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伤寒论》】 伤寒论398条原文及译文
时间:2019-01-15 04:45:42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人
中医药学内容博大精深,历史源远流长,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的问世,确立了中医辨证论治体系的基本框架与临床理法方药应用的基本规范,为中医临床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古今中外的众多学者对仲景之学的研究、发挥一直没有中断,从而使《伤寒论》学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为后世留下了十分宝贵的遗产,本文针对《伤寒论》谈谈自己的浅薄看法。
【关键词】 伤寒论;六经辨证;方证治法
1 《伤寒论》在中医临床上的重要地位
《伤寒论》是张仲景勤奋治学与临床经验的结晶。它不但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的集大成之作,还做出了诸多开创性的伟大贡献,是中医临床辨证学、治疗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创立六经辨证,即是《伤寒论》对中医学的最大贡献之一,因为它奠定了中医学辨证论治的基础,开创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先河,是中医学的核心内容。辨证论治的基础理论源于《内经》,但把辨证论治与临床完美结合,则始于《伤寒论》。仲景撰用《素问》、《九卷》,创造性地把《内经》等古典医著中的脏腑经络、气血阴阳、病因病理、治疗大法等基本理论,运用于实践中,经过长期的检验、总结、提高,终于创造出理法方药俱全、辨证体系完整、辨证思维灵活的六经辨证论治体系,对临床错综复杂的证候表现及演变规律进行分析归纳,创造性地确立了辨证论治的纲领,将临床的病、脉、证、治、理、法、方、药融为一体。所以说,六经辨证的出现,标志着中医临床疾病的诊治发生了质的变化。
2 《伤寒论》六经辨证的核心与实质
仲景自序中提到:“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说明《伤寒论》是在《内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不仅继承了《内经》有关六经的理论,而且还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进一步发展了《内经》。《伤寒论》的六经包括了《素问•热论》中六经热病的证候分类、治疗及转变的精神,也有《灵枢•经脉篇》中手足六经的循行及病证的部分内容。《素问•六微旨大论》的六气标本的概念在《伤寒论》中也有体现,而《素问•天元纪大论》、《素问•至真要大论》中关于阴阳气各有多少来分三阴三阳,更是《伤寒论》六经辨证的理论依据。
六经辨证,实质是三阴三阳辨证。是用三阴三阳概括脏腑、经络及气化功能与病理演变。又用三阴三阳所涵示的阴阳、表里、虚实、寒热,与感受邪气机体所发生病理变化、脉症特点结合起来,以说明疾病的正邪斗争、表里进退、虚实转化、阴阳盛衰;以辨明病邪、病位、病性、病势、预后等。从而确立相应的治疗原则,遣用相应的方剂药物,选择相应的煎服方法。不仅如此,还通过具体的病脉证治,揭示了既原则又灵活的辨证思维方法,把中医学朴素而丰富的辨证思想,融化在六经病的论治之中,给后世医家提供了学习中医的无穷广阔的思维天地。
3 《伤寒论》方证治法的源流
方证治法是《伤寒论》临证治病的一大特色。方,指方药,证指证候。方证治法是张仲景首创的,方与证相对,方证相连,方随证出的一种辨证治疗的方法。有汤方辨证、方证辨证、方剂辨证、汤证辨证、方证相对之不同的称谓。作为一种辨证方法称方证辨证较妥,作为一种方证治疗方法,在六经辨证大原则之下,称方证治法似为确切。张仲景开创了方证之学,确立了方证治法,创建了辨证诊治体系,方证治法是张仲景继承和创新相结合而取得的研究成果,自成一家,颇具特色,贡献大,影响深远,实用性强,但遗憾的是却未引起医家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
《伤寒论》全书398条条文,各条文分列于“辨××病脉症并治”之下,其层次是病、证、方证。张仲景首创病下系证,证下系方,方随证出,方证相应,理法方药一体的方证治法体系。辨病证是前提,辨方证是落脚点,也是《伤寒论》辨证施治的特点和精华所在。《伤寒论》398条,随证出方者有253条,占64%以上,其中以某汤主之者,或以方名证者占多数。如第13条: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者,桂枝汤主之。第38条: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诸如此类,都是先述证,证方同条,先证后方,寓证于方,更有以方名证,直呼“桂枝证”、“柴胡汤证”者,如第34条: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第149条: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这是张仲景方证治法思想在条文中最典型的文字表达。
《伤寒论》内文虽以条文形式出现,看似零散,实是一个完整、有序的方证治法体系。看似讲临证治法,是讲方证的临床应用,实则每个条文都有丰富的理论作支撑。条文中的证,不是孤立的、个别的症状,也不是症状的随意堆积,而是病因病机作用下出现的相关症状的有机组合。方也不是药物的简单堆积,是药物与剂量组成的整体,组方严谨,药少效宏,配伍灵活。张仲景把复杂、多变、动态的证和方相对应,并随证而变,随证而治,以求方证的最佳对应。张仲景的最大功绩是确立方证治法,是将方药运用规范化、指标化。
4 《伤寒论》治则的灵活性与具体性
中医的总治则是“治病求本”,具体言之,其治疗原则有扶正祛邪、调整阴阳、标本缓急、表里先后、病差防复等。《伤寒论》的六经病症是复杂多变的,而与之相适应的治疗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伤寒论》中所体现的主要治法就是“汗、吐、下、和、温、清、补、消”八法。诸如麻桂的汗法、瓜蒂的吐法,硝黄的下法、芩连的清法,姜附的温法,参草的补法,柴芩的和法,虻蛭的消法等等,可以说是集中医治法之大成,组方严谨,用药少而精,方以法传,法以方传,字字有规矩准绳,理、法、方、药一脉贯通,充分体现了辨证施治的治疗原则。
5 结语
张仲景《伤寒论》六经辨证的基本理论和辨证施治的方法,很多地方具有朴素的辨证唯物观点,其对疾病的观察思考分析和对疾病本质、发生发展规律的揭示,运用了一定的逻辑辨证的思维方法。但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伤寒论》中对疾病中的许多问题都只能靠真实材料作为分析判断依据,特别是对某些疾病的某些认识上,也就可能存在着不完整的,不确切的和错误的因素,甚而掺杂了一些形而上学的观点。我们要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结合的原则,以历史地、辨证地分析态度对待前人的优秀医学遗产,学习前人的辨证思维和方法论,吸取精华,去其槽粕.克服已有认识的局限性,不断丰富祖国的医学宝库。
参考文献
[1] 姜建国.伤寒论讲义[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2] 清•尤在泾.伤寒贯珠集[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37.
[3] 辛智科.《伤寒论》方证治法的源流及发展.学术探讨.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