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期梅毒疹初期图片 [寻常型银屑病伴发二期梅毒1例]
时间:2019-01-20 04:42:56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人
【第一作者简介】孟爽(1970-),女,吉林人,硕士,副主任医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银屑病、红斑狼疮以及荨麻疹等变态反应性疾病。 近年来,梅毒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在临床工作中把梅毒误诊为皮肤疾患及某些皮肤疾患误诊为梅毒的情况屡有发生。寻常型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但同时伴发二期梅毒疹较为少见。现将我院皮肤科病房收治寻常型银屑病伴发二期梅毒1例报道如下,以引起临床工作者重视。
1临床资料
患者刘某,女,33岁,已婚。因“周身起红斑鳞屑疹,痒15年,加重3天”于2006年2月来我院入院。15年前,无明显诱因,头皮、四肢伸侧出现鲜红色斑疹、鳞屑疹,瘙痒,逐渐波及面、颈、躯干、双手足。曾在当地医院诊为“寻常型银屑病”,给予中药汤剂口服及自制药膏外用,具体用药不详。病情时轻时重,冬重夏轻,无关节痛,无脓疱发生。
一月前,曾于我院以“泛发性寻常型银屑病”住院治疗半月余,入院常规化验RPR(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阴性。血、尿、便常规,肝炎八项、肝功、肾功、空腹血糖、血脂、血离子正常。心电图及胸部正位片均正常。曾给予哌拉西林、炎琥宁、康体多、喜炎平静滴,阿维A、地氯雷他啶、中药汤剂口服,阿维A为10mg,日3次口服,病情好转出院,出院时皮疹颜色减淡,鳞屑减少,躯干部皮疹部分消退。出院后,继续给予阿维A、中药汤剂口服。
三天前自觉洗浴后皮损突然加重,呈鲜红色,躯干、四肢、双手足出现多数散在分布粟粒大至绿豆大玫瑰红色斑疹,略痒,未破溃。遂来我院复诊,以“泛发性寻常型银屑病”收入院。既往健康,否认食物及药物过敏史,否认非婚性接触史,否认生殖器破溃史,否认输血及吸毒史。其丈夫有非婚性接触史,并曾被诊断为“淋病”,但否认梅毒病史。
入院查体:生命体征平稳,咽部未见充血,扁桃体未见肿大,心、肺、腹部查体未见明显异常。皮肤所见:头皮、面、颈、躯干、四肢、双手掌、足跖可见大小不一、直径约1~5cm大小的淡红色圆形或椭圆形淡红色斑块,无破溃渗出,上覆少量银白色鳞屑,皮疹呈对称分布,边界清楚,其间散在分布多数粟粒大至绿豆大玫瑰红色斑疹,伴少量磷屑,银屑病薄膜现象、点状出血、出血现象不明显。辅助检查:血、尿、便常规,肝炎八项、肝功、肾功、空腹血糖、血脂、血离子正常。HIV阴性,RPR阳性(1:1),FTA-ABS(荧光螺旋体抗体吸收试验)阳性(1:20IgG)。确定诊断:寻常型银屑病合并二期梅毒。治疗:苄星青霉素240万u肌注,每周一次,转回当地门诊继续治疗。
2讨论
梅毒已经危害人类近5个世纪,但对它的有效控制仅有半个多世纪的时间。近10年来,梅毒的发病率明显上升,已成为严重的社会公共卫生问题。梅毒是由梅毒苍白螺旋体引起的一种全身性、慢性传染性疾病,主要通过性接触和血液传播。本病危害性极大,可侵犯全身各组织器官或通过胎盘传播引起流产、早产、死胎和胎传梅毒。
二期梅毒多由一期梅毒未经治疗或治疗不彻底,梅毒螺旋体由淋巴系统进入血液循环形成菌血症播散全身,引起皮肤黏膜及系统性损害所致[1]。80%~95%的二期梅毒病人可有皮肤黏膜损害,损害表面梅毒螺旋体很多,因此传染性也很强。二期梅毒的皮损表现很多,其特点是广泛而且对称,自觉症状轻微,破坏性小,传染性强。二期梅毒疹可有斑疹(玫瑰疹)、斑丘疹、丘疹、丘疹鳞屑性梅毒疹、毛囊疹、脓疱型梅毒疹、蛎壳样梅毒疹、银屑病样梅毒疹及梅毒甲病等类似多种皮肤病的皮疹,这些损害可以单独出现或合并出现。二期梅毒患者可能不只出现一种病损,同时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病损并不少见。斑疹、斑丘疹是二期梅毒最早发生的皮肤损害,斑疹呈圆形或卵圆形,多分布于躯干、肩及四肢屈侧。斑丘疹可分布于全身,包括面、躯干、四肢屈侧,掌跖部的斑丘疹具有特征性。此期梅毒血清的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反应达到了峰值,是梅毒病程中最活跃的阶段。银屑病样梅毒疹与银屑病一样发生鳞屑性丘疹、斑疹、斑片或斑块。形状同丘疹样梅毒疹,再扩大变为鳞屑性的斑片和鳞屑性斑块,形状不规则。鳞屑不易剥离,鳞屑较银屑病鳞屑细腻,消退时仍是基底部的炎症消退后,鳞屑脱落而痊愈[3]。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典型皮损为鳞屑性红斑,蜡滴现象、薄膜现象与点状出血为特征性改变,对银屑病有诊断价值,多发生于青壮年,春冬季节易复发或加重。最易促进或加重银屑病的因素是感染、精神紧张和应激事件、外伤、手术、妊娠、吸烟和某些药物作用等,而感染一直被认为是促进或加重银屑病的主要因素。例如点滴型银屑病发病前常有咽部急性链球菌感染史,给予抗生素治疗后病情常好转[2]。
本例患者有15年的寻常型银屑病病史,一月前,第一次入院常规检查初筛RPR为阴性,给予阿维A、抗生素、康体多及中药结合治疗约半月后好转出院。近3天原有银屑病皮损突然加重,结合丈夫有非婚性接触史,并曾被诊断为“淋病”,有不洁性交史,梅毒血清学检查RPR(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1
∶1)和FTA-ABS(荧光螺旋体抗体吸收试验,1∶20IgG)阳性结果及新发玫瑰红色斑疹,痒轻、薄膜现象、点状出血、出血现象不明显等症状,确诊为银屑病并发二期梅毒。临床上二期梅毒疹易误诊为银屑病,相关病例报告亦较多,而关于寻常型银屑病伴发二期梅毒的相关报告较少见。本例患者原有寻常型银屑病,在银屑病尚未完全治愈,皮损未完全消退的情况下感染梅毒,故临床极易将伴发的二期梅毒疹误认为感染等因素导致的原有银屑病加重,从而延误梅毒的诊断与治疗。另外,阿维A治疗银屑病过程中可引起银屑病皮损鳞屑菲薄,银屑病皮损不典型,该患者皮损形态可能误认为药物阿维A所致,从而忽视其他疾病的可能性。因此,对于银屑病不明原因的加重,应积极询问有无不洁性交等病史,综合考虑分析,并尽早进行梅毒血清学试验以防误诊、漏诊,均须引起临床工作者重视。�
参考文献�
1张学军.皮肤性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08-214.�
2赵辩.临床皮肤病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513-527.�
3张晓东,赵玉铭.梅毒的诊断与治疗[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78-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