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不说俺家乡好
时间:2020-09-05 03:57:56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人
黑山县太和镇五间村党员王文杰:过去,我们五间村是个远近闻名的穷村,路不像路、房子不像房子,外地的姑娘都不愿嫁到我们村。可如今不一样了,路不泥泞了,路灯也亮了,村民的钱袋子越来越鼓了,村子越来越美了,新房子像雨后春笋一样拔地而起。村里的贫困户都陆续脱了贫,五间村戴了多年的贫困帽子也摘掉了。要问我们是咋富起来的?那还得说党的政策好,农业合作社带动困难户脱贫,增产又增收;政府给扶持资金修路,现在大货车都能开到田间地头采购农产品;村干部带着我们学种植技术、养殖技术,种啥啥丰收、养啥啥赚钱。总之一句话:现在的生活真幸福,我们心里天天像喝了蜜一样,甜滋滋的。
北镇市广宁街道马屯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马宝海:当前,脱贫攻坚已经到了攻城拔寨的冲刺阶段。作为村党支部书记,我必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昂扬的斗志、饱满的热情、旺盛的干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即使前路坎坷,我也甘之如饴。3年来,我们支部以党建工作为抓手,依托马屯村经济合作社,让村民以土地、资金、劳动力的方式入股,享受到“三变”改革带来的收益。我带头成立了祥锐养殖合作社,带动因残致贫、因病致贫的困难户通过喂牛、喂羊等方式增收致富。我们村干群一心,建立了棚菜园区、葡萄园区,每个种植户每年能赚四五万元;落实了千亿斤粮食增产项目,村民收入可达2万元;成立了马屯村绿源果蔬服务有限公司,使村民足不出户就能把种植的蔬菜和水果销售出去,同时也为贫困户提供了就业岗位。现在,马屯村5个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全村人的生活都好了,几乎没啥愁事了,奔小康的干劲儿更足了。
凌海市阎家镇山神村神益农农产品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共产党员郝永德:十多年前的山神村,大小村路上坑洼遍布,沙土堆、杂物堆、柴草垛、砖石垛到处都是,村民的环境意识淡薄,对个别村干部也不信服,导致即使有好政策,落实起来也困难重重。后来,村里开始推行民主议事决策模式,设立了议事大厅,经常召开党群议事会。大家有什么疑惑可以直接在会上提,马上会有村干部面对面地详细解答,让群众对所关心的问题由“不明白”变成“全明白”,既亮了村里的“家底”,也亮了群众的“心底”。村“两委”的威信自然越来越高,村民脱贫致富的信心越来越强,干劲儿也越来越足了。后来,村里的议事范围逐渐扩大,大家有什么致富金点子、市场信息、意见建议都可以拿出来讨论,村里的《山神村村规民约》就是在会上由大家一条一条设定的,很多人也在会上找到了适合自家的脱贫致富路子。大家参与村级事务管理的积极性、荣誉感和获得感大大提升,会上通过的决议得到全村人的一致认可,山神村现已呈现出人心齐、风气正、事业兴的喜人局面。可以说,这个党群议事会对山神村的振兴发展真是“功不可没”。
义县大定堡满族乡大定堡村百香果种植户蔡振香:我家以前是建档立卡贫困户,想致富却找不到合适的门路,多次尝试、多次失败,几乎丧失了信心。2018年春天,大定堡乡来了一批驻村第一书记,他们带着百香果种植项目找到了我,希望我能加入。于是,我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开始负责百香果的日常种植管理。我文化水平不高,不懂百香果的种植技术,他们就请来技术专家,手把手地教我,从栽种、浇水、施肥到剪枝、授粉、采摘、保存、包装销售,再到大棚管理等,只有我想不到的,没有人家教不会的,让我很快从“门外汉”变成了“土专家”。现在,我种植百香果每年能增收2.5万元,还掌握了一门种植技术,有了属于自己的致富“金刚钻”。我对好日子充满了信心,感谢党的好政策,感谢党派来了第一书记。
锦州市太和区大薛街道大薛村村委会主任宋广江:“大薛村的土地养育了我,我不能忘了生我养我的这片土地。”抱着这样的信念,2019年,我当选为村委会主任,成为一名乡村振兴道路上的追梦人。经过考察研究,我们村决定发展中药材种植项目,引进了被誉为“中华九大仙草之首”的铁皮石斛,这种中药材的市场售价高达每公斤500元。通過一年多时间的探索,我们村利用温室大棚尝试种植铁皮石斛1200多株,占地面积仅需30平方米,成活率高达97%,一次收割30余公斤,实现纯收入2万多元。今年年初,我们村用足用好相关扶持政策,争取到50万元项目发展资金,利用村里的闲置土地建起了温室大棚,进一步扩大了铁皮石斛的种植规模,预计今年村集体经济可增收10万元。同时,我鼓励十几户村民加入种植铁皮石斛的“先锋队”,预计可增收7万余元。相信在不远的未来,大薛村将成为“关东铁皮石斛第一村”。村里人都说我是“好人”“能人”,时刻想着大家,带着大家过上好日子,而我想说:“好日子源于党的好政策。我在脱贫攻坚过程中所做过的和将要做的事,都是一名共产党员应该做的事。”
锦州市滨海新区杏山街道梁屯村党员李忠山:真是做梦都不敢想,我这辈子还能住上这么好的小洋房。近几年来,我们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喜人变化:以前,村民的经济来源主要是靠玉米种植、小规模的杂粮种植和零零散散的畜禽养殖。现在,威涛物流、宏发建材等多家企业入驻我们村,村民们在农忙时进行联播联种、联割联收,农闲时足不出村就能找到好工作,不离开老人孩子在家门口就能赚钱养家。村集体新建了11栋大棚,以十分优惠的价格承包给村民,专门种植绿色无公害的蔬菜,供不应求。村里还组织临街的农户从事餐饮住宿、汽车修理以及经销汽车零配件等行业,实现多渠道增收。脱贫攻坚不仅让村里的贫困户摘掉了贫困帽子,还让村民的腰包一天比一天鼓,大家的生活一天比一天便利,就像村干部所说的,这叫“村内半小时生活圈”。过去,农村人羡慕城里人的生活,而如今反过来了,许多城里人都羡慕俺们农民呢!有谁不相信的话,欢迎他到我们村来做客,欣赏我们村那一排排小洋房、一道道亮丽风景,见证我们把田园生活过成了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