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时光中阅读沙溪
时间:2020-09-30 20:31:24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人
江梅达
沙溪,一个边远小镇,藏着幽深和神秘,让我向往。沙溪,一个诗意的名字,如一本寻找已久的古书,让我期待。
我们一家踏上了寻访她的旅程。从昆明开车经停大理,次日一早从大理出发,向着剑川方向,汽车沿大丽高速公路风驰急驶,行进30公里的路程进入剑川地段,继而转入沙溪方向。进入沙溪的路是一段二级盘山公路,路狭窄曲折,坑洼不平,路两旁的松树遮天蔽日。车在蜿蜒的土路上行驶,颠簸摇晃着,随时须集中精力,小心慢行,生怕有对头车在窄处相遇,那真会避让不开的。担着这份心,这10公里的路就老走不完,好像从大理到剑川的路途都没有这么长。好在来往的车辆不多,偶有货车和班车经过,会车都缓慢地,亦步亦趋地进行着。约2个小时的慢行,我们的车终于走完了这段山路,驶进沙溪古镇入口。
呈现在我眼前的是一条延伸的平坦公路。在蒙蒙细雨中,沙溪的标识一一一一一个垒起的平台豁然入目。我看见高高矗立的天灯杆上,有四个串起的方形灯笼悬挂,上面写着“沙溪古镇”四个大字。守护它的是一头威武的狮子石雕坐像;一面宽大厚重的背景墙上,有浮雕,题写着“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世界濒危建筑遗产名录”,“茶马古道唯一幸存古集市”,这三个标识似三本线装书样造型竖立眼前,厚重而古朴。在泛黄的背景土墙前面,有一匹两侧驮着货物的马,旁边是一个栩栩如生地赶马汉子的雕塑。顾不得下雨,我忙下了车,将这逼真的画面摄人镜头。仿佛回到马帮时代,体味着它的久远,感受着它的亲切。
这是我神往的地方,我将在这里度过三天时光。
我们在白族小院人住,是那么适意,舒心。我仔细地翻阅着沙溪的简介,读它的历史,它的沧桑,寻它2500年的灿烂文明。
不待休息,我们忙着去寻访。沙溪,座落在黑惠江西岸、鳌峰山北端“鳌头”所在的缓坡之上。负山抱水,清幽宁静。寺登街是沙溪的中心,位于沙溪坝子中部,进入寺登街,如同翻开了书的序言,“寺”是已有600多年历史的“兴教寺”,“登”则是白族语,意为“的地方”街,是指“兴教寺”那里的集市。寺登街是由四方街,东巷,南北古宗巷为纽带向四周辐射的历史古建筑街区,茶马古道上唯一幸存的古集市。在马帮行走的年代,这里曾是马帮心中的天堂。
漫步在大条青石板铺就的路上,路两旁清溪流淌,古老的商铺,扎染坊,木雕店,白族特色食馆,前铺后院,沿茶马古道的南北走向呈一字形毗邻排列。街边花繁树茂,古意盎然。巷道深处,则是古老的民居,客棧。家家户户的大门多为弧圆拱状,翘角飞檐,更处处见精致的格子门和木雕窗。这是剑川木匠的精湛杰作。我们放慢脚步观赏,细细体味这弥漫四周的宁静。
仿佛时间倒流,仿佛走进梦幻,我们回到了马帮时代。古寺院、古戏台、古马店、古寨门、古民居、古街老巷、古桥旧堤,随处可见。来到四方街场,我一眼望见当中一株高高的老槐树,粗壮的树干,散开的虬枝,深褐的树皮粗糙干裂,如同一位饱经沧桑的老者,伫立守候着。历经时代变迁,又静穆着这方家园。
兴教寺,国内仅存的明代白族佛教寺院,占地5700平方米,内有威武肃穆的大雄宝殿,外由回廊环绕,精细严密。墙壁上有沙溪白族画师的画和一些著名诗人的题诗,俨然是一座博物馆。矗立在四方街东侧的魁阁戏台是寺登村最高的古建筑,外观三层,实为四层,向街一侧是一个低层架空的戏台,造型端庄,姿态优雅,它是沙溪坝最优美的戏台之一,也是四方街的中心。时间在它身上留下了斑驳的印记,这里,曾演绎过繁华和热闹,又经历着孤寂和衰落。置身于此,脑海中似有一幅画卷展开,耳畔仿佛听到鼓锣铿锵,人声鼎沸,隐约中有牵着马,驮着盐、茶的马帮队伍缓缓走来。青石板上留下的深浅马蹄印仍清晰可辨,马帮队伍的铃声似乎还在叮当作响。
四方街向外延伸着,我们沿石板路来到了郊外。一望无边的田野,农舍,玉津桥,土地庙依次出现眼前。河边地上“马帮”的马鞍、马辔,马帮用的帽子、褂子等散落其间,这些难得的遗迹,为游人再现了马帮的生活,我们恍如走进历史深处,在真实的梦境中徜徉。杨柳依依,河水静静,“马帮”在河岸歇息,赶马人在喂马,钉马掌。土地庙里香火未熄,有人敬拜过。
在这世外桃源般的土地上,沙溪人一如既往,勤劳的村民们沿袭着不变的传统生产和生活方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背着装满草的筐,筐带系在头上,妇女们劳作后结对回家,走在玉津桥上,在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中又添一抹风景。正是由于横断山的阻隔,道途的遥远,才让这里免受外面世界的侵扰,将传统文化、淳朴生活、自然风光得以保留沿袭。
一天的游览,满满的欣喜和收获。夕阳西下,我恋恋不舍地合上这本引人人胜的书,期待着明天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