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鞍华:买不起房的终身成就奖得主
时间:2020-09-12 04:11:12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人
林铭豪
电影界近期有些热闹,沉寂半年的影院开放、上影节带来佳作、数部经典电影复映。但最令华语电影圈激动的事,要数威尼斯电影节大会将“终身成就金狮奖”颁给香港导演许鞍华的消息。
作为国际三大电影节之一,威尼斯电影节至今已有77年历史,而许鞍华是首个获此殊荣的女性导演。9年前,她在威尼斯影展上大放异彩,一举夺得多项大奖,让香港电影再次受到国际瞩目。
许鞍华说:“我很开心听到这个消息,这个开心无法用言语来表达。我希望世界上的每件事都能很快变好,每个人都能像我此刻一样再次感到开心。”
是女人,也是香港人
一位香港作家曾形容许鞍华:“她的电影就是她的生活、她的人,她的光彩与粗糙、缺陷与完整……整体看,就可以看到她的求索。”
众所周知,许鞍华的电影有两个核心要素:女人和香港人。这其实也是她对自己的身份认同。
从《客途秋恨》中因抗战滞留中国的日本女人及在香港长大的女儿之间的流徙之旅;《女人四十》中已成家立室又在外奔波的女人“阿娥”所体验的生活百味;到《天水围的日与夜》“贵姐”的琐碎日常,这些发生在许鞍华镜头下的“小女人们”的故事都有着鲜明的自我印记。
“流徙不安”与“香港小人物”是许鞍华的创作母题,同时也是她对自己生活的反思。现在已经很少有人注意到,许鞍华其实出生于辽宁鞍山,名字中的“鞍”即由此而来,从小跟着父母辗转东北、澳门等地后来到香港,同时她至今未婚,仍和年过百岁的母亲一起生活。
独特的生活经历给了许鞍华介入底层人物,尤其是普通香港女人真实状况的机会。电影即生活,许鞍华的叙事就是朴素的日常,无论是普通的家庭主妇还是夹在身体老去与社会日新之间的老太婆,她都能拍得入木三分。
无论是“贵姐”的买菜做饭还是“桃姐”的老年日常,许鞍华选的人物都不怎么“好看”,但就是真实且感人。这种复归现实的手法如今正被香港电影人追求,从《一念无明》到《幸运是我》等作品都显见许鞍华的影响。
在同代的香港导演中,许鞍华是唯一将新浪潮电影那种坚持自我、不刻意迎合市场的风格保持到今天的导演,徐克曾夸耀她为“毕生的新浪潮电影人”,就连曾嘲讽她“胖胖的老女人”的王晶后来都公开表示自己最欣赏的导演是许鞍华和吴宇森。
许鞍华曾阐释自己心中的香港精神为“不是特别认真,其实又是挺认真”。而她对电影的认真则是不为市场所改变的。
都知道改编文学作品拍电影难,许鞍华不仅要拍,还拍的是被认为“极难影视化”的张爱玲。而且还决心拍三部曲。第一部《倾城之恋》(1984)票房大败,她也招致了从影生涯中最强烈的批评;但她不服气,后来凭借《半生缘》(1997)挽回了名声;而尽管就在几年前,《黄金时代》的票房成绩让许鞍华“元气大伤”,她也坚持开拍《第一炉香》,给“张爱玲三部曲”画上句号。
许鞍华就是这种执着的香港女人,而她所呈现和塑造的人物也具有同样的特色,这是在香港电影乃至在华语电影中都仅此一家的女性形象。
是导演,也是穷人
影评人李焯桃评价许鞍华是“香港影坛的一个异数”。
说她“异数”,不仅是这个“蘑菇头、黑衣、黑框圆眼镜加一根香烟”的女性以6座金像奖、3座金马奖的成绩稳坐华语电影第一女导演的宝座,更是因为她“穷而不舍”的性格。
在20世纪70年代末与徐克、方育平、严浩等人掀起香港电影的新浪潮之前,许鞍华给TVB拍摄了《北斗星:阿诗》(1977)、《ICAC:归去来兮》(1977)及《狮子山下:桥》(1978)等现实主义剧集,这奠定了她日后的文艺片风格。
文艺片可能为人称道,但不赚钱。
80年代是香港电影的黄金时期,武侠、喜剧、警匪等类型片虽然也产生了不少经典,但彼时的香港电影人都或多或少受到资本市场的影响,新浪潮也不例外。被视同为新浪潮大将之一的徐克在施南生的帮助下在商业和艺术的斡旋之间取得了成功,唯独许鞍华一直在文艺片的路上磕磕碰碰。
从1979年处女作《疯劫》开始,许鞍华的导演生涯也随着其作品的反响不一而起起伏伏。一方面既有《投奔怒海》、《女人,四十》这样口碑票房双丰收的佳作,但更多的还是《倾城之恋》一类艺术性颇高,但观众“唔埋单”的电影,即便是后来的《天水围的日与夜》、《黄金时代》等也票房惨淡,“票房毒药”的标签很早就贴在了她身上。
圈内人都知道许鞍华的电影不赚钱,但汤唯、周迅、任达华等和她合作过的大牌演员,有不少都自降片酬甚至零收入出演,仅凭一句“她可是许鞍华啊!”
从女性议题、社会变迁到文学改编、惊悚电影,许鞍华的个人风格在新浪潮导演中最为突出,她拍电影的冲动往往是“有感而发”,具有明显的实验性质。按她自己的说法,她是在“用赌徒心态拍电影”,无论输得再惨也还是不肯离开赌桌。
香港电影人偏爱许鞍华,就是因为她敢“赌”,什么都敢拍,什么都拍得与众不同;但市场规律是现实的,许鞍华拿奖再多也没人投资下一部戏,“基本上我的每部电影都是冒险,他们不敢投资很正常。”
但资金面的匮乏还是让许鞍华数度陷于无力。据刘德华回忆,许鞍华曾亲自找到他求投资,最后通过刘德华、施南生等人的资助,电影才顺利拍完。
这种窘迫的情况几乎是许鞍华电影生涯的常态。
她有一件素黑礼服被戏称为“新浪潮战袍”,其实无非是因为每次出席颁奖典礼她都只有这唯一的礼服;与她同时期的导演都已名利双收,未婚的她直到今天都还是跟母亲在香港较为贫穷的北角区租一套小房子住。
甚至有网友调侃:“许鞍华家里有空间塞得下她拿的奖杯吗?”
现年73岁的许鞍华说:“得奖,对我无所谓,过去我还以为自己是装的,后来才知道是真的不喜欢。”
那她喜欢什么?她说:“只要你让我拍戏,我就会很开心,我不需要钱,只要不让老板亏钱就好啦。”
真实的许鞍华,不爱奖不要钱,爱的是电影本身。凭此一点,她就值得一个终身成就奖。
许鞍华
1947年5月23日出生于辽宁省鞍山市,华语影视导演、编剧、监制。作为一名女导演她曾先后6次获得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导演及其它奖项不计其数,是香港金像奖史上获奖最多的导演之一。2020年,许鞍华获得第77屆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终身成就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