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愤怒的公牛》到《爱尔兰人》:马丁·斯科塞斯,深藏功与名 Louis,Hothothot
时间:2020-04-28 09:01:19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人
马丁·斯科塞斯
在2019年末揭晓的第77届美国电影电视金球奖入围名单中,网飞成了最大赢家,其制作的3部电影都获得了提名,而其中最重磅的,当属马丁·斯科塞斯执导的《爱尔兰人》。
1.6亿美元的投资,历时9年的制作,这部据说被许多制片公司以“野心过大”而拒绝的作品,成了网飞有史以来的最大手笔。而比这些数字更瞩目的,是马丁·斯科塞斯、罗伯特·德尼罗、艾尔·帕西诺、乔·佩西的重新聚首。对于电影史来说,这几个提起任意一个都能引发高燃的名字,在过去半个多世纪以来,都像是纪念碑一样的存在。《爱尔兰人》在欧美上映的第一个周末,影院里几乎场场都是满员,观众大多数都是上了岁数的大叔们——谁说如今的主流观影群是年轻人?银幕上的电影老男孩们,与观影席中的老男孩们再次相聚,铸成了2019年最佳电影传奇。
写实主义的黑帮史诗
不光是老而弥飒的大叔们扎堆,让这部电影好看,这部写实主义的黑帮史诗,剧作本身也足够有料。《爱尔兰人》的电影叙述很有意思,是从晚年的罗伯特·德尼罗回忆两段往事来引出剧情的。一段回忆是他在中年阶段,从卡车司机开始到成为黑帮大佬的职业巅峰的过程,高潮部分是他获得了艾尔·帕西诺的绝对信任,成为“最好的伙伴”;另一段往事则是他退休后,和乔·佩西的一次旅行,在旅行结束时,他接到了一个令人意外的刺杀命令。
两段回忆交错叙事,第一段将他和艾尔·帕西诺的男性友谊和信任推上情感高峰;第二段回忆交代了人物关系。而发生在两段回忆的交会处的,就是那个难以抉择的刺杀任务。这种交叉叙事的办法,将情感酝酿到高峰,再一枪打碎,真狠!看得也真爽!
电影中尤为动人的一个片段,是罗伯特·德尼罗蓝色眼睛中闪动的汩光,这幅有如古典主义油画的画面,不仅让笔者,或许也让电影院的那些大叔们,一时间都想起了《美国往事》中“面条”面对好友们的死去,流下的痛苦和懊悔泪水。一样是男性友谊的背叛,一样是黑帮史诗。76岁的罗伯特·德尼罗,再次用石雕般的面孔,留给了电影史一个伟大的瞬间。
功劳也并不都属于罗伯特·德尼罗一个人,还要说说乔·佩西。以往在马丁的镜头下,乔·佩西总会演绎一些脾气暴躁的黑帮打手,比如在《赌场风云》、《好家伙》中飞扬跋扈的闹事主儿,搞得黑白两道鸡犬不宁,最后不得不联手杀了他。但在《爱尔兰人》中,如今年近八旬的他摇身成了一位慈祥长者,一边训导罗伯特·德尼罗,一边轻声细语地对蒙在鼓里的后者发出杀伐决断的命令,温柔的语气,犹如慈祥的父亲在鼓励自家孩子一个人去参加野营。
这部电影和《美国往事》确实有很多的相似之处。比如人物角色众多,也以政治和帮派斗争的瓜葛为主线,老男人们的背叛成为情感高点。从电影语言和手法上,写实主义的质地,史诗气氛,让人更觉得真实可信。比如,罗伯特·德尼罗将刺杀对象一枪毙命的场面。通常,狗血一点的电影是这样处理的:让被杀者转过身,再指着背叛者骂上两句:“你你你……竟会背叛我……”,然后抽搐几下,痛苦个几秒钟再死。这一幕,会让观众甚至背叛者都痛心不已,以至于终身愧疚——电影的道德说教过程便由此完成。
但是,马丁没有这样俗套过,中枪的那位,栽在地上立马就一动也不动了。一秒前还睿智跋扈、情感充沛的一具躯体,瞬间和死狗没什么两样!《美国往事》中,中枪者还说了句“我摔倒了”呢!可是,《愛尔兰人》更加写实,也让这一声背叛的枪声,显得更加突然和剧烈。
和《美国往事》不同的是,电影还加了很多家庭戏。尤其是罗伯特·德尼罗和女儿的关系,成了一条辅助线索。黑帮成员们也有自己的家庭聚会,乔·佩西还慈爱有加地不断提醒罗伯特·德尼罗“别疏远了家人”。可是,悲剧就是悲剧,当影片结束时,德尼罗孤独地在养老院里,所有的朋友、敌人、律师都过世了,只有自己,日渐被孤独所侵蚀着,连女儿们也都不愿理他。
孤独,几乎是马丁·斯科塞斯所有电影的主题,《爱尔兰人》也不例外。
自我毁灭的“灵魂伴侣”
马丁的调研工作真是扎实详尽的。长期以来,他被誉为电影界的社会学家。深入穷街陋巷的调研,才是他灵感的来源。他的这个工作方法和特征,贯穿了他的一生和创作生涯。
《愤怒的公牛》
《精神病患者》
这里,让我们回顾一下导演马丁·斯科塞斯的经历。出生于纽约市皇后区的马丁,双亲都是意大利西西里人,分别从事熨衣工和裁缝的工作。由于从小在天主教的环境成长,马丁最初的梦想是成为一名神父,然而,小时候患上的哮喘,让他不能跟其他孩子正常玩耍,家人便经常带马丁去看电影,他长大后也常常光顾录像带出租店,由此萌发了对电影的热情。
自我身份认同的问题,一直触发着马丁通过电影去表达对社会的看法。所以,“孤独”、“移民的社区和家庭关系”、“反英雄”这样的主题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在他的作品中,也成为了人们阅读、回顾马丁·斯科塞斯职业生涯的主线。
而且,马丁·斯科塞斯一再重复的主题,都和他生活的背景密切相连,就连他母亲,一个有意大利移民背景的美国妈妈,也在他的电影中一次又一次本色出演。毫不夸张地说,看懂了马丁的电影,就了解了纽约的移民生活。所以多年来,他的电影不仅获得院线的成功,受到流行文化的追捧,还成为电影史和社会学一再的谈资。
而到了2019年,他的电影回顾展穿过了北美和欧洲,一直延伸到了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在里约热内卢的CCBB文化艺术中心(Centro Cultural Banco do Brasil Belo Horizonte),马丁·斯科塞斯正式被加冕为“过去50年来最重要的电影艺术家之一”。
在很多场合中马丁·斯科塞斯都提到,罗伯特·德尼罗是自己的灵魂伴侣。在两人合作过的十几部作品中,德尼罗极少、或者说从来没有演过一个杀伐决断的大佬,而总是饰演一个给最有权势的大佬打工的黑帮成员形象。另外,他的性格也总是显得温吞和犹豫。在《赌场风云》中,他甚至无法处理妻子的背叛,简直就是个老好人。
马丁特别喜欢让罗伯特·德尼罗去演这样的人——即更有人情味,和黑帮“狠”人们相对照的角色。要说有例外,那便是《愤怒的公牛》中的拳手,可能是罗伯特·德尼罗最跋扈的角色了。
毫不夸张地说,看懂了马丁的电影,就了解了纽约的移民生活。所以多年来,他的电影不仅获得院线的成功,受到流行文化的追捧,还成为电影史和社会学一再的谈资。
说起《愤怒的公牛》,这部电影对马丁、也对电影史来说,都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所以,在马丁·斯科塞斯的CCBB文化艺术中心的回顾展上,不仅展映了这件电影作品,还将这部电影创意阶段和筹拍阶段的草图——整个研究过程都像教科书一般呈现了出来。
于是我们得以看到,《愤怒的公牛》的灵感来源是希区柯克的《精神病患者》,在惊悚段落和高潮环节,两个电影的故事和视觉语言上都极为相似:比如,都是“黑人/黑衣人屠杀白人”;电影语言上,镜头的角度,都是完全一致的,还都是使用了快速的正反镜头切换,再加上特写的插入;而且,用颜色(主要是黑白)的对比和高强度的背光来加强惊悚效果。
展览中还有个小视频,记录了马丁的创作过程:从创作理念的萌发到研究的过程,从草图到和技术人员们的沟通,都娓娓道来。通过这些记录我们得以发现,马丁的调研工作真是扎实详尽的。长期以来,他被誉为电影界的社会学家,果不其然,深入穷街陋巷的调研,才是他灵感的来源。他的这个工作方法和特征,贯穿了他的一生和创作生涯。
话题回到《愤怒的公牛》上,一部两小时长度的传记片,将“孤独”、“移民的社区和家庭关系”、“反英雄”这样的主题都囊括其中,到底是代表作!有意思的是,罗伯特·德尼罗的反英雄特质,又将这个角色形象变得更加复杂。
《出租车司机》
电影评论家总是说;马丁的主角有种古希腊悲剧式的特征。其实,另一位导演吴宇森的主角也是。他俩的英雄们都是通过个人努力获得成功,然后再失败,而且是众叛亲离地失败。尽管他们是黑帮甚至是混蛋;但是,他们总是有强烈的感情、道义和道德;悲剧的是,他们都被那些没有道德感的更坏的人打败,踩在脚下,甚至也被身边的人背叛。他们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依然把控不了命運,只能任由命运滑向深渊而无法自救。个中原因,既包括个人性格的缺陷,更是有社会的深层原因。
相比而言,吴宇森的英雄们在性格上简单多了,观众也总会清一色地支持英雄,看着英雄的命运走向“喋血街头”。比如《喋血双雄》中的小庄,对女性深情款款,对朋友意气相投,当然他还帅到爆!这样的角色,无不意外地获得观众毫无保留的支持。而看看《愤怒的公牛》中的罗伯特·德尼罗,他打女人的戏几乎和打比赛的一样多;还有个人生活的一团糟,也在更大程度上是个人性格所致。往再深层想,他的性格不正是黑帮街头的环境下所造就的吗?
他们,既无法完全从意大利黑帮和社会中脱身而出,又渴望个人价值,这样的生活困境,自然而然地造就出复杂、黑暗、暴躁、敏感柔弱的矛盾性格。这便是罗伯特·德尼罗演的拳手的复杂之处,也是他最终自我毁灭的深层因素。
另外,吴宇森和马丁这两位导演都有长期的“灵魂伴侣”,马丁的是罗伯特·德尼罗和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吴宇森的是周润发和梁朝伟。吴宇森的角色是很容易赚取观众眼泪的,而马丁则是通过角色让观众产生对社会的思考。
大都市里的生存隐痛
马丁·西科塞斯最熟悉的城市是纽约,纽约也是他投入最多感情的城市。他出道便震惊影坛的《穷街陋巷》,还有后来拿下金棕榈奖的《出租车司机》(1976年)都发生在纽约。他电影里的英雄和反英雄,都在为观众穿针引线,层层深入纽约的穷街陋巷和边缘群体的精神生活。看到最后,我们突然恍然大悟:原来,马丁·西科塞斯电影真正的主角是纽约(为代表的大都市)!
对纽约的城市气质塑造最出色的电影,当属他的《出租车司机》。罗伯特·德尼罗演的纽约出租车司机夜夜徘徊在大街小巷,观察着这个他无法融入的社会。这座城市深沉黑暗的特征,正是通过他的主观视角,徐徐向我们展开。那些慢镜头扫过的街头,色彩高对比的城市图像,缭绕的烟雾,汽车后视镜中的双眼——这些主观化的镜头,是一个又一个隐喻,提示着我们:这就是马丁所看到的世界——一个模糊的、疏离的、不清不楚的、抽象的、暧昧的,有性吸引力的、充满秘密的、闪烁的世界。
再细心一点你会发现,这部电影除了给出司机透过镜子看世界的镜头,还有透过玻璃、烟雾、媒体(电影和电视)的凝视——这些在于表达他看到的现实不是直接的,是隔着些什么。所有故事都在这双眼睛的凝视下展开,在大都市街头的红色灯光下,慢慢剥开一个暧昧的、危险的、刺激的城市。
《爱尔兰人》中,罗伯特·德尼罗蓝色眼睛中闪动的泪光,成了电影最为动人的一个画面。
夜晚,是属于孤独者的,孤单的人更需要性的抚慰和爱情,但是有的人只能在色情电影中消磨时光。这种特殊的、难以言说的隐痛,只有都市中孤单的人能够体会。
无论是香港、纽约,还是里约热内卢,都是移民城市和金融都市。这些城市给了人们巨大的生存压力和阶层分化。普通人的生活,就像一个“匿名的大众”,不仅难以获得归属感,甚至连存在感都是微弱的。这不正是典型的大都市生存危机吗?马丁·斯科塞斯说“现实世界的隐私在街头”,他就是通过这么一个又一个街头的观察者,无论是黑帮成员,还是出租车司机,无论是罗伯特·德尼罗,还是乔·佩西,他们都在为我们穿针引线,一点点地剥开大都市里芸芸众生的隐痛。
这也正是马丁·斯科塞斯一贯坚持的电影风格,他称之为真正的电影。那么,什么不是真正的电影呢?
就在《爱尔兰人》上映前后,马丁·斯科塞斯发表在《纽约时报》上的一篇弘论激起了电影界的千层浪,他在文中直言不讳:“漫威电影不是电影,而是主题乐园”。直至现在,老牌電影人和新派电影人们仍然在争论不休。值得注意的是,卷入其中的电影人,并不仅仅是纽约和好莱坞的,还有上海的、巴黎的、悉尼的、墨西哥的……其涟漪效应,可以看作是太平洋和大西洋同时海啸了。
在马丁看来:“(真正的)电影是关于启示的——美学、情感和精神上的启示。它是关于人物的——人的复杂性和他们矛盾的、有时是悖谬的本质,他们可以彼此伤害、彼此相爱、突然面对自己的方式……电影的许多元素,漫威系列里都有。但它所没有的是启示、神秘或真正的情感危险。这些影片是为满足一套特定的需求而制作的,并被设计成数量有限的主题的变体。它们名义上是续集,但在精神上是重复的”。
《愤怒的公牛》和《出租车司机》中的罗伯特·德尼罗都是反英雄的,最终也都走向了自我毁灭。《爱尔兰人》中的罗伯特·德尼罗,反英雄的元素虽不那么明显,但是,他的成功和失意,巅峰时期的痛苦,却也一样复杂。从这个角度看,马丁确实是刻画这种复杂人性的大师。
真正的电影,能够让人体会到生存的无奈,也能促使人思考与所处环境的关系,还能让观者诚实地面对人性的弱点,以及个体无法挣脱的漩涡。
《爱尔兰人》古典主义油画般的电影质感,带出了又一篇电影史诗。
在代表新好莱坞时代的4位大师——马丁·斯科塞斯、乔治·卢卡斯、斯皮尔伯格、科波拉之中,马丁·斯科塞斯是唯一不拍续集的导演。卢卡斯一直在拍“星战”,科波拉有“教父”系列,斯皮尔伯格则有“丁丁”系列、“侏罗纪”系列、“夺宝奇兵”系列……马丁·斯科塞斯似乎是最不愿意重复自己的,可以说,他也是最具冒险精神的,这也许是为什么他几乎把所有题材都玩了个遍。
据说他曾告诉贾樟柯,自己年轻的时候,有一年暑假,他跟叔叔说想挣钱。叔叔让他到意大利街区的办公室,直接给了他一把枪和一张写着地址的纸条,说:你帮我去追债吧,把钱要回来。当时马丁吓得浑身哆嗦,最终也没混成黑帮。而如今,他成了拍黑帮最富盛名的导演。原来这么多年来,老爷子最拉风的地方,便是为自己创造了精神上的独立帮派。
爱尔兰人
The Irishman(2019)
主演:罗伯特·德尼罗/阿尔·帕西诺/乔·佩西/安娜·帕奎因
语言:英语,意大利语/拉丁语/西班牙语
上映日期:2019-09-27(纽约电影节)
片长:210分钟
出租车司机
Taxi Driver(1976)
主演:罗伯特·德尼罗/朱迪·福斯特/斯碧尔·谢波德
语言:英语/西班牙语
上映日期:1978-02-08(美国)
片长:113分钟
愤怒的公牛
Raging Bull(1980)
主演:罗伯特·德尼罗/凯西·莫拉蒂/乔·佩西/弗兰克·文森特
语言:英语
上映日期:1980-11-14
片长:129分钟
禁闭岛
Shutter Island(2010)
主演: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马克·鲁弗洛/本·金斯利
语言:英语/德语
上映日期:2010-02-13
片长:138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