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道疾病做B超检查前应_B超诊断48例胆道蛔虫的分析
时间:2019-01-15 04:34:11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人
【摘要】 目的 研究超声观察胆道蛔虫的二维声像图特征,并对其临床特点、并发症,及误诊漏诊情况进行分析。方法 分析经超声诊断胆道蛔虫并进行治疗的资料,5例因阻塞性黄疸行内镜取虫,7例行手术,通过随访对照分析超声诊断胆道蛔虫的准确性和临床意义。结果 超声诊断胆道蛔虫准确性为98%。结论 超声诊断胆道蛔虫简便快速、经济实用,使诊断更准确,治疗目标更明确,并及时发现有无并发症,对临床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关键词】超声;胆道蛔虫;并发症;误诊漏诊
胆道蛔虫是肠道蛔虫钻入胆道引起的一种疾病,是一种临床较常见的胆道寄生虫病,以青少年多见、无性别差异,农村较为多见,现在也常见于各年龄组人。处理不当,可引起多种并发症 危害甚大,也是原发性胆管结石的原因之一,现将本院2003以来超声诊断胆道蛔虫病48例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48例患者中,男22例,女26例,男女之比为0.85�∶�1。年龄3~65岁。3~18岁22例,19~40岁10例,41~65岁16例。病程2 h~3年,均因上腹部剧烈疼痛及临床怀疑胆道疾病而行超声检查。�
1.2 检查方法 使用HONDA-3000型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5 MHz,患者取平卧或左侧卧位,胃肠气体多者饮水300~400 ml,以充分显示胆总管长度,检查时记录胆管内径及胆囊大小、壁厚度、胆汁透声性,有无胆道结石。发现双线光带时记录前后径、数目、位置、观察蠕动,观测胰腺形态、大小,有无胰管扩张。�
1.3 临床表现 48例患者均出现明显的上腹部阵发性钻顶样剧烈绞痛,44例合并恶心呕吐,23例体温升高,5例出现黄疸。�
2 结果�
2.1 诊断结果 48例患者中,活虫体5例,胆总管蛔虫30例,胆总管至肝总管蛔虫6例,胆囊蛔虫8例,肝内胆管蛔虫2例,胆道结石并胆总管蛔虫1例,误诊1例。5例因阻塞性黄疸行内镜取虫,7例行手术,结果均证实有胆总管蛔虫,其余胆道蛔虫患者行药物治疗观察,结果为急性胰腺炎1例,超声诊断吻合率为98%。�
2.2 声像图特点 肝内外胆管不同程度扩张,胆总管扩张最明显,在扩张的胆管内可见均匀的长条形平行线状强回声带,与管壁分界清楚,宽仅数毫米,有的蛔虫卷曲呈鱼钩状,椭圆形,边缘清晰光滑,中间呈无回声,无回声区内有稀疏弱光点回声,活虫体者可明显地观察到虫体蠕动。死虫体中心无回声变得模糊不清,甚至呈现斑片状强回声。多条蛔虫进入胆总管内可见胆总管扩张明显,其内见数条平行线样回声,蛔虫进入胆囊内,见胆汁内漂浮的平行线样强回声。合并胆囊炎的可见胆囊增大,胆囊壁增厚,胆囊内见密集的点状回声。�
2.3 并发症 合并胆囊炎、胆汁淤积的22例,合并胆管炎的12例,合并胰腺炎的3例,合并阻塞性黄疸5例,合并胆汁性腹膜炎1例。�
3 讨论�
胆道蛔虫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之一,超声显像对其诊断采用比其他任何方法简便、实用有效,准确率高,在胆管扩张、胆汁充盈条件下,蛔虫体壁的亮线和贯穿其中心的假体腔暗线构成了特征性的双线强回声带是其诊断的依据,并且实时超声仪往往可以显示活蛔虫的蠕动,则是确诊的佐证 [1]。胆道蛔虫病是肠道蛔虫经十二指肠乳头开口钻入胆道所致,蛔虫钻入胆总管最多见,少量可钻入左右肝管及胆囊,钻入的多为一条,也有多条导致胆管阻塞,主要症状是上腹部剧烈疼痛。呈间歇性,患者有恶心、呕吐,可继发细菌性胆道感染,甚至胰腺炎,剑突下和右上腹部有深压痛,一般无肌紧张和反跳痛,很少出现黄疸。�
单纯性胆道蛔虫症,病程短、并发症少见,本组病例中48 h内蛔虫退出者多无并发症,48 h后或胆道蛔虫症反复发作者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主要由于胆总管与胰管、胆囊、肝管等有密切联系,胆囊蛔虫停留时间长使这些部位发生阻塞性感染 [2]。最常见是胆囊炎及胆管炎,其次是胰腺炎。观察中引起并发症的主要因素有:①胆道蛔虫持续不退或数量较多,或胆管胆囊同时发生蛔虫而难以退出;②蛔虫钻的部位深而难以退出,容易引起化脓性胆管炎;③合并胰腺炎者是由于胆囊蛔虫没有妥善治疗,胆管内胰管阻塞较长而继发,症状最重者出现感染性休克;④合并阻塞性黄疸时间最长者持续3~4周,这类患者合并胆道炎症较重。另外胆道结石并胆总管蛔虫时黄疸较重,往往在胆总管蛔虫后继发结石梗阻,是由于蛔虫阻塞至胆管扩张,继胆管内结石松动下移,从而加重阻塞,这类患者需手术治疗。
肝门部互相平行的管状结构在声像图上常表现为四条回声线并列,容易造成扩张的胆管内有“等号”状回声线的错觉,误认为胆道蛔虫。如果仔细观察,逆管腔走行,鉴别并不困难[3]。但有下列几种情况会被混淆导致误诊或漏诊,必须注意:①胆管内缺乏胆汁充盈或内含陈旧性稠厚胆汁堆积,以及无声影的结石时很难显示出典型蛔虫声像,易漏诊;②蛔虫死亡后虫体萎缩,破碎仅呈现斑片状回声,易与胆道结石混淆,可根据胆道结石的声影及较明显的胆管扩张,并且临床上有黄疸表现加以鉴别;③胆囊蛔虫有时因碎解不易识别,可追查有时见短线状回声,声影不典型加以鉴别。�
同时,造成假阳性的主要因素有:①肝动脉偶穿行于胆管和门静脉之间,形成酷似扩张胆管内双线状伪像,仔细观察解剖结构和血管搏动及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鉴别并不困难;②肝总管与胆囊管汇合之前其隔壁显示为胆管腔内的强回声线,但仅为单线,在较高位置终止是其可区别的特征。�
超声诊断胆道蛔虫少数病例有误差性,统计本院病例符合率为98%,高于文献记载的95%,误诊为胰腺炎的原因其开始也出现右上腹痛,胆管轻微扩张和双线伪像征,故在超声诊断胆道蛔虫时,宜尽量排除这些干扰因素,必要时超声复查避免误诊。�
胆道蛔虫病是常见的急腹病症,超声显像检查比其他任何诊断方法更为简便、实用、准确,不但可直接显示钻入胆道内的蛔虫,并可观察活蛔虫的蠕动和死后的残体,还可定时发现并发症,对胆道急腹症的诊断、鉴别、指导治疗都有重要价值,因此急腹症患者有必要及时作超声检查。综上所述,超声诊断胆道蛔虫直接快速、实用有效、无创性、可信度较强,是临床首选的辅助检查。�
参考文献
[1] 周永昌,郭万学.超声医学.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8:872.�
[2] 陈敏华.胆道疾病超声诊断应用及进展.中国超声医学杂志,1997,13(10):64.�
[3] 曹海根,王金锐.实用腹部超声诊断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267-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