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时代百部文学佳作 [多出精品佳作 多为时代讴歌]
时间:2019-02-07 04:36:01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人
由中国记协主办、深圳报业集团承办的“2006年度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和长江韬奋奖获奖者经验交流研讨班”就要结束了。这次研讨班有来自中央新闻单位和全国各省(市、区)的报纸、电台、电视台、新闻网站的业务骨干,以及第十七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者和第八届长江韬奋奖获奖者,共130多人参加。研讨班邀请20位中国新闻奖和长江韬奋奖获奖者介绍了获奖经验,邀请11位专家学者进行了精彩点评。本次研讨班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在党的十七大精神指引下,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通过对获奖作品和获奖体会的深入研讨交流,有效地延伸了评奖效应,提升了优秀新闻人才和优秀新闻作品的示范作用。这说明中国新闻奖和长江韬奋奖在引领新闻价值取向、培育新闻人才、加强队伍建设方面可以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通过两天的研讨交流,大家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收益:
一是高度认同新闻评奖的示范作用
大家普遍认为,新闻评奖是促进新闻队伍建设的重要手段,能够获得中国新闻奖、长江韬奋奖是对新闻人的最高褒奖。中国记协作为中国新闻奖和长江韬奋奖的主办单位,多年以来在中宣部的指导下,在全国新闻界的鼎力支持下,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正确的评选导向,不断完善评选办法和程序,努力把这两个大奖打造成为全国新闻界有影响的重要品牌。
2007年,为了进一步提高中国新闻奖的社会关注度和参与度、增强新闻奖的权威性和影响力,对中国新闻奖和长江韬奋奖的评选工作都做了重大改进。一是在中国记协网和新华网上公布了参评作品和参评个人资料,公开有利于公平、公正,阳光操作。事实证明,请业内外公众监督评议,效果非常明显。二是适当调整中国新闻奖总数和广电作品的获奖数额。三是在评选会结束后,在中国记协网和新华网上开展了评委和获奖者访谈活动;在深圳报业集团的大力支持下,我们举办了中国新闻奖和长江韬奋奖获奖者经验交流活动。四是大幅度提高了一等奖获奖金额。五是坚持与时俱进,在2007年记者节期间召开的记协常务理事会上,进一步听取对两个奖项的意见和建议,对2008年第十八届中国新闻奖评选程序做了适当的修改,对长江韬奋奖获奖者获评资格也做了必要的调整,目前正在听取意见,旨在多出精品、多出人才,向一线倾斜。凡此种种,目的都是为了进一步发挥中国新闻奖和长江韬奋奖的引领和示范作用,扩大两个大奖的影响力,提升获奖者的荣誉感。
二是取得了十分有益的思想成果
这次我们分成四个组对四类媒体的新闻业务进行了研讨,各组在研讨中汇集的思想成果在大会上作了交流。通过研讨,大家进一步明确了新闻工作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等方面所负的重大责任和神圣使命。大家认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和新的奋斗阶段,要成为优秀新闻工作者,采编出优秀的作品,首先必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真实、客观、公正的报道原则,同时主要从六个方面努力提升思想素质和业务素养:
第一,紧扣时代脉搏。优秀的新闻作品,必须始终坚持与时代共进,与人民同行,反映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落实情况,报道国家发展重大主题,揭示民族精神的精髓。本届中国新闻奖的获奖作品,充分体现了优秀新闻作品的这一重要品格。中央电视台的消息《胡锦涛同延安老区人民共迎新春》、宁夏广电总台的广播系列报道《情满旱塬―――温家宝总理中部干旱带考察纪行》等作品报道了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亲民爱民、以民为本、执政为民的感人情怀。中国广播网的专题《落实科学发展观》、《光明日报》的评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点题到破题》、《经济日报》的系列报道《城市河流,让我们重新认识你》等作品,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全面准确地宣传了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的重大主题。浙江卫视的大型新闻行动报道《新长征路上的浙江人》,以缅怀长征历史为主线,以反映时代进步为主旨,展现了当代浙江人和谐创业、服务西部的群体形象。研讨会上有的同志说,当今时代是一个“呼唤英雄的时代”。人民日报和新华社的通讯《英雄赞歌―――记独臂英雄丁晓兵》、解放军报的通讯《闪耀在手术刀上的道德光芒》等作品,展示了丁晓兵和华益蔚等重大先进典型人物的精神风采。工人日报总编辑孙德宏点评时认为,“《英雄赞歌》挖掘并表现出了一个具有鲜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重大主题,读后令人振奋,予人启迪。”
第二,不断开拓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创新的事业,我们的新闻工作也要充满改革创新精神。从某种意义上说,优秀新闻工作者和优秀新闻作品,体现了时代对于新闻工作的这种要求。正如第八届长江韬奋奖获奖者赖谦进所说:“只有创新,才能不断突破自己的过去,不断超越别人的现在。”以新闻改革为突破口,全面提升舆论引导水平,则是许多优秀新闻工作者孜孜不倦的职业追求。研讨会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李涛在谈获奖体会的同时,介绍了中央台与地方台共建共享新闻平台的理念。中央电视台徐少兵结合分析获奖作品,重点介绍了电视时政新闻努力追求传播形态创新的理念和实践。他认为,电视新闻应在真实、准确、及时的基础上,使观众在接收新闻事实的同时,也能得到充分的尊重、关心、温暖等人文关怀方面的信息内涵。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副总编辑王宴青在点评广播一等奖作品《情满旱塬》时认为,记者要把听众带到新闻现场,在一个个细节写实所营造的特定氛围与情绪中,恰到好处地点评写意。浙江广电集团程蔚东认为:“报道策划离不开创意。创意就意味着突破固有模式,打破既定常规,想别人之未想,做别人之未做。”
第三,充满真情实感。没有激情甚至没有感情的新闻作品,只能属于缺少生命活力的旁观者的苍白报道。有激情、有思想、有生命、有活力的新闻报道,一定是那种来自生活、反映生活、有血有肉、贴近实际的动人之作。优秀新闻作品必须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与人民群众所思所想紧密相连。上海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谈话节目《质疑上海“二期课改”》为什么获奖?因为节目把民众的诉求作为新闻话题的来源与核心。节目主持人秦畅介绍说:“一档广播节目怎样选题才能表达民众最迫切的诉求呢?你必须时刻告诉自己:你的受众是谁?他们最关心的问题是什么?而不仅仅是你关心什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郑保卫教授认为,本届中国新闻奖参评作品反映民生,关注民事,谋求民利的作品比重增加。这反映出了党中央“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在新闻报道中得到很好落实,也说明新闻界在贯彻“三贴近”方面取得很大进展。一个对人民群众缺乏深入了解,缺乏真情投入,缺乏深厚感情的人,不可能写出打动人心的报道,也很难称得上是一个真正的“人民记者”。他认为,增强大局意识是成功的前提;精心策划是成功的保障;坚持“三贴近”是成功的关键。同时特别强调,报道题材要取自现实生活,报道事件要坚持实事求是。
第四,不畏艰难困苦。新闻工作是一项艰苦细致的劳动,有时,甚至是一种危险困难的工作。获奖者万玛加、赵拴在他们的发言中都谈及这一点。近年来,新闻队伍中出现了一批不畏艰难、不怕险阻,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法制日报女记者居扬,只身暗访黑社会保护的地下拼装市场,冒险深入世界著名毒品源地“金三角”。人民日报记者龚达发为报道优秀信访局长吴天祥,和吴天祥一起上班,走街串巷;为报道大江截流,他带领报道组同志在工地住了一个多月,住工棚,吃盒饭,钻隧道,足迹遍及三峡工地。在本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中,广西电视台的电视评论《谁在造假》、浙江广播电台的广播评论《决不许亵渎英雄、歪曲历史》等作品,都是记者编辑经过艰苦采访、深入实际、挖掘素材、透彻分析的新闻佳作。
第五,尊重新闻规律。我们所从事的新闻工作,根本任务就是通过报道新闻事实正确引导舆论。报道事实和引导舆论必须坚持科学精神。尊重新闻规律则是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在新闻实践中的具体体现。新华社的消息《火车首次跨越“世界屋脊”》,就是遵循新闻规律,运用海外读者易于接受的报道手法,精心采写的一篇英文消息佳作。稿件在深度调研的基础上,使用大量客观事实和生动引语,通过简洁平和的叙述描写,有的放矢地向海外读者介绍青藏铁路的里程碑式的成就,不言而喻地道出了中国政府发展西藏、繁荣西藏的决心与举措。浙江广电集团总编辑程蔚东在点评电视新闻《胡锦涛同延安老区人民共迎新春》时说,这件作品尊重新闻规律,较好实现了“及时、好看、深刻”的“三个统一”。
第六,强化精品意识。作为中国新闻界最高奖的中国新闻奖,一定都是优秀新闻作品中的精华之作。因此,没有精品意识、缺乏创意策划、忽视细节采访、不善精心制作,都难成为上乘之作。本次研讨交流活动,为大家提供了介绍获奖者创作新闻精品的经验和心得。吉林日报毕政认为,优秀作品都以凝炼显示功底,因为“浓缩即精华”。新疆电视台潘智云认为,好的电视新闻作品要运用一切电视元素讲个好故事。宁夏广播电台张国英认为,广播新闻要凸显声音魅力,在新、深、细、透上下功夫。千龙网副总裁曾洪军认为,中国新闻奖引领网络评论唱响主旋律。人民网陈智霞认为,专题报道已经成为互联网的最常见、最成熟的新闻报道形式。网络新闻专题的成功与否,既要依靠编辑的精心策划,也要依靠美编和技术的支持。新华网杨新华认为,网络新闻专题成功的重要条件包括更加重视报道形式的综合调动和集成创新,更加重视报道内容的系统完整和逻辑严密,更加重视调动网民进行互动参与和内容及时更新等等。
三是要做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新闻人
缺少社会责任感的新闻报道绝对不会成为优秀的新闻作品,没有社会良知的新闻记者绝对不能成为优秀的记者,人品和作品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相映成辉。本届长江韬奋奖获奖者辛雪莉的话,表达了众多优秀新闻工作者的共识,她说:“新闻事业是一种境界,一种生活方式,乃至一种信仰和终极的托付,它需要一种全身心的投入和始终如一的敬业精神。”贵州日报的赵拴是一位时刻不忘那份沉甸甸社会责任的记者,他说:“新闻工作者的职业生涯注定与清闲享乐无缘。从入行至今,我从未改变一个简单的想法:做了一名党报记者,就要无愧这个神圣的职业。”浙江广电集团“城市之声”张勤认为,必须谨记媒体责任,及时发出主流价值观的正确之声。
第一,要树立人文关怀的新闻传播理念
好的新闻报道应该有三个层面的东西:一个是事实的准确把握;二是深度的开掘;三是人文关怀理念的贯穿。事实是新闻报道的基础,前不久“纸做的包子”报道就是新闻人的莫大耻辱,对媒体的公信力造成极大的伤害。深度报道则体现媒体的功力,纸质媒体以深度报道见长,其他各类媒体也可以做,比如现在网络就感到深度专题报道对他们媒体形态也非常适合。而人文关怀是一种新闻传播理念,也是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新闻人必备的素质。正像本届长江韬奋奖获奖者胡晓丽所说的,“必须要时时去倾听普通人的心声,理解普通人的生活状态,知晓普通人的精神诉求。”我们就是要树立这样一种传播理念。
党的十二大到十五大在报告中都强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十六大加上了政治文明;刚刚召开的十七大又加上了生态文明,一共是四个文明,这是我们党主张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不断升华的结果。在这样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作为媒体人必须弘扬人文关怀的传播理念,才能成为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推动力。
人文关怀脱胎于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又注入了时代精神和现代社会的先进理念。人文精神以追求真善美等崇高价值理想为核心,以人自身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人文关怀的传播理念体现在新闻报道中就是对人的生存状态的关注,对真实生活的关注,对真实社会心理的关注,对人的主体性的弘扬。尤其是在传播过程中凸显民生,反映对人、尤其是对普通人的尊重、关怀和理解,反映他们对物质的需要、精神情感的需求、政治的诉求以及对社会公平正义的要求,这是现代文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十七大对我们新闻媒体提出的更高要求。
研讨班上,深圳报业集团总编辑王田良介绍了深圳特区报创办《直通车》专栏的做法和体会,《直通车》专栏之所以获奖,就是人文关怀理念成功实践的结果。专栏从舆论监督入手,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以“为市民服务,替百姓解忧”为宗旨,定位于倾听民声、了解民意、汇集民智、凝聚民心、实现民愿,推进深圳的政治文明建设。而且深圳特区报是联手深圳市纪委、市监察局、市信访办共同举办的,这就把党政资源、舆论优势和以人为本的理念很好地连结在一起,真正把新闻传播中的人文关怀理念做到了虚功实做,舆论监督不再是新闻单位一家的事,围绕这一栏目,建立倾听民意、发现问题、媒体曝光、多方配合解决问题改进工作的联动,实实在在促进民主政治建设。
第二,要关注媒体的生态,找准定位
专家学者认为,过去,报纸曾经成功应对了广播电视的挑战,顽强而辉煌地与广播电视平分传媒天下,随着互联网和以手机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出现,传统媒体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数字传媒的信息传播由报刊、广播电视的线性结构传播发展成网状结构传播,由单向传播变成了双向互动传播,使信息传播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大众传播,这是一种历史的进步。互联网在中国经过14年的发展,截至2007年6月30日,中国网民达到1.62亿,普及率达到12.3%,手机网民达到4330万,说明互联网时代的来临,改变的不仅仅是阅读方式,连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交往方式都在改变,媒体不变是不可能的,关键是怎么变。
如何看待当今媒体的基本生态?美国北卡罗莱纳州一个教授给出了报纸消亡的确切时间表,他说:“到2044年10月,最后一位日报读者将结账走人。”国内也有人预言报纸的消亡时间。不少专家学者认为,从我国实际情况看,现在谈纸质媒体的消亡为时尚早,共存、互补、融合、创新应该是当今媒体的基本生态。
高新技术的发展使传媒生产、存储、传输、接收、使用诸多环节数字化,使传媒整合成为可能。高新技术还在发展,可以继续为传媒进一步整合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受众从传媒整合中又有新的需求被激发出来,为媒体进一步整合提供了市场,这就是传媒整合、可持续发展的路线图。传统媒体通过整合传媒终端、整合传媒生产与传播渠道,整合传媒机构打造立体化多平台的传播模式,实现与读者的近距离的接触和互动,让新闻报道和话语系统更加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老百姓是完全可以做得到的。
像深圳特区报《直通车》专栏,现在已经和深圳的新闻网实现了报网互动,在最高的时候点击率达12万人次,网上的回复率达到了百分之百。而网络新闻被纳入中国新闻奖还没有定型,还处在演化的过程中,正像清华大学的周勇老师讲的,还需要各方一起努力。另外,处在移动终端的手机报、数字报等新的媒体形态,尚未纳入新闻奖项。像解放日报报业集团利用自身的信息生产能力,开发彩信手机报、网络数码杂志、电子报和公共新闻视频。《广州日报》推出多媒体的手机报,呈现文字图声结合的广州日报,还融入了音频、视频、动漫交流互动的功能,使传媒自身的资源最大化得到了利用和传播,实现了业务结构的多元化。这些都需要我们高度关注、及时跟进。
专家学者认为,传媒机构的整合,包括传媒机构的合作、联盟、合并,这是一股世界潮流。国外很多传统媒体开展并购策略,试图让传统媒体的优势通过整合转移到新媒体当中去,实现产业模式的多元化,盈利模式的多元化。刘云山同志在学习十七大精神的文章中明确表示,要在全国建立一批多媒体经营、跨地区发展的大型文化企业集团,提高产业集中度和集约化经营水平,因此我们要着眼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按照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大力推动文化传播的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的创新,焕发创造激情,增强创新能力,不断提高文化生产传播水平。专家预言,2008年北京奥运会,将会掀起国内传媒合作与竞争新一轮的高潮。
我们现在面对一个网络的时代、数字的时代、竞争的时代,媒体一定要找准自己的定位,新闻人也要找自己的定位。正像大江网龙和南讲的,网络日新月异的今天,培养一批既懂技术,又懂新闻规律,又有大局意识的复合型人才至关重要。把记者编辑放在什么岗位上都能干,给什么担子都能挑,采编岗位的十八般武艺样样拿得起。作为中国记协也要找准自己的定位,紧跟时代,追随媒体,为新闻工作者提供优质的服务,想记者之所想,急记者之所急,做媒体和记者之所需,真正办成“记者之家”。研讨班结束后,记协培训中心会很快把本次研讨交流的有关经验材料、获奖作品以及专家点评汇集成书,发送给大家。
希望大家能够多出精品佳作,能够很快成为长江韬奋奖的获得者,为我们这个时代鼓与呼,在这里祝福大家!
(作者系中国记协党组副书记、书记处书记。这是她2007年12月16日在2006年度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长江韬奋奖获奖者经验交流研讨班上的总结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