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南县概况
时间:2020-09-13 08:07:05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人
广南县概况
广南县位于云南省东南部、文山州东北部,距文山城167公里,全县国土面积7810平方公里,居全省第三位,辖18个乡镇、2个农场、167个村委会、7个社区、2698个自然村、3262个村(居)民小组,总人口83.51万人,国土面积和总人口均占文山州的四分之一。广南县的基本县情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早在五万年前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西汉时期以广南为治所建立了古句町国,是云南八大神秘古国之一,与古滇国、夜郎国齐名,其历史比古滇国长500多年,比大理国早1000多年。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民风民俗孕育了广南句町文化、稻作文化、铜鼓文化、地母文化等绚烂的民族文化,留下了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侬氏土司衙署、黑支果牡宜句町王古汉墓群等众多珍贵的文物古迹、历史遗存,以及壮族彝族铜鼓舞等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壮族“三月三”花街节等鲜活的原生态民族文化,使广南成为“中国铜鼓之乡”、世界稻作文化和地母文化发祥地、全国武术之乡、国家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地、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二是三省通衢,区位优势明显。广南地处滇桂黔三省区交界处,自古以来就是云南通边达海、南下两广的主要通道节点。广昆高速和云桂高铁3个站点服务广南发展,更高效快捷地联通了滇中城市经济圈和北部湾经济区、两江经济带,缩短了长期制约发展的时间空间距离,已经从发展的末梢走向开放的前沿。加之广南机场、广那高速公路正在建设,泸西过丘北经广南至富宁高速公路计划明年初开工建设,广南经坝美至广西西林、广南那洒至西畴兴街2条高速公路加快推进前期工作、力争尽快启动,未来的广南依托由高铁、高速、机场轻轨组成的立体交通网,将进一步提速产业流和客流物流,使广南有望成为辐射三省区周边区域、南下连通南亚东南亚的重要交通枢纽中心、物流集散中心、产业集聚中心。
三是资源富集,生态环境优美。广南山清水秀,生态环境优美,全县森林覆盖率达53.8%,年平均气温在17摄氏度左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宜居宜游、宜商宜业,是首批国家级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泛珠三角经济区重要生态屏障,生态与旅游融为一体,旅游资源呈现出显著的多元化、差异化、地域化特征,有中国世外桃源坝美、山水田园八宝、博吉金国家森林公园、西洋江大峡谷、天下第一奇村——峰岩洞等自然人文景观。我们积极推动一二三产业“三产融合”,农文旅结合“三位一体”,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同步”,着力构建“一城(县城旅游城市和句町王城)、两园(博吉金国家森林公园、八宝中国农业公园)、三镇(坝美隐逸文化小镇、八宝稻作文化小镇、千年壮寨民族文化小镇)、百景(县域百个景区景点)”的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把广南打造成为云南旅游发展的新亮点和原生态健康生活目的地。以绿色、生态、健康为主要特色的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前景广阔,是全国产粮大县、全国油茶基地县、全国主要的蒜头果资源原产地和“中国八宝贡米之乡”“中国广南铁皮石斛之乡”、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县,有八宝贡米、高峰牛、广南铁皮石斛、底圩茶等国家级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四是发展滞后,后发优势明显。广南集贫困地区、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山区于一体,因处在对越自卫反击战的前沿导致改革开放比全国晚了14年,发展滞后的问题依然十分突出,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和云南省27个深度贫困县之一。2018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113.03亿元,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27276元、9503元。广南刚刚从滇南发展末梢走向开放前沿,还最大限度的保留了最优的生态资源和最美的民风民俗。越是发展滞后越是有发展潜力、增长空间,越是具备后发优势。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依托广南的区位交通、特色资源、政策服务、人文底蕴、生态宜居等优势,用好用足深度贫困县、乡村振兴战略等政策叠加机遇,着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举全县之力、集各方资源,作好高原特色农业、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发展全域旅游三篇大文章,努力实现后发赶超、跨越发展,奋力谱写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广南篇章。
图为广南莲湖公园全景
图为广南高铁
旧莫乡简介
旧莫乡位于广南县中部,与莲城、董堡、珠琳等7个乡(镇)接壤,国土面积545平方公里,距县城29公里。下辖旧莫、威龙、猫街、里卡、底基、龙瓜、里洋、昔板、板茂、西洛、板榔11个村委会,全乡共172个自然村248个村小组,总人口12593户63034人,居住着壮、汉、苗、瑶、彝5种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83.52%。2018年,完成农村经济总收入35295.41万元,同比增长2.32%,农民人均纯收入为8981元,同比增长8%。完成2018年贫困村、贫困户脱贫出列任务,全乡脱贫443户2045人,累计脱贫1326户6549人,贫困发生率从12.84%下降到9.7%。
旧莫乡党委下设5个村党委,6个村党总支,支部118个。共有党员1280名,其中农村党员1160名,少数民族党员1074名;大学本科及以上84名,专科76名,高中及中专319名,初中及以下801名。年内发展党员32名,培养入党积极分子40名,发展吸收预备党员32名,为党员队伍注入新鲜的血液。开展党支部规范化达标创建工作,2018年完成达标创建32个,并实行星级化管理,完成三星级党支部创建26个。
全乡基础设施完好,交通便利,行政村公路通达率100%,广那高速公路旧莫段正在建设中,交通区位优势明显。旧莫乡属低纬高原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0.3℃,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旅游资源丰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王氏宅院是原国民党广南县县长王佩伦的住宅,建于1936年,宅院深门重院,远近闻名。民族团结示范村拖派乡村旅游点依山傍水,风光秀美,距县城12公里,是旅游观光、假日休闲垂钓的绝佳场所。
董堡乡简介
董堡乡位于广南县中南部,乡政府驻地距县城25千米。东与杨柳井乡相连,南与南屏镇、曙光乡毗邻,西与旧莫乡接界,北与莲城镇接壤。全乡辖董堡、董仕基、老路、老井、罗瓦、牡露、董弄七个村委会,共89个自然村、95个村民小组。全乡居住着汉、壮、苗、瑶、彝5种民族,2018年末有5246户共20766人,农业人口19586人,占总人口的94.32%。全乡少数民族人口12391人,占总人口的59.67%。全乡7个村中共有贫困村6个,还有4个贫困村未脱贫。全乡国土面积221平方公里,境内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平均海拔1270米。2018年底广南至董堡柏油路建成通车后,董堡乡已实现集镇至县城、集镇至各村委会主干道全全面硬化,交通区位优势十分突出,是广南县城的“半小时经济圈”,发展后劲强。西洋江至平安洞村小组西部入境,由西而东,注入珠江,河道长30余公里,江边古树葱榕,民风淳朴,稻作文化源远流长,境内有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侬人谷,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牡露村,喀斯特洞穴群落景观云仙宫,有丰富的野生蒜头果和野藿香,适宜养殖中蜂,申报为云南省中蜂养殖示范基地。
董堡乡有党组织68个,其中:党委1个,党总支7个,党支部60个。有党员721名,女党员151名,占党员总数的20.94%。35岁以下党员219名,占党员总数的30.37%;60岁以上的党员120名,占党员总数的16.64%。少数民族党员359名,占党员总数的49.79%。大专以上党员131名,占党员总数的18.17%。董堡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党建促脱贫攻坚”为目标,团结带领全乡党员和群众,进一步解放思想,坚定信念,贯彻落实“真拼实干 马上就办”的广南作风,不断推动基层党建、脱贫攻坚、产业发展等工作取得新成效。2018年,全乡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2.81亿元,较2017年同比(下同)增长21.4%;畜牧业、农业生产总值分别为1.49亿元、8588.9万元;农民可支配收入总额1.9亿元,同比增长15.5%;财政总收入1211.49万元、总支出1211.49万元;农民外出务工9217人,实现外出务工收入188.3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768元,同比增长8.1%。全乡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从878户3850人减少到343户1332人,综合贫困发生率为6.5%。
杨柳井乡简介
杨柳井乡位于广南县东南部,距广南县城39千米。东与八宝镇、板蚌乡毗邻,西与莲城镇相连,南与南屏镇、董堡乡隔河相望,北与广西西林县接壤。西洋江穿境而过,蕴含丰富的水能资源。境内县道“广八”线贯穿而过,是县府通往富宁、南下“两广”的主要通道之一,区位优势明显。全乡国土面积508平方千米,辖杨柳井、西洋、普弄、骂然、宝月关、海子、扣莱、石笋、龙哈、阿用10个村民委员会,有130个自然村159个村民小组,2018年末总人口8083户36345人,其中农业人口35804人,占98.5%。居住着汉、壮、苗、瑶、彝、仡佬、白族等7种民族,年末,少数民族人口共16222人,占全乡总人口44.6%。其中,壮族9312人,苗族4988人,彝族669人,瑶族1250人,仡佬族2人,白族1人。年内全乡人口出生率1.1%,死亡率0.5%,自然增长率0.6%。杨柳井乡地处东经105°16′19′,北纬23°55′35′之间,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和低热河谷山区,最高海拔1741米,最低海拔640米,平均海拔1295.5米,乡内地势西高东低,落差较大,造就了全乡丰富的气候资源。杨柳井乡属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8.2℃,月平均最高气温24.4℃、最低月气温10.0℃、年日极端最高气温34.7℃、日极端最低气温-2.5℃,年平均降雨量1101.1毫米,平均无霜期352天。
板蚌乡简介
板蚌乡位于广南县东部,地处滇桂两省三县(广南、富宁、西林)交界,东与富宁县花甲乡接壤,南接八宝镇,西邻杨柳井乡,北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林县相邻;全乡国土面积297平方公里,西洋江与八宝河在境内交汇流入广西右江;辖5个村委会、74个村小组,境内居住着汉、壮、苗、瑶4种民族,有农户3410户17046人,少数民族占96%;板蚌是典型的低热河谷气候,最低海拔420米(全县最低),最高海拔1573米,年平均气温20.2℃,是全县少有的低热河谷山区。海拔1000米以下占总国土面积的70%,森林覆盖率达68%,现有原始森林4500亩。
板蚌乡属低海拔河谷区,具有得天独厚的热区优势和区位优势,水源条件好,年日照充沛,土壤肥沃,是种植水果甘蔗、冬玉米、冬西瓜、冬蔬菜、豆类等农作物理想之地,产出的水果甘蔗皮薄、汁饱、清甜、花香味,口感好,其中水果甘蔗是深受人们喜爱的冬令水果之一。近年来乡党委政府牢固树立“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人特我精”的精品意识,积极发展油茶、柑橘、水果甘蔗等特色产业;其中,油茶种植面积近34000余亩,柑橘种植面积1580余亩,水果甘蔗1200余亩;日前,正在引进香蕉种植大户发展香蕉2000余亩,规划板蚌电站库区水域、那柳电站库区水域近6400亩生态鱼养殖。
八宝镇简介
八宝镇位于广南县东南部,距广南县城83公里(广八线)或114公里(高速公路),距富宁县城25公里,距富宁高铁站19公里。属中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区,平均气温17.7℃,国土面积609平方公里,东南靠富宁县,西邻本县南屏镇,北接板蚌、杨柳井乡。全镇共有户籍人口19750户83789人,辖16个村委会,234个自然村,277个村小组,居住着汉、壮、苗、彝、瑶、回、蒙古、傣、仡佬9个民族。2018年农村经济总收入完成85476万元,同比增长4%;农民人均纯收入10634元,同比增长6%。全年累计接待游客1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达7000万元。全镇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816户11835人,已脱贫1336户5915人,未脱贫1480户5920人,贫困发生率7.59%。
八宝壮族世代多依山傍水而居,经过长期历史沉淀形成了以稻作文化为核心的民族文化,培育出了闻名全国的八宝贡米,素有“高原小桂林”之誉,1988年被评为省级风景名胜区,1999年被评为省级自然保护区,2002年被评为云南省中心小城镇,2005年被列为云南省生态乡镇和云南省60个旅游小镇之一,2009年荣获省级文明小城镇称号,2011年被列为云南省重点建设的210个特色小镇之一,2014年被评为州级宜居小镇,2015年被评为云南省宜居村镇,2016年入选“云南省十大特色旅游新地标”,2016年被评为国家级重点建设镇,2017年被批准为省级特色小镇。
南屏镇简介
南屏镇位于广南县东南部,国土面积378平方公里,东与八宝镇接壤,南与黑支果乡毗邻,西与曙光乡相连,北与董堡乡连接和与杨柳井乡隔河相望,国道323线、衡昆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全镇平均海拔1300米,镇内76%属喀斯特山区,耕地面积30062亩,其中田4596亩,地25466亩。辖9个村委会248个村民小组8913户44403人,居住着汉、壮、苗、彝、蒙古5种民族,其中汉族28679人,占总人口的65%。全镇主要产业有油茶、金边玫瑰、黑木耳、刺梨、李子、百香果、畜牧等,主要收入来源靠外出务工。
2018年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804户13746人,已脱贫1274户6642人,未脱贫1530户7104人。2018年,全镇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34364.49万元,人均纯收入7383元,实现人均有粮313公斤。具有“五位一体”的基本镇情特点:一是属全县革命老区核心区。于1949年-1951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分别在镇域内干沟木排洞、“三堡”地区开展了剿匪工作,牺牲了3名同志,目前有7名剿匪烈士就安葬在马街村文峰公园内。二是属全县石漠化核心区。全镇石漠化面积287平方公里,石漠化率达76%,森林覆盖率仅为36%。三是属全县精准脱贫的攻坚区。南屏镇是全县和全州贫困人口最多的乡镇,精准脱贫攻坚任务十分艰巨。四是属少数民族聚居区。镇域内苗族偏苗支系群众、彝族花倮支系群众等特困特少群众连片聚居,贫困程度较深。五是属广南县文化旅游发展的承接区。南屏镇处于坝美(世外桃源)—莲城(省级历史文化名城)—董堡(牧露景区)—八宝(三腊瀑布)旅游线路的中间区,镇内有“天下第一奇村”峰岩洞,有人文景观文峰塔,有特色民族团结示范村上下木记,国道323线、广昆高速穿境而过,交通便利,适合承接游客休息、娱乐。
黑支果乡简介
黑支果乡位于广南县东南部,距县城102公里,东与南屏镇相连,南与麻栗坡县新寨、富宁县木央乡接壤,西接篆角乡,北与曙光乡毗邻。全乡总国土面积482平方千米,地势西高东低,平均海拔1500米,年平均气温16.1℃,年均降雨量1113毫米。辖12个村民委员会,284个村民小组,265个自然村。居住着汉、壮、苗、瑶、彝、仡佬、蒙古7种民族,共11055户54611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24127人,占全乡总人口的44.2%。2018年,全乡耕地面积41578亩,其中田9174亩,地32404亩。截止目前,全乡建档立卡贫困户为2834户12731人,其中已脱贫1026户4934人,未脱贫1808户7797人,贫困发生率14.27%。
着力发展核桃、巴西菇、蔬菜、畜牧等产业。目前,全乡共种植核桃2000余亩,巴西菇共搭建菌棚115个占地面积180亩,蔬菜种植1618亩;高峰牛共成立七家合作社养殖架子牛653头,年内全乡生猪存栏84408头,大牲畜存栏39149头,山羊存栏7922只,家禽存栏323585只。全乡经济总收入41528万元、人均纯收入8346元,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327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03万元。
曙光乡简介
曙光乡位于广南县南部,距县城74公里,全乡国土面积296平方公里,国道323线和衡昆高速公路横穿境内,地势西高东低,东连南屏镇,南接黑支果乡,西邻珠街镇,北与董堡、旧莫乡接壤。境内属南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全年气候温和,年温差小。适合发展核桃、油茶、蒜头果、金边玫瑰、韭黄等产业。辖空山、鸡街、马堡、牛泥塘、田房、田心寨6个村委会117个自然村128个村民小组,居住着汉、壮、苗、瑶、彝、白、蒙古7种民族。2018年末,全乡有6149户33235人(其中非农人口938人、农业人口32297人、少数民族人口17906人、妇女人口15766人)。
曙光乡党委下辖党组织75个,其中:党委2个,党总支4个,党支部69个,有党员705名。
曙光乡突出以“‘奔向曙光’一张名片,着力打造‘党建引领’红色品牌,探索建立1+1+N和‘双网互动’模式、实行‘三联清单’、抓实‘四亮服务’、织牢‘五项体系’、开展‘六式服务’”的思路开展工作,同时,设定“四色四果”主打产业布局,创新机制“带”民富。搭建扶贫车间4个,共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1155户,带动120余人稳定就业,实现档卡户及留守妇女固定及零散就近务工2000余人次。打造了一支以“奔向曙光”命名的党员、工会、青年、巾帼、民兵党群志愿者服务队伍,在全县试点探索群团组织行业联建模式,依托集镇党建示范区,着力打造“党建+”深度融合为民服务核心圈,和“两中心、一站多点式”服务平台,为群众提供组团式服务。不断提升党组织服务引领群众增收致富的能力和水平,推动党建+扶贫工作形成“整体战”、出“组合拳”、奏“交响乐”的局面,努力确保党建+扶贫“同频共振”、党建与经济社会发展“互动双赢”。
珠街镇简介
珠街镇素有广南县“南大门”之称,位于广南县西南部,距县城48公里。东邻曙光乡,西连那洒镇,南接篆角乡,北靠旧莫乡,国土面积247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700米,为全县最高。年平均气温15.8℃,年降雨量964毫米。交通便利,国道323线与省道西西线在集镇所在地交汇,珠西二级公路从珠街起点,广昆高速公路过境27.5公里,集镇距高速公路出入口2.5公里,距文山普者黑机场65公里,距富宁港82公里。
珠街镇辖7个村委会123个自然村156个村小组,居住着汉、壮、苗、瑶、彝五种民族,共8351户41268人,全镇现有建档立卡户1797户8453人。珠街镇有基层党组织108个,其中:党委8个,党支部100个,共有党员1092名。
珠街镇耕地总面积22668亩,珠街镇发挥资源优势,着力培育油茶、蔬菜、畜牧业和特色长冲梨产业。目前,全镇共有成林梨园6200余亩(其中长冲梨847亩),粮豆作物种植80973亩,优质杂豆7056亩,油菜连片示范区511.5亩、马铃薯高产示范区504.5亩,玉米种植20036亩,油茶37617亩,烤烟种植430亩。便利的交通网络及得天独厚的农业资源优势,使珠街镇成为广南县西部区域开发潜力较大的中心集镇之一。
篆角乡简介
篆角乡位于广南县南部,距县城73千米,地势东北高、西南低,总面积207平方千米。省道“西西公路”穿境而过。最高海拔1974米,最低海拔1100米,平均海拔1250米。全乡辖阿渺、大坪、布标、干坝、坝熬、下寨、红岩7个村委会,96个自然村102个村小组,居住着汉、壮、苗、彝、蒙古5种民族,有5960户28877人,人口自然增长率4‰,其中建档立卡户劳动力为4590人,已转移就业2845。
全乡经济总量持续增长,经济发展保持平稳、健康、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全乡有5969户28905人,人口自然增长率6‰以内。2018年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5026万元,同比增长11%,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达7760.01元,同比增长11%。粮食总产量13020吨,人均有粮450.4公斤。各项经济指标预计能取得新突破,为全乡经济社会的稳定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篆角乡党委下辖党组织60个,其中:党委1个,党总支7个,党支部52个,有党员635名。按照各级党组织的安排部署,深入推进“基层党建推进年”“基层党建提升年”“基层党建巩固年”“基层党建提升年”“基层党建创新提质年”各项工作,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工作,培训基层党组织书记55人,举办“万名党员进党校”培训普通党员125人,乡党委坚定不移向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看齐,自觉对标对表,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带头坚持集体学习制度,组织理论中心组学习8次。全力践行“真拼实干、马上就办”的广南作风,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提供组织保障。
对于篆角乡党员干部来说,现在的主要任务还是脱贫攻坚,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真拼实干、马上就办,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时代赋予我们神圣的使命,人民寄予我们殷切的希望,为篆角的明天肩扛前行,携手共进!
那洒镇基本概况
那洒镇位于广南县西南部,地处广南、砚山、西畴3县交界,东连本县珠街镇、篆角乡,南邻西畴县鸡街乡,西连砚山县阿猛镇、蚌蛾乡,北接壤本县五珠乡、旧莫乡。距州府文山93公里,距县城65公里,国土面积48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6567亩,山区半山区占国土总面积的85%。海拔1150—2029米,年平均气温16.1摄氏度,年平均降水量1045.5毫米。辖11个村委会241个村小组,2018年末全镇人口有11137户51971人,少数民族26674人,占总人口51%。全镇共有松树脚、岜皓、石丫口、贵马、龙汪洞、魁母甲、长箐、麻巫8个贫困行政村,其中石丫口、贵马、龙汪洞、魁母甲、长箐、麻巫6个为深度贫困村,松树脚于2017年脱贫出列。
那洒镇现有106个党组织,其中,6个党委(那洒镇党委、那洒村党委、岜皓村党委、松树脚村党委、贵马村党委、董德村党委)、6个党总支(维莫、长箐、龙汪洞、魁母甲、石丫口、麻巫)、94个党支部(机关企事业单位党支部3个;离退休党支部2个,青年人才党支部1个,村小组党支部82个;非公经济党支部6个);共有党员1206名,女党员193 名,占党员总数的16.00 %。35岁以下党员316名,占党员总数的26.20%;60岁以上的党员304名,占党员总数的25.21%。少数民族党员609名,占党员总数的50.50%。大专以上党员182名,占党员总数的15.09%。
珠琳镇简介
珠琳镇位于广南县的西南部,东与本县的旧莫、五珠乡接壤,南与砚山县的阿猛镇毗邻,西与丘北县的天星、平寨乡相连,北与本县的者兔乡连接。距广南县城52千米,省道阿八线、丘广公路和云桂铁路穿境而过。全镇辖珠琳、以兔、白泥塘、吊井、西吉、西基德、羊街、新寨、阿卡黑、中寨、阿哈11个村委会176个自然村242个村民小组,居住着汉、壮、苗、彝、回、瑶等民族。2018年全镇农业人口13581户64370人。
全镇共有109个基层党组织,其中党委9个,总支3个,党支部97个。共有党员1379名,少数民族党员740名,占党员总数的53.66%;60岁以上的党员311名,占党员总数的22.55%;大专以上学历的党员188名,占党员总数的13.63%;流动党员210名(其中外出务工192人),占党员总数的15.23%。
2018年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6.66亿元,农民人均收入10124.35元;粮食总产量2438.4万公斤,农民人均有粮370.67公斤。全镇行政区域内有省道(三级路)55公里,县道(三级路)39.8公里,乡村便道(四级路)380公里(其中通村公路硬化48.2公里),公路总里程517.5公里。2018年珠琳站开通。珠琳镇共有不可移动文物15处,其中古遗址2处,古建筑 8处,石刻 1 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4处。建成农家书屋11个(藏书量17091册,音像制品1440张)。
深入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严守“六项纪律”,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加强党内监督,增强党委政府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自觉强化监督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党委、政府各项决策部署。积极推进政务、财务、村务公开,广泛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坚持重大事项向党委、人大报告制度,党政机关各项制度不断完善,进一步规范了干部行为,干部作风建设得到提高。完成镇、村政务服务体系建设任务,在配齐配强中心、站点硬件设施的同时,加强窗口人员业务培训力度,建立健全考核评估制度,加强窗口人员服务意识和作风建设,有效推进中心工作开展。
者兔乡简介
者兔乡位于广南县城西北部,东与莲城镇相连,南临旧莫乡、珠琳镇,西与丘北县平寨乡接壤,北接者太乡、底圩乡。全乡总面积528平方千米,山区占70%,半山区占30%。乡政府驻地距县城48千米。全乡辖者兔、者街、木乍、革佣、斗月、者妈、那耐、者莫8个村委会116个自然村154个村民小组,居住着壮、汉、瑶、彝4种民族。
2018年,马碧、革里、板江获批国家级传统村落,全乡国家级传统村落上升至9个,居全县第一,州级传统村落12个,正在组织申报州级传统村落12个。
者兔乡九龙山野生藤茶和红米为者兔特殊产业,野生藤茶仅产于海拔1933.7米的广南县者兔乡九龙山脉一带,俗称“长寿藤茶”,2013年10月23日成立九龙韵藤茶专业合作社,2017年产量可达36000公斤。九龙红米又称“九龙神谷”产自于九龙神山脚下的一块“神田”,是壮家人用于祭祀九龙神山的一种本地红谷,“九龙神米”,就是“神谷”脱粒后的米粒,俗称红米。结合当前扶贫工作,2018年9月,联合者兔17家合作社在广南开办“者兔壮乡精准扶贫特产直营店”。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济主体,农民专业合作社由32家增至35家。
者太乡简介
者太乡地处广南县西北部,面积413平方公里,是滇、黔、桂三省(区)交界和广南与丘北、师宗、兴义、西林五县结合部。东与本县底圩乡相邻,南与者兔乡接壤,西隔清水江与丘北县温浏乡相望,北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林县古障镇毗邻,距县城83公里。辖4个村民委员会、87个自然村、93个村民小组和属地管理的清水江林业局一、二林场。境内有大小河流8条,最高海拔杨梅山1978米,最低海拔南尾村876米,平均海拔1220米,年均降雨量1206毫米,年平均气温17.8℃。居住着壮、汉、苗、瑶、彝5种民族,截止2014年末,全乡总人口20295人,少数民族17744人,占总人口87.43%,农民人均纯收入5493元,比去年增长20%。其中:者太村被省政府、省文化厅命名为“壮族传统文化保护区”,列入云南省批第一批非遗保护名录。2009年,“壮族刺绣技艺”、“龙娅歪”两个项目同时被省政府、省文化厅列入“云南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全乡平均海拔1370米,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平均气温20°C,年降水量1206毫米,全年气候温和,温差小,霜期短,平均相对湿度70-80%,干湿分明,主要产业是畜牧业和种植业,适合种植茶叶、油桐等农作物。耕地总面积15738亩,其中:田4446亩,地11292亩;森覆盖率大,地广人稀,土地资源多,林下资源丰富,林地总面积85.44万亩,其中宜林荒山40万亩,产业上以油茶、茶叶、畜牧业为主,现已种有油桐31691余亩、八角2374亩、杉木10035亩、油茶17910.6亩,茶叶22261亩。境内属清水江流域,野生食用菌资源丰富,农作物主要有水稻、玉米、大豆、荞、麦子等作物,经济作物有油桐、油茶、油菜等。经济林果有黄果、桔子、板栗等水果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