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之旅征文--难忘皖南_皖南在哪儿
时间:2020-07-19 07:11:33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人
红色之旅征文--难忘皖南
金秋十月,风和日丽,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研究生党支部一行四十余人来到安徽泾县皖南事变烈士陵园和云岭新四军军部旧址等地参观学习,同学们经历了一次既生动又深刻的革命历史教育,思想上受到强烈的的洗礼和震撼。
10月23日早晨,我们从科学岛上出发,10:00到达泾县县城。泾县的城边就是一条大河,叫青戈江,十分漂亮,像电影的画面。现在不是水位最高的时候,中间是静静流淌的河水,河中泊着一两条小船,水边有妇女在洗衣。裸露出的河滩上生长着大片大片的青草,还有水牛在河滩上悠闲地漫步。远处是连绵的群山,呈现出青黛色的剪影,一派宁静的田园风光。岸边长着一种树,枝桠曲里拐弯,皮很光滑,树丛呈球形,很有观赏价值,当地人称之为狗骨头树,真是很形象。
车在山区弯弯曲曲地行进40多分钟,我们来到位于县城西1公里的白云山麓——皖南事变烈士陵园。
皖南事变烈士陵园,由入口纪念碑、主题广场、主碑纪念广场和无名英雄烈士墓四个纪念性空间序列配以皖南事变史料陈列室有机组合而成,整座陵园以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的“皖南事变死难烈士永垂不朽”纪念主碑为中心,结合山形地势,将各纪念建筑组成一个完整有序、庄严肃穆的有机整体。陵园的入口利用两边的高岗形成了相对的两个“土阙”。成为陵园的天然门户。入口跨公路建有四座七米高具有皖南特色的石阙,四座石阙以数字寓意新四军的四,七米高隐喻皖南事迹悲壮惨烈的七天七夜,形成了纪念性空间的第一序列。
进入陵园后,沿台阶向上约三十米,是一个不规则的小型广场。正对面的挡土墙上镶嵌着叶飞同志题写的“皖南事变烈士陵园”字碑,点明陵园的主题,形成了纪念性空间的第二序列。从广场右转,是一条五十米长的神道,神道正对着由两个石阙形成的神门,神道的石阶宽度逐步缩小成梯形,加强了透视感,使人们在感觉上延伸了神道的长度。神道有九十级台阶,共五十米长,九十级台阶分成三个层次,喻意当年九千新四军将士成三路纵队东进抗日。
沿着神道拾级而上,通过神门便进入第三个空间序列一主碑纪念广场。主碑纪念广场由纪念碑、纪念廊、凭吊广场和无名烈士墓组成。从山顶俯视,主碑纪念广场和外围的花圃组成一个献给烈士们的巨大花圈。从远处眺望,纪念廊和名人题字碑廊的一组组高低错落,形态各异的马头墙簇拥着纪念碑巨大的碑身。马头墙是皖南村落中最常见的民居构件,用它来象征着皖南的山山水水,村村镇镇,寓意先烈们虽然壮烈殉国五十周年了,但他们奋斗不息的革命精神仍然闪耀在皖南的千家万户,先烈们的光辉业绩将永远成为皖南人民心底的丰碑。
站在凭吊广场中央,环顾四周,大家无不肃然起敬。由左侧拾级而上,攀上高高的台阶,来到高耸入云的纪念塔下,大家静静地默诵了正面为毛泽东同志“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背面为周恩来同志题书的“为江南死难烈士致哀”的碑文。瞻仰了整个陵园后,在肃穆庄严的哀乐声中,大家自觉地排成两队,缓缓的走向烈士纪念碑,向皖南事变烈士敬献花圈,并三鞠躬,表达了后来者深深地怀念和无限的哀思。
从皖南事变烈士陵园出来,我们又向新四军军部旧址出发了。大约走了30分钟左右,车子拐过一座高山,豁然开朗,进入一个开阔的山坳,这就是闻名的云岭了。60年前那场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使云岭闻名天下。1938年7月1日,新四军军部进驻云岭,直至1941年1月“皖南事变”,共两年零七个月时间。怀着对叶挺将军的敬仰和对皖南事变中壮烈殉国的新四军将士的哀痛,我们神情肃穆地走进了云岭。
云岭是个山清水秀的好地方,四周环山,呈狭长地形。东西两座高山相峙,中间夹着一方又长又宽的平地,地域约有6、7平方公里,可以说是田畴万亩。一条小河由北向南流过,里面有四五个小村寨。
新四军的军部司令部就设在一个叫罗里村的小村上,现保护的旧址点有:军部司令部、军部大会堂、修械所、政治部、教导队、战地服务团,中共中央东南局、烈士墓、叶挺桥等十处,并新增了《云岭碑园》、叶挺铜像广场、辅助陈列、专题展览等设施。馆内现存各种珍贵图片、文物、资料达4000余件。结合复原陈列和辅助陈列,以不同的形式再现当年新四军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丰功伟绩,揭开了“皖南事变”那悲壮一页。
走进军部大会堂旧址,首先印入眼帘的是当年新四军开大会用的主席台,面对主席台肃立,脑海中浮现的是当年将士们在这儿开大会的场景。1939年2月,周恩来同志亲临云岭视察工作,曾在这里作了《目前形势和新四军任务》的重要报告。穿行在馆内砖木结构的旧宅间,走进那一间间展厅,那一张张发黄的历史照片、一件件珍贵的革命文物以及锈迹斑斑的长枪和大刀,生动地展示了新四军广大指战员为民族的独立与解放而斗争的光辉历程。大家一边近前仔细地观看,一边认真地听着解说员的介绍,每个人的心情都始终难以平静。特别是听了关于皖南事变始末的详细介绍,大家无不为新四军将士那种人民至上、无私奉献、百折不挠的精神和抛头颅、洒热血、赴国难的爱国激情所震撼。
司令部旧址及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是两座典型的名为的皖南仕宦之居,厅、堂、厢、室,内房边屋,左右合抱,前园后圃,当年新四军军部司令部就设于此地,军长叶挺、副军长项英的办公室和居室也设在这两处分别名为“种墨园”和“大夫第”的房子里,他们用过的桌、椅、床、电话等仍按当年的摆设陈列着。在这里,大家深情地缅怀了叶挺、项英等同志领导新四军同日寇、伪军、顽固派英勇斗争的英雄事迹和可歌可泣的大无畏精神。
在这里一张旧相片很让我感动。这是叶挺将军的一家子,西装革履的叶挺站在前面,他的五个子女站在他身后按高矮个子排成一排,后面人的双手搭在前面人的肩膀上。他夫人李秀文烫着发,身着旗袍,抱着最小的孩子站在一边。这相片生趣盎然,一家人尽享天伦之乐,可见叶挺是个热爱生活、热爱家庭的铮铮铁汉。就是这样被誉为“北伐时期的虎将,抗日时期的岳飞”的汉子,一生命运多桀。这位北伐战争时的一代名将,50年的生命历程中,有10年是流亡国外,5年被蒋介石囚禁,驰骋战场才有几年呢?
离叶挺居住的“种墨园”几十米处是副军长项英的住宅“大夫第”。项英不像叶挺那样潇洒俊朗,长得像一个“典型的苦力”,鼻宽唇厚,脸色粗黑,牙齿外暴,经常露出乡民一样朴实的憨笑。项英10岁就成了孤儿,仅念过4年书。16岁当起工人,并开始从事工运。是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的主要领导人。3年南方游击生活,他出生入死,九死一生。这样一位历经枪林弹雨的人,在皖南事变中竟被叛徒杀害。惜哉,惜哉!
看到这里,同学们的耳边不由响起当年新四军战士的呐喊!脑海里也不由闪现出当年那个不堪回首的往事:1941年1月4日深夜,呼啸的北风裹夹着大雨,新四军9000多指战员在《别了皖南》的悲壮歌声中,挥泪告别了皖南父老,顶着凛冽的寒风,冒着倾盆大雨,踏上了北移的艰难历程。皖南的山势十分陡峭,好多地方要手脚并用才能上山。陡峭的山夹成的山坳又很狭窄。在这样的地理环境中,新四军九千多人马在里面左冲右突,难以腾挪,打得悲壮惨烈,这场突围是场血战。知道这种背景,我们再来体味周恩来的怒笔: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多么的激怒,多么的悲忿,多么的伤痛,又多么的无奈。中华民族呀,多灾多难!激战7天7夜,新四军3000多人牺牲或失散,4300多人被俘,1000多人突围。国民党顽固派弹冠相庆,公然取消新四军番号,叶挺被囚。共产党人针锋相对,发布命令,在苏北盐城重建新四军军部,由陈毅代军长……
离开云岭的时候,回望云岭的山山水水。有三四个妇女蹲在叶子河边洗衣,“叶挺桥”依然挺立在原处,记录着叶军长当年对民众的一片深情。云岭静穆无语,叶子河潺潺流淌。若不是战争,这里真是一个男耕女织、悠然自得的世外桃源。青山埋忠骨,绿水慰英灵。安息吧!先烈们,你们的英勇业绩将永垂千古,你们所为之浴血奋斗的事业后继有人。
踏上了回合肥的归途。一路上,大家纷纷表示通过这次的皖南红色之旅深受教育,回去后一定要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发扬党的优良传统,继承革命前辈不屈不挠、百折不回的作风,发奋努力,以实际行动为祖国科学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