境污染问题依然十分严峻。因此要尽可能地完善环保政策法规,努力共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政府持续将农村环境保护与农村经济发展放在同等的位置,切实抓好水资源源头控制、注重过程管理,重復利用废弃物资源,建立起合理的农村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家家户户以身作则,共同改善农村面貌,向环保政策看齐,共同完善环保制度,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4.3 积极投入环保资金和农业科技创新
发展循环经济必定离不开坚定的资金基础和科学技术。农业科技在运用过程中主要体现在基因的遗传知识、生态管理知识、有机农产品技术知识以及沼气利用知识、病害防范知识等方面。农业技术人员不仅要持续实验研究农产品生产创新技术,更应当到实地调查,深入到田间地头、山间树林,结合实地材料积极探索出新科技、新产品,并帮助农民掌握技术知识,进行层次性、规模性的培育农业技术人员等,以人带人,手把手教授。另外,在资金方面,足够的资金投入才能实现农村环保基础设施的建设,才是持续引用正确除污技术的有利支撑力量
因此要扩充环保的财政支持渠道,了解国家农村扶贫政策,积极申请国家在农村和环境保护范围内设立的资金支持,积极与上级政府做沟通,申请专项环境污染资金,申请专项养殖技术及污染治理资金等,另外,多呼吁鼓励社会企业、公司单位积极加入环境保护队伍中来,提倡公益基金的投入,从多方面、多形式进行环保的筹资,以保证农村循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4 提倡发展无公害生态农业
面源污染是农村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过度使用化肥、农药和农作物地膜导致了大面积的土壤污染和水体污染。因此发展无公害生态农业必是首选。要正确指导农民科学使用化肥和农药,积极提倡农民使用测土配方的施肥方法,引导农民使用污染较少、化学药品材料相对较少的农药。在生产技术方面,加强农业技术的支持,建立立体式农业发展模式,将禽类养殖与有机绿色食品生产结合起来,大力发展有机绿色食品工业园,每年进行有机无公害农业产品展示博览会,提高生态农业号召力,在对环境污染影响相对较小的情况下,引进外来技术支持,发展无公害的产业食品链条,大力发展生态农业。
4.5 发展农村垃圾处理产业经济链
过多的农村生活垃圾如无法自然降解的废弃物、塑料、电子产品等容易导致白色污染。在传统的燃烧方法上无法根除治理生活垃圾,甚至加剧污染的升级,因此应当提倡农村的垃圾处理产业化。一方面采取垃圾的分类回收;
另一方面采用高科技来对白色污染进行循环利用,为了走出一条科学的农村垃圾处理之路,就需要呼吁企业单位合资,以股份合作制、BOT等形式建设垃圾的处理设施。对农村生活垃圾进行收集、分类、整理、运输以及加工,探讨企业运营方式、利用工业、农业相互借鉴的链接模式,使农业为工业提供更多的产品原材料,而工业经过加工生产新产品以及产生的废弃材料经过深加工、再循环重新用到农业肥料当中,形成农业、工业相互循环和再利用的产业链条,实现农业、工业的合作共赢。
4.6 发展农村的节能和再利用资源
发展农村节能主要体现在节水、节电和节油等方面,致力于推广先进的节能技术,运用更加合理科学的方式进行农村生活和用电。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在合理的基础上不过分浪费资源,对有效的农产品、土特产和水产品进行具体分析成本,经过对比借鉴研发出新的无公害天然产品,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设立特色品牌产品或者是以此产品为主题的农家旅游资源,在保护环境、资源再利用的基础上进行节能比拼,每家每户在月初和月末分别记录家用电表用量,评选在同等条件下家用电量最少的家庭,给予特色产品作为奖励,以此来扩大生产规模,提升经济效益。
5 结语
总而言之,农村环境保护是一项长远的、艰巨的工作任务,不仅要求农民群众提高环保意识,而且要求政府、环保企业、公益单位等相关部门之间的相互配合。从思想意识、科学技术以及资金政策的投入等方面统筹管理,因此要高度重视农村的环境保护工作,以实际为基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积极做好农村生态环境的环保规划,在可循环经济发展基础上落实国家环保政策,共同致力于循环经济道路的建设,共同为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 刘小燕.农村环境保护的思考与建议[J].安徽农业科学,2014,(11).
[2] 顾廷富,刘丽红,黄晓飞,等.浅析新形势下的农村环境问题及防治对策[J].科技致富向导,2013,(21).
作者简介:李丽锦(1966-),女,广东揭西人,广东省揭西县环境监测站环境保护工程师,研究方向:环境监测与农业环境保护技术。
(责任编辑:王 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