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毛姆《宝贝》中的陌生化
时间:2020-05-12 08:54:27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人
浙江师范大学 人文学院
摘要:毛姆的短篇小说《宝贝》语言明晰简练,表达干脆利落,通过陌生化视角分析小说中的题材选择、形象塑造以及情感表达的语言运用效果,可更深入剖析毛姆在作品《宝贝》中对社会的关心及对人性复杂的深度刻画,由此更好地把握文本内涵。
关键词:《宝贝》;
陌生化
什克洛夫斯基提出的“陌生化”是俄国形式主义文论核心概念之一,强调在内容与形式上一反常理从而达到艺术上的超越常境,其效果体现在多种常见因素与常情常理构成对立与冲突所带给人的感官以及情感上的强烈刺激与震撼,常用于诗学批评。其实,许多小说创作者也有意无意地运用着陌生化手法,使作品别开生面。毛姆的小说以其鲜明的人物形象、跌宕起伏的情节及质朴透彻的文笔广受大众欢迎。他的小说常以冷静态度和超然视角去描述现实的复杂与苦难,所以文字间往往呈现一派美好图景,但实质却在揭露人性之丑陋,《宝贝》正是这样一篇“表里不一”的小说。阅读毛姆需要时刻保持清醒与敏感,因而以陌生化视角去审视《宝贝》中的题材选择、形象塑造以及情感表达,可更准确地把握毛姆的语言与主旨。
一、题材的陌生化
在文学创作中,一个常见的主题使用陌生的题材去表现往往能够给人以全新的感受或理解,而常见的题材使用陌生化的手法去表现也能够挖掘出全新的意蕴、超常的认识以及独特的感受,使作品推陈出新,另辟蹊径。
《宝贝》一文主要描述主人理查德与其女仆普理查德间的故事。以主仆关系反映社会现实是较为常用的题材,而《宝贝》的主仆关系不同于常见的“主人强迫仆人,与其厮混”或者“仆人主动献身,索取荣华富贵”,他们是两个“洁身自好”的人,没有诱惑与纠缠或者强迫与反抗,有的尽是“理想的对象”与“美好的意外”。读者从小说中看到的主人体贴入微、慷慨大度、品行端正,他邀请仆人看电影、跳舞、共进晚餐;
仆人则既有品位又有分寸,出的厨房入得厅堂,无所不能如机器人般勤劳能干且毫无怨言。然而这段主仆关系当真如此简单吗?显然不是。这反常理的主仆人设正是有意挑战读者的常理思维,使得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也使小说内涵更加丰富而耐人寻味,从而形成对当时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畸形、上流社会人士道貌岸然以及下层人民生活困难且麻木的一种极大嘲讽。
二、形象的陌生化
文学形象承载着作者的创作意图,形象的陌生化同样可以带给读者新奇感受。一如卡夫卡《变形记》中人物变成甲虫,这是属于外形异化,再如张爱玲《金锁记》中曹七巧的变态心理,这属于性格扭曲。这两种陌生化都使人印象深刻,从而达到宣泄情感或引发共鸣等艺术效果,实现对传统形象描绘手法的颠覆。
显然,《宝贝》的人物属于性格的陌生化。小说主要塑造主人公理查德与其女仆普里查德两者的形象与性格。其中详细描绘主人理查德的外貌与性格:“身材修长,体态修正,脸庞精瘦睿智”,“体贴入微、慷慨大度”,“他平易近人,而且博览群书,知识渊博,风趣诙谐”。而对女仆,则强调外貌、衣着、工作能力、交际能力等各方面都是个完美的人,完美到如“一架自动机器”,不需要爱情、同情、关心与体谅。读者和理查德一样,只知道女仆是个寡妇、有能力且举止得体,却看不到更多,她低调得只给人留下一片空白的印象。一个鲜明饱满,一个低调扁平,两个主人公的性格形象形成鲜明对比。在陌生化视野下,人物性格与描绘之词大相径庭,使读者充分发挥自己的价值判断力,参与到文本之中,看到主人公道貌岸然、伪善的丑恶嘴脸,也想得到女仆尝遍世间人情冷暖从柔弱到麻木的心酸,从而顺利进入一个新奇的艺术空间,感受蕴藏其中不动声色的作者的情感与立场。
三、创作者情感的陌生化
在文学作品中,作者以异于常理的感情去书写往往会形成一种反常的氛围。罗兰·巴特曾提出“零度写作”;
契诃夫曾主张用冷漠的语言来表现值得怜悯的对象;
卡夫卡《在流放地》中不动声色的描绘反而令人不寒而栗;
萨特的《禁闭》着力以理性分析三个关在堡垒中备受煎熬的疯子的精神与心理,营造出荒诞的氛围。
《宝贝》中作者的表层情感态度简单明了,首尾呼应地指出“理查德·哈林格是个幸福的人”,全篇的基调呈现出一片祥和、温馨与幸福。在理查德的“幸福”表达中,作者不仅是个旁观者,更像是理查德自己:无视他人痛苦与挣扎时、为维护声誉而与妻子貌合神离时、任意支配“自动机器”般的女仆时、与女仆发生关系时他都是幸福的人,唯有担心影响声誉不得辞退宝贝女仆时才感到极大不幸。然而,只要撕开这一片祥和、温馨与幸福的外衣,便可发现作者是在以客观、冷静的态度和超然的笔调深刻地剖析與解读人性的弱点,他使隐含作者的态度及人物的情感与读者通常具有的感情态度、价值观产生强烈的反差与对比,为读者展现出一种极度的荒唐与可悲,那些上层人士道貌岸然的伪善嘴脸、下层人士无可奈何的麻木心态、当时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畸形关系便赤裸裸地暴露在眼前。正如小说标题“宝贝”一词,其本意在陌生化视角下暴露为“宠物”、“保姆”一类的同义词,形成了一种莫大的讽刺。
参考文献:
[1]朱立元.当代西方文艺理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威廉·萨默塞特·毛姆著.刘宪之译.毛姆小说集[M].百花文艺出版社,1984年版.
作者简介:饶晟吉(1993-),女,汉族,浙江衢州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西方文论。
通讯地址: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浙江省金华市迎宾大道688号24幢人文大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