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一支没有穿军装的部队
时间:2019-02-08 04:34:41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人
最近,读了《文艺报》上的两篇文章,一是《面对文化征服》(载2006年5月9日),二是《时代发展呼唤“软实力”》(载2006年5月11日),深受启发,恰好又看到一则消息:据文化部有关官员透露,“我国文化贸易的进出口存在严重的逆差,据前几年粗略的统计,进出口的比例大约是10?押1,现在这个差距可能还要大……”于是引起我的一些思考,不揣粗陋,写出来就教于方家。
中国已步入经济大国行列,但还是文化产业的弱国
中国经济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飞速发展,进入本世纪初,国民生产总值已跃居世界排名第六位,目前排位应该更加靠前。以对外贸易来说,中美贸易的顺差眼下已达到1141.97亿美元之巨,引起美国当局一阵阵的聒噪。然而,我国文化产业呢?不仅没有顺差,反而出现10?押1的巨额逆差,文化产业与经济现状是多么不协调!经济、文化这两条腿,一长一短,成为跛脚,国民经济必然跑不快,甚至要跌倒、下滑,因为文化产业是国内生产总值(GDP)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传媒巨子米切尔・沃尔夫早就说过:“文化产业正在增加其在国民经济中的份额,朝着支柱产业方向发展。”此话在发达国家已经变为现实。早在1998年,美国文化产业中的视听产品出口额仅次于其航空航天业,占据出口业的第二位。英国早在上个世纪30年代,文化产品年产值也仅次于其汽车工业,居第二位。包括日本、韩国在内的这些国家,文化产业已成为其支柱产业。
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劳动生产率空前提高,8小时工作制在改变,节假日在增多,人们收入提高了、闲暇时间多了,就极高地提升了文化的需求。据一份《未成年人媒体需求调查报告》统计,4-14岁的儿童平均每天接触电视的时间是2.22小时,从幼儿园到初中毕业的12年间,未成年人接触电视长达1万个小时,超过他们学习任何一门功课的时间。而且电脑游戏又是排在他们喜爱项目的首位,从中可以看出动漫、游戏等文化需求该有多大。
另一方面,按照恩格尔系数推演的国际标准,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时,第三产业(包括文化产业)产值应达到GDP的40%;人均3000美元时,第三产业应占到55%。目前我国第三产业占GDP的33.7%,低于国际标准的6%-7%,大约相差人民币6000到7000亿元,第三产业如仍照最近3年平均速度增长,到2020年,也就占GDP的42%左右,低于国际标准13%,也就是相差41000万亿元,数字多么惊人!
中国文化市场正遭遇美、日、韩等“多国部队”的占领
中国文化市场很大,但目前大部分为外国产品占领。以文化产业的重镇电影来说,我们拼不过“好莱坞”,一部《泰坦尼克号》就赚走了我们3.2亿元,是当年全国票房总收入14.4亿元的近1/5,其余4/5也不都是我们国产片所拿,还有其它的进口片要分账。电视剧中,2002年韩国一部《蓝色生死恋》在中国21个频道播出,风靡一时,这一年在中国大陆播放的韩剧多达67部。2004年我们引进的“韩剧”更超过100部。最近一部《大长今》在包括台、港、澳和大陆的中国都创下收视历史纪录。反观我国,1999年电视产品出口1000万美元,只相当于《泰坦尼克号》一片收入的1/200。而卡通动漫也敌不过“迪斯尼”和日本。当年美国海自堡的玩具公司将动画片《变形金刚》给中央电视台免费播出,但接踵而来的是50亿元玩具产品的畅销,美国人丢了颗芝麻,抱了个西瓜。在中国,美日卡通形象超过80%,本国的不到10%。在国内畅销的图书(如《哈利・波特》《谁动了我的奶酷》等)、电影(如《指环王》系列等)、卡通(如《变形金刚》《奥特曼》等)都占了各自艺术门类销售量的榜首。各种卡通偶像大多数也是外国的,从半世纪以前的米老鼠、唐老鸭,到当代的一休、阿童木、机器猫和樱桃小丸子,国外动漫已经占了我国动漫市场的半壁江山。网络游戏中,韩国的《传奇》《千年》等风行一时,在国内,四个网络游戏中就有一个来自韩国。2000年,中国10亿人民币网络游戏市场,75%被韩国人占有。音乐歌曲中,中国仅2000年举办韩国流行歌手演唱会就有20多场,如今更多。韩国一家软件公司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合办聆听韩国音乐节目,每天一个小时,影响很大。他们还打算在中国建立韩国文化中心,培训韩国音乐人,宣传韩国文化。不仅文化市场,甚至文化资源也遭人“掠夺”。例如中国家喻户晓的故事《木兰从军》被美国改编,木兰虽然还是替父从军,但尽孝的内涵却变成女性与男子的平权意识和对理想的追求,变成了美国文化。而赚了大钱的《侏罗纪公园》,据说是美国人参观了我国自贡的恐龙博物馆才突发奇想搞出来的。美国人还想抢孙悟空。再如韩国影视,其人情、亲情、友情的文化定位都源于我们的儒家文化。在我们对自己的文化传统自轻自贱的时候,人家却拿走变成自己的东西,反过来赚我们的钱。
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引擎是文化,文化产业“软实力”支撑经济的可持续腾飞
当今经济活动主要拼的是文化内核。科研创新依靠的是文化造诣,生产管理依靠的是文化修养,技术掌握依靠的是文化素质,更重要的是依靠民族的精神文化。德国汽车质量优于美国,不在于技术设备优于对手,而在于德意志民族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精神文化。日本经济的持续发展在遇到资源匮乏问题时,就于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提出“文化立国”方针。2000年日本用于研究和开发的经费占GDP的比重是3.12,高于美国的2.65、德国的2.37,加以日本人将武士对于主人的忠诚变成企业员工对于企业的忠诚,从而建立起全社会的商业信用,他们把传统文化遗产成功地运用于现代化建设,所以,在二战的废墟上终于实现经济奇迹。据中国科学院的统计,日本东京GDP总量相当于上海的20倍、首尔的10倍,以上两个城市再加上香港、巴黎、伦敦,这5个城市的GDP总量也只占到东京的4/5。日本索尼公司一家就收购了好莱坞七大片场中的“米高梅”等三个公司,成为全球持有电影资产最多的公司,足见日本“文化立国”后的经济实力和对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视。再以韩国为例,韩国人的民族性格是认死理、钻牛角尖、寸步不让、事事较真儿。他们在反对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的示威游行中可以将5个指头剁下甩进日本大使馆;在香港请愿可以在寒冬腊月跳入冰冷的大海。韩国在遭遇亚洲金融危机以后走投无路,于1998年也效法日本,提出“文化立国”的方针,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打造出精彩的电影、电视、歌曲、网络游戏等,形成凶猛“韩流”,席卷中国、日本和东南亚各国。同“韩流”有关的产品,2004年一年就收入400亿美元。韩国电影是美国片、日本片的“徒弟”,同年有40部影片在日本放映,好莱坞大片《泰坦尼克号》在韩国的票房成绩甘败下风。美国《新闻周刊》发表文章《巨片国家》,惊呼“韩国电影打败进口电影,汉城打败好莱坞”。日本的《电影月刊》说韩国是“亚洲好莱坞”。除影视贸易收入外,还有VCD、DVD发行权、贴片广告收入等其它后电影产品收入。影视产业也开辟了更多的就业岗位,按韩国银行一个报告称,10亿韩元的票房收入就可创造30个就业岗位。2004年上半年,仅两部电影就创造了4600多个岗位。影视产业还促增了旅游收入,韩国几乎每出口一部影视剧就要设计一套旅游路线图,2005年韩国接待旅游582万人次,其中大部分是因为受到“韩流”影响,如受影响最大的日本、中国、中国台湾、泰国、越南、新加坡、马来西亚7个国家和地区的游客占65%,这些人中韩剧影视迷就占到50万人。一部韩剧通常可以在一年内就带来十倍或几十倍的收入,如20集的《冬季恋歌》制作费在每集3亿韩元左右,仅去年一年,就带来旅游路线收入3亿美元,是其制作费的50倍。
由此可见,文化产业对提高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是多么重要。
文化产业及其市场之争,是世界各民族文化的较量,是世界各国势力的打拼
文化产品的特点是推销自己美好的生活形态,以占领对方国民的心灵情感来影响和改变人们对一个国家、民族的好感和认同。由此带来的最大利益不光是文化产品、商业产品,还包括自己的价值观、生活方式、意识形态,乃至经济的、社会的、政治的制度。《文艺报》载蔡运桂先生《面对文化征服》,文中谈到台湾作家陈映真引用的美国中情局《行动手册》的《十诫》中就有这样的告诫:“尽一切可能,做好宣传工作,包括电影、书籍、电视、无线电波……只要他们向往我们的衣、食、住、行、娱乐和教育方式,就是成功的一半。”日本外相麻生太郎最近对东京数码大学师生发表《文化外交新设想》,提出“动漫外交”说:“你们所做的事情已经抓住了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年轻人的心,这是我们外务省永远也做不到的事情。”“通俗文化拥有影响公众的巨大力量,日本在这方面可以大有作为,当年美国人就曾大力在日本推广美国通俗文化,从而征服了日本人的心。”实行文化扩张是美国一贯的策略,麻生太郎把美国对日本的一套学来针对中国和其他国家的人们,并且直言不讳,难道我们不应深思?遗憾的是,如此露骨的文化扩张言论竟被我们很多同胞认为是无足轻重的“雕虫小技”,还说“日本用几本小人书,动漫卡通之类的小玩艺,不足以动摇中国经济大国的地位。”更有人说“日本动漫外交有利于打破目前中日外交僵局。”文化意识淡漠如此,令人悲哀。人类自古以来就在进行着种族或民族的淘汰,这种淘汰是以文化淘汰为核心标志的,美国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可以信手拈来好多例子:“好莱坞”让我们学会了“泡酒吧”,“西部片”使我们流行牛仔裤,各大中城市商家酒店每年12月24日圣诞树的灯火辉煌,乃至肯德基、麦当劳教会我们吃面包喝可乐的快餐文化,以及西方文化让我们学会去舞厅搞派对的休闲文化,至于生活上早恋年龄的下降,离婚比率的飚升等,不一而足,而我们的文化产品对美国人生活方式又有些什么影响呢?虽然最近欣闻我国将在全球建设100座“孔子学院”,以弘扬中华文化,但这还是远远不够的,如果将文化贸易10?押1的逆差翻过来成为顺差,将会令人放心得多。
文化产业大、产品强,文化影响力就大,就能够改变别人;文化产业小、产品弱,文化影响力就小,只能被别人改变。当今世界,西方在推进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推进它的文化全球化。“优胜劣汰,适者生存”。进化论不仅对自然界,对人类社会也是一条铁的规律。
透过来自世界各国色彩斑斓、千奇百怪的文化产品,我们看到一场没有硝烟的文化“世界大战”正在进行,面对这一事关国家兴废,民族存亡的严峻现实,难道我们不应当在文化战线上奋起自强,迎接挑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