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心理案例及分析
时间:2020-08-26 08:48:26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人
犯罪心理案例及分析 【篇一:犯罪心理案例及分析】 犯罪心理学案例分析报告犯罪心理学 案例分析 (终结版 ) 案例 1【女 性犯罪心理】一、基本案情 小苏,某公司研发部小组长,年龄 30 岁 在校期间,她的成绩名列前茅, 深得老师的喜爱。她和女同学的关 系比 较好,很少和男同学交往,有较强的自 尊心,她很渴望用成绩 来证明自己的能 力。她的父亲是一位商人,母亲是一名 初中教师。
父母在其小学四年级( 10 时,因父亲外遇而离婚,此后由母亲一人 独自抚养长大。她是父亲在其 39 才得的孩子,在父母离婚前她过着 公主般的生活,得到了全家人的关心和宠爱, 性格比较外向、乐观 开朗。但父母离婚 后变得比较不爱和人交往,学习更加的 刻苦希望 给母亲一丝安慰。母亲在离婚 后情绪比较低沉,常常对她面前埋怨 她 的父亲。父母离婚三年后小苏的父亲再 婚,她母亲知道消息后吃 安明药自杀, 但因被邻居即时发现而送进医院。当时 她很憎恨自己 的父亲,他认为这一切的 痛苦都是父亲对婚姻的不忠而带来的、 痛 恨破坏自己幸福家庭的第三者,同时 也埋怨母亲的不坚强。母亲的 自杀给她 留下了很大的阴影和冲击。她暗下决心 自己以后一定要成 为一个女强人,不去 依靠任何男人自己保护自己。在那之后 在家中 她变得特别的懂事和成熟,她体 晾母亲、在家中尽量承担着家务。
父亲 在离婚后对她关心较少。她和母亲相依 为命,一直努力做让母 亲骄傲的女儿不 让她多担心。
23 岁大学毕业后回到昆明 在一家公司 做研发工作,因她工作认真 努力得到了老板和同事的欢迎。
26 岁时看着身边的女性朋友一个个 的成家,而自己却还孤身一人, 母亲也 经常催促她。在好朋友的介绍下和一名 公务员进行交往,但 在交往半年后因性 格不和而分手。在分手之后她把自己的 时间都投 到了工作中,她因工作成绩突 出而升职为研发部的小组长。以此同 时 公司研发部引进了一名新的部长,在看 到新部长 (张宇 )的那一刻 她仿佛看到了 年轻时的父亲,她潜意识中对父亲压抑 的爱被唤醒了。
小苏对张宇产生了说不 清的爱慕之情,从此她一直关注着张宇。
她知道他已经结婚,自己和他是不可能 的。但随着不断的交往,她 发现自己对 张宇的爱越来越深。小苏成了张宇的情 人,她开始扮演 起了自己最讨厌和不能 认同的角色 —— 第三者。小苏的内心不停地 做 着激烈的斗争,她想要离开张宇,但又 放不下这份感情。她痛恨 自己这样子又 不知道该怎么办。生活就这样继续,在 和张宇一起的 第四年开始。她发现自己 怀孕了,迫于现实的压力她去做了人流。
从医院回来的那一天,她把自己关在房 里哭了整整一天。她想清楚 了自己不能 再这样下去,她必须和张宇说清楚。她 不愿自己也变成 像母亲一样可怜的女 人,于是一个星期后她和张宇见面要求 他和自 己的妻子离婚。张宇如果不答应, 她就要告诉他妻子他们之间的一 切让他 也付出代价。听了小苏的话,张宇打了 小苏一耳关后门离去。
此时的小苏真的 绝望了,她真的不清楚这样的一个男人 还有什么值 得自己去爱的,她那可怜的 孩子没能到世界上看上一眼就被杀死, 而张宇在伤害自己之后凭什么还能和妻 子幸福的生活。这真的不公 平,她要为 自己的孩子报仇。
2005 年下午 3 推销面膜为借口进入了 张宇家,趁李卉(张宇的妻子)不注意,用围巾套住李 卉的颈部, 致使其呼吸困难。就在此时, 张宇四岁的孩子从游戏房里出来,在 小 苏和孩子眼神对视的那一刻她彻底醒悟 了。她放开了自己手中的 围巾,冲出了 张宇家。她在路上不停的流着泪,走了 两个小时后她 到警察局自首。
2005 小苏因故意伤害罪被判刑四年。二、思考问题 根据本案例,从犯罪心理结构和犯 罪各阶段心理状态进行分析。
三、犯罪心理分析 (一)个体犯罪心理结构 在本案例中小苏强烈、 畸变的需要是其实施犯罪的主要内驱力,在其童 年期时父亲因外遇 而离婚、随之母亲的 自杀,让她在失去了父爱的同时给她心 理下留 下了很深的阴影和创伤。母亲在 离婚后的绝望让她对男人产生了强 烈的 不信任感,但直至长大在她的心中仍然 有一个极度的渴望着父 爱,希望得到宠 爱和呵护的小女孩存在着。但她亲眼目 睹了母亲的 经历又让她不敢轻易的相信 男人,她对爱有强烈需要和占有欲。直 至和自己父亲相似的在张宇出现时,压 抑的对父爱的需要被唤醒。
于是她做了 张宇的情人,以期望得到像父亲一样的 爱。小苏把对父 亲爱的需要与对恋人之 间爱的需要混淆致使她选择了不适合自 己的 男人,而使其在身理和心理上都受 到了严重的伤害。然而为平复这 种伤害 而进行的报复,又让她走上了犯罪的道 在本例中小苏存在歪 曲的自我意识,个体的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认识、自 我体验和自我监 控。在本案例中小苏对 自我认识中自己的心理特点没有正确的 认识 以致她混淆了自己对父爱的需要与 恋人之间爱的需要;在自我体验 方面她 对自己的情感体验存在着歪曲的认识; 在自我监控方面她的 意志监控比较薄 弱,因而在面对伤害时极大的受到了情 绪的影响, 从而在一怒之下犯了罪。
在本例中小苏有着消极的性格特征,小苏的家庭环境让她具有了强 烈的 好胜心和占有欲,同时对自己当别人家 庭的第三者在其心理对 自己是讨厌和鄙 视的。在她进行犯罪是她受了作为一个 女人来说最 痛的苦,她亲手扼杀掉自己 孩子的生命,却还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爱。
而那个伤害她的男人却还能家庭和睦的 生活,而自己却一无所有, 她是愤怒、 埋怨、憎恨隐没了理智 在本案例中小苏的犯罪动机是相 当明确的,她要让伤害自己和孩子的人 付出代价。既然自己在受伤 后仍得不到 爱和幸福,那么伤害自己的人又凭什么 可以得到幸福, 她要让张宇也失去幸福 和让他痛苦。
在本案例中小苏有与犯罪活动相适应的智能,她了解到女人爱美的 心理, 因而她假装自己是推销面膜的人。从而 可以让她比较容易的 进入张宇家对李卉 进行杀害。
(二)犯罪心理状态: 发生犯罪前的心理状态 :在小苏进行犯罪前, 她经历了最痛苦和残忍的 事件 打掉自己的孩子。从医院回来后 她
把自己关在房里哭了整整一天,在她 伤心难过和痛苦的过程中。她 也想到了 自己该怎么处理这件事情来弥补自己的 伤害,所以她才会 在和张宇见面时明确 的提出了自己的要求和张宇不履行的结 果。小 苏在强烈刺激的影响下,已经想 好了自认为解决问题的 “好办法 ”。
犯罪过程中的心理状态:小苏进入张宇家在对其妻进行杀害时,她 内心 的痛苦和愤怒之情应该是得到一些缓解 的。因为她知道这对张 宇的伤害有多大, 但在和张宇四岁的孩子眼神对视后,她 停止了对 李卉的杀害,因为天真可爱的 孩子让小苏想到了自己可怜的孩子和 自 己不幸福的童年。她内心的良知和理智 掩盖了报复所带给自己的 愉悦和痛快。
发生犯罪后的心理状态:在冲出张宇家后,独自走在路上在其内心 中可 怜着自己,她知道自己犯了罪但她又不 想承认。她内心中做着 激励的斗争,最 她彻底的觉悟了她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同时也能减 少惩罚,所以她选择了 自首。
小苏之所以会犯罪和她的家庭 环境有着最直接的关系,孩子最早的 经 验从父母那里习得。和谐和良好的家庭 关系对孩子的心理发展起 着至关重要的 作用,它对孩子的认知和人格起着重要 的作用。小苏 在十岁时父母离婚,这让 她对父爱存在着缺失。她对父爱很渴望, 但母亲离婚后的绝望和对父亲不停的埋 怨让她不敢相信男人。这两 者在她的心 理一直存在着强烈的冲突。通常在婚姻 分离的家庭中, 自己问题缠身的父母为 了获得的孩子的同情和支持,会与配偶 竞争, 从而倾向于贬低对方的价值。在 本案例中小苏的母亲就是这样做, 她不知道自己对丈夫的不停埋怨和自己不正 确的婚姻观对自己孩子 的影响。同时小 苏早期不幸的童年经验对小苏得犯罪也 有重要的影 响。致使小苏在学生时代很 少和男生交往,不太会处理两性之间的 交往。早期的亲子关系定出了行为模式, 塑造出一切日后的行为。
小苏对于事情的看法存在着绝对化,她因为父母的关 系对男人信任 的看法存在着绝对化。小 苏面对强烈的刺激时不能很好的处理自 己 的情绪。以上所述是致使她犯罪的主 要原因,但最后她停止了了对 李卉的杀害并主动自首。这也说明她本身的良知 和理智还是存在的, 并没有让仇恨彻底 地蒙蔽了双眼。
案例 2【女性犯罪心理】 一、基本案情冯朵(化名),因故意杀人 罪被判无期徒刑。这名声音柔弱、神态悲伤的中 年女囚,曾是一位 温柔善良的贤妻良母, 连她自己都没想到,深爱多年的丈夫会 死在 她的手下。
冯朵和她的丈夫是村里 “青梅竹马”式的恋人:小时候,男孩子背着 冯朵上学放学,像是一对兄妹。男孩子长到成 年,离开了乡村外出 打工,却因参与走 私被判了六年有期徒刑,冯朵不听别人 劝说,一 心要等心爱的人回来。六年后, 浪子回头。久别重逢的一对恋人义 无反顾地结成夫妻。刚结婚的日子,生活特 别艰难,还欠下了不少 债务。男人靠着 做根雕的生意带着妻子到处挣钱,根雕 生意给他们 带来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回 乡后,他们第一件事就是还债,紧接着 就盖房子。后来,日子越过越好了,冯 朵的丈夫在外面承包起建筑 工程,在家乡给冯朵开了一家猪行叫她打理。
“头几年的日子真好啊,人们都羡 慕我们有福气,他特别有本事,一 般人处理不好的事情只要找他都能摆平;我 呢,是人家嘴里有名的 贤惠女人,我们 夫妻俩从来不拌嘴。
”然而,这样的时光 并没有维 持太久,冯朵说: “我们是好不容易走到一起的患难夫妻,可是没想 到只能共患难不能同享福。
”不知从何时起,冯朵开始不断地听到 一些风言风语, 起初,她不相信,可是后来,丈夫连续 几个月不再 交给她工资,这种变化让她 陷入恐惧。
忍气吞声了六个月之后,冯朵遭遇 了无法想象的局面。在她的逼问 下,丈夫不但承认了有婚外情,而且第三者已 经怀孕八个月了,并 且腹中是个男孩! 而冯朵只带给丈夫一个女儿。她决定让 步:“你 想要男孩?那我把她接来把孩子 生了,然后你让她走。
”丈夫没好气 地说: “人心都是肉长的。
”“我的心不是肉长 的吗?你把我放在什 么地方了呢? ”冯 朵气愤地说着,骂起了那个女人。没想 到,从来 没碰过她一根手指头的丈夫竟 然打了她一耳光。这一记耳光,让冯 朵 彻底崩溃了,她的脑子一片空白: “我为 你付出了这么多,你是 我一手捧起来的, 我也能一手把你拉下去!我不想跟你过 了,我跟 你拼了! ”她抓起一把水果刀就 奔向了丈夫,瞬间,丈夫已经捂着鲜 血 淋漓的腹部跑出了家门求救,她这时才 清醒过来 ? 二、思考问题 通过本案分析女性犯罪心理产生的 原因以及犯罪心理特征。
三、问题分析 本案充分体现了女性犯罪人的犯罪 心理。
(一)犯罪心理产生原因 女性由于先天的心理特点,社会角 色被定 位为弱势群体买衣服与强势群体 的男性,这种教育观念使得女性形 成了 较顽固的依附心理。尤其是我国受几千 年的男主外、女主内以 及男尊女卑等封 建思想的影响,女性受教育程度相对较 低,这种衣 服思想更是根深蒂固。在这 种思想的影响下,女性一方面容易产生 畸形的婚恋观,为了所谓的爱不惜付出 一切,听从对方摆布,认为 为了所爱的 人犯罪也是值得的;当得不到爱时,生 活可能彻底垮塌 进而疯狂地报复,毁灭 了别人也毁灭了自己。
(二)犯罪心理特征 1. 个性心理特征 篇二:犯罪心理学案例分析 犯 罪心理学案例分析 电子商务与物流管理学院 班级; 111704 姓名; 金豪 学号; 20132170404 问题; 1、刻画出犯罪人的特征 2、再现 犯罪的过程 3、写出你的推理报告 1、凶犯可能的特征有; (1)、 身体较为强壮,因为能够用 钝器打死人不是个容易的事儿,并且能 够把凳子砸成碎片儿更不是一件容易的 事儿。
(2)、犯罪嫌疑人极大可能是男性, 因为在案发的那个年代,孤男 寡女相处 是一件很不自在的事情,被害人不大可 能旁若无人的继续 写作业(直至被害) (3)、犯罪嫌疑人一定是与被害人 比较熟悉 的人,如果在案发现场没有发 现用过茶杯的痕迹,由此可推定范围 缩 小到与被害人年龄相近的人群,很有可 能就是被害人的同学或者 朋友。
(4)、被害人缺乏犯罪经验,心理 素质不高,可能没有前科。
( 5 )、从作案动机推断,被害人与 凶手之间之前不一定有仇。
2、作案的过程可能是 案发之前,凶手来到被害人家里, 得到允许 后进 入。随后两人来到了案发 中心现场。凶手与被害人之间交谈几句。
随后,两人之间开始冷场。被害人 坐下来温习功课。凶手突然因为 某种原 因,比如嫉妒、泄愤或者是某些要求被 拒绝,临时起意,决 定杀害被害人;随 即操起圆凳,对准被害人头部猛砸。被 害人本能 的抬手护住头部,但还是受伤 倒地。凶手见被害人倒下后,想想还 是 不保险,遂又拿起方凳对其继续实施打 击,终于杀害了被害人。
杀人之后,凶手想过逃跑,或者想 在现场找到某个特定的东西。凶 手着急 的翻找,因此才弄坏了抽屉拉手。然后 凶手把皮箱搬到厨房 查看了一下,没什 么想要的东西,决定离开现场。
在走人之前,他想到了毁灭罪证, 遂打开了煤气阀门,企图制造火 灾烧毁 证据。
3、推理报告 ( 1)、实际上,虽然案件介绍信息 中未曾提到门锁、 窗户情况,个人感觉, 凶犯采用的是软进门的手段,即:与被 害人 熟识,得到被害人允许后入内。
( 2 )、从伤痕位置、摊开的作业本 判断,被害人是在猝不及防的情 况下被 偷袭、钝器打击。
( 3 )、从打击伤痕来看,结合现场 有两只或三只板凳有破损或沾染 血迹的 情况看,个人推测,被害人曾经经受了 不止一次外力打击。
也就是说,被害人 被第一次打击偷袭,倒地后可能并未立 即死亡; 凶手又拿起另一个钝器,对其 头部、背部进行了第二次打击以确保 其 死亡。作案凶器,如果能有痕迹鉴定支 持,则很可能是:第一次 打击用的是圆 凳;第二次打击用的是掉了一只腿的方 凳。正是第二 次打击,才导致了那个位 置很低的奇怪血迹(取样比对 dna )。
(4)、从雨伞的情况判断,如果技 术鉴定证明凶手是软进门的情况, 则很 可能这把雨伞属于凶手。当然,这有一 个前提,即凶案发生当 晚或稍早一些时 候,当地正在下雨。则凶犯可能是冒雨 打伞来到被 害人家拜访,更可能是借宿, 然后起意杀害被害人的。
(5)、从现场翻动情况来看,本案 不是普通侵财性犯罪。也就是说, 要么 凶犯不是为财而来,要么是只是为了寻 找特定的某个东西而来 (但似乎没找 篇三:犯罪心理学案例分析犯罪心理学案例分析 摘要: 如今我们全民倡导建设和谐 社会,我们看到的是一片安宁,但就在 这样稳定的表面下,却发生着各种犯罪, 而犯罪留下给我们的都是 伤痛。一个犯 罪行为的发生,是在各种原因交织下产 生的,心理学 上认为,现实刺激引发犯 罪心理,而犯罪心理得不到有效疏通的 话 就会导致犯罪行为的发生,所以了解 犯罪人员的犯罪心理,对于研 究犯罪成 因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本文根据心理学 知识就从几个犯罪 案例来探讨其犯罪心 理原因,从而帮助我们了解犯罪,有效 预防犯 罪。
关键词:犯罪心理 犯罪行为原因正文:第一个案例分析: “全能神” 邪教组织案例介绍:随着世界末日谣言的到 来,一个宣传世界末日 的邪教组织浮出 水面, “全能神”邪教组织又名“东方闪电”、“实际 神”,其教义是引用和曲解基 督教的《圣经》而来,主要反借 “基督 教”名义从事非法活动,其发起人是黑 龙江人赵维山。该组织宣扬耶 和华统治的“律法时代”、耶稣统治的“恩典时代”已过去, “全能神” 统治的“国度时代”已来临,神以一个东方女性的形象第二 次道成肉 身,降临中国,将对人类进行 审判。并声称“世界末日就要来临”, 只有信“全能神”才能得救,凡不信和抵 制的都将被“闪电”击杀。该 邪教组织敛财骗钱的实例在全国许多地方都出现 过,不少被邪教组 织“诱骗”加入的群众深受其害。该邪教组织甚至煽动其成 员离家出 走,把全部身心和财产交给教 主,致使许多原本幸福美满的家庭支 离破碎,许多原本贫穷困苦的家庭雪上加 霜。该邪教组织的传播, 严重干扰了陕西部分群众正常的宗教信仰,扰乱了百 姓工作和生活 秩序,蒙蔽吸引不明真相 的群众,使许多家庭失去和睦,造成了 极 大的社会危害,随着 2012 年 12 月 21 日即将来临,各地“东方闪电 组织的破坏活动更加明显甚至猖獗。
犯罪心理分析: 1、以中老年人为主, 中年时期是人生中负担最重的 时期,不少人因工作,生活中的挫折处于困惑之 中,容易被暗示, 寻求精神释放。
以女性居多,以中等文化为主, 她们对一些犯罪行为了解不透彻, 容易感情用事,受暗示性强,极易被骗,从 而走上犯罪道路。
3.以从事普通职业,经济收入低的 人为主。
“全能神”人员的职业多 为中低阶层,其经济收入较低,经济压力较大。
“全能神”冒用宗教,利用世界末 日谣言拯救世界或者其他名义而 建立起来的神化首要分子,利用制造,散布邪 说等手段蛊惑,蒙骗 他人,发展,控制 成员,对脱离人员残 忍对待。
人格特征: “全能神”人员依赖感强,耐挫折能力差,多疑,好妄 想和幻想,过于理想化,从众,易受暗示,逃 避,抗拒,固执,自 责心理突出,卑微 感,对超自然力量敏感和崇拜,有寻求 终极真理 的倾向,重视精神需求。
歪曲的社会认知特征,导致犯罪动 机产生:邪教信仰型罪犯对邪 教教主和邪教产生了极强的盲目祟信和精神依 赖。这就导致他们社 会认知的歪曲性特 征,主要是不同程度的认知陈碍:一是 认知选择 性偏离,认知的绝对化、片面 化、极端化等。二是反社会意识,即 与我国社会主义所倡导的思想体系相背 离,与正常的社会生活相对 立,以极端个人主义为核心的各种错误观念。这样 就使他们不能全 面、深刻、正确地认识 社会上一些复杂的现象,看不到社会的 主流, 对社会和政府不满,所以实施危 害国家安全秩序的违法犯罪行为。
失真、虚幻的自我意识特征:邪教 罪犯在邪教教主惊人的暗示和 诱导下产生了幻觉,主要是幻视、幻听。这种失 真、虚幻的自我意 识,严重影响着他们 的服刑态度:一是影响着他们对别人的 态度。
二是使他们不认罪、不服判、不 肯接受别人的意见,听不进去批邪 教的言论。
群体影响:由于邪教具有极强的组 织性,人们受其他人的影响, 行为趋于群体化,增加犯罪的可能性。
第二个案例分析: “留守贤妻”手刃丈夫案例介绍:冯朵(化名), 因故意杀人罪被判无期徒刑。这名声音柔弱、神 态悲伤的中年女囚, 曾是一位温柔善良 的贤妻良母,连她自己都没想到,深爱 多年的丈 夫会死在她的手下。
冯朵和她的丈夫是村里 “青梅竹马”式的恋人:小时候,男孩子背着 冯朵上学放学,像是一对兄妹。男孩子长到成 年,离开了乡村外出 打工,却因参与走 私被判了六年有期徒刑,冯朵不听别人 劝说,一 心要等心爱的人回来。
六年后,浪子回头。久别重逢的一 对恋人义无反顾地结成夫妻。刚 结婚的日子,生活特别艰难,还欠下了不少债 务。男人靠着做根雕 的生意带着妻子到 处挣钱,根雕生意给他们带来了人生的 第一桶金。
回乡后,他们第一件事就是 还债,紧接着就盖房子。后来,日子越 过越好了,冯朵的丈夫在外面承包起建 筑工程,在家乡给冯朵开了 一家猪行叫她打理。
“头几年的日子真好啊,人们都羡 慕我们有福气,他特别有本事,一 般人处理不好的事情只要找他都能摆平;我呢, 是人家嘴里有名的 贤惠女人,我们夫妻 俩从来不拌嘴。
”然而,这样的时光并没 有维 持太久,冯朵说: “我们是好不容易 走到一起的患难夫妻,可是没想 到只能共患难不能同享福。
”不知从何时起,冯 朵开始不断地听到 一些风言风语,起初, 她不相信,可是后来,丈夫连续几个月 不再 交给她工资,这种变化让她陷入恐 忍气吞声了六个月之后,冯朵遭 遇了无法想象的局面。在她的逼问下,丈 夫不但承认了有婚外情, 而且第三者已经怀孕八个月了,并且腹中是个男孩! 而冯朵只带给 丈夫一个女儿。她决定让 步: “你想要男孩?那我把她接来把孩子 生了,然后你让她走。
”丈夫没好气地说: “人心都是肉长的。
”“我 的心不是肉长 的吗?你把我放在什么地方了呢? ”冯 朵气愤地说着, 骂起了那个女人。没想 到,从来没碰过她一根手指头的丈夫竟 然打 了她一耳光。这一记耳光,让冯朵 彻底崩溃了,她的脑子一片空白: “我为 你付出了这么多,你是我一手捧起来的, 我也能一手把你拉 下去!我不想跟你过 了,我跟你拼了! ”她抓起一把水果刀就 奔向 了丈夫,瞬间,丈夫已经捂着鲜血 淋漓的腹部跑出了家门求救,她 这时才 清醒过来 ? 她真的没有想到,爱人会因 此命丧黄泉。
犯罪心理分析: 1、心理动机:该案 例中冯女士没有明显的犯罪动机, 由于 婚姻家庭问题引发,对于丈夫可能有外 遇的谣言感到恐惧,在 六个月的时间蕴 量下,得知实情,长期压抑的情绪爆发, 结果在气 愤冲动下杀害其丈夫,更多的 是情绪引发的动机。
2、女性特殊的心理特征:女性心理 相对于男性更多的是脆弱和易感, 容易 感情用事,情绪的两极性使得其在应激 状态下容易情感爆发, 从而失去理智, 做出犯罪行为。
第三个案例分析:青少 年犯罪心理分析 青春花季的少年,正站在人 生的十 字路口,是可塑性最强的时候。目前青 少年犯罪问题已成为 人们普遍关注的社 会问题。近年来,青少年犯罪呈现出犯 罪年龄低 龄化,犯罪手段成人化,犯罪 工具现代化的趋势。
少年时期的心理要素主要有以下特 渴望独立的心理。自我意识越来 越强,希望摆脱家庭和学校的束缚,独 立自主 ,这种心理如果引导得 当,孩子就 会积极向上,心理健康。反之,则有可 能与社会对立, 与他人对立,最终走向 犯罪; (二 ) 喜欢独立思考却又经验不足。
少年人思维活跃,爱独立思考,由于经 验有限,他们很容易颠倒是 非、从而走 上违法之路; (三 ) 情感强烈又不稳定。
易激动、情感强烈是少年时期的又一心 理特点; ( 四) 逐渐成熟的性 意识。青春 期的性成熟必然使少年关注异性、爱慕 异性,这是无可 厚非的。但是,如果不 加强品德教育、法制教育,并受到淫秽 书画 的不良 影响,就可能在神秘感、好奇心的 驱使下产生性犯罪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