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湿疹_中药治疗慢性湿疹72例疗效观察
时间:2019-01-25 05:37:55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人
关键词 慢性湿疹 中药 治疗 资料与方法 103例均为本院中医外科2001年6月~2006年6月治疗的门诊患者,全部病例均符合慢性湿疹的诊断标准。按就诊先后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72例,年龄45.33±7.51岁,男34例,女38例,平均病程8.69±3.11天;对照组31例,年龄43.87±6.63岁,男11例,女20例,平均病程8.87±2.69天。两组患者性别构成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年龄、病程经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病例标准依据《临床皮肤病学》的临床表现制定诊断标准。①皮疹多形性:患部皮肤增厚、浸润,色素沉着,表面粗糙,有少许糠秕样鳞屑,抓痕,结痂或皲裂,外围可有丘疹、丘疙疹。或皮损呈粟米至绿豆大小红色或暗红色丘疹、斑丘疹。②皮疹泛发或局限,多对称性分布,好发于手足、四肢屈侧及外阴、肛周等部位。③病程不规则,常反复发作。当急性发作时,可有明显的渗出。④自觉瘙痒剧烈。
排除病例标准①急性湿疹、亚急性湿疹及慢性湿疹急性发作有明显渗出和糜烂。②4周内曾全身使用长效皮质类固醇激素,1周内曾外用或全身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H1或H2受体拮抗剂。③合并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感染者。④糖尿病、柯兴综合征等内分泌疾病或严重免疫力低下者。⑤妊娠或哺乳女性。⑥未按医嘱或自动放弃治疗者。
治疗前后检测血、尿、便常规及肝、。肾功能、心电图;每周记录1次患者的不良反应。
治疗方法治疗组采用自拟中药汤剂,药物组成:白术10g,茯苓15g,陈皮5g,蝉衣5g,白鲜皮15g,当归10g,荆芥5g,防风5g,丹参15g,泽泻10g,土茯苓15g,山药15g,生甘草5g等。水煎服,日1剂,共煎液约500 ml,分早晚2次,饭后半小时服。对照组采用盐酸西替利嗪片10 mg,每天1次。
两组疗程均为4周,局部外搽氧化锌糊剂(本院自制制剂),每天2次。治疗期间停服其他药物。
疗效评定标准①临床治愈:皮损全部消退,瘙痒消失。②显效:皮损消退30%以上,瘙痒有所改善。③无效:皮损消退不足30%,瘙痒无减轻甚至加重。
结果 治疗组痊愈32例,显效30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86.11%;对照组痊愈6例,显效1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61.29%。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不良反应治疗组在整个观察过程中未见任何不良反应;对照组在服药期间有6例出现嗜睡、乏力等现象,嘱服药时间改为睡前口服。
讨论
湿疹的病机以体虚为本,风湿热邪为标的发病机制,湿疹的发生总由先天禀赋不足,或因外感风湿热之邪,郁于腠理,致湿热内蕴而发本病,或由饮食不节,嗜食辛辣肥甘厚腻,伤及脾胃,脾失健运,致湿热内蕴而发病,久病则耗血伤津,致脾虚血燥。
白术、茯苓伍用,以白术健脾燥湿为主,茯苓利水渗湿为要。一健一渗,水湿则有出路,故脾可健,湿可除,诸恙悉除。蝉衣散风止痒,清热,宣肺透疹。白鲜皮清热燥湿,祛风止痒,为治疗皮肤病之要药,其善祛湿热。白鲜皮与蝉衣相伍,取蝉衣以皮达皮之功,一能增强祛风止痒之功,二能清除肌肤间湿邪及余热。荆芥辛温、芳香轻扬,入肺、肝二经,其疏风解表,以达止痒之效。防风其效在于祛风胜湿以止痒。当归味甘、辛,性温,入心、肝、脾经。为生血活血之主药,将其与润燥药同用,起润肤作用;与祛风湿药同用,可达养血疏风止痒的作用。丹参味苦,微寒,入心肝二经,色赤入血,功善去滞生新,其与养血活血伍用,以增强活血祛瘀之功。土茯苓甘、淡、平,入脾胃二经,功善解毒除湿。泽泻,甘、淡、寒,归。肾、膀胱经,最善渗泄水道,通利小便。《本草衍义》说:“泽泻,其功尤长于行水。”丹皮清热凉血、活血散瘀。当归、丹参、丹皮共奏养血和营,祛瘀生新之功,为佐药。山药一味,甘、平,性凉而润,既可助君药增其药力,又可防滋腻太过致大便溏薄,为佐药。甘草解毒,调和诸药,为使。本方所用之滋阴利湿药药力和缓,补而不峻,利而不猛,滋阴而不助湿,利湿而不伤阴,既可扶正,又可祛邪,兼少佐以祛瘀生新之品,使湿邪有所出路,并使药力盲达皮毛,润泽肌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